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件 (共29张PPT)2024中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突破(冀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篇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件 (共29张PPT)2024中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突破(冀少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21 22:5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建构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考点梳理
考点聚焦 考点解读 常考题

1.生态因 素对生物 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掌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掌握) (3)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联系; (理解) (4)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独 立操作) 选择题
识图题
探究题
2.判断生 物与环境 的关系 (1)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了 解) (2)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了解) 选择题
资料分
析题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考点聚焦
概念填写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作__________。
(2)________因素:阳光、温度、水、大气、土壤等。
(3)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__________,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
__________。
生态因素
非生物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4)种内斗争、__________属于种内关系,______、竞争、寄生、
______等都属于种间关系。
(5)__________就是利用天敌控制植物害虫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
种内互助
捕食
共生
生物防治
不污染环境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适应具有________和相对性。
普遍性
(2)______是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
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________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
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拟态
保护色
(3)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__________,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
变环境。生物与环境__________、相互影响。
生活环境
相互依赖
识图分析
1.观察小麦田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阳光、水等属于____________,老鼠、七
星瓢虫、杂草等属于__________。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2)七星瓢虫和蚜虫是______关系,杂
草和小麦是______关系。
捕食
竞争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错综复杂,除环境影响生物外,还有_________
_____ 和______________。
生物影响环境
生物适应环境
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图1 仙人掌的针状叶
图2 植物净化空气
图3 竹节虫
图4 企鹅孵卵
图5 两只公鸡为求偶争斗
图6 大熊猫爱吃竹子
(1)图3竹节虫的身体与竹节相似(拟态),有利于躲避捕食者的追击。
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填“影响”或“适应”)。除此以外,体现
生物与环境之间这种关系的还有图___(填序号)。
适应
1
图1 仙人掌的针状叶
图2 植物净化空气
图3 竹节虫
图4 企鹅孵卵
图5 两只公鸡为求偶争斗
图6 大熊猫爱吃竹子
(2)大熊猫爱吃竹子反映了生物之间最为普遍的______关系。
(3)反映同种生物之间相互斗争关系的是图___(填序号)。
(4)可以体现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的是图___(填序号)。
捕食
5
2
图1 仙人掌的针状叶
图2 植物净化空气
图3 竹节虫
图4 企鹅孵卵
图5 两只公鸡为求偶争斗
图6 大熊猫爱吃竹子
实验操作
实验 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某同学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你将他的探究活动过程补充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
(3)制订实施的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
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
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和______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光。
明亮
阴暗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
环境 鼠妇数量/只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 1 2 0 2
阴暗 10 9 8 10 8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
(5)结论: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取平均值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典题精析
考点1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023·眉山中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哪种生
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B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思路点拨 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因此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得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考点2 判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022·重庆中考)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B.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
C.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D.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思路点拨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很相似,有利于保护自己;北极熊体色为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其他生物发现,这些都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骆驼刺根系发达,是为了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也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可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植物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
【答案】D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备考演练
基础巩固
1.(2021·黑龙江中考)在海水中从浅到深依次生活着绿藻、褐藻、红藻,
影响藻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提示】光在海水中的穿透能力有限,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
2.(2023·怀化中考)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 )
B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相互影响
3.(2023·凉山中考)“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诗句中的鼠与雀、狐
与兔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D
A.仅捕食 B.仅竞争 C.合作和捕食 D.竞争和捕食
【提示】鼠、雀都取食仓中的粮食,两者之间为竞争关系;狐与兔之间为捕食关系。
4.(2023·成都学业考)阿拉伯胶树和某些蚂蚁长期生活在亚热带森林中,
蚂蚁能保护该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
场所。阿拉伯胶树和这些蚂蚁的种间关系是( )
B
A.捕食 B.共生 C.寄生 D.竞争
5.(2022·德州中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属于生物适应环
境的是( )
B
A.蚯蚓能翻耕土壤
B.鲫鱼的身体呈梭形
C.夏天温度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D.农作物遇到干旱会减产
【提示】鲫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小其在水中游泳时受到的阻力,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6.通过“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结论,推断下列环境中
相对湿度最大的是( )
C
A.撒哈拉大沙漠 B.内蒙古大草原
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D.关中平原的农田
【提示】植物蒸腾作用强,空气湿度就大。
7.(2023·齐齐哈尔中考)某班学生进行“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如右图所示,各组学生设计了明暗不同但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鼠妇若干只,静置两分钟后,每分钟记录一次明亮和阴暗处鼠妇的数量,统计10次。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同学们观察发现,鼠妇总是生活在阴暗的地方。根据观察到的现
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
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会(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实验设置了明、暗两种环境,控制的变
量是____。除该因素外,影响鼠妇分布的非
生物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因素即可)。

水分(或温度、空气、土壤等)
(3)计算全班各组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能力提升
(2021·河南中考)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
下列选项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致的是( )
B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
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提示】“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只有B选项“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符合题意。
拓展延伸
1.(2022·日照中考)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
D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提示】“小满小满,谷粒渐满”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体现了水分对生物的影响;“粪草粪草,庄稼之宝”体现了无机盐对生物的影响;“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2022·南充中考)胡杨是唯一生长在沙漠中的乔木树种,其细胞透水
性较强,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排泄盐分,故能生长在高度
盐渍化的土壤上,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以上材料体现了
( )
D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依赖于环境 D.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