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逾墙(yú) 怒号(hào) 石壕吏(lì) B.妇啼(tí) 老妪(ōu) 三重茅(chóng)
C.幽咽(yàn) 布衾(qīn) 口称敕(chì) D.塘坳(ào) 挂胃(juàn) 邺城戍(shù)
2.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D.两鬓苍苍/十指黑
3.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高者挂罥长林梢(挂结)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高耸的样子) 忍能对面为盗贼(狠心)
C.卖炭得钱何所营(经营) 晓驾炭车辗冰辙(天亮)
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价钱)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B.歌行体,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等形式,富于变化。
C.文学史上的“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李煜和杜牧。
D.“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这八位散文家。
5.下列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及忧国忧民的情感。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茅屋被风雨袭击的遭遇,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一种饱览民间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C.《卖炭翁》通过卖炭老人惨遭宫使强取豪夺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D.同样是表现诗人现实关怀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结尾都有诗人议论抒情的语句,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6.理解型默写。
(1)《石壕吏》中“ ! ”两句渲染出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2)《石壕吏》中表现百姓面对战争时的无奈,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句子是: , 。
(3)《石壕吏》中间接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贫困、社会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 , 。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渲染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心境的句子是: , 。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 !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8)《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的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 , 。
(9)《卖炭翁》中描绘卖炭翁饱经风霜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 。
(10)《卖炭翁》中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性的诗句是: , 。
7.观察右面的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 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能力培优
(2022·山东菏泽曹县期末)(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 诗中形象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结尾“独与老翁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2·湖南湘潭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 《石壕吏》是一首________(从体裁看)诗,写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11. 很多读者认为本诗构思巧妙,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2022·陕西榆林榆阳区期末)(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2.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表格。
场景 狂风袭屋,茅草翻飞 群童抱茅,倚杖叹息 ① 广厦千万,不动如山
情感 痛惜、焦急 ② 愁苦、忧思 坚定、悲壮
13. 杜甫胸怀国家,心系苍生,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请你结合他的诗句谈一谈,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2022·海南昌江县期末)(四)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4. 第三段中的“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_____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伟大胸襟蓄势。
15. 从修辞角度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2022·浙江金华市期末)(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6. 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
17.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022·河南信阳潢川县期末)(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8. 这首诗多处运用到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9. 白居易的诗歌“一吟悲一事”,即每首诗都只就一个社会问题进行揭示。《卖炭翁》揭示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作①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②。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③,从今又几年。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南巴尉后新年抒怀之作。②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③长沙傅:指贾谊。曾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20. 全诗各联的抒情方式都不一样,请任选一联作简要分析。
2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素养拓展
22.学校开展“心系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准备办一期黑板报,需要策划几个板块,请你补写两个板块的名称。
板块一:爱国人物故事会 板块二:爱国诗歌朗诵会 板块三:爱国名言展示会
板块四:______________ 板块五: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忙修改。
[甲]今天,我在家读了《杰出人物故事》这本书,里面写了孟子、李四光、陈景润、钱学森、钱三强……等22个著名人物的故事。他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研究的领域也不同,但是他们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乙]在各个领域为祖国做出了强壮的贡献,为祖国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①选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错误,它在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到革命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小明的妈妈对此不以为然,说:“学生应当以学习为重。跑出去旅游;除了花钱、耽误学习外,能有什么收获呢!”如果你是小明,请你劝说妈妈,让她改变看法。
23.片段练笔
《卖炭翁》中诗人将“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宫使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00字。
24 唐诗三首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逾墙(yú) 怒号(hào) 石壕吏(lì) B.妇啼(tí) 老妪(ōu) 三重茅(chóng)
C.幽咽(yàn) 布衾(qīn) 口称敕(chì) D.塘坳(ào) 挂胃(juàn) 邺城戍(shù)
【答案】D
【解析】
A.“怒号”的“号”应读作háo。B.“老妪”的“妪”应读作yù。C.“幽咽”的“咽”应读作yè。故选D。
2.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D.两鬓苍苍/十指黑
【答案】B
【解析】
B.应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故选B。
3.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高者挂罥长林梢(挂结)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高耸的样子) 忍能对面为盗贼(狠心)
C.卖炭得钱何所营(经营) 晓驾炭车辗冰辙(天亮)
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价钱)
【答案】C
【解析】
C.营:谋求。故选C。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B.歌行体,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等形式,富于变化。
C.文学史上的“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李煜和杜牧。
D.“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这八位散文家。
【答案】C
【解析】
C,“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故选C。
5.下列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及忧国忧民的情感。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茅屋被风雨袭击的遭遇,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一种饱览民间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C.《卖炭翁》通过卖炭老人惨遭宫使强取豪夺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D.同样是表现诗人现实关怀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结尾都有诗人议论抒情的语句,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答案】D
【解析】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有诗人的议论和直接抒情,而《卖炭翁》则全用记叙和描写,没有直接议论抒情的语句。故选D。
6.理解型默写。
(1)《石壕吏》中“ ! ”两句渲染出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2)《石壕吏》中表现百姓面对战争时的无奈,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句子是: , 。
(3)《石壕吏》中间接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贫困、社会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 , 。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渲染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心境的句子是: , 。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 !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8)《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的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 , 。
(9)《卖炭翁》中描绘卖炭翁饱经风霜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 。
(10)《卖炭翁》中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性的诗句是: , 。
【答案】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4)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9)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0)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观察右面的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 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答案】
杜甫——唐朝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作品“三吏”“三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解析】
既考文学常识,又考仿句,还考图文转换。首先要指出图片上的人物是杜甫,注意图片上的文字内容。其次要掌握有关杜甫的生平知识。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四字可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等现实题材,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最后根据所给示例的格式,压缩上面的内容。
★能力培优
(2022·山东菏泽曹县期末)(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 诗中形象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结尾“独与老翁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8.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9. 含蓄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解析】
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由“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可知这的含义为“官吏生气地大喊一声,农妇悲苦的哭泣”,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官吏想要抓到壮丁,而农妇家中没有壮丁,而心中因为自己的家中的儿子已经死于战争,心中悲伤难耐,所以说这里体现的是农妇和官吏的矛盾。
9.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可知这里含义为“夜深了,声音阻隔,就像是听到了哭泣的声音”,故而我们可以由此得知这户人家的农妇已经被官兵抓去,天明的时候只能够和家中唯一的一个人告别了。所以说,体现的是诗人心中那种对于困难群众的同情。
(2022·湖南湘潭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 《石壕吏》是一首________(从体裁看)诗,写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11. 很多读者认为本诗构思巧妙,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0.古体诗 官兵深夜捉丁不成,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11. ①它以作者的“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来叙事,环环紧扣,简洁而有层次。
②虚实交映,藏问于答。标题为“石壕吏”,却只写老妇的哭诉,从哭诉中写出潜台词、画外音,将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妇的“前致词”中,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③将自己的感情、态度融化在客观具体的叙述里,让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这种寓情于事的艺术手法,使全诗显得简洁洗练,而又蕴涵丰富。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内容理解。
《石壕吏》是一首古体诗,根据“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等语句可知,本诗讲述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反映了官吏的凶残以及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1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首段写作者傍晚投宿石壕村,看到官吏趁夜捉人;第二三段写作者所闻——官吏捉人,老妇哭诉;结尾段写作者天亮离开时只见到老翁,暗示老妪去往前线;本诗以作者的“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来叙事,环环紧扣,简洁而有层次;
虚实交映,藏问于答。第三段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不写差吏的追问,而只写老妇的哭诉,从哭诉中写出潜台词、画外音,将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妇的“前致词”中,用了反衬的手法写老妇人的愁苦来反映小吏无情、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将自己的感情、态度融化在客观具体的叙述里,让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如“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揭露了兵役制度的残酷;“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写老妇的泣诉: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老妇泣诉悲苦无奈的处境,使人同情,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县吏却丝毫不为所动;这两句诗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又如“独与老翁别”,写作者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独”字暗示只剩下了老翁,老妇人已经被差役捉走了;这句话表现了老妇被抓走后老翁境况的凄苦,揭示了官吏的冷酷以及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
(2022·陕西榆林榆阳区期末)(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2.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表格。
场景 狂风袭屋,茅草翻飞 群童抱茅,倚杖叹息 ① 广厦千万,不动如山
情感 痛惜、焦急 ② 愁苦、忧思 坚定、悲壮
13. 杜甫胸怀国家,心系苍生,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请你结合他的诗句谈一谈,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案】
12. ①布衾冷裂,雨脚如麻 ②愤懑无奈
13.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的意思是贵族人家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却冻死在街头。杜甫将封建贵族的奢华生活和老百姓的悲惨命运对比揭露了社会的悲惨现状,表达了对国家的忧患,对老百姓的同情。
【解析】
12.考查对诗歌展现场景的描述和诗歌情感的把握。解答时,要按照表格示例总结概括作答,注意字数相同,句式一致。由“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可以概括出第三个场景为“布衾冷裂,雨脚如麻”。“群童抱茅,倚杖叹息”则表达出了作者气愤无奈的情感。据此作答即可。
13.考查对诗歌情感分析。解答时,根据对具体表现出诗人胸怀国家,心系苍生诗句的理解掌握做出分析即可。
示例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本句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示例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露无遗。
(2022·海南昌江县期末)(四)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4. 第三段中的“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_____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伟大胸襟蓄势。
15. 从修辞角度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答案】
14. 暗淡愁惨(或悲凉,悲哀,凄凉) 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15. 比喻,把又冷又硬的被子比作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被子的破旧、硬和冷,表现出诗人生活的窘迫(生活十分凄苦)。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14.考查赏析诗句。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意为: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这两句明则写景,暗含抒情。写景,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和天气的变化。同时,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为下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作铺垫。据此可作答。
15.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意思是:布被盖了多年,像铁板似的又冷又硬,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冷似铁”把使用多年的旧被比作冰冷的铁块,写出了被子的又冷又硬,完全不能御寒,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连御寒的被子都又冷又破,可见了诗人家中是多么贫困、窘迫。这个句子还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又贫又屋破又大雨,以致“长夜沾湿何由彻”,作者一家因此处境凄苦。
(2022·浙江金华市期末)(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6. 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
17.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答案】
16. 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卖炭翁还是充满希望的,只要炭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还能过下去,但是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
17. D
【解析】
16.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这样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因此,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从而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结合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17.D.“直接写出”有误,“牛困人饥日已高”通过时间的变化和人与牛的感受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困苦,属于间接描写;故选D。
(2022·河南信阳潢川县期末)(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8. 这首诗多处运用到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9. 白居易的诗歌“一吟悲一事”,即每首诗都只就一个社会问题进行揭示。《卖炭翁》揭示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答案】
18. 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与“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外貌上形成鲜明对比,用卖炭翁终日的辛劳、生活的困窘衬托出宫市使者的养尊处优、不劳而获。示例二:“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数量与价值形成鲜明对比,二者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卖炭翁的辛劳和损失之大,深刻揭露出封建社会宫市使者借购买之名行勒索掠夺之实的罪恶行径。反映出封建统治者的虚伪和残忍。示例三:“心忧炭贱愿天寒”与“宫使驱将惜不得”,前后心理的对比,卖炭翁面对自己,只要天冷好卖炭什么苦都愿忍受,但面对宫市使者他无能为力,只有屈从。卖炭翁的艰辛隐忍更反衬出宫市使者的霸道蛮横。
19. 揭示了“宫市”的本质:表面上是宫中派人到民间市场采购,实质上是统治阶层对人民的剥削。
【解析】
18.考查诗歌手法的理解。先找出运用对比手法地方,然后剧内容分析其作用。答出两处即可。
①“衣正单”,揭示老翁生活艰辛;“愿天寒”,点明老翁对这车炭寄托希望。两者对比,表明老人度日艰难,而这车炭对他的生活有极大的关系。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说明老翁辛勤劳动,年老体衰,还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写出宫使养尊处优,盛气凌人。前后对比,揭示宫使骄横霸道的样子,暴露宫市制度的不合理。③“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写出老翁度日艰难;“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写出宫使仗势欺人,使老翁的希望破灭了,生计毫无着落。前后对比,揭露宫市的残酷,揭示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贫困的真正原因是封建剥削制度。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写出老翁处境凄惨,体力不支;“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写出宫使有恃无恐,强行抢夺的丑恶嘴脸。前后对比,更加显示出老翁的可悲、可怜。⑤“宫使驱将惜不得”,“驱将”写出宫使蛮横;“惜不得”写出老翁无可奈何。前后对比,暴露阶级压迫使人透不过气,敢怒不敢言,甚至连怒都不敢,只得默默忍受,习以为常。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示例一:“一车炭,千余斤”极言炭之多,“半匹红纱一丈绫”极言宫使出价之低,两者构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宫使的强取豪夺(普通劳动者在强权面前的无奈)。
示例二:“牛困人饥”写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劳累、疲惫不堪,“翩翩两骑”写出了宫使的趾高气扬、横冲直撞,两者对比,展现了劳动者和宫使(不同阶层人们)生活境遇的悬殊。
示例三:满面尘灰、两鬓苍苍、十指黝黑、大冬天还穿着单衣的卖炭老翁,与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扬、衣着光鲜亮丽的宫使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下层劳动者和宫使(不同阶层人们)生活境遇的悬殊。
19.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中唐以后,朝廷里经常派人到市场上去采购物品。他们一看到中意的东西,就随便付给他们很低的价格,或任意掠夺而去,有时还要物主把货物送进宫内,然后倒打一耙,向物主勒索“门户钱”和“脚价钱”。
诗歌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剥削人民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作①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②。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③,从今又几年。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南巴尉后新年抒怀之作。②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③长沙傅:指贾谊。曾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20. 全诗各联的抒情方式都不一样,请任选一联作简要分析。
2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20. 第一联直接抒情,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第二联运用拟人修辞,感叹春归我先;第三联即景生情,身在天畔,孤独凄清;第四联用典抒情,以贾谊自况,对未来看不到希望。
21. ①适逢新年,思乡心切。②老年被贬的痛苦之情。③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情(孤独)。④时光流逝,归期渺茫(的无奈)。
【解析】
20.本题考查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指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议论、描写的方式进行的抒情,即从依附于事、依附于理、依附于景三方面来抒发感情。
首联“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意思是:新年来临,思乡的心情格外迫切,想到自己漂泊在外不禁潸然落泪。“乡心新岁切”思念家乡的情感格外迫切,直接抒情;
颔联“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意思是:年老了反而被贬谪他处居于人下,连春天也脚步匆匆走在我前头。运用拟人,感叹春归在我的前头,借景抒情;
颈联“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意思是: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这两句描绘天畔荒山水乡风光,“同”“共”二字,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依的凄苦情状。这是借景抒情;
尾联“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意思是:我已和被贬为长沙太傅的贾谊同遭遇,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能还乡?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诗人这次遭贬,也是以功蒙过。这里是用典抒情,以贾谊自况,对未来看不到希望。
2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从“乡心新岁切”能读出诗人的思乡心切,新年来临,漂泊在外的诗人不禁潸然落泪;从“老至居人下”可知诗人对自己老年被贬的痛苦;从“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可知,诗人客居他乡,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孤独无告、迷惘无依;从“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可知,诗人借典故表达自己被贬的境遇,“从今又几年”,时光流逝,归期无期的伤感和无奈。
★素养拓展
22.学校开展“心系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准备办一期黑板报,需要策划几个板块,请你补写两个板块的名称。
板块一:爱国人物故事会 板块二:爱国诗歌朗诵会 板块三:爱国名言展示会
板块四:______________ 板块五: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忙修改。
[甲]今天,我在家读了《杰出人物故事》这本书,里面写了孟子、李四光、陈景润、钱学森、钱三强……等22个著名人物的故事。他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研究的领域也不同,但是他们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乙]在各个领域为祖国做出了强壮的贡献,为祖国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①选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错误,它在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到革命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小明的妈妈对此不以为然,说:“学生应当以学习为重。跑出去旅游;除了花钱、耽误学习外,能有什么收获呢!”如果你是小明,请你劝说妈妈,让她改变看法。
【答案】
(1) ①爱国影片欣赏会 ②爱国心得交流会
(2) ①甲句 删除省略号或等 ②乙句 把“强壮”改成“巨大”。
(3)示例,妈妈,研学旅行不但不会耽误我们的学习,反而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闻,有利于我们了解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发奋学习的热情。去参加这样的研学旅行活动也是一种学习啊!妈妈,你觉得呢?
【解析】
(1)本题考查黑板报板块策划。黑板报板块策划必须紧扣活动的主题“心系国家”,比如爱国摄影图片展,爱国书法作品展等,符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即可。
(2)①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甲句中“省略号”和“等”都表示同类事物的省略,使用中只能选用一种。所以删除“省略号”或“等”即可。
故①处填:甲句;②处填:删除“省略号”或“等”。
②本题考查修改病句。乙句中“强壮”的修饰语和“贡献”的中心词搭配不当,可把“强壮”改成“巨大”即可。
故③处填:乙句;④处填:把“强壮”改成“巨大”。
(3)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劝说类口语交际,称呼要得体,态度要诚恳,用语要礼貌,语气要委婉。本题可从到革命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意义、益处方面劝说即可。
示例:妈妈,研学旅行不会耽误我们的学习,研学旅行是一种最好的、最直观的方式,让我们了解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参加研学旅行走进革命博物馆正好是对我们平日里学习到的课本知识的印证。通过言传身教、活动设计,让我们变得更有爱心,更有担当精神。参加这样的研学旅行活动百利而无一害,您认为呢?
23.片段练笔
《卖炭翁》中诗人将“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宫使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00字。
【答案】
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依着我。她总是在寂静的夜晚默默地为大地添上一抹光亮,让在外的人们能够看清回家的路,她也总会给人们的心头添上一抹温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