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六国论》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2《六国论》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1 19:2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六国论
苏 洵
文 体 知 识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
“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
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 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六国灭亡的时代背景
六国灭亡的时代背景
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
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
北宋的时代背景
檀渊之盟议定之后,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北宋的时代背景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文本研读
一、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
赂秦而力亏
不赂者以赂者丧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文本研读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文本研读
二、第二段采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从哪个方面来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
战胜而得——受贿所得
战败而亡——贿赂所亡
创业之艰——割地之易
地有限——欲无厌
薪不尽——火不灭
数量上
(对比论证)
程度上
(对比、
事实论证)
道理(引用论证)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文本研读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文本研读
三、第三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

与嬴不助五国

以荆为计速祸

诛良将,用武不终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
(假设论证)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文本研读
四、第四段是如何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的?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反面论证,提出假设,引出结论。
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评析历史,转入下文的讽谏当朝统治者。
本段连用“呜呼”“悲夫”两个感叹词,
表达惋惜之情,突出表明六国灭亡教训之沉重。
作者评价六国的灭亡,
由此得出怎样的历史教训?
为国者无使
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指的是谁?
“积威”是谁积威,就文本“威”是指?
“劫”如何翻译?
“哉”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文本研读
五、第四段已经总结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那第五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借古讽今,针对现实发抒感慨,指出北宋
“以天下之大”而“赂”契丹西夏,就是重蹈六国的覆辙。这是中心论点的引申,亦是写作的本意所在。
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第二部分(2、3):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论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第二层: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第三部分(4、5):作出结论
第一层:总结历史教训
第二层:讽谏北宋王朝
引证法,引用古人的话,以加强论证的说服力。
例证法,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对比论证,用秦国与六国对比,六国之间的对比,以证明六国破灭的历史必然性。
此外还用了因果论证、假设论证。
论证方法
主旨探究
本文借古讽今,通过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在赂秦,来批评当朝的统治者不能一味贿赂契丹、西夏,应该对他们的入侵采取斗争的方式,否则会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劝谏北宋王朝义六国为鉴,不被“积威之所劫”,而要奋起御侮,以维护其统治。
艺术鉴赏
借古讽今 切中时弊
论点鲜明 论证严密
语言生动 气势充沛
《六 国 论》
《阿房宫赋》
阅读比较
《阿房宫赋》《六国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但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小组讨论
《阿房宫赋》《六国论》,请比较两篇文章不同思路以及各有怎样的针对性。
小组讨论
《六国论》希望北宋统治者不要妥协投降;
《阿房宫赋》则希望唐敬宗不要为了自己的享乐而劳民伤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