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22 07:47:32

文档简介

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学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酶和ATP,第6章十必修2第1章~第3章第2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已知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细胞周期中,M期的时间总是长于分裂间期
B. 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人成熟红细胞仍具有细胞周期
C. 同一生物个体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差异
D. 加人氨基蝶呤,已经处于M期的细胞将不会再分裂
2. 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解离液处理根尖目的是使细胞彼此分离,所以时间宜长
B. 实验中染色剂甲紫溶液进入细胞内需消耗线粒体产生的ATP
C. 显微镜下观察时在细胞呈长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D. 制成的装片要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
3. 科学家曾用非洲爪蟾的蝌蚪做过类似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将它的肠上皮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结果获得了新的个体,而不含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不能存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B. 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未分化,全能性较高
C. 细胞表现全能性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细胞分化
D. 科学家的实验说明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4. 2022年2月,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发现》期刊发表了关于抗衰老关键代谢物-尿苷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尿苷(由尿嘧啶与核糖组成)是一种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区的生物活性分子,具有延缓干细胞衰老、促进哺乳动物多种组织再生修复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相比,尿苷中特有的成分是尿嘧啶
B. 干细胞衰老后仍具有细胞的全能性,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改变
C. 干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缩小,端粒DNA序列逐渐缩短
D. 尿苷可能通过阻止自由基破坏干细胞内的生物分子来延缓干细胞衰老
5. 作为“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闻名于世。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人工授粉完成后需要套袋,防止受粉后的花进行自花传粉
B. 豌豆开花后已经完成了受粉,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
C. 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能确定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数量
D. 若进行正反交实验,需对母本、父本分别去雄后再杂交
6. 线辣椒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果实颜色丰富多彩。科研人员用红色野生型线辣椒与黄色突变体线辣椒进行果实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杂交过程及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控制线辣椒果实颜色红色和黄色的基因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B. 将F1与亲本中的黄色线辣椒杂交,可证明F1是杂合子
C. F2的红色线辣椒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
D. 将F2红色线辣椒不断进行自交,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
7. 人类的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型为单眼皮个体,其基因型是aa
B.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其表型是双眼皮
C. 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的夫妇,其子女的表型可能有2种
D. 基因型均为Aa夫妇,生出一个单眼皮男孩的概率为1/4
8. 番茄花色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已知只有显性基因A存在时开蓝花,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开紫花,其他基因型均开白花。如图表示番茄花色的遗传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B. F2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
C. F1进行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花:蓝花:白1:1:2
D. F2中蓝花植株自交,子代蓝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3
9. 下列关于豌豆(2n=14)细胞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豌豆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7个四分体
B. 豌豆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与性原细胞相比,每个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C. 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豌豆细胞中的X和Y染色体将分别移向两极
D. 基因型为Dd的豌豆植株减数分裂时,D和d的分离可能出现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
10. 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表示该动物所有的染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动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
B. 细胞分裂不会发生细胞③到细胞④的变化过程
C. 细胞①②③④⑤不可能同时出现在该动物体内的同一器官中
D. 图中细胞②和⑤发生的染色体行为相同,但所处的时期不同
11. 如图1表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图2表示动物生命活动中的一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细胞分裂得到的子细胞的遗传物质可能有所不同
B. 图1过程和图2过程有利于生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C. 图2过程结束后,形成的受精卵将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D. 图1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后得到的子细胞即为成熟的生殖细胞
12. 下列关于生物体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含性染色体的生物可能也有性别之分
B. 果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 在动物中雌性和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X和XY
D. 男性的细胞内都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13.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先后经历了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以及烟草花叶病毒的相关实验,最终探究出了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本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在探究DNA是遗传物质时的实验均遵循对照原则
C.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表明DNA是大肠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 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蛋白酶→感染烟草→烟草将不会出现花叶病斑
14. 环状DNA有两种:环状单链DNA和环状双链DNA,一般存在于病毒、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环状DNA一般比线性DNA结合更紧密更稳定,储存的遗传信息更多(重复序列)。原核生物的拟核DNA是大型环状DNA。下列有关环状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状DNA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B. 环状双链DNA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 环状双链DNA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
D. 环状双链DNA中C和G越多,结构越稳定
15. 在确信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后,科学家展开了对DNA结构的探索。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划时代的发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图表示DNA的部分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P
B. ①和②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C. ④表示一个完整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D. DNA中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了其储存的遗传信息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引起的。科研人员运用神经干细胞进行脑内移植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风患者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干细胞能够合成多种蛋白质,说明其已发生分化
B. 利用神经干细胞分化来的细胞可替换结构损伤的神经细胞
C.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也相同
D. 中风患者的神经细胞可能比正常人的神经细胞更容易衰老和凋亡
17. 某植物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部分是雌雄异株植株。该植物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的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 )4种基因型不同的纯合体植株。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用甲和丁进行杂交育种,不需要对母本去雄
B. 乙基因型为bbtt。丙的基因型为BBtt
C. F2中雌株的基因型是BBtt,Bbtt,bbtt
D. F2的雌株中纯合于所占比例是1/4
18. 如图为果蝇某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数量的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在BC段和DE段染色体数目发生的变化相同
B. 该细胞在BC段和EF段都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C. 该果蝇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
D. 若将纵坐标改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则曲线走势与图中曲线完全一样
19. 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V型,某种野生型蝴蝶翅膀的颜色有紫色和白色两种,由B与b差因控制。现用白翅雄蝶与紫翅雌蝶杂交,得到如下实验数据(F2为F1雌雄个体杂交所得,不考虑突变,互换和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P F1 F2
白翅♂×紫翅♀ 紫翅♂:白翅♀=1:1 紫翅♂:白翅♂:紫翅♀:白翅♀=2:1:2:1
根据表格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析实验可知白翅为显性性状
B. F1雄蝶和雌蝶的基因型分别为和
C. 根据实验结果不能判断出控制蝴蝶翅膀颜色的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
D. 由F2实验结果推测可能F1中雄蝶产生的基因型为Z的配子只有一半存活
20. 某二倍体昆虫(ZW型)触角的形状有丝状和棒状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利用纯合的丝状和棒状昆虫进行杂交,正交子代(F1)中丝状全为雄性,棒状全为雌性,且两者数量相等,反交子代(F1)均为丝状。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
A. 该昆虫触角形状的丝状对棒状为显性性状
B. 决定昆虫触角形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C. 雌虫的触角表型有2种,基因型为ZAW和ZaW
D. 题干中正、反交所得子代雄性的基因型不相同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某些细菌不能直接利用环境中的叶酸(叶酸参与细菌脱氧核苷酸的合成),只能在细菌体内以对氨基苯甲酸等为原料合成二氢叶酸,进而用二氢叶酸合成叶酸。二氢叶酸合成酶是细菌细胞内合成二氢叶酸的一种关键酶,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可与后者竞争性结合细胞中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该酶的活性,具体作用机理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少数是_____。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活性更高,其原因是酶_____的作用更显著。
(2)磺胺类药物抑菌的原理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直接抑制细菌体内二氢叶酸的合成,最终会使细菌体内位于拟核区的_____(填一种物质)合成受阻,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要发挥磺胺类药物在人体的抑菌作用,在服用时需适当加大剂量以保持血液中药物的高浓度,根据竞争性抑制剂的特点推测,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是_____。
(3)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假定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7℃,某同学在20℃条件下测定该酶的活性后立即将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m,发现酶的活性并没有改变,据此推测,m的值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7℃。对出现升高温度酶活性不变的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
22. 图甲中a、b、c、d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该选择___(填编号)区细胞。
(2)乙图中各照片所处时期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正确排序为___。(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并在丙图中绘出进行有丝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的比值变化曲线图___。在纵坐标的括号内标出具体的数值。
(3)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较难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为乙图中的细胞_____ (填字母)所处时期。
(4)若某动物细胞也处于细胞C所示时期,则这两种细胞在该时期的主要差别是______。
23. 有色水稻是一种杂交水稻,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备受推崇。科研工作者以云南地方有色水稻为研究材料,发现稻谷种皮色素的形成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具体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已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利用雄性不育株进行杂交操作的优势是___。
(2)科研人员欲判断控制有色水稻稻谷种皮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纯合紫色籽粒水稻植株,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籽粒水稻植株、纯合棕色籽粒水稻植株,请补充完整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注:不考虑突变和互换)。
①实验思路:选择纯合紫色籽粒水稻植株与___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上述科研人员经过实验验证了控制有色水稻稻谷种皮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棕色稻谷植株甲和紫色稻谷植株乙,植株甲自交后代全部为棕色的稻谷,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让紫色稻谷的植株乙与植株甲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色;棕色=1:1,则所有紫色稻谷基因型中植株乙的基因型不可能为___,用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籽粒水稻植株与植株乙杂交,当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色:棕色:白色=1:1:2时,说明植株乙生物基因型为___。
24.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临床表现为四肢运动失调,痴呆,眼球震颤。如图是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图,某学习小组对该遗传病进行了相关讨论,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
(1)同学甲认为该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乙认为该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通过图中Ⅰ、Ⅱ代的某些个体可作出该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3)同学丙认为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若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其他原因,你__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是____________。
(4)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4和Ⅱ5再生一个患有该病的儿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25. 如图1是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图1中第一步标记的是噬菌体的__________(填“DNA”或“蛋白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第二步的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是某同学用模型模拟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正确的侵染顺序是a→__________→a(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如果在一组实验中同时标记图2中①②,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学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酶和ATP,第6章十必修2第1章~第3章第2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已知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细胞周期中,M期的时间总是长于分裂间期
B. 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人成熟红细胞仍具有细胞周期
C. 同一生物个体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差异
D. 加人氨基蝶呤,已经处于M期的细胞将不会再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
【详解】A、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时间最长,A错误;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没有细胞周期,B错误;
C、在同一种生物体内的不同细胞,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差别很大,C正确;
D、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DNA复制在分裂间期进行,已经处于M期的细胞不受影响,可以继续完成细胞周期,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解离液处理根尖的目的是使细胞彼此分离,所以时间宜长
B. 实验中染色剂甲紫溶液进入细胞内需消耗线粒体产生的ATP
C. 显微镜下观察时在细胞呈长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D. 制成的装片要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
【答案】D
【解析】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软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盖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1)低倍镜观察: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
【详解】A、用解离液处理根尖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时间不宜太长,否则根尖过于酥烂,不便于后续操作,A错误;
B、用甲紫溶液染色时,细胞已经被杀死,甲紫溶液进入细胞内不需要消耗线粒体产生的ATP,B错误;
C、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排列紧密。呈正方形,呈长方形的一般是伸长区细胞,伸长区细胞没有分裂能力,找不到分裂期的细胞,C错误;
D、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拇指轻轻按压盖玻片,可以是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D正确。
故选D。
3. 科学家曾用非洲爪蟾的蝌蚪做过类似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将它的肠上皮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结果获得了新的个体,而不含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不能存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B. 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未分化,全能性较高
C. 细胞表现全能性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细胞分化
D. 科学家的实验说明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5)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
【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A正确;
B、卵细胞属于已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相比,全能性较低,B错误;
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表现全能性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C正确;
D、上述科学家的实验说明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B。
4. 2022年2月,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发现》期刊发表了关于抗衰老关键代谢物-尿苷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尿苷(由尿嘧啶与核糖组成)是一种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区的生物活性分子,具有延缓干细胞衰老、促进哺乳动物多种组织再生修复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相比,尿苷中特有的成分是尿嘧啶
B. 干细胞衰老后仍具有细胞的全能性,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改变
C. 干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缩小,端粒DNA序列逐渐缩短
D. 尿苷可能通过阻止自由基破坏干细胞内的生物分子来延缓干细胞衰老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他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④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相比,尿苷中特有的成分是尿嘧啶和核糖,A错误;
B、干细胞衰老后仍具有细胞的全能性,细胞核内遗传物质不变,B错误;
C、干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根据端粒学说,衰老细胞的端粒DNA序列逐渐缩短,C错误;
D、根据自由基学说,细胞衰老可能与自由基破坏干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有关,故尿苷可能通过阻止自由基破坏干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来延缓干细胞衰老,D正确。
故选D。
5. 作为“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闻名于世。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人工授粉完成后需要套袋,防止受粉后的花进行自花传粉
B. 豌豆开花后已经完成了受粉,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
C. 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能确定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数量
D. 若进行正反交实验,需对母本、父本分别去雄后再杂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后代均为纯种(纯合子)杂交实验结果可靠。
【详解】A、完成人工授粉后还要套袋,这样可以防止异花传粉,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A错误;
B、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开花前就已经完成了受粉,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B正确;
C、孟德尔通过对F1进行测交,知道了F1是杂合子,能产生两种不同种类的雌雄配子,但并不知道其产生的配子数量,C错误;
D、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实验,都需要对母本去雄后再杂交,D错误。
故选B。
6. 线辣椒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果实颜色丰富多彩。科研人员用红色野生型线辣椒与黄色突变体线辣椒进行果实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杂交过程及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控制线辣椒果实颜色红色和黄色的基因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B. 将F1与亲本中的黄色线辣椒杂交,可证明F1是杂合子
C. F2的红色线辣椒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
D. 将F2红色线辣椒不断进行自交,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根据亲本为一对相对性状个体杂交,F1只表现为红色,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F1自交后代分离比为3:1,说明该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
B、设控制果实颜色的基因为A/a,则亲本为AA×aa,F1基因型为Aa,欲判断一个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进行测交实验,因此将F1与亲本中的黄色(aa)线辣椒杂交,若后代出现红色和黄色,可证明F1是杂合子,B正确:
C、F1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F2中AA:Aa:aa=1:2:1,因此在F2红色线辣椒中,杂合子的比例为2/3,C错误;
D、将F2红色线辣椒不断进行自交,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D正确。
故选C。
7. 人类的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型为单眼皮的个体,其基因型是aa
B.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其表型是双眼皮
C. 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的夫妇,其子女的表型可能有2种
D. 基因型均为Aa的夫妇,生出一个单眼皮男孩的概率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题中显示,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可见单眼皮是a控制的性状,因此表现为单眼皮的个体其基因型为aa,A正确;
B、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双眼皮,B正确;
C、Aa和aa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aa,表型为双眼皮、单眼皮,因此子女的表型可能有2种,C正确;
D、基因型均为Aa的夫妇,后代的基因型为1AA、2Aa、laa,生出一个单眼皮小孩的概率为1/4,生男孩的概率为1/2,因此生出一个单眼皮男孩的概率为(1/4)×(1/2)=1/8,D错误。
故选D。
8. 番茄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已知只有显性基因A存在时开蓝花,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开紫花,其他基因型均开白花。如图表示番茄花色的遗传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B. F2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
C. F1进行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花:蓝花:白1:1:2
D. F2中蓝花植株自交,子代蓝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3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由题干可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共3种,A正确;
B、图中9∶3∶4为9∶3∶3∶1的变式,故番茄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BB)所占比例为1/3×1/3=1/9,B正确;
C、F1(AaBb)进行测交,即与aabb杂交,则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紫花)∶aaBb(白花)∶Aabb(蓝花)∶aabb(白花)=1∶1∶1∶1,因此表型及比例为紫花∶蓝花∶白花=1∶1∶2,C正确;
D、F1中蓝花植株基因型为1/3AAbb、2/3Aabb,自交产生子代中蓝花植株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1/3+2/3×1/4)÷(1-2/3×1/4)=3/5,D错误。
故选D。
9. 下列关于豌豆(2n=14)细胞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豌豆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7个四分体
B. 豌豆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与性原细胞相比,每个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C. 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豌豆细胞中的X和Y染色体将分别移向两极
D. 基因型为Dd的豌豆植株减数分裂时,D和d的分离可能出现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减数分裂前,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这两次分裂分别叫作减数分裂Ⅰ(也叫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也叫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A、豌豆有7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将出现7个四分体,A正确;
B、豌豆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使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B正确;
C、豌豆是两性花,没有性别之分,也没有X和Y染色体,C错误;
D、Dd个体减数分裂时若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则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可能分别含有D和d基因。此时D和d基因将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分开,D正确。
故选C。
10. 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表示该动物所有的染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动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
B. 细胞分裂不会发生细胞③到细胞④的变化过程
C. 细胞①②③④⑤不可能同时出现在该动物体内的同一器官中
D. 图中细胞②和⑤发生的染色体行为相同,但所处的时期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③为有丝分裂的后期,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⑤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细胞①处于联会时期,其中含4条染色体,据此可判断该动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A正确;
B、图中细胞来自同一个体,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④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从①到④的变化过程,不会发生③到④的变化,B正确;
C、细胞③和⑤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细胞①②④处于减数分裂时期,且②和④中细胞质均等分裂,故该动物为雄性,在其睾丸中可以同时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细胞①~⑤可同时出现在该动物体内的同一器官中,C错误;
D、细胞②和细胞⑤的着丝粒都已分裂,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并不同,可以判断处于不同的时期(②为减数分裂Ⅱ后期,⑤为有丝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C。
11. 如图1表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图2表示动物生命活动中的一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细胞分裂得到的子细胞的遗传物质可能有所不同
B. 图1过程和图2过程有利于生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C. 图2过程结束后,形成的受精卵将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D. 图1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后得到的子细胞即为成熟的生殖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详解】A、图1细胞正在发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同源染色体上可能携带着不同基因,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可能有所不同,A正确;
B、图1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的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图2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B正确;
C、图2表示精子和卵细胞进行受精作用,该过程结束后,受精卵开始进行有丝分裂,C正确;
D、图1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它分裂一次结束得到的是次级性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而不是成熟的生殖细胞,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关于生物体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含性染色体的生物可能也有性别之分
B. 果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 在动物中雌性和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X和XY
D. 男性的细胞内都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性别决定类型,其中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是均和性别决定有关,如红绿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并且生殖细胞中并不是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细胞新陈代谢必需的酶的基因在每个细胞中均得到表达。
【详解】A、不含性染色体的某些生物也有性别之分,例如蜜蜂没有性染色体,但工蜂和蜂王是雌性,雄峰是雄性,A正确;
B、果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相关联,但不是都和性别决定有关,例如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但眼色基因不能决定果蝇的性别,B错误;
C、只有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才会有XX和XY性染色体组成上的不同,某些动物(如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C错误;
D、男性的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也可能含有一条性染色体或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会含有两条X或两条Y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13.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先后经历了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以及烟草花叶病毒的相关实验,最终探究出了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本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在探究DNA是遗传物质时的实验均遵循对照原则
C.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表明DNA是大肠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 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蛋白酶→感染烟草→烟草将不会出现花叶病斑
【答案】B
【解析】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详解】A、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用酶去除了不同的物质,运用了“减法原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在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均遵循对照原则,B正确;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表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并未表明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蛋白酶不能催化RNA水解,所以用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蛋白酶去感染烟草,则烟草将会出现花叶病斑,D错误。
故选B。
14. 环状DNA有两种:环状单链DNA和环状双链DNA,一般存在于病毒、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环状DNA一般比线性DNA结合更紧密更稳定,储存的遗传信息更多(重复序列)。原核生物的拟核DNA是大型环状DNA。下列有关环状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状DNA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B. 环状双链DNA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 环状双链DNA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
D. 环状双链DNA中C和G越多,结构越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详解】A、环状DNA中每个脱氧核糖和两个磷酸基团相连,A正确;
B、环状双链DNA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
C、环状双链DNA中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C(胞嘧啶)与G(鸟嘌呤)配对,故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C正确;
D、在双链DNA分子中,G和C之间有3个氢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故G和C含量越高,DNA结构越稳定,D正确。
故选B。
15. 在确信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后,科学家展开了对DNA结构的探索。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划时代的发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图表示DNA的部分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P
B. ①和②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C. ④表示一个完整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D. DNA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其储存的遗传信息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分子由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组成,因此组成元素有C、H、O、N、P,A正确;
B、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B正确;
C、④包含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胞嘧啶,但不是一个完整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错误;
D、DNA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即DNA中的碱基序列决定了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引起的。科研人员运用神经干细胞进行脑内移植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风患者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干细胞能够合成多种蛋白质,说明其已发生分化
B. 利用神经干细胞分化来的细胞可替换结构损伤的神经细胞
C.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也相同
D. 中风患者的神经细胞可能比正常人的神经细胞更容易衰老和凋亡
【答案】AC
【解析】
【分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损伤死亡,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细胞,从而替换损伤死亡的神经细胞,使中风得到治疗。细胞分化为的根本原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不改变遗传物质,不同细胞中有不同基因表达,导致不同细胞合成蛋白质的种类会有差异。
【详解】A、增殖的细胞和分化的细胞中都有蛋白质的合成,故神经干细胞能够合成多种蛋白质不能表明细胞已经分化,A错误;
B、神经干细胞可经过增殖和分化等过程形成特定的细胞,可以对受到损伤的神经结构进行修复或更换,B正确;
C、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C错误;
D、中风患者的神经细胞由于缺血更容易受到损伤,所以可能比正常人的神经细胞更容易衰老和凋亡,D正确。
故选AC。
17. 某植物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部分是雌雄异株植株。该植物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的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 )4种基因型不同的纯合体植株。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用甲和丁进行杂交育种,不需要对母本去雄
B. 乙基因型为bbtt。丙的基因型为BBtt
C. F2中雌株的基因型是BBtt,Bbtt,bbtt
D. F2的雌株中纯合于所占比例是1/4
【答案】B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_T_为雌雄同株,B_tt和bbtt为雌株,bbT_为雄株。则甲为BBTT,乙、丙为BBtt或bbtt,丁为bbTT。
【详解】A、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甲为雌雄同株植物,丁为雄性,因该植物为雌雄同株异花,可直接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处理,不需要对母本去雄,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_T_为雌雄同株,B_tt和bbtt为雌株,bbT_为雄株,甲为BBTT,乙为BBtt或bbtt,丁为bbTT,根据题干信息“乙和丁杂交, 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可知乙的基因型为BBtt,则丙的基因型为bbtt;B错误;
CD、丁的基因型为bbTT,乙和丁杂交。F1基因型为BbTt, F2基因型及比例为9B-T(雌雄同株)︰3B-t(雌株)︰3bbT(雄株)︰1bbtt(雌株),雌株的基因型是BBtt,Bbtt、bbtt,F2雌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2,C正确,D错误。
故选BD。
18. 如图为果蝇某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数量的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在BC段和DE段染色体数目发生的变化相同
B. 该细胞在BC段和EF段都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C. 该果蝇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
D. 若将纵坐标改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则曲线走势与图中曲线完全一样
【答案】A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量的变化,AB表示分裂间期DNA复制,BC表示分裂期核DNA平均分配;CF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量的变化,CD表示减数分裂Ⅰ之前的间期,DNA复制,DE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FG表示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
【详解】A、在BC段的有丝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过程为8→16→8,而在DE段即减数分裂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过程为8→4,A错误;
B、该细胞在BC段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后期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EF段中包括减数分裂Ⅱ后期,该时期也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B正确;
C、分析题图:A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量的变化,CF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量的变化,图中曲线表示果蝇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C正确;
C、若将纵坐标改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则纵坐标值要修改为“1”和“2”,且由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为1或2,故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不会出现类似于EG段曲线形状的变化,其曲线走势和图中的曲线不一样,D错误。
故选AD。
19. 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V型,某种野生型蝴蝶翅膀的颜色有紫色和白色两种,由B与b差因控制。现用白翅雄蝶与紫翅雌蝶杂交,得到如下实验数据(F2为F1雌雄个体杂交所得,不考虑突变,互换和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P F1 F2
白翅♂×紫翅♀ 紫翅♂:白翅♀=1:1 紫翅♂:白翅♂:紫翅♀:白翅♀=2:1:2:1
根据表格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析实验可知白翅为显性性状
B. F1雄蝶和雌蝶的基因型分别为和
C. 根据实验结果不能判断出控制蝴蝶翅膀颜色的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
D. 由F2实验结果推测可能F1中雄蝶产生的基因型为Z的配子只有一半存活
【答案】ABC
【解析】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C、白翅雄蝶与紫翅雌蝶杂交,F1为紫翅雄蝶与白翅雌蝶,雌雄个体表型不同,说明控制翅膀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紫翅为显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C错误;
B、由亲本可得F1的基因型分别为(紫翅), (白翅),B错误;
D、中的雌雄蝶杂交,即,理论上F2的表型及比例为:紫翅雄蝶()︰白翅雄蝶()︰紫翅雌蝶()﹔白翅雌蝶()=1∶1﹔1:1,但实验结果却是2∶1∶2:1,白翅的雌雄个体都减少了一半,推测可能F1的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存活率只有50%,导致产生雄配子的比例为=2∶1,而雌蝶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W=1︰1,D正确。
故选ABC。
20. 某二倍体昆虫(ZW型)触角的形状有丝状和棒状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利用纯合的丝状和棒状昆虫进行杂交,正交子代(F1)中丝状全为雄性,棒状全为雌性,且两者数量相等,反交子代(F1)均为丝状。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
A. 该昆虫触角形状的丝状对棒状为显性性状
B. 决定昆虫触角形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C. 雌虫的触角表型有2种,基因型为ZAW和ZaW
D. 题干中正、反交所得子代雄性的基因型不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由题意可知,纯合的丝状雄性和棒状雌性进行杂交,子代(F1)触角形状均为丝状,所以丝状对棒状为显性性状,A正确;
B、纯合的丝状雌性和棒状雄性进行杂交,正交子代(F1)中丝状触角个体全为雄性,棒状触角个体全为雌性,且两者数量相等,反交子代(F1)均为丝状,说明存在性别差异,属于伴性遗传,即决定昆虫触角形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B正确;
C、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故雌虫的基因型只有ZAW、ZaW两种,雌虫的触角表型也只有2种,C正确;
D、丝状对棒状为显性性状,纯合的丝状雌性ZAW和棒状雄性ZaZa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丝状雄性的基因型为ZAZa(丝状全为雄性),棒状雌性的基因型为ZaW(棒状全为雌性);反交亲本的基因型为:ZAZA×ZaW,子代雄性的基因型也为ZAZa,故正、反交所得子代雄性的基因型相同,D错误。
故选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某些细菌不能直接利用环境中的叶酸(叶酸参与细菌脱氧核苷酸的合成),只能在细菌体内以对氨基苯甲酸等为原料合成二氢叶酸,进而用二氢叶酸合成叶酸。二氢叶酸合成酶是细菌细胞内合成二氢叶酸的一种关键酶,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可与后者竞争性结合细胞中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该酶的活性,具体作用机理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少数是_____。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活性更高,其原因是酶_____的作用更显著。
(2)磺胺类药物抑菌的原理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直接抑制细菌体内二氢叶酸的合成,最终会使细菌体内位于拟核区的_____(填一种物质)合成受阻,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要发挥磺胺类药物在人体的抑菌作用,在服用时需适当加大剂量以保持血液中药物的高浓度,根据竞争性抑制剂的特点推测,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是_____。
(3)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假定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7℃,某同学在20℃条件下测定该酶的活性后立即将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m,发现酶的活性并没有改变,据此推测,m的值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7℃。对出现升高温度酶活性不变的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RNA ③. 降低反应活化能
(2) ①. DNA ②. 磺胺类药物作为竞争性抑制剂,会与底物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部位,其浓度越大对酶的竞争性作用越强,可使细菌因缺乏合成DNA的原料而使其增殖过程受到干扰
(3) ①. 大于 ②. 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7℃,在高于和低于最适温度时,各有一个温度值对应相同的酶活性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可以在细胞外或生物体外起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小问1详解】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加快化学反应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小问2详解】
磺胺类药物抑菌的原理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直接抑制细菌体内二氢叶酸的合成,最终会使细菌体内位于拟核区的DNA的复制受阻,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磺胺类药物作为竞争性抑制剂,会与底物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部位,其浓度越大对酶的竞争性作用越强,可使细菌因缺乏合成DNA的原料而使其增殖过程受到干扰,故要发挥磺胺类药物在人体的抑菌作用,在服用时需适当加大剂量以保持血液中药物的高浓度。
【小问3详解】
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7℃,在高于和低于最适温度时,各有一个温度值对应相同的酶活性,故某同学在20℃条件下测定该酶的活性后立即将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m,发现酶的活性并没有改变,据此推测,m的值大于37℃。
22. 图甲中a、b、c、d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该选择___(填编号)区细胞。
(2)乙图中各照片所处时期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正确排序为___。(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并在丙图中绘出进行有丝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的比值变化曲线图___。在纵坐标的括号内标出具体的数值。
(3)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较难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为乙图中的细胞_____ (填字母)所处时期。
(4)若某动物细胞也处于细胞C所示时期,则这两种细胞在该时期主要差别是______。
【答案】(1) ①.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②. 3
(2) ①. B→A→D→C ②.
(3) ①. 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分裂期持续时间短,所以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较难观察到 ②. A
(4)动物细胞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中①是根毛细胞,含有大液泡:②是伸长区细胞:③是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④是根冠细胞。
乙图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图像,其中A为有丝分裂中期,C为有丝分裂末期,D为有地分裂后期,B为有丝分裂前期。
【小问1详解】
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功能不同,这是发生了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其中③是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细胞分裂旺盛,故应选择③区的细胞。
【小问2详解】
乙图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图像,其中A为有丝分裂中期,C为有丝分裂末期,D为有地分裂后期,B为有丝分裂前期。故正确顺序是B→A→D→C;
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染色体/DNA数目由1变为0.5,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比值均为0.5,后期着丝粒分开,染色体加倍,DNA/染色体比值恢复为1,末期也为1,故图像为
【小问3详解】
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较难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分裂期持续时间短,所以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较难观察到;
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乙的A细胞所处时期。
【小问4详解】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洋葱根尖细胞与小鼠骨髓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洋葱根尖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小鼠骨髓细胞的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
23. 有色水稻是一种杂交水稻,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备受推崇。科研工作者以云南地方有色水稻为研究材料,发现稻谷种皮色素的形成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具体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已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利用雄性不育株进行杂交操作的优势是___。
(2)科研人员欲判断控制有色水稻稻谷种皮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纯合紫色籽粒水稻植株,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籽粒水稻植株、纯合棕色籽粒水稻植株,请补充完整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注:不考虑突变和互换)。
①实验思路:选择纯合紫色籽粒水稻植株与___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上述科研人员经过实验验证了控制有色水稻稻谷种皮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棕色稻谷植株甲和紫色稻谷植株乙,植株甲自交后代全部为棕色的稻谷,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让紫色稻谷的植株乙与植株甲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色;棕色=1:1,则所有紫色稻谷基因型中植株乙的基因型不可能为___,用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籽粒水稻植株与植株乙杂交,当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色:棕色:白色=1:1:2时,说明植株乙生物基因型为___。
【答案】(1)省掉去雄的操作,便于大规模培育杂交种
(2) ①. 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籽粒水稻植株 ②. F2的表型及比例是紫色:棕色:白色=9:3:4
(3) ①. AAbb ②. AABB和AaBB ③. AaBb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蕊杂交,利用雄性不育株进行杂交操作的优势省去去雄环节,便于大规模培育杂交种。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图可知,白色籽粒水稻植株基因型aa_,棕色籽粒水稻植株基因型A_bb,紫色籽粒水稻植株基因型A B_。若要验证控制有色水稻稻谷种皮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选择纯合紫色籽粒水稻植株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籽粒水稻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F2的表型及比例是紫色:棕色:白色=9:3:4,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F2不出现上述比例,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棕色稻谷植株甲(A _ bb)自交后代全部为棕色的稻谷,说明植株甲是纯合子,故基因型为AAbb,让紫色稻谷的植株乙(A_ B_)与植株甲杂交,子代皮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则植株乙的基因型有2种可能为AaBb和AABb,不可能为AABB和AaBB(若为AABB和AaBB,子代都是紫色)。为进一步确定乙植株的基因型,用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籽粒水稻植株与植株乙杂交,若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表型为紫色:棕色:白色=1:1:2;若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则代表型为紫色:棕色=1:1。所以当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色:棕色:白色=1:1:2时,说明植株乙生物基因型为AaBb。
24.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临床表现为四肢运动失调,痴呆,眼球震颤。如图是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图,某学习小组对该遗传病进行了相关讨论,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
(1)同学甲认为该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乙认为该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通过图中Ⅰ、Ⅱ代的某些个体可作出该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3)同学丙认为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若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其他原因,你__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是____________。
(4)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4和Ⅱ5再生一个患有该病的儿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答案】(1)若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则不应该出现女性患者,图中Ⅰ1、Ⅱ4、Ⅱ7、Ⅲ1不应患该病
(2)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Ⅰ 的致病基因会传递给Ⅱ1、Ⅱ2和Ⅱ3,从而使他们患上该病
(3) ①. 不同意 ②. 若该病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图中Ⅰ4不可能有一个患有该病的儿子Ⅱ6(或若该病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图中Ⅱ6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Ⅰ4Ⅱ6患病,其基因型为XAY,但他的母亲Ⅰ4是正常人,其基因型为XaXa,不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
(4)1/4
【解析】
【分析】该病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若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则不应该出现女性患者,图中Ⅰ1、Ⅱ4、Ⅱ7、Ⅲ1不应患该病;也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Ⅰ 的致病基因会传递给Ⅱ1、Ⅱ2和Ⅱ3,从而使他们患上该病。
【小问1详解】
伴Y染色体遗传不会出现女患者,但是图中Ⅰ1、Ⅱ4、Ⅱ7、Ⅲ1都是女患者。
【小问2详解】
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女患者的致病基因会遗传给儿子,儿子一定患病,与图不符。
【小问3详解】
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男患者Ⅱ6的母亲一定患病
【小问4详解】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4和Ⅱ5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再生一个患病的儿子的概率是1/2×1/2=1/4。
25. 如图1是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图1中第一步标记的是噬菌体的__________(填“DNA”或“蛋白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第二步的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是某同学用模型模拟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正确的侵染顺序是a→__________→a(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如果在一组实验中同时标记图2中①②,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②. DNA ③. 先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让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
(2) ①. 升高 ②. 子代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③. 使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3) ①. d→e→b→f→c ②. 不能,因为同时标记①和②会造成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无法判断遗传物质的成分
【解析】
【分析】图1中,实验结果放射性集中在沉淀物中,可知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注入大肠杆菌后离心在沉淀物中;图2为噬菌体侵染过程:d吸附→e注入→b合成→f组装→c释放→a子代噬菌体。
【小问1详解】
噬菌体侵染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DNA和蛋白质的作用,该实验中放射性集中于沉淀物,可知是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由于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所以标记的方法是先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让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
【小问2详解】
若第二步保温时间过程,子代噬菌体会释放,经过搅拌离心后出现在上清液中,因此上清液放射性含量会升高;第三步是搅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小问3详解】
噬菌体侵染的过程为:d吸附→e注入→b合成→f组装→c释放;如果在一组实验中同时标记①DNA和②蛋白质,那么上清液和沉淀物都有放射性,无法区分二者哪个进入大肠杆菌,哪个没进入,无法判断哪个是遗传物质。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实验的步骤与结果,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原理并分析误差的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