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审题人: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5 题,总计 50 分)
1.10~11 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可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一定程度
的自由。自治城市中行使城市治理职责的主要是( )
A.基督教教会势力 B.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
C.国王任命的官僚 D.庄园主人及其管家
2.中国近代某考试法规定:“文官考试,由铨叙局负责……中华民国男子,凡年满 21
岁,有 3年以上国内外公/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学历与毕业文凭……由国务院派人甄
录试验及格者,均可报考。”上述考试法出台于( )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B.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D.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
3.汉初尽管摒弃了秦王朝的严刑峻法,但是从“约法三章”到《九章律》的制定,依然
在践行法家的“缘法而治”,即便是在汉武帝时期,“缘法而治”的治国方式仍未改变,
被称为“儒表法里”。据此可知汉朝( )
A.重视民众道德教化 B.实行礼法并用策略
C.因袭秦朝理政举措 D.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4.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
生的影响是( )
A.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5.《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
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董仲舒的思想( )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独尊儒术”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6.1796 年,一位美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
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
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 )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 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7.据《闽书》记载:明清里甲“祭祀、乡饮等事,皆其措办”,里长和甲首控制族内的
人丁和田产,提供赋役依据,根据实际需要要设置里甲相应职务,里甲中的家训族规甚
至成为当地律令补充。这体现了明清基层治理( )
A.自治权力较大 B.融入儒家思想
C.组织结构严密 D.突出法律作用
1
{#{QQABYaYQSU54oggiIYQwIBITAACRLh5CrAwHXCCAAoQskIACAiLCIoAEIoRGQRCAAAuMAsQACAiAFCIRFFIAA=B}#A}A=}#}
8.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导致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商鞅等改革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变法活动,封建制度确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变法一定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变法必然会代表新兴阶级的要求
C.落后的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变革 D.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具有必然性
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
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
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11.统一的王权一方面促成了法兰西民族意识的形成,但另一方面又对法兰西民族国家
的建立构成了阻碍:虽然国家主权这个现代概念在三十年战争后已经初步形成,但它却
被看成是归属于法王的私权。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
A.专制思想阻碍民族国家发展 B.争霸战争推动主权意识兴起
C.启蒙运动促进人民思想解放 D.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猛发展
12.1953 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
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
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13.1898 年 1 月,贵州学政严修奏请开经济特科,被清廷批准,特科要求在已仕官员中
荐选人才,“覆试后,带领引见,听候擢用”,“初场试(经济)专门题,次场试时务
题,三场仍试四书文”。这一做法( )
A.配合了戊戌变法的开展 B.意在适应清末新政的需要
C.加强了在职官员的考核 D.反映出官员选任的功利化
14.中唐以后,除了有翰林“内相”,还有退任宰相之职改做节度使仍享有宰相荣誉之
衔或者更多由地方权势强大的节度使出任宰相的“使相”。安史之乱后,平定战乱的功
臣继续被分封到地方出任节度使,同时在朝内依然持有权力。这一现象反映了唐中期以
后( )
A.中央集权制走向衰落 B.相权不断分化君权得到强化
C.中央决策机制的完善 D.地方行政体制不断得到优化
15.18 世纪下半叶至 19 世纪前期,英国工厂状况较为糟糕。1802 年英国制定了《工厂
法》,以此为开端,此后英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规制工作时长和工作环境的成文法案,
2
{#{QQABaYYQSU54oggiIYQwIBITAACRLh5CrAwHXCCAAoQskIACAiLCIoAEIoRGQRCAAAuMAsQACAiAFCIRFIFAA=B}#A}A=}#}
它开启了以立法形式缓和工厂主和工人之间矛盾的新时代。由此可知 1802 年的《工厂法》
( )
A.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 B.不利于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进程
C.改变了工人劳动条件恶劣的状况 D.体现了英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16.秦时,赵佗为南海郡龙川令,秦亡后统一岭南三郡,自立为南粤武王。汉初,刘邦
遣使封其为南粤王;至文帝时,赵佗表示“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景帝时仍
“称王朝命如诸侯”。这反映了( )
A.岭南地区纳入刺史监察的范围 B.大一统国家凝聚力显现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彻底巩固 D.推恩令政策的作用明显
17.1712 年清政府宣布:“其征收办粮,但据五十年丁册定为常额,续生人丁永不加
赋。”1716 年针对已固定的人丁因死亡等缘故而出现的缺额,清政府规定:按人丁派者,
一户之内开除与新添互抵;不足,以亲族丁粮多者抵补;又不足,以同甲丁粮多者顶补。
清政府的这些措施( )
A.为摊丁入亩的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B.强化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C.解决了封建国家赋税征收不均的问题 D.有效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18.1889 年德国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 70 岁,领取养老金的人
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俾斯麦将之作为“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这表明,当
时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政策的目的是( )
A.健全法律体系 B.践行凯恩斯主义
C.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D.防止分裂割据局面再现
19.据《清史稿》载,康熙二十二年至六十一年,共举行大计十四次,考课出卓异官员
580 名,罢斥、降调官员 5137 名。据此可知,康熙朝的考课制度( )
A.促进国家吏治的改善 B.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
C.保证政治局面的稳定 D.是科举制度发展的产物
20.新中国的熊猫外交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如表为 1957—1978 中国向其他国家赠送熊
猫概览。这一时期的熊猫外交说明中国( )
时间 1957 1960 1972 1972 1973 1974 1974 1975 1978
国家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西德 墨西哥 西班牙
A.结束与美敌对状态 B.为世界和平提供中国方案
C.外交的多元化发展 D.深化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21.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从唐末经五代到宋初,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下列能体现北宋时期平民主义倾向的是( )
①平民出身的士人进入政坛 ②城市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③宋词的内容体现市民情趣 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
{#{QQABYaYQSU54oggiIYQwIBITAACRLh5CrAwHXCCAAoQskIACAiLCIoAEIoRGQRCAAAuMAsQACAiAFCIRFFIAA=B}#A}A=}#}
2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球性的经济萧条和各国间激烈的贸易战,促使各国努力建
立比较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先后成立。它
们在保持国际汇率的稳定、实现货币的可兑换性以及多边贸易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述组织的成立( )
A.导致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 B.消除了国际间贸易保护主义
C.推动了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 D.加强国际经济的协调和治理
23.1958 年,毛主席嘱咐即将赴柬埔寨履职的外交官,不要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从此,新中国驻柬埔寨大使从不和柬方人员谈论自己的意识形态。不久后,在柬埔寨举
行的一次中国经济成就展上,中国驻柬大使授意将解说词中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改为“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这体现出当时中柬外交关系的发展( )
A.深受“左”倾思想影响 B.以柬方利益为出发点
C.贯彻了求同存异方针 D.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24.18 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
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
根本原因在于( )
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
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
25.新航路开辟后,新引进的美洲农作物在改善欧洲人膳食结构的同时,也使一些曾长
期在欧洲肆虐的疾病失去了往日威风。尽管欧洲近代早期的人口出生率没有大幅度的提
高,但死亡率的降低使得欧洲人口迅速增长。由此可知,欧洲引进美洲农作物( )
A.提升了欧洲人的身体素质 B.彻底改变了传统饮食构成
C.扩展了东西方贸易的范围 D.影响了欧洲各国人口结构
二 非选择题(26题 21 分, 27 题 17 分,28 题 12 分,总计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
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
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
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
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
成为“委托一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
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
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
4
{#{QQABYaYQSU54oggiIYQwIBITAACRLh5CrAwHXCCAAoQskIACAiLCIoAEIoRGQRCAAAuMAsQACAiAFCIRFFIAA=B}#A}A=}#}
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
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
结果。
——摘编自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
界定》
材料三 1978 年至 1992 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 230 多个。其中主要包
括《宪法》(82 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还
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民法通则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
规,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
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世纪 90 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第二个立法高峰。
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仅 1993、1994 两年全国人大及其
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这一工作到上一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
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开创的完美政治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
些。(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
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后两次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
(9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4 年,《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国际法开始系统、正式地传入中国。此
后在丁韪良等传教士的引领下,江南制造总局、湖北官书局等机构翻译了大批西方国际
法著作。尽管意识到“强则可享国际法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清政府依然
有意识地将国际法规范运用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1874 年,台湾琉球漂民案中,以总理
衙门为代表的权力中枢保守地要求日本遵守修好条约,而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却明
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
5
{#{QQABaYYQSU54oggiIYQwIBITAACRLh5CrAwHXCCAAoQskIACAiLCIoAEIoRGQRCAAAuMAsQACAiAFCIRFFIAA=B}#A}A=}#}
本退兵。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中法战争等涉外交涉中,均援用了国际法。
这些公法外交实践涉及领海、最惠国待遇、使领制度、局外中立、宣战等,大都取得一
定的效果。
——摘编自张卫民《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
材料二 新中国自成立到 1977 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 31 个。从 1978 年
到 2004 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 236 个,仅 1978 年到 1988 年就签
署、生效了 122 个。1978 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
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等狭小范围。据统计,中国至今参加的多边条约既涉
及联合国及其所有专门机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一般国际法,还涉及国际刑法、反对
恐怖主义行为、毒品管制,以及某些建立国际组织的章程等。这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国
际法律秩序。
——饶戈平《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政府对国际法运用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差异并分析
原因。(9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钱穆在探讨中国古代制度时强调:
一、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
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
二、……
三、任何一项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应根
据实际利弊而判定,所谓利弊,则应根据当时实际影响而做出判断。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古代史的知识,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明
确写出观点,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6
{#{QQABYaYQSU54oggiIYQwIBITAACRLh5CrAwHXCCAAoQskIACAiLCIoAEIoRGQRCAAAuMAsQACAiAFCIRFFIAA=B}#A}A=}#}
新安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5题,总计 50分)
1.B
【详解】据材料可知在中世纪后期城市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据所学知识可知行使城市治理职
责的主要是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
钱赎买,或以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自治城市,基督教教会势力、国王和庄园主都
不再履行城市治理的主要职责,排除 ACD项。故选 B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题干中法律规定出自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法草案》,B项正
确。题干中考试法出台于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排除 ACD项。故选 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朝。依据材料“汉初尽管摒弃了秦王朝的严刑峻法,但是从‘约法三章’到《九章律》的制
定,依然在践行法家的‘缘法而治’,即便是在汉武帝时期,‘缘法而治’的治国方式仍未改变,被称
为‘儒表法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实行礼法并用策略,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众道德
教化,排除 A项;汉朝摒弃了秦王朝的严刑峻法,排除 C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学,排除 D项。
故选 B项。
4.A
【详解】解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孝文帝改革是冯太后和孝文帝自上而下
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
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 A正确;B体现的是民族融合
方面,排除;C侧重于经济层面,排除;D是对北魏的影响,排除。故选 A。
5.B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所学,“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
度之宜”分别体现了:道家、儒家、法家的思想主张,即可知糅合了多学派思想。故 B正确。
6.D
【详解】由材料“1796年”、“曼彻斯特”、“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
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
展,城市化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故 D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没有体现
其积极作用,因此不能得出科技是双刃剑的结论,故 A错误;材料没有提到英国的阶级矛盾的信
7
{#{QQABaYYQSU54oggiIYQwIBITAACRLh5CrAwHXCCAAoQskIACAiLCIoAEIoRGQRCAAAuMAsQACAiAFCIRFFIAA=B}#A}A=}#}
息,故 B错误;材料“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说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顾及儿
童,故 C错误。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祭祀、乡饮等事,皆其措办”与“里长和甲首控制
族内的人丁和田产,提供赋役依据”“里甲中的家训族规甚至成为当地律令补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明清基层治理涉及了基层的经济,法律与基层管理等方面,这体现了明清时期,基层管理组织自
治权力较大,A项正确;本题主旨“明清时期的基层治理”,而“融入儒家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
排除 B项;“组织结构严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C项;“突出法律作用”与材料中的“里甲中的
家训族规甚至成为当地律令补充”的信息不符,排除 D项。故选 A项。
8.D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化,必然带来社会转型和制度更替,商鞅变法
只是顺应这一历史趋势,因此可以看出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具有必然性,故答案为 D项;A项中
的“一定反映”说法绝对,排除 A项;B项中的“必然”说法绝对,变法也有不是代表新兴阶级要求
的,排除 B项;变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不是落后的生产力,而是与落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利益团
体,排除 C项。
9.B
【详解】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由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修建水
利工程属于尚书省下工部的职责范围,所以应该是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10.B
【详解】根据“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可知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故选 B;ACD
均无法体现这一特点,排除。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法国。
根据材料“统一的王权一方面促成了法兰西民族意识的形成,但另一方面又对法兰西民族国家的
建立构成了阻碍……但它却被看成是归属于法王的私权。”可知,题干主旨是专制思想阻碍了法国
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虽提到殖民争霸战争推动了主权意识的初步形成,但是这不是
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国家主权被看作属于法王的私权,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启蒙运动的
影响,排除 C项;当时的法国还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时期,尚未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
济并未获得迅猛发展,排除 D项。故选 A项。
12.B【详解】注意其时间背景,1953年为 1954年的前一年。我们知道 1954年是第一届中国
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对人口普查的为选举人民代表作了准备。故
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8
{#{QQABaYYQSU54oggiIYQwIBITAACRLh5CrAwHXCCAAoQskIACAiLCIoAEIoRGQRCAAAuMAsQACAiAFCIRFIFAA=B}#A}A=}#}
13.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目的题和影响题。时
空是 1898年(中国)。据材料“覆试后,带领引见,听候擢用”,“特科要求在已仕官员中荐选人
才”,可知,开设经济特科,要求在已仕官员中荐选人才,选拔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配合了戊
戌变法的开展,A项正确;清末新政开始的时间是 19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项;材料
并未提及对在职官员的考核,排除 C项;材料中的做法是为了选拔人才,并不是为了功利,排除
D项。故选 A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退任宰相之职改做节度使和平定战乱的功臣在中央的权力依然保持,这
使得地方的权力不断扩大,进而弱化了中央集权,故 A项正确;材料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无关,
故 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决策的完善,故 C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为地方权力的扩大而没有
涉及地方行政体制的优化,故 D项错误。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下半叶至 19世纪前期(英国)。根据材料“18世纪下半叶至 19世纪前
期,英国工厂状况较为糟糕。1802年英国制定了《工厂法》,以此为开端,此后英国陆续制定
了一系列规制工作时长和工作环境的成文法案,它开启了以立法形式缓和工厂主和工人之间矛盾
的新时代。”可知,19世纪初期,英国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以立法的形式缓和工厂主和工
人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英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D项正确;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的
是罗斯福新政,排除 A项;1802年的《工厂法》适应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排除 B项;
1802年的《工厂法》缓和工厂主和工人之间的矛盾,但改变不了工人劳动条件恶劣的状况,排
除 C项。故选 D项。
16.B
【详解】据题意可知,赵佗从自立为王到逐渐认可汉王朝的权威,这说明大一统国家的凝聚力不
断显现,B项正确;刺史和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才出现的,排除 AD项;“彻底巩固”的说法过于
绝对,排除 C项。故选 B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续生人丁永不加赋,按人丁派者,一户之内开除与新添互抵;不足,以亲族
丁粮多者抵补;又不足,以同甲丁粮多者顶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使广大农民负担
相对稳定,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712”“1716”,可知这一时期处
于康熙统治时期,为雍正时期摊丁入亩的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A项正确;这一措施弱化了封建
人身依附关系,排除 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项;D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排除 D项。
故选 A项。
9
{#{QQABaYYQSU54oggiIYQwIBITAACRLh5CrAwHXCCAAoQskIACAiLCIoAEIoRGQRCAAAuMAsQACAiAFCIRFIFAA=B}#A}A=}#}
18.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89年德国颁布的《养老法》,对于领取养老金的人有道德和行
为规范的要求;且俾斯麦将之作为“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这说明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政策的目的
是加强对社会的控制,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保障,不是法制建设,排除 A项;凯恩斯主
义当时尚未产生,排除 B项;社会保障并不能防止地方分裂,排除 D项。故选 C项。
1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考课出卓异官员 580罢斥、降调官员 5137名”体现
的是康熙朝的考课制度对于选拔人才,改善国家吏治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A项正确;材料强调
清朝的考课制度,与稳定政治局面及维护等级制度无关,排除 BC项;科举制是面向社会的选官
制度,与考课制度无关,排除 D项。故选 A项。
20.C
【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中国赠送熊猫展览的国家中既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资本主义
国家,而且国家位置囊括了亚欧美等洲,涉及范围广泛,这都说明中国外交的多元化发展,C项
正确;是否结束与美的敌对状态无法体现,排除 A项;仅根据表格内容无法说明为世界和平提高
中国方案,排除 B项;这些国家不全是中国的周边国家,因此不能说过深化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排除 D项。故选 C项。
2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开始出现平民主义
倾向的表现主要有,通过科举制不少平民出身的士人进入政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娱乐
生活丰富多彩,宋词中出现了大量反映市民情趣的内容,说法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世界
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与平民主义倾向无关,说法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 BCD三
项。故选 A项。
22.D
【详解】根据“它们在保持国际汇率的稳定、实现货币的可兑换性以及多边贸易发展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可得出相关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促进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故 D项正确;两极格局的原因与相关组织的成立无关,排除 A;消除的主法错误,排除 B;C项
是马歇尔计划,排除 C。
23.C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
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依据材料可知,在中柬外交关系中,中国不谈意识形态,在经济
合作中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为“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这体现了求同存异方针的落实,C
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是“左”倾思想的体现,排除 A项;在中柬外交关系中,新中国以中国利益为
10
{#{QQABYaYQSU54oggiIYQwIBITAACRLh5CrAwHXCCAAoQskIACAiLCIoAEIoRGQRCAAAuMAsQACAiAFCIRFIFAA=B}#A}A=}#}
出发点,而非以柬方利益为出发点,排除 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柬外交关系发展具有深厚的社会
基础,排除 D项。故选 C项。
2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欧洲)。材料表明在 18世纪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受到欧
洲社会的推崇,但没有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这根本上是因为当时欧洲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
主义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的是民主和法治,而中国古代的法律和科举制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
所以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赞赏者具体的身份是社会上层和知识
界可知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能说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排除 A项;欧洲人确实对中
国的认知模糊不清,未看到这些制度的局限性,但这只是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的外部原
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C项;中西文化本身确实具有巨大的差异,但也是可以彼此吸收借鉴的,
排除 D项。故选 B项。
25.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引进了美洲的农作物,在改善欧洲人膳
食结构的同时,也提升了欧洲人的身体素质,使一些曾长期在欧洲肆虐的疾病失去了往日威风,
大大降低了欧洲近代早期的人口的死亡率,A项正确;“彻底改变了传统饮食构成”的说法过于绝
对,排除 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洲农作物对欧洲的影响,无法体现“扩展了东西方贸易的范围”,
排除 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洲农作物的引进改善了欧洲人的膳食结构,并未影响欧洲各国人口的
结构,排除 D项。故选 A项。
二 非选择题(26题 21分, 27题 17分,28题 12分,总计 50分)
26.(1)内容: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的原则;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君主统而
不治。(6分,答 3点即可)
(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较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6分)
(3)第一次立法高峰特点: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开始形成。
原因:“文革”后被破坏的法律体系亟待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强调法制建设;实行改
革开放的需要。
第二次立法高峰特点:以经济立法为主。 原因: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需要;90年代后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9分)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光荣革命”后开创的完美政治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颁布《权
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的原则;君主立宪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君主统而不治等。
(2)表现:根据“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一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得
出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根据“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
11
{#{QQABYaYQSU54oggiIYQwIBITAACRLh5CrAwHXCCAAoQskIACAiLCIoAEIoRGQRCAAAuMAsQACAiAFCIRFIFAA=B}#A}A=}#}
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得出赋予总统较大的行政权;根据“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
和制衡体制”得出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3)第一次立法高峰特点:根据“ 1978年至 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 230多
个。其中主要包括《宪法》(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等,还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民法通则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
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
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得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开始形成。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文革”后
被破坏的法律体系亟待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强调法制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
第二次立法高峰特点:根据“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得出以经济立
法为主。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需要;90年代后建设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7.(1)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近代中国的国家主权;推动中国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有助于近代中
国法律近代化,加强与世界的沟通能力;局限性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外交处境。(8分)
(2)差异:改革开放前,参与程度较弱,参与多边条约数量和领域均较少;改革开放后,参与程
度加深,数量大幅度增加,全面涉及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4分)
原因:改革开放前:受国内政治形势影响;外交政策的影响;从国际环境看受二战后美苏两极对
峙格局的影响。(2分,答 2点即可)
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时期经济建设需要;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大;思想观念的解放;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多极化趋势日益明
显,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3分,答 3点即可)
【详解】第(1)题影响:根据“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中法战争等涉外交涉中,均
援用了国际法”“大都取得一定的效果”得出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根据“有意识地将
国际法规范运用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得出推动中国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有助于中国与世界的
沟通;根据“强则可享国际法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得出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外交
处境。
第(2)题差异:根据“新中国自成立到 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 31个。从
1978年到 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 236个”等信息,可以得出改革开
放前参与程度较弱、参与多边条约数量和领域均较少,改革开放后参与程度加深、数量大幅度增
加;根据“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
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等狭小范围”,可以得出全面涉及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国际国内形势,可从国内政治形势与外交政策、美苏两极格局等角度分析总
结改革开放前的原因;可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时期经济建设需要、外交政策的调整、
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等方面来回答改革开放后的原因。
12
{#{QQABYaYQSU54oggiIYQwIBITAACRLh5CrAwHXCCAAoQskIACAiLCIoAEIoRGQRCAAAuMAsQACAiAFCIRFIFAA=B}#A}A=}#}
28.示例一观点:井田制和分封制相结合,构成周代制度的基础。
井田制是周代土地国有制度。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及其土地上的人口授予各地诸侯,各地
诸侯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获得土地及人口的诸侯,必须向周天子承担必要的政治、经济、
军事义务。可见井田制为经济基础,分封制为上层建筑。它们之间的结合构成周代政治的基础。
示例二观点:各国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既巩固地主阶级统治,也维护了国
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又如,雅典实行的直接民主制度,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和商品经济活跃的基础上。同时,平
民和贵族的斗争也推动了雅典民主制的建立。这种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
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可见,各国制度
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都有起积极作用,也推动了各自文明的发展。
示例三观点:任何一项制度有利也有弊,应根据当时实际影响作出判断
论证:分封制是周王朝为了巩固统治而实行的一种社会制度,符合时代潮流。周天子具有至尊权
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周天子作为最高统治者,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自己的
的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
制,边远地区得以开发,统治范围得以扩大。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弱,诸侯国的日益强大,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
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直到战国末年,周王室完
全丧失了分封大权。因此,任何一项制度有利也有弊,它的出现顺应了统治的需要,但随着历史
的发展,其弊端也会暴露无遗。(以上示例仅供参考)
【详解】本题为论证题。首先,阅读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如:井田制和分封制相结合,构
成周代制度的基础;各国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任何一项制度有利也有弊,应根据当时实际
影响作出判断等。其次,围绕提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进行说明和论证观点的正确
性,如:分封制是周王朝为了巩固统治而实行的一种社会制度,符合时代潮流。周天子具有至尊
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周天子作为最高统治者,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自己
的的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
控制,边远地区得以开发,统治范围得以扩大。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
性。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弱,诸侯国的日益强大,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
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直到战国末年,周王
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最后,对观点进行最后总结,要求再一次肯定观点的正确,如:因此,
任何一项制度有利也有弊,它的出现顺应了统治的需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弊端也会暴露无
遗。观点论证题,要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3
{#{QQABaYYQSU54oggiIYQwIBITAACRLh5CrAwHXCCAAoQskIACAiLCIoAEIoRGQRCAAAuMAsQACAiAFCIRFFIA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