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细思极恐!希特勒与拿破仑迷之巧合!
小兵开始当起,都是44岁达到权力最高峰
希特勒任国家元首时间:1945-1934=11年,
拿破仑称帝时间:1815-1804=11年
一个领导德国打败法国,一个领导法国打败德国
都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欧洲,成为欧洲霸主
人生转折:都在52岁进攻俄国,时间点为6月22日,都在56岁战败俄国之手
俄罗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能够让两个军事天才都惨败呢?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废除农奴制
彼得一世改革
1.分析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及 影响,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2.对比两次改革的异同点。
首都: 莫斯科
政治体制: 半总统共和制
人口数量: 1.445亿 (2017年)
主要宗教: 东正教
国土面积: 1709.82万平方公里
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混血的罗斯人是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
俄罗斯联邦:
9世纪晚期
建立基辅罗斯(第一个国家
莫斯科公国崛起
13世纪上半叶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14世纪
正式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沙皇俄国统治开始
伊凡四世
俄国发展史
16世纪初
17-18世纪
完成统一,建立俄罗
斯国家。
彼得一世
(1672—1725)
人物扫描
彼得一世又被称为“彼得大帝”(1682—
1725年在位)。他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
欲与冒险精神。他曾亲自操纵船只出海探险,
险些坠海溺死。他假扮成水手,随使节团前
往西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
趣,并虚心学习;他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
和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
彼得一世改革
相关史事
政府的法令规定,只要农民逃亡的时间不超过5年,地主都可以追回。后来这个期限延长至15年。1649年的法典规定地主可以无限期地追回逃亡农民,还可以追回逃亡农民的妻子儿女。这就使农民及其子孙都成为失去人身自由的农奴。
1. 彼得一世改革背景:
①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奴制:是15世纪-19世纪,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奴是介于农民和奴隶之间的一种身份,经济上,农奴租种地主土地,受到地主的残酷剥削,生活十分贫困;政治上,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权利,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处于社会最低。
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
地主监督农奴在田间劳动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西欧国家强大
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俄国农奴制盛行
工商业发展缓慢落后
通过两则材料的对比,概括一下当时国际上主要国家和俄国的社会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俄国该如何改变?
彼得一世出访西欧
“拖延就是死亡”
1. 彼得一世改革背景:
原因:俄国经济、军事、文化都远远落后于西方。
2.改革目的: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3.方式:向西方学习
4.内容:
5.特点:
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习俗等方面
①移植西方文明,全盘西化
②未触及俄国落后的农奴制根源
③用残暴的手段推行改革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
体制。
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村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削弱贵族势力,强化皇权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
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民众素质
促进文明开化
彼得一世强制亲自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
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一次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彼得用极粗暴的手段加以推行……彼得对怠慢他的人动辄就抡起棍棒殴打,强迫他的大臣执行他的意旨......
——《世界史:近代史编》
“他用野蛮制服了俄罗斯的野蛮"
——马克思
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发放的“胡须税”牌,留胡须者必须交纳高额税金。税牌上文字为“税金已付”。
俄国近代场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而且有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如莫斯科的官营造帆工场拥有工人1162名,谢郭林制呢工场的工人为730名...
到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以前俄国没有海军,到彼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百度词条
(5)影响
积极:
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彼得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改革后,俄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乡商业贸易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俄国已能积极地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商业竞争。…… 俄国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出现了,近代工业无产阶级萌芽了。
——蒋颖贤、王坚德、叶洵钊主编《世界史研究论丛》
②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5)影响
积极:
彼得的改革是封建性的改革,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建立在农奴制基础上的俄国落后面貌。
——洪宇主编《简明俄国史》
18世纪,农奴制进一步推广到顿河和东乌克兰地区。彼得一世下诏对窝藏逃亡农民者处以死刑没收其庄园。国家还设有专门从事搜寻逃亡农民的侦察队。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
消极/局限性:
(5)影响
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1721年10月12日,俄国参政院为表彰彼得一世在北方战争中创立的功绩,封他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国号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
俄国对外扩张
圣彼得堡
彼得宫大殿及大瀑布喷泉群
叶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一世死后,俄国政局动荡不安,贵族争权夺利,沙皇更迭频繁。1762年,叶卡捷琳娜通过宫廷政变篡夺王位,称“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她实行了一些开明政策,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进一步增强了俄国的实力。她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极力维护他们的种种特权,将大量国有土地连同农奴赐给贵族。
进一步强化农奴制使农奴制达到顶点
废除农奴制
(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远远落后西方国家
①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根本原因: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生产率低下,这农奴购买力低,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缺乏劳动积极性缺少自由劳动力;
农奴制怎样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
市场难以扩大
1853-1856年,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了克里木战争,以俄罗斯的失败而告终。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
俄国士兵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步枪射程的1/3,由于克里米亚没有铁路,俄国士兵不得不用马车来拉军品,士兵不得不步行数百里。而联军却在占领区修筑了铁路,能及时地补充作战物资。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无能。
——列宁
②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1.背景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封建农奴制度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了沉重打击服毒自杀了。
1.背景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而农奴一文钱也不需要花费。
③农奴暴动频繁,危及统治。
当时的诗人图特切夫形容:“现在脚底下已经没有先前那样牢固而不可动摇的土壤了……有朝一日,醒来一看,自己已处在离海岸的冰块上。”
亚历山大二世:“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
④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缓和阶级矛 盾,维护封建统治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高价赎买。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农奴自由支配财产
出钱赎买份地
提供劳动力
扩大市场
提供资金
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性质:
内容:
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如何理解列宁这句话,它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为购买土地变得一贫如洗,他们为维持生活仍要出卖劳动力,受到地主剥削。
课后活动
改革的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量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根据材料,分析改革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1)积极影响: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材料四: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价格高于土地实际价格的二三倍。农民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更少了,质量也更差了。约80%的耕地仍属于地主,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材料五: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
(2)消极影响(局限性):改革不彻底,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根据材料,分析改革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比较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沙皇专制统治,农奴制盛行,工商业落后。
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经济的发展
改变俄国落后局面,实现富国强兵
挽救统治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18世纪初
1861年
政、经、文、军、社
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农奴获得自由、高价赎买土地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历程
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农奴制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
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
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都为俄国的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要依据国情走符合本国发展的道路,要善于学习他国的优点和长处,取长补短,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政治制度和设施等)
经济与政治相互依存
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通过什么方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自下而上的革命:通常是人民(被统治阶级)发动的,是以革命形式,对社会影响深远,比较彻底。
自上而下的改革:通常是统治阶级实施的改革,是以改革形式,一般留有原有制度的残余
革命方式
改革方式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俄国的改革
背景:俄国落后于西欧国家
影响: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开启近代化进程;强化了农奴制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措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风俗
彼得一世改革
废除农奴制
背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影响: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