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九年级上册第7、8单元课堂达标测试题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达标试题A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汽车的发明准备了条件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
A.改良蒸汽机的制成 B.螺旋桨的出现
C.内燃机的创制 D.电报的发明
2.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 )
①马车 ②汽车 ③火车 ④飞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①③②④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的相对清洁的新能源是( )
A.煤炭 B.石油 C.电力 D.原子能
4.1931年10月18日晚,无数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这位发明家是( )
A.爱因斯坦 B.爱迪生 C.莱特兄弟 D.卡尔·本茨
5.请看右图,回答与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的问题。
(1)图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一种动力机械,它的名称是什么?他的发明者是谁?它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把人类带人到什么时代?
(3)如今,我们仍在享受着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技神奇而巨大的力量,请举出一个实例说明科技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答案:
1.C , 2.D , 3.C, 4.B
5.(1)蒸汽机;瓦特;蒸汽时代。(2)爱迪生;电气时代(3)如火车、汽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问世,使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等。
达标试题 B
1. 19世纪后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主要是因为( )
A.发明电灯泡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本茨设计出内燃机 D.石油工业的发展
2.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促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的工具是( )
A.轮船 B.飞机 C.火车机车 D.电子计算机
3. 人类历史上进行的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你判断下列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相关的生活场景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4.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5.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的汗水。
请回答:(1)这是谁的名言?列举其一项重要发明。
(2)他为什么被称作“发明大王”?
(3)这句名言对你有何教育意义?
答案:
1.B , 2. B , 3. B , 4.C
5.(1)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灯泡。(2)他发明了许多电器产品,其中正式注册的就有1300多种。(3)略。
达标试题C
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在电力的发展方面领先一步的国家是(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美国 ④日本 ⑤俄国 ⑥德国
A.③⑥ B.① C.④⑤ D.①②
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面对灾区复杂的地理环境,空中救援发挥了重大作用,飞机这一交通工具最早出现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文艺复兴期间
3.看图,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2000
万吨
80
万吨
1870
年
1970
年
)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问世[]
C.有轨电车的制造 D.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4.下列用于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水力—电力—蒸汽 B.水力—蒸汽—电力
C.蒸汽—水力—电力 D.电力—水力—蒸汽
5.简答:19世纪70到20世纪初,人类在科学技术上有哪些重大突破?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答案:
1.A ,2.B ,3.D ,4.B
5.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内燃机(石油)各生产部门的新机器以及电报、电话等新型通讯工具和电灯等家用电器、电车、汽车、飞艇、飞机等。影响: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达标试题A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家分别是( )
A.奥匈帝国和英国 B.德国和法国 C.德国和英国 D.意大利和俄国
2.191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世界大战爆发,引发这场战争的事件是( )
A.三国同盟形成 B.三国协约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国突袭波兰
3.1916年第6届奥运会因故取消,你认为取消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C.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D.印度民族大起义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哪个国家的战败投降结束( )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意大利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法国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埃在189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一书中写道:“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的都是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
材料二:……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取得的令欧洲人“好奇”的发明有哪几个?为什么说美国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
(2)材料二中“欧洲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
1.C ,2.C ,3.B ,4.B
5.(1)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飞机。美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期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达标试题B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保持了长久的和平 D.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最强烈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是( )
A.波斯尼亚 B.塞尔维亚 C.巴尔干半岛 D.萨拉热窝
在一战中,德国儿童卡尔的爷爷死于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此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萨拉拖加战役 C.滑铁卢战役 D.诺曼底登陆
5. 简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性质如何?后果怎样?这种后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B ,2.D ,3.C ,4.A
5.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后果: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启示:略。
达标试题C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德、英、法、俄等卷入战争
C.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D.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
A.美国 B.意大利 C.英国 D.俄国
3.你身边有见风使舵的人吗?这样的人一般来说很自私。而一战中也有个国家如此,它是( )
A.美国 B.意大利 C.英国 D.俄国
4.一战中,惟有一个国家参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它是( )
A.塞尔维亚 B.奥匈帝国 C.德国 D.俄国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答案:
1.D ,2.C ,3.B ,4.A
5.(1)萨拉热窝事件(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3)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和三国协约(或协约国)(4)如: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A卷
一、单项选择
1、科学来自生活,苹果落地引发万有引力,这一定律的发现者是( )
A牛顿B爱因斯坦C哥白尼D达尔文
2、法国大革命时期,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的话实质上揭示了启蒙思想的重大意义,即;
A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B促进了工人运动发展
C阻碍了法国社会发展D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
3、相对论的创立,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它的创立者是( )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伏尔泰
二、材料题
“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的后代,为获取生活的必须条件的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活竞争中取胜了,其他的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
阅读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这则材料体现了他的什么学说?其核心是什么?这一学说有什么社会意义?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B卷
一、选择:
1、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启蒙运动,这一运动的中心是( )
A法国B意大利C德国D英国
2、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科学家是( )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爱迪生
3、法国启蒙思想家中,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顿B但丁C伏尔泰D梵高
4、“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句话是谁说的?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爱迪生
二、阅读分析
如果我看的比别人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请回答:
这句话是谁说的?哪国人?2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上分别有什么贡献?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受?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C卷
选择:
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 )A达尔文B但丁C牛顿D伏尔泰
20世纪初,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革命的理论是( )A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B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中,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于( )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C爱迪生的电器发明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人类的进化不仅表现为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而且也表现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思想与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中外历史上,一批又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以其深刻的理论成果推动人类社会前进。请举出中外近代思想家各一位,并写出其观点或主张。
从你写出的思想家中选择一位,说明他的主张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通过上述学习探究,你有什么心得体会。
参考答案:
A卷一、1、A 2、A 3、C
二、《物种起源》;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具有化时代意义。
B卷:一、1、A 2、B 3、C 4、C
牛顿;英国;天文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创建了微积分 物理: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学习牛顿谦虚谨慎,刻苦专研,热爱科学的品质
C卷:一、1、D2、B3、B
二、(1)中国: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外国:伏尔泰,启蒙思想
严复:启发了知识界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伏尔泰: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思想解放促进了社会进步;思想昂解放推动了社会前进。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A卷)
一、选择:
1、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下列属于这位作家的作品的是( )
A《蒙娜丽莎》B《战争与和平》C《神曲》D《向日葵》
2、某校计划在艺术长廊中悬挂一幅梵高的代表作,他们应该选择( )
A《最后的晚餐》B《向日葵》C《格尔尼卡》D《蒙娜丽莎》
3、失去听力,却能演奏出优美旋律的著名音乐家是( )
A莫扎特B巴赫C柴可夫斯基D贝多芬
二、阅读材料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
请回答:(1)贝多芬的代表作有哪些?他是哪国人?
(2)我们应学习他什么品质?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B卷)
一、选择:
1、“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说这句话的人是( )
A贝多芬B李斯特C巴赫》D《莫扎特》
2、梵高是一位有世界影响力的画家,他的国籍是( 0
A比利时B英国C德国D荷兰
3、列宁称( )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是谁( )
A普希金B雨果C列夫.托尔斯泰D高尔基
二、阅读材料
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实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发,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请回答:
(1)这是谁的名言?他的代表作品有?
(2)这句话反映了什么精神?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C卷
选择:
1、下列哪一部不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
A《战争与和平》B《安娜.卡列尼娜》C《复活》D《忏悔录》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B梵高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C梵高的作品多反映上流社会的生活 D贝多芬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讴歌者
3、下列的组合与搭配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B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C梵高——《向日葵》 D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晚餐》
阅读下列材料:
《安娜.卡列尼娜》取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现实生活。列宁曾经引用这部小说中的一个主人公的话“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指出:“对于1861——1905这个时期,很难想象得出比这更恰当的说明了。”
请回答:
(1)材料中“1861年”俄国发生地很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一切都翻了身”指的是俄国发生地哪些巨变?“一切都刚刚安排”的“一切”主要指俄国邵梅方面的发展?
(3)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谁?列宁是这样评价他的?
参考答案
A卷:
选择:1、B2、B3、D
(1)《英雄交响曲》德国人
(2)坚忍不拔,不被困难吓倒,用语开拓,自强不息。
B卷
选择1、A2、D3、C
(1)梵高;《向日葵》
(2)严谨的治学态度
C卷:
选择:1、D2、C3、D
(1)俄国1861年改革
(2)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等。
(3)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