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叶尖速比是用来表述风电机特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是指风轮叶片尖端线速度与风速之比。叶片越长,或者叶片转速越快,同风速下的叶尖速比就越大。海上风电机组在海岸线附近形成风车森林。为固定风车,必须在海底打下一个个风电基座,形成人工岛礁群,海上风电开发给海洋带来很大的变化。下图为我国陆上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由我国陆上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可知( )
A. 海陆风速差异随高度增加持续变大 B. 随高度增加海上风速增速更快
C. 随高度增加陆上风速增速更快 D. 下垫面差异对风速影响大
2. 除风速更大外,我国海上风力发电优势不包括( )
A. 可发电时间更长 B. 距离市场更近
C. 对环境影响更小 D. 海洋空间更广阔
3. 海上风力发电可能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①海洋鱼类、底栖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②海底电缆有利于海洋生物生存和繁殖
③风电机组设备影响鸟类飞行④增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海陆风速差异随高度增加先变大后变小,A错误;陆上与海上风速都随高度增加而风速变大,但在不同高度陆上与海上风速增速存在差异,如20m以下,随高度增加海上增速更快,60m以上随高度增加海上增速更慢,B、C错误;下垫面不同对风速的影响不同,D正确。所以选D。
【2题详解】
海上静风期少,年发电利用小时数更多,可发电时间更长,A正确;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海上风电距离东部市场更近,B正确;海洋空间辽阔,有利于布局风电机组,D正确;海上风力发电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大,C错。依据题意,故选C。
3题详解】
海上风力发电为固定风车,必须在海底打下一个个风电基座,形成人工岛礁群,海洋鱼类、底栖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①正确;海底电缆的电磁辐射不利于海洋生物生存和繁殖,②错误;风电机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鸟类可能会直接碰撞致死,影响鸟类飞行,③正确;受海上风力发电的影响,海洋环境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能下降,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风力发电的优点:1、风能为洁净的能量来源。2、风能设施日趋进步,大量生产降低成本,在适当地点,风力发电成本已低于其它发电机。3、风能设施多为不立体化设施,可保护陆地和生态。4、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环保洁净,节能环保。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有5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58亿人受到严重粮食危机影响。粮农组织的稻米价格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除大米外,国际小麦、砂糖、可可豆等价格多创历史新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造成本次全球粮食危机最可能的原因有( )
①极端灾害天气影响 ②多国粮食出口禁令 ③俄乌冲突不断推进 ④生物燃料大力推行 ⑤大米市场需求增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5. 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立足长远,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消除不公平贸易,落实国际援助 B. 稳定粮食产量,建立储备体系
C. 扩大粮食种植面,促进粮食增产 D. 扩大粮食出口,增加经济效益
【答案】4. A 5. B
【解析】
【4题详解】
大米市场需求较为稳定,不会突然增加,排除⑤,CD错。生物燃料的原料主要为作物秸秆或玉米等,对稻米价格的影响不大,排除④,B错。由于极端灾害天气影响,粮食产量下降,多国为保障本国粮食安全,发出粮食出口禁令,影响粮食的国际贸易;同时,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均是世界重要的产粮大国,其战乱不但影响了本国的粮食生产,对周边地区的粮食生产也产生了影响,使得本次全球粮食危机较为严重,①②③正确。故选A。
【5题详解】
消除不公平贸易需要国际合作,一国难以实现,且落实国际援助难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A错。应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建立储备体系,保障粮食安全,B正确。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可能导致后备土地无序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C错。扩大粮食出口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D错。故选B。
【点睛】保证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①严守耕地红线,保证耕地面积。②加大技术投入,培育良种,提高粮食单产。③改善自然条件,减轻灾害影响,保证粮食稳产。④完善交通,加大粮食的跨区域调剂。⑤增加粮食进口渠道,促进粮食进口渠道的多元化。⑥建立粮食储备。
突发环境事件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事件属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是( )
①火灾引起的大气污染②海洋运输过程中的原油泄漏
③爆炸引起的森林火灾④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7. 下列不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是( )
A. 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和人员伤亡 B. 严重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C. 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D. 引发区域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
8. 不属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治理的环境问题的是( )
A. 酸雨的治理 B.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C. 地震 D. 跨国河流污染
【答案】6. A 7. D 8. C
【解析】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突发环境事件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火灾引起的大气污染,海洋运输过程中的原油泄漏,都具有突发性,属于突发环境事件,①②正确;爆炸引起的森林火灾不属于环境污染事件,也不具备突发性,③错误;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仅升高0.4—0.8℃,全球变暖不具备突发性,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会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和人员伤亡,A不符合题意;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B不符合题意;引起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C不符合题意;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突然,一般不会导致区域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D符合题意。故选D。
【8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大气和河流及生物具有运动性特征,在保护和治理方面,应当加强国际合作,而地震属于地质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遵循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当人均收入到达7000~8000美元这一临界点之后,随人均收入增加,环境污染由高趋低,污染程度趋缓。图意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经济发展阶段与污染程度的关系是( )
A. 在拐点前一直增加 B. 在拐点后下降明显
C. 拐点的时间明确 D. 在拐点后经济增速快
10.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污染水平反而降低,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 )
A. 人口、城市减少 B. 治污能力提升
C. 工厂、企业减少 D. 环境自净能力增强
11.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意思是发达国家在碳减排过程中应该负更大的责任,这是因为发达国家( )
A. 人口数量更多,工业更发达
B. 技术力量雄厚,更有能力减少排放
C. 过去排放了更多的二氧化碳
D. 经济实力强,更能承担减排带来的损失
【答案】9. B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拐点前污染程度并不是一直增加,A错误。拐点之后,污染水平下降明显,B正确。拐点时间在工业化中后期之前,工业化初期之后,但时间并不明确,C错误。与拐点前相比,GDP曲线变缓,经济增速变慢,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人口、城市、工厂、企业增多,AC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治理污染技术提升,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完善,污染水平降低,B正确。环境自净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曾写入《京都议定书》,这一原则是指发达国家过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排放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应该带头应对气候变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今天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源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累积排放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而这种累积排放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在其先行的工业化过程中造成的。此外,在新近的全球化进程中,先行工业化国家还通过跨国贸易、投资和技术输出、产业转移及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了高碳的发展模式乃至高碳生产与生活方式,使得高碳发展的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复制甚至强化。就此而言,发达国家对于今天出现的全球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发达国家必须充分履行其在公约中关于率先减排、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资金支持的承诺,利用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有利地位和优势,在世界经济整体低碳转型中发挥其主导和示范作用。
据统计,202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炼油大国,炼油总产能达到9.2亿吨/年,原油进口5.0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71.2%。下图为2020~205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将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是( )
A. 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同 B. 煤和石油的消费总量减少
C. 能源消费结构以光伏发电为主 D. 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于均衡化
13. 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炼油大国的根本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速度快,石油需求量增大 B. 炼油技术先进,原油利用率高
C. 炼油企业增多,生产规模扩大 D. 国内原油产量上升,进口减少
14. 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最可行的措施是( )
A. 建立能源储备库,储备大量能源 B. 控制人口增长,减少能源需求量
C. 开发新能源,完善能源消费结构 D. 加大国内化石能源的勘探和开采
【答案】12. B 13. A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比较低,A错误。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新能源、清洁能源消费总量上升,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减少,B正确。由图可知,我国2050年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光伏发电占比并不是最大的,C错误。205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最大的是风电,最小的是核电,并不均衡,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规模大,第二产业占比较大,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且目前我国的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较低,不能满足能源需求,故石油产业发展迅速,炼油量较大,A正确。获得同样数量的成品油,炼油技术越先进,对原油的需求量越小,且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炼油技术并无优势,B错误。炼油企业多,生产规模大,与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炼油大国均为经济发展导致石油需求量大的结果,C错误。进口的石油主要以原油为主,原油由国内生产还是进口,对炼油量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建立能源储备库,储备大量能源,需要进一步增加能源进口,增强对外依赖程度,因此不是最可行的措施,A与题意不符;控制人口增长与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不符,不利于人口问题的解决,B错误;开发新能源,完善能源消费结构,既能够提供更多的能源供给,又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的实施,C正确;化石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且化石能源的使用会污染环境,不利于节能减排,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严重,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
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下表示意2014年南京市部分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总面积(km2) 类型总面积(km2)
风景名胜区 373.16 生态绿地 134.70
洪水调蓄区 32.6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21.85
森林公园 211.30 重要湿地 12742
15.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生态保护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B. 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
C. 生态保护红线区决定南京市的环境承载力 D. 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会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
16.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是( )
A. 调节城市气候,扩大昼夜温差 B. 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增大
C. 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 D. 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它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环境利用等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A对;设置生态保护红线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B错;环境承载力决定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划定,C错;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有利于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不会阻碍城市面积扩大,D错。故选A。
【16题详解】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利于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缩小昼夜温差,A错;会影响城市水循环,生态环境变好,径流更平稳,使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B错;植被类型主要由热量和水分决定,生态红线的划定能一定程度调节当地气候,但不会使气候类型有明显变化,不会改变植被类型,但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错;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自净能力得到提高,D对。故选D。
【点睛】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影响植物类型的另一主要因素是降水,水分的多少不同植物类型也就不同。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木兰溪流经福建省莆田市,其上游丘陵山区最高海拔1267米,下游平原海拔仅6到7米,受潮汐影响巨大,淤泥层松软深厚,极易造成洪、涝、潮灾。左图为木兰溪流域简图。
材料二:兴化平原是莆田最主要的农耕区。宋代的木兰陂水利工程,使莆田从泽卤之地逐渐成为沃野良田,却仍未彻底摆脱洪水袭扰。当代莆田人经多方论证、科学模拟,采取裁弯取直、修筑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治理了木兰溪的水患。右图为木兰陂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三:木兰溪流域内分布4万多家畜禽养殖户、20多家高污染企业,导致水质恶化,蓝藻爆发。莆田积极开展污水治理,建设湿地公园,筑蓄水池、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等。
(1)分析木兰溪流域开发历程中的人类行为分别影响了自然环境的哪些服务功能。
(2)从水环境安全角度,简述在木兰溪修建湿地公园的作用。
【答案】(1)从泽卤之地逐渐成为沃野良田体现影响了供给服务功能;治理了木兰溪的水患体现影响了调节服务功能;水质恶化,蓝藻爆发体现影响了支撑服务功能。
(2)湿地沉淀、降解水体污染物;水生植物吸附氮、磷元素,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蓄水池,调蓄洪水;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
【分析】本题以木兰溪为材料,涉及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湿地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具体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服务。结合材料可知,宋代的木兰陂水利工程,使莆田从泽卤之地逐渐成为沃野良田,体现出人类行为分别影响了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当代莆田人经多方论证、科学模拟,采取裁弯取直、修筑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治理了木兰溪的水患,体现出人类行为分别影响了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木兰溪流域内分布4万多家畜禽养殖户、20多家高污染企业,导致水质恶化,蓝藻爆发,说明由于人类活动不当,最终影响了生物多样性,使自然环境无法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体现出人类行为分别影响了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
【小问2详解】
水环境安全主要指水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可从水量、水质等角度展开分析。湿地有沉淀、降解水体污染物,净化水质的作用;水生植物吸附氮、磷元素,可以减少水体营养物质含量,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通过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调蓄洪水,减少洪涝灾害的威胁;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使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通过对2016年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以及重庆东北部的巫山县等3个县的12个比较典型的村庄调查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耕地撂荒情况严重。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都是以丘陵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脆弱,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下图分别为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分布示意图(上图)和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下图)。
(1)从耕地资源的角度分析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耕地撂荒的原因。
(2)说明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
(3)为缓解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耕地撂荒的现象,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耕地破碎,各地块分布较远,交通不便;耕地地块面积小,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以丘陵山地为主,耕地坡度大,不利于耕作;多喀斯特地貌,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2)有利影响:耕地撂荒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当地的水土保持,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不利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小,粮食产量大大降低。
(3)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在给予合理经济补偿情况下,由集体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土地整理、道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重庆东南部少数民族为载体,考查耕地撂荒的原因、影响及对策,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详解】(1)注意题干要求“从耕地资源的角度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以丘陵山地为主,且多喀斯特地貌,其耕地比较破碎,各地块分布较远,交通不便;读图可知,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的耕地地块面积比较小,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由材料信息可知,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以丘陵山地为主,耕地坡度大,不利于耕作;多喀斯特地貌,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2)影响类试题,一般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回答。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耕地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回答。耕地撂荒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当地的水土保持,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不利影响主要从经济角度回答,如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小,粮食产量大大降低。
(3)缓解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耕地撂荒的现象,要从如何解决当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分析,改善生产条件,留住农民。通过增加农民收入,留住农民,如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开展土地整理、道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政府层面: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在给予合理经济补偿情况下,由集体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
【点睛】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入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晨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非放"。中国在2020年作出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2年6月1日,九部委联合印发两("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间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下图示意长三角海上风电基地分布。
(1)分析与其他海上风电基地相比,长三角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的优势区位条件。
(2)简述建设海上风电基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
【答案】(1)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资金雄厚;技术人才集聚;长三角地区人口多,经济规模大,电力消耗量大,为海上风电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
(2)海上风电基地运用风能发电,不消耗矿物能源,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随着海上风电比重提高,可有效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三角海上风电基地分布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碳排放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从资金、人才和市场等方面分析与其他海上风电基地相比,长三角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的优势区位条件。与其他海上风电基地相比,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资金雄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技术人才集聚;人口数量多,经济规模大,对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短缺,为海上风电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
【小问2详解】
从风电发电过程、消费过程等方面,简述海上风电基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风能属于清洁能源,海上风电基地运用风能发电,清洁无污染,不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随着海上风电比重提高,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下图中A、B、C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整个环境问题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被认为是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A、B、C所代表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名称。
(2)结合上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应对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和合作的主要途径。
【答案】(1)A是臭氧层破坏;B是全球变暖;C是酸雨。
(2)必要性:①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②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共同参与;③解决环境问题存在利益冲突。途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加强国际协商对话,签署共同行动协议。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全球性环境问题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判断,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A主要由氟利昂引起,应该为臭氧层破坏;图中B是由氟利昂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应该为全球变暖;图中C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的,故为酸雨。
【小问2详解】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问题,且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参与解决;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的不同,存在着很多利益的冲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可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是要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协商和签署行动协议。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叶尖速比是用来表述风电机特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是指风轮叶片尖端线速度与风速之比。叶片越长,或者叶片转速越快,同风速下的叶尖速比就越大。海上风电机组在海岸线附近形成风车森林。为固定风车,必须在海底打下一个个风电基座,形成人工岛礁群,海上风电开发给海洋带来很大的变化。下图为我国陆上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由我国陆上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可知( )
A. 海陆风速差异随高度增加持续变大 B. 随高度增加海上风速增速更快
C. 随高度增加陆上风速增速更快 D. 下垫面差异对风速影响大
2. 除风速更大外,我国海上风力发电的优势不包括( )
A. 可发电时间更长 B. 距离市场更近
C. 对环境影响更小 D. 海洋空间更广阔
3. 海上风力发电可能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①海洋鱼类、底栖生物栖息地被破坏②海底电缆有利于海洋生物生存和繁殖
③风电机组设备影响鸟类飞行④增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有5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58亿人受到严重粮食危机影响。粮农组织的稻米价格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除大米外,国际小麦、砂糖、可可豆等价格多创历史新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造成本次全球粮食危机最可能的原因有( )
①极端灾害天气影响 ②多国粮食出口禁令 ③俄乌冲突不断推进 ④生物燃料大力推行 ⑤大米市场需求增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5. 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立足长远,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消除不公平贸易,落实国际援助 B. 稳定粮食产量,建立储备体系
C. 扩大粮食种植面,促进粮食增产 D. 扩大粮食出口,增加经济效益
突发环境事件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事件属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是( )
①火灾引起的大气污染②海洋运输过程中的原油泄漏
③爆炸引起的森林火灾④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7. 下列不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是( )
A. 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和人员伤亡 B. 严重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C. 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D. 引发区域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
8. 不属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治理的环境问题的是( )
A. 酸雨的治理 B.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C. 地震 D. 跨国河流污染
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遵循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当人均收入到达7000~8000美元这一临界点之后,随人均收入增加,环境污染由高趋低,污染程度趋缓。图意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经济发展阶段与污染程度的关系是( )
A. 在拐点前一直增加 B. 在拐点后下降明显
C. 拐点的时间明确 D. 在拐点后经济增速快
10.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污染水平反而降低,其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 )
A. 人口、城市减少 B. 治污能力提升
C. 工厂、企业减少 D. 环境自净能力增强
11.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意思是发达国家在碳减排过程中应该负更大的责任,这是因为发达国家( )
A. 人口数量更多,工业更发达
B. 技术力量雄厚,更有能力减少排放
C. 过去排放了更多的二氧化碳
D. 经济实力强,更能承担减排带来的损失
据统计,202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炼油大国,炼油总产能达到9.2亿吨/年,原油进口5.0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71.2%。下图为2020~205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将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是( )
A. 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同 B. 煤和石油的消费总量减少
C. 能源消费结构以光伏发电为主 D. 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于均衡化
13. 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炼油大国的根本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速度快,石油需求量增大 B. 炼油技术先进,原油利用率高
C. 炼油企业增多,生产规模扩大 D. 国内原油产量上升,进口减少
14. 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最可行的措施是( )
A. 建立能源储备库,储备大量能源 B. 控制人口增长,减少能源需求量
C. 开发新能源,完善能源消费结构 D. 加大国内化石能源的勘探和开采
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下表示意2014年南京市部分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总面积(km2) 类型总面积(km2)
风景名胜区 37316 生态绿地 134.70
洪水调蓄区 32.6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21.85
森林公园 211.30 重要湿地 127.42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态保护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B. 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
C. 生态保护红线区决定南京市的环境承载力 D. 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会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
16.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是( )
A. 调节城市气候,扩大昼夜温差 B. 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增大
C. 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 D. 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木兰溪流经福建省莆田市,其上游丘陵山区最高海拔1267米,下游平原海拔仅6到7米,受潮汐影响巨大,淤泥层松软深厚,极易造成洪、涝、潮灾。左图为木兰溪流域简图。
材料二:兴化平原是莆田最主要的农耕区。宋代的木兰陂水利工程,使莆田从泽卤之地逐渐成为沃野良田,却仍未彻底摆脱洪水袭扰。当代莆田人经多方论证、科学模拟,采取裁弯取直、修筑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治理了木兰溪的水患。右图为木兰陂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三:木兰溪流域内分布4万多家畜禽养殖户、20多家高污染企业,导致水质恶化,蓝藻爆发。莆田积极开展污水治理,建设湿地公园,筑蓄水池、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等。
(1)分析木兰溪流域开发历程中的人类行为分别影响了自然环境的哪些服务功能。
(2)从水环境安全角度,简述在木兰溪修建湿地公园的作用。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使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通过对2016年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以及重庆东北部的巫山县等3个县的12个比较典型的村庄调查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耕地撂荒情况严重。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都是以丘陵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脆弱,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下图分别为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分布示意图(上图)和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下图)。
(1)从耕地资源的角度分析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耕地撂荒的原因。
(2)说明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
(3)为缓解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耕地撂荒的现象,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入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晨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非放"。中国在2020年作出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2年6月1日,九部委联合印发两("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间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下图示意长三角海上风电基地分布。
(1)分析与其他海上风电基地相比,长三角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的优势区位条件。
(2)简述建设海上风电基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下图中A、B、C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整个环境问题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被认为是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A、B、C所代表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名称。
(2)结合上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应对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和合作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