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阿房宫赋》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1《阿房宫赋》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1 19:2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阿房宫赋
杜牧
一、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杜牧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牧。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简介“赋”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注重铺陈,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赋的句式长短错落,声韵和谐,多用排比、对偶,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中国,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民不聊生。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猎,追求声色犬马。为了一己的享受,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生活放纵,不理朝政。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正音
缦回 囷囷焉
不霁何虹 妃嫔媵嫱
焚椒兰 辘辘 杳
极妍 摽掠
鼎铛 逦迤
锱铢 架梁之椽
在庾之粟粒 横槛
呕哑 参差 啄
màn
qūn

pínyìngqiáng
jiāo

yǎo
yán
piāo
chēng
lǐyǐ
chuán
zīzhū


jiàn
ōuyā
cēncī
zhuó
赏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三字短语对仗工整,平仄相间。看起来整齐对称,读起来铿锵有力,既有形式的美,又有音律的美。三字构句急促紧凑,有紧锣密鼓之感,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不惜民力,营造宫室的热切急迫之情势,也暗示了建造阿房宫付出的巨大劳动。开篇十二字起得突兀遒劲,如山峰拔地而起。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长桥”喻为“龙”,“复道”喻为“虹”,极写复道建造的巧夺天工,这是比喻、夸张;“长桥卧波”对“复道行空”,“未云何龙”对“不霁何虹”,这是对仗;“未云何龙”、“不霁何虹”又是反问句。卧行用的是拟人的手法。“龙”“虹”两个韵字起到的语音效果也极佳。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属通感的应用。歌舞台上,繁弦急管,歌声荡漾,舞姿翩翩,情绪热烈,给人以春天般和暖的感觉。“暖”本来是人们触觉上的感觉,这里移到听觉上了。人们凭借感受相通这一心理上的特点,不但能听到,而且能感触到那种歌舞的繁盛景象。这样写来生动传神,收到了启发读者联想、深化文章意境的修辞效果。
思考:第二、三段是怎样写阿房宫内的奢侈的?写法上有何特点?目的是什么?
宫女
珍宝
来历
妃嫔媵嫱
众多
明星…所之也
哀怨
缦立、望幸、不见
来源
六国 (剽掠其人)
数量
倚叠如山
处置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这两段写出了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凌转而写物的被践踏,表现了宫人的悲惨命运,揭示了秦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第四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方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四段由描写转为议论,是围绕秦始皇和老百姓两个对立面展开的。
表明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秦始皇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老百姓辛勤劳作,怒气填胸。
这一段作者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铺写了秦王的骄奢淫靡,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灭秦。“叫、举、炬”三个动词,紧促相连,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迅猛异常,不可压抑。“可怜焦土”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迅速灭亡。
研读第四段,说说秦(包括六国在内)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其原因是“不爱其人”。
其目的是“鉴”,即:借古讽今,要唐帝国吸取秦亡的教训,向唐敬宗提出委婉的警告。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写阿房宫建筑之奇。
写阿房宫美女之众。
写阿房宫珍宝之多。
总结
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写作特色:
1)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天气,冷暖
文言知识梳理
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收藏的东西
指金玉珠宝等物
可惜
北,向北;西,向西
腰,像腰带;牙,像牙齿
乘辇车
朝,在早上;夜,在晚上
(1)
(2)
(3)
(4)
二、
(一)
1.
出现龙
奏乐
化为焦土
灭族
都是“以…为……”。
鼎,把
宝鼎看做……;玉,把美玉看做……;金,把黄金看做……;
珠,把珍珠看做……
以……为鉴
歌声、声响
“收藏”“经营”
都指金玉、珠宝等物
为……哀叹
使……尽
使……充满暖意
统一
数量词,一把
副词,一旦
副词,全
形容词,专一
动词,喜欢
动词,爱护
动词,吝惜
动词,喜爱
动词,灭族
名词,类
动词,夺取
动词,提取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递进
……的样子,义同“然”
句末语气词,不译
疑问代词,哪里
兼词,于之,于此
助词,不译
动词,到……去
代词,指秦灭亡的事
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
四、文言句式
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用“……也”表示判断)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函谷举(举,被攻占,语意上表被动)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2.几世几年,摽掠其人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三)省略句
【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略谓语)】
【几世几年,摽掠(于)其人(省略介词“于” )】
【(以)鼎(为)铛(以)玉(为)石, (以)金(为)块(以)珠(为)砾】
(四)状语后置句
(“于”字结构的状语后置)
秦人不暇自哀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否定句中,“自”作宾语,前置)
(五)宾语前置句
(“奈何”,固定词组,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为什么”)
(六)固定句式
(“足以”,固定词组,表示有能力有条件做某事,用在动词前面,可译为“能够”“可以”)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兼,彼此环抱呼应,宫殿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的景致。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两句写阿房宫里焚烧香料,宫内烟雾缭绕的情景。
(4)《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烟斜雾横 焚椒兰也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情景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