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1-30 19:5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河北省广平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 http: / / www.21cnjy.com )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K-39 Fe-56 Cu-64 Zn-65 Ag-108
第Ⅰ卷(共6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B.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遵循的是质量守恒定律
D.如果某化学反应的 H和 S均小于0,则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的是 ( )
A.Ca(OH)2 B.CH3COOH C.BaSO4 D.CH3COONa
3.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有错误的是 ( )
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B.在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C.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同
D.纯净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4.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标准液润洗
②用酸式滴定管加待测液时,刚用蒸馏水洗净后的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待测液润洗
④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⑤终点读数时俯视,其他读数方法正确
A.④⑤ B.①④ C.②③⑤ D.②⑤
5.在25℃时将pH=11 的NaOH 溶液与pH=3 的CH3COOH溶掖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c (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一)
C.c (Na+) > c (CH3COO ( http: / / www.21cnjy.com )-)>c(OH-)>c(H+) D.c (CH3COO-)>c(Na+)>c(H+)>c(OH-)
6.25℃时,在浓度为1 mol·L-1的(NH4)2SO4、(NH4)2 CO3、(NH4)2Fe(SO4)2的溶液中,
测得c(NH4+)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b=c B.a>b>c C.a>c>b D.c>a>b
7.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①NaOH固体 ②H2O ③NH4Cl固体 ④CH3COONa固体 ⑤NaNO3固体 ⑥KCl溶液
A.②④⑥ B.①② C.②③⑤ D.②④⑤⑥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1 L 0.2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CO32-的数目为0.2NA
B.0.1 mol Na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是0.1 NA
C.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A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g
D.理论上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11.2 L气体时,外线路通过电子数为NA
9.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2Cl--2e-=Cl2↑
B.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C.硫化钠的水解反应:S2-+H3O+HS-+H2O
D.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
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①无色溶液中:Ba2+、Cl-、H2PO4-、PO43-、SO42-
②pH=14的溶液中:CO32-、Na+、S2-、AlO2-
③室温下水电离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
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NH4+、Cl-、Na+、SO42-
⑤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MnO4-、NO3-、Na+、Fe3+
⑥室温下c(H+)/c(OH-)=1012的溶液中:Fe2+、Al3+、NO3-、I-
A.①③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⑥
11.常温下,0.1 mol/L某一元酸(HA)溶液中=1×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的pH=1
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或加水稀释,溶液的c(OH-)均增大
C.溶液中c(H+)+c(A-)=0.1 mol/L
D.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0 mol/L
12.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B.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c(Cl-)>c(NH4+)>c(H+)=c(OH-)
C.常温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与NaHCO3溶液相比,Na2CO3溶液的pH大
D.加水稀释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溶液,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都减小
13.下图为某原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Zn+Cu2+=Zn2++Cu
B.原电池工作时,Zn电极流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如将Cu电极改为Fe电极,CuSO4溶液改为FeSO4溶液,
则Zn电极依然作负极
D.盐桥中装有琼脂的饱和氯化钾溶液,则盐桥中的K+移向 ZnSO4溶液
14.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溴化银的浊液中加入溴化钠溶液,溴化银的Ksp减小
B.图中b点对应的是不饱和溶液
C.向c点的溶液中加入0.1mol/LAgNO3,则c(Br-)减小
D.升高温度可以实现c点到b点的转化
15.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等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2(g) + 3H2(g) 2NH3(g) △H=-92.4 kJ/mol。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N2 H2 NH3
① 1 3 0 放出热量a kJ
② 2 3 0 放出热量b kJ
③ 2 6 0 放出热量c kJ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出热量关系:a < b < 92.4
B.三个容器内反应的平衡常数:③ > ① > ②
C.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① > ③
D.N2的转化率:② > ① > ③
16.下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a与b相比.b的活化能更高
B.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C.a与b相比,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不同
D.a与b相比,a的反应速率更快
17.反应:L(s)+aG(g)bR(g)达到平衡,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
影响如右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
衡混合气体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
A. 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 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 a>b D. 无法确定a、b的大小
18.已知H2O(g) == H2O(l) ΔH= -Q1 kJ·mol-1
C2H5OH(g) == C2H5OH(l) ΔH= -Q2 kJ·mol-1
C2H5OH(g)+3O2(g) == 2CO2(g)+3H2O(g) ΔH= -Q3 kJ·mol-1
若使23 g液体酒精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______kJ( )
A.Q1+Q2+Q3 B.0.5(Q1+Q2+Q3)
C.0.5Q1-1.5Q2+0.5Q3 D.1.5Q1-0.5Q2+0.5Q3
19.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⑥
20.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 各0.16 mol充入1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 Y(g) 2Z(g) △H < 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
t / 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A. 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10-5 mol/(L·min)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21.(8分)
(1)25℃时,某NaCl溶液中c(Cl-)=1×10-4 mol/L,则该溶液中
c(Na+ )∶c(OH-)=
(2)25℃时,将0.1 mol/L Na ( http: / / www.21cnjy.com )OH溶液与0.06mol/L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体积的变化),求所得溶液的pH= 。
(3) 纯水中c(H+ )=5.0×10-7 mol/L,则此时纯水中的c(OH-) =_______________;若温度不变, 滴入稀硫酸使c(H+)=5.0×10-3mol/L,则c(OH-) =_______________;在该温度时,往水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中的c(OH-)=5.0×10-2 mol/L,则溶液中c(H+ )= 。
22.(8分)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池的名称____________(填“原电 池”“电解池” 或“电镀池”)。
(2)写出通入CH3OH的电极的电极反应 式: ______ ____________ 。
(3)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量增加5. ( http: / / www.21cnjy.com )4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______L(标准状况下),此时丙池中某电极析出1.6g某金属,则丙池的某盐溶液可能是 (填序号)
A.MgSO4 B.CuSO4 C.Na Cl D.AgNO3
23、(13分)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
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 K+ Na+ NH4+ SO42- NO3- Cl-
浓度/mol·L-1 4×10-6 6×10-6 2×10-5 4×10-5 3×10-5 2×10-5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PM2.5的酸碱性为 ,试样的pH= 。
(2)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H2(g)+ △H=-241.8kJ·mol-1
C(s)+ △H=-110.5kJ·mol-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 。
a.Ca(OH)2 b.Na2CO3 c.CaCl2 d.NaHSO3
(3)汽车尾气中NOx和CO的生成及转化
①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 2NO(g) △H0
若1mol空气含0.8molN2和0.2molO2,1300oC时在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为
8×10-4mo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
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 。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
已知该反应的△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 。
③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的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4.(11分)氢氟酸(HF)是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FH++F-。25℃下,
向20mL0.2mol L-1的氢氟酸中滴加0.2mol L-1的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K)一样,可以用来衡 量 弱电解质在稀溶液中的电离能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氢氟酸的稀溶液中,通过改变以下条件能使氢氟酸的电离度[(HF)]增大的是_______,可使氢氟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增大的是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向溶液中滴入2滴浓盐酸
c.加入少量NaF固体 d.加水稀释
(2)在此温度下,氢氟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HF)为:__ ,
电离度为___ _%。
(3)下列有关图中各点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在A处溶液中:c(F—)+c(HF)=0.2 mol L-1
b.在B处溶液中:c(H+)+c(HF)= c(OH—)
c.在B处溶液中:c(Na+)>c(F—)>c(H+)>c(OH—)
d.在A和B处溶液中都符合: = Ka(HF)
(4)已知该温度下Ksp(CaF2)=1.5×10-10。取B点时的溶液10mL与90mL1×10-4 mol·L-1
CaCl2溶液混合,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
答案
1——20 DBBDDDABABBCDCABBDAC
21、(8分)(1)1000:1 (2)2
(3)5.0×10-7 mol/L 5.0×10-11 mol/L 5.0×10-12 mol/L
22、(8分)
(1)原电池
(2)CH3OH+8OH――6e-=CO32-+6H2O
(3)4AgNO3+2H2O 4Ag+O2↑+4HNO3;0.28;BD
23、 ( http: / / www.21cnjy.com )
24.(11分) (1) a d; a
(2) 5×10-4; 5
(3) b d
(4)混合后c(F-)=10-2mol/L,c(Ca2+)=9×10-5mol/L
Q=9×10-9>Ksp有沉淀产生。
c(Br-)(mol/L)
c(Ag+)(mol/L)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