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导学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导学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1 22:5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立足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认识各国政治制度的局限性,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 3.联系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各国依据各自国情确立的政治制度 一个主题: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三个阶段:资产阶级革命阶段、政体确立阶段、制度扩展阶段 四种方式: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民族独立战争、民族统一斗争
知识点一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 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________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过程 开始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
反复 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巩固 1688年,发生“________”,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确立 ①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②1701年通过《________》,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2.美国独立战争
背景 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
过程 开始 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独立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________》,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胜利 ①以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大陆军于1781年打败了英国军队 ②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________,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 ①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③________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过程 开始 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________,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
《人权宣言》 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逐渐掌握了政权。1789年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________》,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颁布宪法 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拿破仑的统治 ①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②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他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 ③1815年,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
意义 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________,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1.情境再现——英国“光荣革命”
材料体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该事件后“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但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2.概念阐释——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用共和政体。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3.图解历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线图
4.思维拓展——美国政体的多重性
从国家权力重心的角度来说,是总统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来说,是联邦制;从国家元首产生的角度来说,是共和制。
5.情境再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
路易十六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6.情境再现——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托克维尔说:“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据此概括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二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经济制度 前提 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基础 以________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实质 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政治制度 英国 君主立宪制 ①君主权力受到限制,________是权力中心 ②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美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①标志: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②原则:“三权分立”原则 ③评价: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承认奴隶制的存在,存在种族和性别歧视
法国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1875年宪法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________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7.情境再现——美国分权与制衡
美国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体现了宪法的什么原则?
                                    
                                    
8.概念阐释——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共和的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9.思维拓展——美国黑人奴隶制的实质
美国南北战争废除的黑人奴隶制是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商品奴隶制,它一开始就依赖于资本主义市场,它产生的最终目的和原动力是追求剩余价值,增加财富。因此,美国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不同于古代的奴隶制,它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形式。
知识点三 资本主义的扩展
俄国 1861 年改 革 背景 沙皇政府面临空前危机
内容 农奴制改革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其他改革 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
评价 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美国 内战 背景 南北双方在________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过程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________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年,南方战败,内战结束
影响 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意大 利统 一 背景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
过程 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________
结果 意大利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德意 志帝 国的 建立 背景 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铁血政策”的________为宰相。俾斯麦决心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
过程 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________,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结果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日本 明治 维新 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幕府统治腐败
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________”“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结果 ①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10.思维拓展——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不同点
(1)德意志完全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而意大利在实现统一的同时还具有民族解放,实现民族独立的性质。
(2)德意志统一完全是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的。意大利除了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外,还有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意大利统一借助了优越的国际环境。
知识点四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
1.进步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2.局限性: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11.思维拓展——辩证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扩展,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但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其侵略扩张的本性,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了贫穷与落后。
笔记: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光荣革命”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说其“光荣”就在于它不流血。其原因在于国家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虽然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采用“不流血”方式的原因,并思考如何理解“‘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
史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地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思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是怎样实现“超稳定性”的,并分析其原因。
史料三 它(大革命)绝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思考:(3)概括史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史料四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
——丁建弘《德国通史》
思考:(4)依据史料四概括德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素养阐释……………………………………………………………………………
1.比较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爆发的原因相同,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而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矛盾激化引发革命。
②领导阶级和主力相同,都是资产阶级领导,主力是人民群众。
③革命的任务相同,都要推翻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④进程和结果大致相同,即革命中充满了斗争和曲折,但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不同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法国大革命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美国是以民族独立的形式表现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2.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项目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不 同 点 背景 奴隶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方式 革命(战争) 改革 改革
任务 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解放农奴 摆脱民族危机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局限 未消除种族歧视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相 同 点 时间 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背景 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发展要求改变生产关系
任务 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
影响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开放探究……………………………………………………………………………
材料 从政治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国情,对这个国家的政体选择确实具有重大影响。但相对于政情对政体实际选择的约束作用来讲,国情对政体选择的影响尽管很强,但强不过政情对政体选择的直接作用。
说到底,国情仅仅是一个国家政体选择的政治的文化背景条件,即一种政治文化的、背景性的因素;政情则是现实的、直接作用于当下政治决断的前台性要素。因此,研究一个国家的政体选择,究竟应当主要基于政治的思维,还是基于文化的思路,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据任剑涛《政体选择的国情依托:康有为共和政体论解读》等整理
思考:结合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素养阐释……………………………………………………………………………
1.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1)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落后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或殖民统治(如美国)阻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原因:英法两国封建专制程度不同。英国王权薄弱,并形成了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的民主传统,并且从贵族民主向资产阶级民主转变;法国王权强大,是典型的专制君主制国家,美国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北美人民要求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呼声强烈。
(3)思想原因:英国注重传统,启蒙思想影响较小;法国经历启蒙运动,受启蒙思想影响大;美国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三权分立”思想。
2.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
理论依据 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建立方式 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俄国和日本为代表,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改革方式
建立过程 一些国家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但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政体类型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形式
体现原则 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价值引领……………………………………………………………………………
资产阶级革命与近代化进程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本质上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变革引发的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上层建筑的变动。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资产阶级革命推动各国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从臣民变为公民。
1.随着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旧的社会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英国、美国和法国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2.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逐渐形成的条件下,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制度,启蒙运动的部分设想得以实现。由于各国的国情与历史传统不同,其资本主义代议制形式具有多样性,都推动了本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
1.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转型
B.形成议会与国王间的制衡机制
C.用暴力手段完成制度变迁
D.以疾风暴雨式群众斗争为特色
2.下图所示文献可用于研究美国(  )
A.独立战争的进程   B.政治制度的发展
C.殖民扩张的政策 D.科学理论的完善
3.奥地利帝国国务活动家梅特涅认为,在当时和以后拿破仑都是封建欧洲所公认的“法国大革命的军人”和“法国大革命的化身”。梅特涅旨在说明拿破仑帝国(  )
A.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
B.确立了资本主义秩序
C.巩固扩大了革命成果
D.遭到了欧洲普遍反对
4.下表是部分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和方式。由表可知,资本主义制度(  )
国别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和方式
英国 1640年爆发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成为君主立宪国家
美国 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1783年获得英国承认,1865年实现南北统一
俄国 1861年,颁布《2月19日法令》,实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德国 1864—1871年王朝战争;1871年,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A.萌芽于产业革命 B.遍及世界各大洲
C.确立形式多样化 D.扫除了封建残余
5.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成为俄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许多领域出现了新气象。然而,改革也保留了其历史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未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
C.实行了地方自治
D.农民有权从事工商业活动
6.1871年,日本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欧美诸国。这次考察旨在(  )
A.加强集权、废除等级制度
B.摆脱危机、推翻幕府统治
C.缓和矛盾、强化天皇权威
D.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知识点一
1.议会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
2.独立宣言 民族独立运动
3.启蒙思想 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 封建制度
知识点二
资本家 议会 两党制
知识点三
奴隶制 林肯 君主立宪制 俾斯麦 法国 殖产兴业
情境再现
1.提示:材料体现的事件是“光荣革命”。原因:英国继续保留了君主制,“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英国逐步走上君主立宪制的道路。
5.提示:启蒙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封建统治,推动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6.提示:摧毁封建制度,建立新的社会政治秩序。
7.提示:关系: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分属于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三者之间相互制约。
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主题一
史料实证
提示:(1)原因:政治上,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统治阶层内部达成妥协;宗教上,天主教的复辟,会迫害清教徒;社会上,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经济上,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缓慢,资产阶级实力相对薄弱。
理解: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政治制度,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的转变;国王权力来源,由君权神授向议会邀请的转变。
(2)说明:美国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及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美国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原因:美国宪法创立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而谈判妥协修正。
(3)观点:法国大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说明: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是政治原因;启蒙思想的传播为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所以说法国大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4)特点:普鲁士在帝国联邦中占主导地位。背景:普鲁士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与帝国的建立。
主题二
开放探究
提示:示例一
观点:政治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政体选择。
评析:英国早在中世纪就有议会民主的传统,国王的权力是有限的,这种政治文化传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政体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最终确立了以议会为权力中心的君主立宪制,既保留了君主制,又确立了议会民主制;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又有议会制民主的传统,所以在独立战争后,美国没有像英国那样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而是选择没有国王的共和政体。
结论:一个国家的国情即政治文化传统,对这个国家的政体选择具有重大影响。
示例二
观点:政情、政局是影响政体选择的主要因素。
评析:法国曾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君主制国家,这种国情和政治文化对大革命后法国政体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法国后来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帝制都是其影响的结果;但在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最终以一票优势确立了共和政体,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当时保皇派内部分歧严重,共和派和广大群众斗争这些政情直接作用的产物。
结论:国情(政治文化)对政体选择尽管有影响,但不是直接的,也不是决定性的。一个国家在转型关头的政体选择,一般而言,主要受政治时局,也就是当时政情的制约。
[学业达标·素养评价]
1.A [由“1688年前后”“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等信息可知,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转型,达到了暴力革命所能达到的目标,故选A项;光荣革命使得国王的权力来自议会的授权,所以并没有形成议会与国王间的制衡机制,排除B项;光荣革命采用了不流血的政变方式,而不是暴力手段,排除C项;光荣革命采用了和平的政变方式,而不是疾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排除D项。]
2.B [1787年宪法标志着美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表明黑人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这是美国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所以材料所示文献可用来研究美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程,故选B项;材料所示文献都是在独立战争胜利之后,所以不能研究独立战争的进程,排除A项;材料所示文献与殖民扩张无关,所以不能研究殖民扩张的政策,排除C项;题干所示文献是关于美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而不是关于科学理论的,所以不能研究美国科学理论的完善,排除D项。]
3.A [根据材料“在当时和以后拿破仑都是封建欧洲所公认的‘法国大革命的军人’和‘法国大革命的化身’”可知,当时奥地利认可拿破仑对法国大革命的贡献和历史地位,这说明奥地利认可拿破仑建立的拿破仑帝国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故选A项;拿破仑帝国只是促进(推动)了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说其确立了资本主义秩序是夸大了其作用,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的军人”“法国大革命的化身”说明梅特涅认为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一部分,二者是从属关系,不存在扩大的问题,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的军人”“法国大革命的化身”说明梅特涅是认可拿破仑帝国的历史地位和客观影响的,排除D项。]
4.C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是民族独立战争,俄国是改革,德国是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故不同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各不一样,C项正确;产业革命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排除A项;材料中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在欧洲和北美,不是遍及世界各大洲,排除B项;俄国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排除D项。]
5.B [由题干中“许多领域出现了新气象。然而,改革也保留了其历史的特殊性”可知,这里的“特殊性”指的是保留了旧的东西,结合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可知,改革并未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故选B项;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属于改革出现的新气象,而不是保留的历史特殊性,排除A项;实行了地方自治也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出现的新气象,而不是其“特殊性”,排除C项;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有偿获得了一小块份地,但是并不能据此得出“农民有权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结论,且不属于改革保留的历史特殊性,排除D项。]
6.D [1871年日本正在进行以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明治维新,所以其派出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欧美诸国的岩仓使节团,旨在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富国强兵,故选D项;加强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属于明治维新的内容,而不是岩仓使节团考察的目的,排除A项;摆脱危机、推翻幕府统治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明治维新时期派团出使欧美的目的,排除B项;缓和矛盾、强化天皇权威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明治维新派团出使欧美的目的,排除C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