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分层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分层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1 19:4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假定举办一次博览会,展示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初的重大发明,参观者要投票产生一个最具影响力发明奖。下列成果获奖可能性最大的应是(  )
A.珍妮纺纱机   B.水力织布机
C.改良蒸汽机 D.火车机车
2.英国人口在1741年至1751年增长率约为3.5%,1751年至1761年增长率为7%,1780年至1790年增长率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率达到16%。导致英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方式的变革 B.大量移民的涌入
C.女权革命的发生 D.医疗卫生的改善
3.19世纪中叶英国议会颁布法令,开展公共卫生运动。在政府的感召下,民间力量也纷纷加入这场运动。中产阶级妇女尤为突出,她们积极走访,宣传卫生知识,起到很好的普及卫生知识的作用。由此可见,此次英国公共卫生运动(  )
A.民间力量发挥了主导作用
B.彻底改变了英国的环境卫生
C.妇女的政治权利得以保证
D.适应了英国工业社会的需要
4.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当地售卖的棉布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  )
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
5.19世纪,英国城市的人口开始向周边扩展,这种扩展是为了减轻污染和其他不卫生的现象。早期向郊区迁居的主要是富裕的企业家,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马车每日进城。到后来,普通工人也有条件住在郊区。这一变化直接得益于(  )
A.出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B.城市环境污染逐渐加重
C.社会贫富分化不断缩小
D.工业分布格局得到调整
6.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美国是13%。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和采矿业发展速度最快,诺里奇等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
A.加剧了贫富差距 B.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C.使美国落后于英国 D.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7.在大文豪狄更斯笔下,伦敦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但是,在19世纪前期的英国,“滚滚浓烟”绝非伦敦所独有,而是城市的共同景致。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工业革命蓬勃开展
B.城市环境治理尚未进行
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D.化学工业兴起令人瞩目
8.下图是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在世界总额的占比情况。该图表明(  )
A.英国丧失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B.德、美综合国力开始超越英国
C.德国的工业化水平领先各国
D.各国技术革新进程有明显差异
9.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的速度,福特汽车才得以在此后十年中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福特式的“创新”(  )
A.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过剩
B.开始了生产的标准化
C.适应了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D.带来了交通业的革命
10.下图所示漫画作者旨在表明,当时(  )
漫画:[英]W.汤普森《它究竟能跑多快?》19世纪末 戴礼帽的神父说:“你们能告诉我,那个吐白烟的机器,所谓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靠什么行走的吗?” 两人回答:“我们也不知道。神父先生,车里也许藏着一匹马。”
A.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B.蒸汽机的应用日益广泛
C.火车改变了人的生活
D.科技进步对观念的冲击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6、17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欧洲和北美轻而易举地实现工业革命,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许多与英格兰相同的社会和文化模式……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
——[意]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三卷)
材料二 工业革命并未随着铁路、跨大西洋汽船和电报通信的出现而结束。它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如前所述的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的和冶金业的机械化以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尽管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发生的推动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美工业革命实际上是政治“大变动问题”。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工业革命“第一阶段”在生产与运输业的突出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的特点。
12.恩格斯曾说:“英国人……侵占印度,目的是要从印度输入,谁也没有想到要向那里输出。但是这些纯粹由贸易利益促成的发现和侵略,终归还是对工业起了很大的反作用:只是由于向这些国家输出的需要,才创立和发展了大工业。”恩格斯旨在说明(  )
A.市场需求刺激了技术革新
B.技术革新导致东方对西方的依附加深
C.殖民掠夺推动了工业革命
D.工业革命是一次较为完整的社会变革
13.下表所示为英国工农业就业比重变化情况
时间(年) 1801 1811 1821 1831 1841 1851
就业 比重 农业 21.7 22.7 24.6 28.4 33 35.9
工业 29.7 30.2 38.4 40.8 40.5 42.9
由上述变化可以看出,工业革命(  )
A.使城乡发展差距拉大
B.加剧了农民的贫困
C.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
D.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14.由于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木制的机器不能承受蒸汽动力的震动和巨大的推力,因此改为铁制机器。这种机器不能由手工业者的双手来制造了,必须由机器来制造。这样在蒸汽机的推动下,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冶金采矿业、交通运输业、机械化农业也都发展起来了。这说明,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
A.推动了大机器时代的到来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
C.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为各个行业提供了能源保障
15.19世纪上半叶,英国曼彻斯特某工厂规定: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职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职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3便士。这表明(  )
A.垄断组织通过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
B.制度管理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C.工厂制度使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离
D.生产组织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16.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创新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企业甚至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一现象(  )
A.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B.缓解了劳资矛盾
C.反映科技与生产的结合
D.反映了国家干预
17.下表所示为19世纪英国的相关立法活动(部分),表中信息反映出19世纪的英国(  )
1834年 议会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家庭炉灶释放烟尘的法案,但这一法律约束力较弱,对伦敦的空气污染并没有什么作用
1853年 国会制定了《(首都)烟公害减少法案》,要求制造厂“尽可能消耗或燃烧他们火炉中排出的全部烟”
1863年和1874年 分别通过《碱业法》控制制碱业有害气体的排放
19世纪晚期 英国很多污染严重的城市也都通过了反烟法律,并且雇用了烟督查来实施它们,但效果不尽人意
A.社会矛盾比较突出
B.政府对环境污染无能为力
C.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D.官民合作以应对环境问题
18.某学习小组在研究“从曼彻斯特看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了如下几则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曼彻斯特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
第一条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 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
第九条 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摘编自詹姆士·利奇《一位曼彻
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
材料二 1842年,曼彻斯特一份新闻报道描述:“黑烟笼罩在城市的上空,经久不散,人们抬头可以看到高耸的烟囱吞吐着滚滚的黑烟,低头可以看到厚厚的煤灰覆盖着大地,到处都是黑灰色的建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已经分辨不出白天和黑夜了。”
——摘编自吴洋、卜风贤《19世纪以来伦敦和曼彻斯特雾霾的治理》
材料三 曼彻斯特人口由1750年的18 000 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层和移民,在1832年的改革法案中,在国会中拥有代表席位,并且中产阶层的男子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何成刚《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1)材料一这种史料对研究该主题是必须的吗?请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三从哪些视角拓展我们对该主题的研究?
(3)我们在选用史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坚持什么原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C A D D A D A D C D A C A C C C
11.(1)推动因素:社会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和价值标准的发展。说明:英国、法国、美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提到资产阶级革命即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2)特征:生产领域机械化,运输业以蒸汽机为动力。
特点:科学与技术结合(或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或有科学理论指导);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或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或多个国家都有重要发明或美国与德国成为中心)。
18.(1)是必须的。理由:材料一出自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属于一手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以用于研究工业革命对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对阶级关系的影响。
(2)材料二从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角度进行研究,反映了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材料三从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角度进行研究,通过曼彻斯特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加反映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通过议会改革中产阶级有了选举权可以反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完善。
(3)原则:类型多样;一手优先;多元互证;去伪存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