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走进数学世界 课型: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⑴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数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
⑵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生活和社会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激发他们亲近数学、热爱数学并渴望了解数学的情感。
⑶知道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第一课时的内容,在中小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知识点不多,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主要围绕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数学、数学有什么用以及怎样学习数学等问题展开,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中招考点:
《走进数学世界》属于中考热点,近年来出现的探究题开放题与本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考查题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分值3分左右。
4.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数学课以前,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很多有关数学知识,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都已具备学习初中数学的条件,他们对很多数学问题充满了好奇,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了条件。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对数学研究的对象感到抽象难懂。
二.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初步体验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的探索的过程,能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能明确观察与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做完自学检测1后,小组成员相互说一说,数学怎样伴随我们成长?
针对目标2:小组成员讨论后,提问几位学生让其归纳、总结出人类离不开数学。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学习目标1:数学怎样伴我们成长
自学指导:1
1、学习内容:阅读课本P2。
2、学习方法:快速阅读,小组讨论。
3、时间:3分钟
4.要求:自学后能独立完成下列问
题
自学检测1
1.一个数减3,再乘以2,得8,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加4得10,这个数是多少?
3.一个数加5,再乘以2,然后减去4,再除以2,最后得到6,问这个数是多少?
5.教室里的窗是有什么图形组成的?
6.教室里有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能说出数学怎样伴我们成长。
我们成长过程中学习那些数学知识。
懂得了初步的数学语言,知道了整数和分数;学会加、减、乘、除。
学习目标2: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学指导2
1、学习内容:阅读课本P2-P4。
2、学习方法:快速阅读,小组讨论。
3、时间:3分钟
4.要求:自学后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请举出一个你在生活中用到数学的例子.
自学检测2
如图把这些正六边形分开一点,并在空隙中填满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做成新的拼花板.
课堂检测:
如果A.B分别表示两个不相等的两个数,并且A+B=7,AB=6,那么A=_____,B=_____.
某商品的进价是110元,销售价是132元,则此商品的利润率是______.
小明有1个5元的纸币,4个2元币,8个1元币,要拿出8元钱,你能找出_____种方案。
全班30名学生,某同学的数学成绩为77分,另外两名学生的成绩分别
为7分和90分,其余学生的成绩为5个82分、22个78分.则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
(77+7+90+82×5+78×22) ÷30≈76.67
于是,某同学的得分高于平均分,以为自己处于“中上”水平,其实他是倒数第二名!
人类那些方面离不开数学
课件10张PPT。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学习目标1:数学怎样伴我们成长学习目标2:人类离不开数学1.学习内容:阅读课本第2页
2.学习方法:快速阅读,小组讨论
3.自学时间:3分钟
4.要求:自学后,能独立完成自学检测题自学指导1:自学检测11.一个数减3,再乘以2,得8,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加4得10,这个数是多少?
3.一个数加5,再乘以2,然后减去4,再除以2,最后得到6,问这个数是多少?
4.教室里的窗是有什么图形组成的?
5.教室里有什么立体图形?
1.学习内容:课本2页-4页
2.自学方法:快速阅读,小组讨论
3.自学时间:3分钟
4.要求:自学后能独立完成下列问题请举出一个你在生活中用到数学的例子.自学指导2:自学检测2如图把这些正六边形分
开一点,并在空隙中填满
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
做成新的拼花板.你还有其它拼法吗?
回去试试看!当堂训练:
1.如果A.B分别表示两个不相等的两个数,并且A+B=7,AB=6,那么A=_____,B=_____.
2.某商品的进价是110元,销售价是132元,则此商品的利润率是______.
3.小明有1个5元的纸币,4个2元币,8个1元币,要拿出8元钱,你能找出_____种方案。4.全班30名学生,某同学的数学成绩为77,另外两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7分和90分,其余学生的成绩为5个82,22个78分.则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77+7+90+82×5+78×22) ÷30≈76.67
于是,某同学的得分高于平均分,以为自己处于“中上”水平,其实他是倒数第二名!小结:1.数学伴我们成长.
2.人类离不开数学.
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限时训练 (时间:20分钟 分值:20分)
一.填空 (每小题3分,共12分)
1.计算:2-1+4-3+6-5+…+100-99= .?
2.计算:1+2+3+…+2003+2004+2003+…+3+2+1= .?
3.A、B两数的平均数是16,B、C两数的平均数是21,那么C-A= .?
4.小明从1写到100,他一共写了 个数字“1”
.?
二解答题(8分)
1.在某次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8位评委给某选手所评分数如下表,计分方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请你算一算该选手的最后得分.
评委
1
2
3
4
5
6
7
8
评分
9.8
9.5
9.7
9.9
9.8
9.7
9.4
9.8
答案:1、50;2、4016016;3、10;4、21
5、解:(9.8+9.5+9.7+9.8+9.7+9.8)÷6≈9.7.
答:该选手的最后得分约是9.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