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三章 叶的光合作用
知识建构
第三章 叶的光合作用
考点梳理
考点聚焦 考点解读 常考题型
1.光合作用 相关实验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模仿) (2)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模仿) (3)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模仿) 选择题识图
题实验题
2.光合作用 的理解 (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理解)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理解) (3)光合作用的实质。(理解) 选择题识图
题实验题
3.光合作用 的应用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 应用。(了解) 识图题选择
题
第三章 叶的光合作用
考点聚焦
概念填写
1.光合作用的产物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①把天竺葵放在______一昼夜;
②选一个叶片,一部分______并在光下照射几小时;③摘下叶片在
_______中隔水加热;④清水漂洗后滴加______;⑤清水漂洗,观察变
化。结果为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仍为黄白色,这说明叶片______部
分产生了淀粉。
暗处
遮光
酒精
碘液
见光
(2)光合作用释放氧实验:快要熄灭的火柴______,说明绿色植物光
合作用产生了______。
复燃
氧气
(3)增加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延长______________可使农作物增产。
有效面积
光合作用时间
2.光合作用的原料
(1)实验中,盛有清水的装置中
叶片产生了淀粉,盛有氢氧化钠溶
液的装置中叶片没有产生淀粉,证
二氧化碳
(2)适量增加二氧化碳的______,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农作物
产量。
(3)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参与光合作用的____。
(4)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平衡。
浓度
水
光合作用
碳—氧
明光合作用需要以__________为原料。
3.光合作用的场所
(1)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片中进行。
(2)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
透明,外有________,分布着______(气体进出的门户);叶肉由许多
叶肉细胞组成,内含叶绿体,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叶脉内有
运输水和无机盐的______、运输有机物的______。
角质层
气孔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导管
筛管
(3)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的________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
______的过程。公式如下:
叶绿体
氧气
(4)光合作用完成了两个方面的转化。
①______转化:把简单的________转化成复杂的________,并释放氧气。
②______转化:把____能转变为______能。
物质
无机物
有机物
能量
光
化学
(5)农业生产中的复种、______和套种等方式可充分利用土地、阳光
等资源,创造最大的生物产量。
间作
识图分析
1.(2023·成都学业考)某同学在学习植
物的光合作用时,将右图所示的甲、乙、
丙装置(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
收二氧化碳),先置于黑暗处 ,再
置于适宜光照下 后,能从植物叶片
中检测出淀粉的装置是( )
A
A.只有甲 B.甲和乙
C.乙和丙 D.只有丙
2.(2023·新疆中考)将某盆栽黑暗处理
24小时,选取一片绿叶,按图示位置剪断
主叶脉,光照处理4小时,发现B区不能
制造淀粉,是因为B区缺少( )
D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提示】叶脉被剪断后,水不能随导管运输至B区。
实验操作
实验1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右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各步骤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
___________(填序
号)。
(2)在步骤B中,将天竺葵放在黑暗
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被耗尽
(3)在步骤C中,进行叶片的脱色处
理,小烧杯内装的液体是______。
酒精
(4)在步骤D中,滴加碘液后,变蓝
的是叶片________(填“遮光”或“未遮
光”)的部分。
未遮光
(5)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是绿叶制造淀粉的条件。
光
实验2 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右图是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
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A装置的培养皿中
放的是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能够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里的培养皿中
放的是等量的清水。把A、B两装置同时放在
黑暗处 ,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
(1)你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数小时后,摘下A装置内的叶片,经处
理后加碘液数滴,叶片颜色________(填“变
蓝”或“不变蓝”),证明叶片中没有______产
生。
不变蓝
淀粉
(3)摘下B装置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叶片的颜色变蓝,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初步证明了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该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二氧化碳
实验3 制作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
3.右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实验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时,用到的刀片至少
是____片作为一组。
两
(2)从水中选取最____的叶片切片,制作成临时切片,放到____倍显
微镜下观察。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绿色部分[②]______是进行______作用的
主要部位。
薄
低
叶肉
光合
(4)图中[⑤]______是水分散失的“门户”。
气孔
第三章 叶的光合作用
典题精析
考点1 光合作用的理解
(2023·泰州学业考)将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
暗处 ,选其中一片叶子,用两个圆形黑纸
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右图所
示),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剪下叶片,
去掉黑纸片,用酒精脱色后再用清水漂洗,然
A.酒精脱色时可直接加热 B.①、②两处都能变蓝色
C.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思路点拨 叶片脱色过程中要隔水加热,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叶片的③绿色部分和①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叶片绿色部分经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而非绿色部分做同样的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①③对照可以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③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②叶片遮光部分缺乏光照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②③对照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答案】D
考点2 光合作用的应用
(2022·百色中考)我国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记载有“正其行,通其
风”。其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通风透光,为光合作用提供( )
A.氧气和光照 B.二氧化碳和光照
C.氧气和能量 D.二氧化碳和能量
思路点拨 “正其行,通其风”的含义是在种植农作物时,要根据当地的“风向”选好“行向”,注意行距,合理密植,以利于空气流通。从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正其行”能够透光,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光照;而“通其风”能使农作物周围有充足的二氧化碳,从而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足够的原料。
【答案】B
第三章 叶的光合作用
备考演练
基础巩固
1.(2022·安徽中考)农田中的小麦,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
的物质和能量。其中能量来自( )
C
A.水 B.空气 C.阳光 D.无机盐
【提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因此小麦获取的能量来自阳光。
2.(2022·宿迁中考)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
A.二氧化碳和水 B.淀粉和氧气 C.淀粉和水 D.多种有机物
3.(2021·阳新学业考)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是( )
A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释放氧气
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释放二氧化碳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释放氧气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释放二氧化碳
4.(2023·鄂州中考)将一株质量为 的番茄幼苗栽种在适宜生长的环
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 。其增加的质量不可能来自( )
A
A.土壤中的有机物 B.水
C.土壤中的无机盐 D.二氧化碳
【提示】植物自身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不能直接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利用。
5.(2023·赤峰中考)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大棚进行蔬菜栽培。要提高
北方地区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C
①定期合理灌溉施肥 ②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③提高氧气浓度 ④维持大棚内高温环境 ⑤增大大棚内昼夜温差 ⑥定期增大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提示】高氧气浓度与高温均会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6.(2023·吉林中考)右图为叶片结构
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C
A.①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B.②④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物质
C.③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⑤只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7.(2021·辽宁中考)某生物实验小组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图甲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图乙表示小组内同学集思广益,将实验材料由普通天竺葵换成银边天竺葵并进行有关创新实验。
甲
乙
(1)图甲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按步骤的先后
顺序排序:______(填序号)。
(2)图甲步骤B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
目的是__________。
(3)图甲步骤C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______,作用是溶解叶绿素。
(4)图甲步骤D中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对照
酒精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甲
(5)图乙中,经按正确实验步骤操作后,分别向叶片A、B滴加碘液,
现象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变蓝、非绿色部分不变蓝;叶片B不变蓝。通
过以上现象能说明绿叶制造有机物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叶绿体(叶绿素)、光
乙
能力提升
(2023·济南学业考)右图中的曲线 表示某植物在
环境温度为 (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时,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则在
点时出现曲线 的原因可能是( )
A.适当提高了温度 B.适当增大了二氧化碳浓度
C.适当增大了光照强度 D.适当增大了氧气浓度
【提示】已知 为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升高或降低温度都会使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但是 曲线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高于 曲线,原因可能是 点时增大了二氧化碳的浓度。
【答案】B
拓展延伸
1.(2022·南充中考)粮食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的根本性问
题之一。在有限的资源内,科学的种植方法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有限的耕地上大量密集种植
B.大棚种植时,在夜晚可以适当升温
C.毁林开荒,不断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
D.大棚种植时,可以适当增大二氧化碳浓度
【提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大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答案】D
2.(2022·长沙中考)某种植物可以通过输导组织向叶片输送有毒物质,
防止昆虫啃食。龟甲(一种昆虫)能巧妙选择食用部位,避免因该种植
物毒液流出而中毒。据此推测,龟甲在取食时没有破坏的结构是( )
B
A.叶肉 B.叶脉 C.上表皮 D.下表皮
【提示】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就是由叶脉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里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