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2022-2023学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调研卷数学试题
一、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30×24= 80×50= 50-50÷5= 49×58≈
15×40= 70+90= 25×4÷5= 630÷9=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1×23= 60×54= ☆21×93=
3.脱式计算。
75+25×8 5×(186-28) 208-48+52 420÷6×35
4.求面积。(单位:厘米)
二、选择题
5.下列每组节日中,都在大月的是( )。
A.建军节和元旦 B.清明节和劳动节 C.国庆节和儿童节
6.王超家到学校500米,他每天上学、回家要走2个来回。他上学、回家一共要走( )千米。
A.1 B.2 C.2000
7.8头125千克的猪的重量跟( )的重量相等。
A.10桶10千克的油 B.4袋25千克的大米 C.2头500千克的牛
8.小华在计算(24+口)÷8时,弄错了运算顺序,他先算除法,后算加法,得到的结果是29,正确的计算结果是( )。
A.40 B.8 C.5
9.李老师买了19本书,每本书的价格在22元至29元之间。这些书的总价钱( )。
A.不足380元 B.在380元-600元之间 C.超过600元
10.从一个长25厘米,宽17厘米的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289 B.136 C.200
三、填空题
1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头大象的体重约3(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苏通大桥长约8( )。
张华的身高大约140( );体重大约35( )。
12.欢欢每天19:20开始阅读,晚上8时阅读结束,欢欢每天阅读( )分钟。
13.小明用2、3、6、7这四个数算24点,列出算式:( )、( )、( )。
14.的积是16个( );的积是16个( );的积大约是( )个百;的积大约是( )个百。
15.在学校春季运动会100米决赛中,小亮用了15.7秒,小明用了17.5秒,小强用了15.9秒,小华用了15.3秒,获得冠军的是( )。
16.小马虎在计算一道乘法算式时,把一个乘数43看成了48,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多了125,这道题正确的得数是( )。
17.把20粒薄荷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糖的,其中的1份是( )粒。
18.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笑笑每天都坚持阅读25分钟,他31天一共累计阅读多少分钟?下面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表示笑笑( )天阅读了( )分钟。
四、判断题
19.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在算式中添上括号。( )
20.成都的长寿老人朱郑氏是1900年2月29日出生的。( )
21.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张阿姨每个月节约50千克水,照这样,一年可以节约1吨水。( )
22.用100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恰好摆满边长1米的大正方形。( )
23.一个减法算式,差是3.3,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0.7,那么差是4。( )
五、作图题
24.在下面的方格中画出两个面积相等,但形状不同的图形。
六、解答题
25.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今年实验小学的师生共植树230棵,比双语小学的师生植树棵数的一半少30棵。今年双语小学的师生共植树多少棵?
26.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22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改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27.一本《数学家的故事》的价格是25.6元,比一本《数学童话》贵2.9元。买这两本书一共要多少元?
28.王叔叔家有一个长方形的鱼塘长60米,宽48米,如果把它扩建成一个正方形的鱼塘,面积至少要增加多少平方米?
29.王叔叔开车从丰县去连云港,上午10时出发,下午2时到达。
(1)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丰县和连云港相距多少千米?
(2)第二天,王叔叔从连云港返回丰县,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3小时后离丰县还有多少千米?(列综合算式解答)
30.为订购演出服,张老师收集了三(1)班女生的上衣号码。
序号 号码 序号 号码 序号 号码
1 130 7 130 13 130
2 125 8 135 14 135
3 135 9 140 15 130
4 140 10 135 16 135
5 145 11 135 17 140
6 135 12 145 18 135
(1)根据记录的数据填表。
号码
人数
(2)三(1)班女生中穿( )号码的人最多,穿( )号码的人最少。
(3)如果在三年级其他班级调查,估计会得到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
1.720;4000;40;3000;
600;160;20;70
【详解】略
2.713;3240;1953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每一位数相乘, 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 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乘法验算时,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看是不是等于积。
【详解】31×23=713 60×54=3240
☆21×93=1953
验算:
3.275;790;212;2450
【分析】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1)先算乘法,再算加法;(2)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3)先算减法,再算加法;(4)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详解】75+25×8
=75+200
=275
5×(186-28)
=5×158
=790
208-48+52
=160+52
=212
420÷6×35
=70×35
=2450
4.192平方厘米
【分析】
如图,组合图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据此列式计算。
【详解】16-8=8(厘米)
16×8+8×8
=128+64
=192(平方厘米)
5.A
【分析】一年12个月中,有7个大月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4个小月分别是四、六、九、十一月,还有一个特殊月是2月。据此选择。
【详解】A.建军节在八月,是大月,元旦在一月,是大月;
B.清明节在四月,是小月,劳动节在五月,是大月;
C.国庆节在十月,是大月,儿童节在六月,是小月。
所以,都在大月的是建军节和元旦。
故答案为:A
6.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个来回的路程是500×2,那么一天的路程就是2个500×2,即500×2×2,依此计算出要走的总长度,然后再根据1000米=1千米,将米化成千米即可。
【详解】500×2×2
=1000×2
=2000(米)
2000米=2千米
王超家到学校500米,他每天上学、回家要走2个来回。他上学、回家一共要走2千米。
故答案为:B
7.C
【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用125乘8,先算出8头猪的重量,再分别求出各个选项中物品的重量,然后进一步比较选择即可。
【详解】125×8=1000(千克)
A.10×10=100(千克),即10桶10千克的油重100千克,不符合题意;
B.25×4=100(千克),即4袋25千克的大米重100千克,不符合题意;
C.500×2=1000(千克)即2头500千克的牛重1000千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B
【分析】计算(24+口)÷8时,先算除法,后算加法,就变成了24+口÷8=29,先用29减去24,求出□÷8的结果,再用□÷8的结果乘8,求出□里的数,然后把□里的数,代入算式(24+口)÷8,按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的除法,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29-24=5
5×8=40
(24+40)÷8
=64÷8
=8
小华在计算(24+口)÷8时,弄错了运算顺序,他先算除法,后算加法,得到的结果是29,正确的计算结果是8。
故答案为:B
9.B
【分析】根据题意,把书的本数和价格都看作接近的整十数,然后根据总价=单价×数量,估算出这些书的总价格即可解答。
【详解】19×22≈20×20=400(元)
19×29≈20×30=600(元)
观察选项,这些书的总价钱在380元-600元之间。
故答案为:B
10.B
【分析】剩余部分是一个长17厘米、宽(25-17)厘米的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长×宽计算即可。
【详解】17×(25-17)
=17×8
=136(平方厘米)
则剩下的面积是13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B
11. 吨/t 千米/km 厘米/cm 千克/kg
【分析】(1)一头大象的体重约3( ),括号里应该填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大象的质量比较大,所以括号里填吨比较合适,即一头大象的体重约3吨;
(2)位于长江中下游的苏通大桥长约8( ),括号里应该填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和千米)。大桥的长度比较长,括号里填千米比较合适,即位于长江中下游的苏通大桥长约8千米;
(3)张华的身高大约140( ),括号里应该填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一般来说,人的身高为1米多,也就是100多厘米。所以张华的身高大约140厘米;他的体重大约35( ),括号里应该填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我们知道,一枚一份的硬币大约是1克,两瓶矿泉水大约是1千克,两头牛大约重1吨。所以括号里填千克比较合适,即张华的体重大约35千克。
【详解】一头大象的体重约3吨;位于长江中下游的苏通大桥长约8千米。
张华的身高大约140厘米,体重大约35千克。
12.40
【分析】根据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即为欢欢每天阅读的时间。
【详解】据分析可得:晚上8时=20时
20时-19时20分=40(分钟)
所以欢欢每天19:20开始阅读,晚上8时阅读结束,欢欢每天阅读40分钟。
13. 2×7=14 14-6=8 8×3=24
【分析】“算24点”是一种扑克牌智力游戏,需要利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以下为一些常用的算24点的方法:
乘法:3×8=24、4×6=24、2×12=24,把牌面上的四个数想办法凑成3和8、4和6、2和12,再相乘求解。
加减法:25-1=24、27-3=24、28-4=24、30-6=24,把牌面上的四个数想办法凑成上述几个减法的减数和被减数。
利用0、11的运算特性求解:如3、4、4、8可组成3×8+4-4=24等。又如4、5、J、K可组成11×(5-4)+13=24等。
公式法:在有解的牌组中,用得最为广泛的是以下六种解法:
(a-b)×(c+d):如(10-4)×(2+2)=24等。
(a+b)÷c×d:如(10+2)÷2×4=24等。
(a-b÷c)×d:如(3-2÷2)×12=24等。
(a+b-c)×d:如(9+5-2)×2=24等。
a×b+c-d:如11×3+1-10=24等。
(a-b)×c+d:如(4-1)×6+6=24等。
答案不唯一。
【详解】2×7=14,14-6=8,8×3=24
故小明用2、3、6、7这四个数算24点,列出算式:2×7=14,14-6=8,8×3=24。
14. 十 百 12 18
【分析】结合乘法算理,40×4可以看成是4个十与4相乘,结果是16个十。40×40可以看成是两者十位上的数相乘,也就是4×4,由于二者十位上的4都表示4个十,相乘后计数单位变成了100,结果是16个百;
乘法的估算,一般要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因数看作是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进行计算,然后按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相应的0即可。32×38中,把32估成30,把38估成40来计算,同理,把59估成60,31估成30来计算。
【详解】40×4的积是16个十;40×40的积是16个百;32×38≈30×40=1200,积大约是12个百,59×31≈60×30=1800,积大约是18个百。
15.小华
【分析】100米跑步,距离相同,所用时间越少,速度越快,成绩越好;比较几位同学的用时,看哪位同学用时最少,则他成绩最好。
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据此解答。
【详解】15.7,15.9,15.3的整数部分都是“15”,比17.5的整数部分小,所以17.5最大;15.7,15.9,15.3的小数部分9>7>3,所以15.9>15.7>15.3,因此四位同学的用时从长到短排序为:17.5>15.9>15.7>15.3,小华用时最短,所以小华获得冠军。
16.1075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从43变成了48,积多了125,先用48-43求出另一个乘数增加了多少,用125除以增加的数,即可求出不变的那个乘数,再乘另一个正确的乘数43即可求出正确的得数。
【详解】48-43=5
125÷5=25
25×43=1075
这道题正确的得数是1075。
17.;5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认识可知,把这些薄荷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糖的,是(20÷4)粒。
【详解】20÷4=5(粒)
把20粒薄荷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糖的,其中的1份是5粒。
18. 30 750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箭头所指的75实际是750,是25×30的结果,25是每天阅读的时间,30是天数,25×30代表30天阅读的总时间是750分钟,据此填空即可。
【详解】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表示笑笑30天阅读了750分钟。
19.√
【分析】根据运算顺序: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详解】根据分析:
比如:30÷5+5
=6+5
=11
如果把5+5加上括号之后为:
30÷(5+5)
=30÷10
=3
原先式子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添加括号之后变为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除法。
因此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在算式中添上括号。
故答案为:√
20.×
【分析】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其余年份为平年。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据此判断。
【详解】1900÷400=4……300
1900年是平年,2月有28天,不存在2月29日。所以成都的长寿老人朱郑氏不可能在1900年2月29日出生的。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1.×
【分析】一年有12个月,用一个月节约水的吨数乘12即可计算一年可以节约水的吨数,1吨=1000千克,再与1吨比较即可。
【详解】50×12=600(千克)
一年可以节约600千克水,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
【分析】边长1米的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100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是100平方分米。根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可知,100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边长1米的大正方形的面积,据此判断。
【详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则用100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恰好摆满边长1米的大正方形。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3.√
【分析】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几,差就增加几,则减数减少0.7,用原来的差加上0.7,求出现在的差,据此判断。
【详解】一个减法算式,差是3.3。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0.7,那么差是3.3+0.7=4。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依据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24.见详解
【分析】
要想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只需要保证两个图形内部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相等即可。
【详解】(答案不唯一)
25.520棵
【分析】用实验小学师生植树棵数加上30棵,求出双语小学的师生植树棵数的一半,再乘2,求出双语小学的师生植树棵数。
【详解】(230+30)×2
=260×2
=520(棵)
答:今年双语小学的师生共植树520棵。
26.400平方厘米
【分析】先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算出周长,也就是正方形周长,再算出正方形边长=正方形周长÷4,最后算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详解】(22+18)×2
=40×2
=80(厘米)
80÷4=20(厘米)
20×20=400(平方厘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是400平方厘米。
27.48.3元
【分析】用一本《数学家的故事》的价格减去2.9元,求出一本《数学童话》的价格,再将两本书的价格相加。
【详解】25.6-2.9+25.6
=22.7+25.6
=48.3(元)
答:买这两本书一共要48.3元。
28.720平方米
【分析】长方形的鱼塘长60米,宽48米。要把它扩建成一个正方形的鱼塘,要使面积增加最少,那么宽就增加到和长一样长即可。如下图,增加的面积=增加的宽的长度×长。
【详解】60-48=12(米)
12×60=720(平方米)
答:面积至少要增加720平方米。
29.(1)300千米
(2)60千米
【分析】(1)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去掉时间限制词(如凌晨、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下午和晚上的时间要加上12时;据此把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再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求出王叔叔开车从丰县去连云港花费的时间,再乘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路程,即可求出丰县和连云港相距多少千米。
(2)用返回丰县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乘3,先算出王叔叔3个小时行驶的路程,再与(1)小问中求出的丰县和连云港的距离作差,即可求出3小时后离丰县还有多少千米;据此解答。
【详解】(1)上午10时就是10:00
下午2时就是14:00
14:00-10:00=4时
75×4=300(千米)
答:丰县和连云港相距300千米。
(2)300-80×3
=300-240
=60(千米)
答:3小时后离丰县60千米。
30.(1)见详解
(2)135;125
(3)见详解
【分析】(1)按上衣号码的大小归类整理数出每种号码上衣的人数填入统计表中。
(2)从统计表中找出相应信息,比较穿各种号码衣服的人数的大小即可知道穿什么号码的人数最多,穿什么号码的人数最少。
(3)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详解】(1)
号码 125 130 135 140 145
人数 1 4 8 3 2
(2)1<2<3<4<8
三(1)班女生中穿135号码的人最多,穿125号码的人最少。
(3)如果在三年级其他班调查,估计会和三一班的调查结论差不多,因为他们处于相同的年龄段,生长发育都差不多,在不同年龄调查,因为年龄不同,会有不同的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