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课时练习(含答案 原卷 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马说》课时练习(含答案 原卷 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1 23:2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马说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祗(zhǐ)辱于骈(pián)死 B.槽枥(lì)食(shí)马者
C.外见(xiàn)尽粟(sù)一石 D.不以千里称(chēng)也尽粟一石(shí)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虽有千里之能 D.才美不外见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食之不能尽其材 D.执策而临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B.其真无马邪 食之不能尽其材
C.马之千里者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古人有用“郡望”做称谓的习惯,如韩愈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C.“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家母”都是敬称。
6.理解型默写。
(1)《马说》中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 , 。
(2)《马说》中说明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
(3)作者在《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句子是: ,
(4)《马说》中揭示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 , 。
★能力培优
(2022·吉林长春净月高新区期末)(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虽有名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C. 其真不知马也 其正色邪 D. 是马也 亦若是则已矣
8. 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 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 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9. 如果你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你会怎么办
(2022·山东济宁兖州区期末)(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①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②。”陈曰:“武王式③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世说新语》)
【注释】①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②廨:官署。③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0.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马也 是:这 B. 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C.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 D. 吾之礼贤 贤:贤土
11. 下列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 骈死于槽枥之间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D. 安求其能千里也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 乙文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C. 甲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D. 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食之不能尽其材。
14.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至 便 问 徐 孺 子 所 在 欲 先 看 之。
(2022·浙江宁波期末)(三)文言文阅读
【甲】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鞭贾
[唐]柳宗元
市之鬻①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
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②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③然若挥虚焉。
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者云……”余乃召僮爚④汤以濯之,则遬然枯⑤,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⑥,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⑦若粪壤,无所赖者。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当其分则善,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⑧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
【注释】①鬻(yù):卖。②蹇仄:卷曲,歪斜。③翲(piāo):轻。④爚(yuè):煮。⑤遬然枯:立刻就变得枯萎了。⑥踶(dì):用蹄子踢、踏。⑦理:质地。⑧曷(hé):为什么。
15. 积累文言字词。
文言词句 解释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 (2)______
执策而临之 (3)______
其贾宜五十 (4)______
16.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今 之 桅 其 貌 蜡 其 言 以 求 贾 技 于 朝 者 当 其 分 则 善。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
18. 结合两文内容,补全下面一段话。
两文均采用(1)_______的手法。然而,两文所托之物不同,讽刺对象也不同。甲文所托之物为千里马,隐喻真正的人才,将讽刺对象直指(2)_______;而乙文所托之物为(3)_______,作者从鞭首、握柄、质地、鞭节与纹理等方面描绘其特征,并用手掐、烧汤洗濯来揭穿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隐喻(4)_______。
(2022·陕西榆林榆阳区期末)(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人求荐书
韩愈
某闻木在山,马在肆,遇之而不顾者,虽日累千万人,未为不材与下乘也。及至匠石过之而不睨,伯乐遇之而不顾,然后知其非栋梁之材,超逸之足也。以某在公之宇下非一日,而又辱居姻娅之后,是生于匠石之园、长于伯乐之厩者也,于是而不得知,假有见知者千万人,亦何足云!今幸赖天子每岁诏公卿大夫贡士,若某等比咸得以荐闻。是以冒进其说以累于执事,亦不自量已。
然执事其知某如何哉?昔人有鬻马不售于市者,知伯乐之善相也,从而求之。伯乐一顾,价增三倍。某与其事颇相类,是故终始言之耳。某再拜。
1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某闻木在山( ) (2)遇之而不顾者( )
(3)若某等比咸得以荐闻( ) (4)昔人有鬻马不售于市者( )
2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遇之而不顾者 执策而临之
B. 是生于匠石之园 骈死于槽枥之间
C. 咸得以荐闻 策之不以其道
D. 某与其事颇相类 其真不知马也
21.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而不得知,假有见知者千万人,亦何足云!
(2)知伯乐之善相也,从而求之。
22. 结合课文《马说》和本文,说说在这两篇文章中伯乐对千里马的成长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素养拓展
(2022·陕西渭南合阳县期末)2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3·15”前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请你参加以“食品安全,关系你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将“食”字按照笔画顺序,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2)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人民网北京3月16日电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针对央视“3·15”晚会报道的“土坑酸菜”“木薯粉条”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督促两省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属地责任,严厉查处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两省市场监管部门立即查封“3·15”晚会曝光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责令企业全面下架召回涉事产品。对违法采购使用涉事产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一查到底,依法严厉处罚。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对监管责任不落实等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依纪严肃问责。
(3)学习小组在“消费者权益日”设计了如下两幅图片,请任选其中一幅,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并谈谈图片想说明什么。
(4)你认为应对当前食品安全的问题,政府和民众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24.片段练笔
 本文托物寓意,借马论人。请采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23 马说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祗(zhǐ)辱于骈(pián)死 B.槽枥(lì)食(shí)马者
C.外见(xiàn)尽粟(sù)一石 D.不以千里称(chēng)也尽粟一石(shí)
【答案】B
【解析】
B.“食”读音应为sì。故选B。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虽有千里之能 D.才美不外见
【答案】C
【解析】
A.“祗”同“衹(只)”,只、仅。B.“食”同“饲”,喂。D.“见”同“现”,显露,表现。故选C。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食之不能尽其材 D.执策而临之
【答案】D
【解析】
A.句中的“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素质。B.句中的“千里”,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C.句中的“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让) 尽。故选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B.其真无马邪 食之不能尽其材
C.马之千里者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答案】D
【解析】
A,介词,用/介词,按照;B,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代千里马;C,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D,连词表转折。故选D。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古人有用“郡望”做称谓的习惯,如韩愈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C.“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家母”都是敬称。
【答案】D
【解析】
D,“舍弟”“家母”都是谦称。故选D。
6.理解型默写。
(1)《马说》中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 , 。
(2)《马说》中说明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
(3)作者在《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句子是: ,
(4)《马说》中揭示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 , 。
【答案】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能力培优
(2022·吉林长春净月高新区期末)(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虽有名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C. 其真不知马也 其正色邪 D. 是马也 亦若是则已矣
8. 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 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 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9. 如果你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你会怎么办
【答案】
7. D
8. A
9.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解析】
7.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名:形容词,有名,著名/动词,著名,出名;
B.食:动词,吃/通“饲”,喂养;
C.其:表推测语气,大概是/表示选择;
D.是:都是“代词,这,这样”;
故选D。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B.有误,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食不饱”;
C.有误,“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是说“食马者”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揭露了“食马者”的愚妄无知,并不是写“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有误,“说”是议论性文体,议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不是“记叙性文体”;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文章是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文章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就“伯乐”对人才很重要,但是当你没有遇到伯乐,我们就要将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
如:可以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要做到心态平和,做最好的自己等。答案是多元的。
(2022·山东济宁兖州区期末)(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①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②。”陈曰:“武王式③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世说新语》)
【注释】①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②廨:官署。③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0.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马也 是:这 B. 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C.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 D. 吾之礼贤 贤:贤土
11. 下列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 骈死于槽枥之间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D. 安求其能千里也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 乙文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C. 甲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D. 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食之不能尽其材。
14.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至 便 问 徐 孺 子 所 在 欲 先 看 之。
【答案】
10. B 11. D 12. C
13. 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14. 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
B.句意为: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故选B。
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的/代词,指雕刻;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C.介词,在/介词,向;
D.都为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故选D。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
C.甲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强调的是伯乐的作用,而不是突出千里马的作用。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重要词语:
食,通“饲”,喂;尽:竭尽,发挥出;材,才能、才干。
1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子的意思是: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至”省略主语“陈仲举”,也省略宾语“豫章”,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便”副词修饰谓语动词“问”,“徐孺子所在”是宾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
据此可知正确的断句应为: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点睛】参考译文:
【乙】
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2022·浙江宁波期末)(三)文言文阅读
【甲】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鞭贾
[唐]柳宗元
市之鬻①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
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②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③然若挥虚焉。
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者云……”余乃召僮爚④汤以濯之,则遬然枯⑤,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⑥,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⑦若粪壤,无所赖者。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当其分则善,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⑧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
【注释】①鬻(yù):卖。②蹇仄:卷曲,歪斜。③翲(piāo):轻。④爚(yuè):煮。⑤遬然枯:立刻就变得枯萎了。⑥踶(dì):用蹄子踢、踏。⑦理:质地。⑧曷(hé):为什么。
15. 积累文言字词。
文言词句 解释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 (2)______
执策而临之 (3)______
其贾宜五十 (4)______
16.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今 之 桅 其 貌 蜡 其 言 以 求 贾 技 于 朝 者 当 其 分 则 善。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
18. 结合两文内容,补全下面一段话。
两文均采用(1)_______的手法。然而,两文所托之物不同,讽刺对象也不同。甲文所托之物为千里马,隐喻真正的人才,将讽刺对象直指(2)_______;而乙文所托之物为(3)_______,作者从鞭首、握柄、质地、鞭节与纹理等方面描绘其特征,并用手掐、烧汤洗濯来揭穿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隐喻(4)_______。
【答案】
15. ① 同“饲”,喂 ②用鞭子驱赶 ③面对 ④同“价”,价钱
16. 今 之 桅 其 貌 / 蜡 其 言 / 以 求 贾 技 于 朝 者 / 当 其 分 则 善。
17. (1)只是在奴仆的手中受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有位富家子弟,去集市买鞭子,花了五万,拿来向我炫耀。
18. ①托物寓意 ②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③鞭子 ④腹内空空却追名逐利的庸才。
【解析】
15.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时,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1)句意为: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同“饲”,喂;
(2)句意为: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策:用鞭子驱赶;
(3)句意为:拿着鞭子面对它;临:面对;
(4)句意为:他的鞭子价钱应该只值五十;贾:同“价”,价钱。
16.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断句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要考虑句子的意思,句意为:当今那些伪装自己的外貌、粉饰自己言论,以求在朝廷推销自己的人,适合官员的能耐就还好。
故断句为:今之桅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者/当其分则善。
17.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
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时,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语句通畅。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1)祗:同“衹”,只,仅。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以:用。 称:出名。
(2)适:到。持以夸余:拿着鞭子向我夸耀。“夸”字后省略了介词“于”。
1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运用。
《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所托之物为千里马,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将讽刺对象直指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鞭贾》也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所托之物为鞭子。由第二段“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若挥虚焉。”可知作者从鞭首、握柄、质地、鞭节与纹理、用手掐等方面描绘其特征,并在第三段“乃召僮爚汤以濯之,则遬然枯,苍然白。”烧汤洗濯来揭穿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隐喻外表的光鲜而没有真才实学,腹内空空却追名逐利的庸才。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干预之情。全文虽只是以卖鞭人为题,实际上不仅讽刺了“鬻鞭者”“富者子”,而且更无情地揭露了那些“贾技于朝”的奸官,并间接指斥和告诫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点睛】译文:
【乙】市场上(有个)卖鞭子的人,别人问价,他的鞭子价钱只值五十,(他)必定说是五万。还价五十,就(假装)笑弯了腰;还五百,就(假装)一点恼火;还五千,就(假装)大怒;必须要以五万的价钱才行。
有个富家子,到市场买鞭子,出五万(买了他的鞭子),拿着来向我夸耀。看那鞭子的顶端,卷曲不舒展;看那手握的地方,歪斜不直;鞭子的纹理,前后衔接不和谐流畅;它的节朽败还没有纹理;用指甲掐感觉指甲陷进去,却没有尽头(缺乏韧性的反作用力);举起它,飘飘然如同无物。
我说:“你怎么买这样的鞭子却不可惜那五万啊?”(他回答)说:“我喜欢它的黄色和光泽,并且卖的人说……”我便叫童仆烧热水来洗那鞭子,马上就收缩并枯萎,苍然发白。原来的黄色是染的,光泽是上了蜡。富人不高兴,但是还用它用了三年,后来(有一天)从东郊出城,在长乐坡下与人争道。马互相踢,于是拼命甩鞭子,鞭子折断成五六节。马互相踢打不断,摔倒在地上,受了伤。看那鞭子里面是空空如也,它的质地如粪土,无所依赖。
当今那些伪装自己的外貌、粉饰自己言论,以求在朝廷推销自己的人,适合官员的能耐就还好,一旦错给了职位超过其能耐就开心,只是适合他们的能耐的官职他们就反而会恼怒地说:“我为什么不能当高官?”这样而官到公卿的还真多啊。
(2022·陕西榆林榆阳区期末)(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人求荐书
韩愈
某闻木在山,马在肆,遇之而不顾者,虽日累千万人,未为不材与下乘也。及至匠石过之而不睨,伯乐遇之而不顾,然后知其非栋梁之材,超逸之足也。以某在公之宇下非一日,而又辱居姻娅之后,是生于匠石之园、长于伯乐之厩者也,于是而不得知,假有见知者千万人,亦何足云!今幸赖天子每岁诏公卿大夫贡士,若某等比咸得以荐闻。是以冒进其说以累于执事,亦不自量已。
然执事其知某如何哉?昔人有鬻马不售于市者,知伯乐之善相也,从而求之。伯乐一顾,价增三倍。某与其事颇相类,是故终始言之耳。某再拜。
1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某闻木在山( ) (2)遇之而不顾者( )
(3)若某等比咸得以荐闻( ) (4)昔人有鬻马不售于市者( )
2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遇之而不顾者 执策而临之
B. 是生于匠石之园 骈死于槽枥之间
C. 咸得以荐闻 策之不以其道
D. 某与其事颇相类 其真不知马也
21.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而不得知,假有见知者千万人,亦何足云!
(2)知伯乐之善相也,从而求之。
22. 结合课文《马说》和本文,说说在这两篇文章中伯乐对千里马的成长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19. ①听说。 ②回头,回头看。 ③全,都。 ④市场,集市。
20. B
21. (1)像这样而得不到引荐,即使看见我的有千万人,又有什么用呢!
(2)(他)知道伯乐善于识别马,于是就去求伯乐。
22. 《马说》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在发现千里马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中,“伯乐一顾,价增三倍”则强调伯乐在实现千里马价值方面作用重大。(意近即可)
【解析】
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句意:我听说树木在山间。闻,听说;
(2)句意:遇见那马也不回头看看它。顾,回头,回头看;
(3)句意:如果像我这样的人,才都能得到推荐为皇帝所知。咸,全,都;
(4)句意:从前有卖马卖不出去在街上的人。市,市场,集市。
2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而:表转折/表修饰;B.于:相同,都是在;C.以:因为/按照;D.其:这/表猜测语气。故选B。
2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路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是,这;假,假使;亦,又;
(2)重点词:善,善于;相,相马。
2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马说》中,韩愈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然后一步步进行论证,说明伯乐在发现千里马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中,卖马者利用伯乐善于相马的名声,使“伯乐一顾,价增三倍”,极大地提高了马的价值。
【点睛】参考译文:
我听说树木在山间,马在集市上,看到它们而不予理睬的即使每天达到千万人,但并不能说它们就是无用的树木或者下等的马。等到匠石路过那树木而不瞟它一眼,伯乐遇见那马也不回头看看它,然后才知道那树木不能用来做栋梁,那马不是骏马。我在您门下不止一天了,而又与您有亲戚关系,算是生长在匠石园中的树木,养在伯乐马厩中的马。像这样而得不到引荐,即使看见我的有千万人,又有什么用呢?现在有幸皇上每年要公卿大夫们推荐人才,如果像我这样的人,才都能得到推荐为皇帝所知。因此冒昧地进呈此说,以此劳驾于您,也是有点自不量力了。
但执事会知道我怎么样吗?从前有人卖马卖不出去在街上的人,了解伯乐是善于相马的人,就去求他;伯乐一眼,价格增加三倍。我与这件事很相似,所以最终还是开始说的意思。我再次拜谢。
★素养拓展
(2022·陕西渭南合阳县期末)2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3·15”前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请你参加以“食品安全,关系你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将“食”字按照笔画顺序,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2)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人民网北京3月16日电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针对央视“3·15”晚会报道的“土坑酸菜”“木薯粉条”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督促两省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属地责任,严厉查处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两省市场监管部门立即查封“3·15”晚会曝光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责令企业全面下架召回涉事产品。对违法采购使用涉事产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一查到底,依法严厉处罚。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对监管责任不落实等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依纪严肃问责。
(3)学习小组在“消费者权益日”设计了如下两幅图片,请任选其中一幅,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并谈谈图片想说明什么。
(4)你认为应对当前食品安全的问题,政府和民众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1)
(2)示例:市场监管总局严惩“3·15”晚会报道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3)示例一:第一幅图中,三个消费者手持写着“消费权益保护法”的横幅,笑逐颜开:一个举着“霸王条款”白旗的人流着冷汗落荒而逃。图片想告诉我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示例二:第二幅图中,“法律保障”化身巨人,一手护住消费者,说:“别担心,我来照看你!”一手握拳,狠狠击向一团压向消费者的乌云。图片想告诉我们:法律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4)示例:①政府应依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机制,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②民众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维权意识。
【解析】
(1)本题考查汉字笔顺。“食”字共九画,其笔画顺序是:撇、捺、点、横折、横、横、竖提、撇、点。
(2)本题考查新闻内容的概括。
根据“针对央视‘3·15’晚会报道的‘土坑酸菜’‘木薯粉条’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督促两省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属地责任,严厉查处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可概括为:市场监管总局严惩“3·15”晚会报道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3)本题考查图片观察和理解表达能力。
仔细观察图片可知,第一幅图中,三个消费者手持写着“消费权益保护法”的横幅,笑逐颜开;一个举着“霸王条款”白旗的人流着冷汗落荒而逃。第二幅图中,“法律保障”化身巨人,左手护住消费者,说:“别担心,我来照看你!”右手握拳,狠狠击向一团压向消费者的乌云。不难看出,这两幅图片想告诉我们,《消费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据此选择一个图片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阅读探究。
谈谈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的问题,要求从政府和民众两个角度提措施。其实就是从不同层面提建议。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围绕“食品安全”来提就行。政府是出台法律和监管措施的主题、民众是注意食品安全问题的主体。据此写措施即可。
示例:政府是出台法律和监管措施净化市场源头,建立市场级检测体系;民众注意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注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
24.片段练笔
 本文托物寓意,借马论人。请采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答案】
花朵有五彩缤纷的花瓣;大树有粗壮的枝干……而长在植物上的叶子,没有花那样美丽的裙子;没有树健壮的身体。它在大自然里是一个配角,然而我认为它更加伟大。
  是叶子衬托出花的美,让人们欣赏花的美貌;是叶子给树穿上新衣,为人们遮风挡雨……这些都是叶子的功劳,但它是一个平凡的配角,没有人赞扬它。
在人的世界里也有这样一群“叶子”。
  清洁工人—他们奔波在大街小巷之中,反反复复地清扫,默默无闻地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中。尘土飞扬,落叶满地之处总有他们的背影。在小巷里扫一扫,扫去尘土飞扬,在马路上扫一扫,扫出整洁的地面。遇到恶臭,垃圾,人们总是避之不及,而他们朝着人们的反方向走。哪里有他们,哪里就会一尘不染,他们很平凡,但却很重要。
 平凡的清洁工,微小的叶子一样都默默无闻,吃苦耐劳。但我要赞美他们,赞美他们高尚的品格;我要学习他们,学习他们优秀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