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记 承 天 寺 夜 游苏轼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才华横溢的苏轼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经八州,
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疏通文意给加点字注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柏( )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jiě zǎoxìng suì qǐnbǎi
解释加点字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门
高兴的样子想 ; ……的人于是一起、散步清澈透明交错纵横原来是只是 ; 罢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浏览课文,说出文章大意。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夜晚苏轼、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承天寺研究探讨1.东坡为何深夜起行? 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2、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 两人都被贬,但都不把贬放在心上,都爱“以山水怡情悦性”,志同道合,心胸坦然,处逆境而不悲戚。 3、说到乐,人们想到的是“吃、喝、玩、乐”,而他们两人乐的是什么? 欣赏月夜美景。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水——月色藻荇——月影(竹柏影也)月色之明月色之清侧 面 的月色 空灵 清丽 淡雅 皎洁 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闲人?闲情雅致 悠闲 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 罢了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
自我排遣通达乐观闲欣然起行: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盖竹柏影也盖遂至承天寺
遂与外人间隔
两人者耳:相与步于中庭:于是原来是行走、散步。动词。语气词高兴的样子 报国的壮志与豪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撼人心魄的壮美词章——《念奴娇· 赤壁怀古》
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江山的生动描写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珍惜生命和一切美好事物的绵邈深情
——《海棠》
对生活哲理的独特发现 ——《题西林壁》
随时发现生活乐趣 ——《食荔枝二首》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情感作用:
渲染离愁别绪;
深化乡情相思;
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
拓展空间
沟通时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阳都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