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1 22:5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基础知识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 秦汉时期:
田赋 ①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②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人头税 ①秦朝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 ②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
徭役 ①更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②正卒: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 ③戍卒: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2. 隋唐时期:
(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2)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
①内容: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 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
②基础:均田制。
(3)唐朝中期以后:实行两税法。
①原因: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②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3. 宋元时期:
(1)宋朝。
①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②除征收代役金外,还再派发各种徭役,扰民严重。
③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2)元朝。
①沿袭租庸调与两税法:在北方征丁税、地税,在南方征夏税、秋粮。
②征收“科差”。
4. 明清时期:
(1)明朝。
①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②一条鞭法:
A.背景: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
B.内容:a.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b.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c.意义: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2)清朝:“摊丁入亩”。
①形成过程: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
②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 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1)含义: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
(2)古代中国的关税。
①起源:西周时期,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
②特点: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 古代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3)近代中国关税。
①关税自主权丧失:
a.时间:鸦片战争后。
b.形式:
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丧失 《南京条约》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税权
海关权力的丧失 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c.结果:中国不能自主征收国境关税。
②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
主张 措施 a.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 b.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c.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
成果 a.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 b.同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 c.到1930年,日本终于同意了《 中日关税协定》
评价 a.国民政府通过这些措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b.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税。
①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
a.措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
b.作用:这个税则及其实施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②改革开放后:
a.原因: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
b.措施及作用: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1987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2. 个人所得税的产生与演变:
(1)含义: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2)历程。
时间 表 现
1914年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1936年 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新中国成 立以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1980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3)作用: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题巩固】
1.1940年11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制定《统一累进税暂行税则》,即废除一切杂税,任何方面税收都根据课税对象数额多少而按递增税率计征的税收制度,并逐步推广到整个华北根据地。最终结果是地主与富农阶级的负担较过去加重了,地主最高增加29%,富农最高增加32%,社会其他各阶层的负担减轻了,中农一般维持过去状态,贫农降低0.8%,雇农降低2.7%。统一累进税制的实施( )
A.完善了中共社会主义经济政策 B.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C.减轻了全中国人民的赋税负担 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书社”的出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 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 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如图是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该组织
A.调节国际收支平衡能力的不足 B.主要服务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C.严格把控资金发放的审批流程 D.通过长期贷款促进成员国发展
4.从春秋的“初税亩”到明朝的“一条鞭法”再到清初的“摊丁入亩”,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特点的是:
A.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
B.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C.税种由简化单一演变为繁杂多项
D.由实物、劳役地租为主到货币地租为主
5.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状况统一上报到朝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制度
A.加强了国家治理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消除了土地兼并 D.解决了王国问题
6.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7.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8.孟子说:“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后世出现的一种赋税制度,同时采用了三种征取方式,却被史学家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轻徭薄赋、项目分明的赋税制度。这种制度是
A.两税法 B.初税亩 C.租调制 D.租庸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