大象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转动的地球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转动的地球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22 19:1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象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转动的地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妙妙在探究阳光下物体影长与温度关系的实验中,发现气温变化的规律是( )。
A.影长越长气温越高
B.影长越长气温越低
C.气温的高低与影长变化没有关系
2.在北半球,一年中日影长度最长的一天是( )。
A.春分 B.夏至 C.冬至
3.中午气温比早上气温高,主要是因为( )。
A.早上太阳大,中午太阳小
B.中午地球距离太阳近
C.中午阳光照射角度大,接近直射,光线集中
4.对影子形成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因为物体是不透明的 B.不透明的物体遮挡了光的传播路线
C.影子是黑色的
5.有关一天中阳光照射角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早上和傍晚的阳光照射角度较大
B.阳关照射角度可引起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
C.一天中阳光照射角度是会变化的
6.奇奇坐在教室的转椅上逆时针转动模拟地球自转,他会看到教室里景物的旋转方向是( )。
A.顺时针 B.逆时针 C.静止不动
7.最早提出“日心说”的是( )。
A.张衡 B.阿里斯塔克 C.牛顿
8.能够证明地球在公转的依据是( )。
A.傅科摆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9.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原因是地球( )。
A.自西向东自转 B.自西向东公转 C.自东向西自转
10.妙妙通过观察发现,一天中物体的影长变化规律是( )。
A.短-长-短 B.长-短-长 C.长-短-短
11.学校升旗杆夏季的影长比冬季的影长短,是因为( )。
A.夏季太阳照射角度大 B.冬季太阳照射角度大 C.冬季太阳离地球近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距离太阳最近时可以获取更多热量,此时就是夏季
B.南北半球的季节总是相反的
C.北半球处于冬季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
二、填空题
13.由于 ,在地球公转一圈的过程中,每天正午时地面上的物体影长会不断变化,气温也随着 。冬季物体影长长,气温低,夏季物体影长短,气温高,春夏两季气温适中,从而形成 的现象。
14.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引起了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也引起了气温的变化。同一地区上午,阳光照射角度逐渐变大,影长逐渐变 ,气温逐渐 。
15.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所以同一天内,住在上海的奇奇比住在四川的隆隆 (填“早”或“晚”)看到日出。
16.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度量正午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影长变化规律是:夏至日正午影长最 ,冬至日正午影长最 。(选填“长”或“短”)
17.阳光照射角度引起了物体影长的变化,也引起了 的变化。上午,阳光照射角度大,影长逐渐变短,气温逐渐 。之后,阳光照射角度小,影长逐渐变长,气温逐渐 。
三、判断题
18.探探测量阳光下小树的影长为3米,两个小时后又测量这棵小树影长为4米,那么她第一次测量小树影子的时间应该是上午8点。( )
19.地球在不停地围绕着月亮公转。( )
20.一天中,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温度和影长不同。( )
21.在进行昼夜交替模拟实验时,不能让手电筒发出的光直接照射同学的眼睛。( )
22.在地球仪上,南半球是白天的时候,北半球还是黑夜。( )
23.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
四、连线题
24.请将你了解的关于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用线连起来。
绕地轴转
昼夜交替
周期一年 地球的自转
太阳东升西落
绕太阳转 地球的公转
自西向东
四季的形成 地轴倾斜,方向不变,角度不变
周期24小时
每天正午时物体影长不断变化
北极星的位置几乎没有变化
五、简答题
25.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是什么造成了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
26.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呢?
27.地球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交替变换是怎样形成的?
28.为什么一天中,中午时温度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物体光影的长度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改变,气温是影子越长越低,但并不严格对应。一天中,太阳升得越高,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光影越短小;气温是随着太阳升高而升高,但气温的最高值一般是出现在午后两三点钟,光影略有加长的时候。过了气温最高值之后,光影越长,气温越低。
2.C
【详解】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所以在北半球,一年中日影长度最长的一天是冬至。
3.C
【详解】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高度越大,接近直射,太阳辐射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是引起早上和中午温差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4.B
【详解】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分析选项中,影子形成的原因是不透明的物体遮挡了光的传播路线。B说法正确。
5.A
【详解】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A、早上和傍晚的太阳高度小,阳光照射角度较小,所以说法是错误的,故A符合题意;
B、太阳东升西落,阳光照射角度不断变化,一天中物体影长也会不断变化,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阳光照射角度也是会变化的,该说法是正确的,故C不符合题意。
6.A
【详解】奇奇坐在转椅上逆时针转动,参照物是周围的物体。他看教室里景物的旋转方向时,参照物是自己,假设自己不动,景物的转动方向是顺时针运转。
7.B
【详解】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最早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8.C
【详解】地球公转指的是地球绕太阳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地球的公转带来了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迭,以及五带的划分;地球自转带来了昼夜更替,地方时的差异,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可见C符合题意。
9.A
【详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所以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10.B
【详解】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影子方向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11.A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学校升旗杆夏季的影长比冬季的影长短,是因为夏季太阳照射角度大。
12.A
【分析】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
【详解】A、地球距离太阳最近时可以获取更多热量,与阳光的直射点有关,不一定是夏季,观点错误;
B、南北半球的季节总是相反的,例如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就是冬季,观点正确;
C、北半球处于冬季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观点正确。
13. 地轴倾斜 不断变化 四季交替
【详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所以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
14. 短 升高
【详解】一天中太阳的运动影响物体的影长,也影响气温变化。太阳高度高,阳光照射角度越大,影子则短,气温则高;太阳高度低,阳光照射角度越小,影子则长。
15. 一天 自西向东 早
【详解】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产生,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还会使人们视觉上出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同一天中,上海比四川先看到日出。
16. 短 长
【详解】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度量正午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圭表的影长变化规律是:夏至日正午影长最短,冬至日正午影长最长。
17. 气温 上升 降低
【详解】地球自转运动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运动,形成了太阳东升西落的日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太阳高度的变化不但引起了物体影长的变化,也引起了气温的高低变化。上午,阳光照射角度大,太阳辐射强,影长逐渐变短,气温逐渐上升。中午之后,阳光照射角度变小,影长逐渐变长,气温也逐渐降低。
18.×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探探测量阳光下小树的影长为3米,两个小时后又测量这棵小树影长为4米,说明影子正在由短变长,那么她第一次测量小树影子的时间应该是下午。
19.×
【详解】地球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公转运动;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转。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20.√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是先逐渐升高,再逐渐降低。所以,一天中,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温度和影长不同。
21.√
【详解】光具有能量,对人的眼睛会造成伤害,因此,在进行昼夜交替模拟实验时,不能让手电筒发出的光直接照射同学的眼睛。该说法是正确的。
22.×
【详解】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最先见到日出,时间早,西边的地点较晚见到日出,时间晚。处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南半球和北半球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是相同的,东西半球地区迎来日出时间有差异。南北半球与昼夜无关,题目说法错误。
23.√
【详解】地球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称为自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就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造成的。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24.
【详解】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地球的公转是绕太阳转,周期一年;四季的形成是地轴倾斜,方向不变,角度不变,每天正午时物体影长不断变化,北极星的位置几乎没有变化。
2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气温的变化。
【详解】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方向是至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气温的变化。
26.地球自转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运转,太阳东升西落,出现地球昼夜交替现象。
【详解】太阳光对于地球来说是平行光,地球上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积,因此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自转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运转,太阳东升西落,出现地球昼夜交替现象。
2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地球公转时,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使得太阳对地球的照射角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温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便形成了四季。
【详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地球公转时,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使得太阳对地球的照射角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温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便形成了四季。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上就是夏季;同时太阳光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上就是冬季。太阳直射赤道时,北半球、南半球分别为春季和秋季。
28.答:中午时阳光照射角度大,阳光接近直射,光线集中,所以,温度也就高了。
【详解】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气温变化趋势是:上午的气温由低到高,下午的气温由高到低。中午时阳光照射角度大,阳光接近直射,光线集中,所以,温度也就高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