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1 22:5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亚历山大远征,认识其对希腊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这场战争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学习蒙古西征的相关史实,理解西征对不同文化的碰撞产生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亚历山大远征与蒙古西征的影响;
难点:希腊化世界与希腊化时代。
【预习新知】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2)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3)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2.国家政策
(1)目的: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2)措施
①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
②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
③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3.主要表现
(1)希腊化世界
①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
②作为殖民者,他们生活于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③被征服地区的原有的上层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跻身统治阶级行列,成为国王的顾问和官员。
(2)希腊化时代
①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②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
③文学、科学的发展
文学 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
科学 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
(3)西亚、北非文化: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农民仍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蒙古的西征
(1)背景: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
(2)概况
第一次 1218年,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灭掉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 灭亡金朝之后,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 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3)影响
①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②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2.东西方交流
(1)条件:蒙古的三次西征。
(2)表现
①推动东西方的互相了解
人员 活动 影响
传教士 两位欧洲传教士先后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 对以后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旅行家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由陆路来华,留居17年,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
住在大都的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
②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方向 概况 影响
由东向西 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移民中的一部分成为中国回族人的祖先,大部分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
由西向东 主要是大批移民,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色目人”
③民族分布的变化:蒙古西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巩固训练】
1..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 )
A.加强了文化交流 B.推动了民族迁徙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引发了宗教改革
2.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 )
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 B.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
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 D.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
3.蒙古西征后,许多俄罗斯封建主的生活习俗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俄语中的靴、长衫、束腰带、圆帽都来自蒙古和契丹。随着蒙古人在俄罗斯定居,饮茶习俗也传到俄罗斯,并通过俄罗斯进一步传至欧洲。这表明( )
A.战争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必要手段 B.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C.俄罗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D.蒙古西征改变了欧洲的文化格局
4.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后,不顾路途艰险,跋涉到埃及西部沙漠中的绿洲,拜谒埃及太阳神的象征阿蒙神,并为女神伊西斯建庙;在征服巴比伦后,下令重建被波斯人毁掉的神庙,并亲自祭祀巴比伦城的守护神马杜克。亚历山大意在( )
A.传播古希腊文化 B.消弭埃及与巴比伦的矛盾
C.培育臣民的认同感 D.恢复当地的神权政治形态
5.亚历山大在对外征战过程中,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薛西斯毁掉的马都克神庙。亚历山大的这种行为旨在( )
A.实行宗教宽容 B.崇尚君权神授 C.巩固自身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6.法国学者雷纳·格鲁塞在《蒙古帝国史》中说:“蒙古人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道路,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据此可知,蒙古西征( )
A.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B.推动了中原民族交融
C.开启了与西亚的直接交往 D.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
7.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高一某学生制作的某帝国的知识卡片,据此推断该帝国是( )
●帝国建立于公元前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广泛推广希腊文化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波斯帝国
8.“当蒙古部落之间的征战结束后,蒙古帝国的对外征服便开始了。草原游牧生活是经济活动中最专业化和单一化的形式之一。(他们)很少能自给自足—游牧民与定居者的跨越军事边界的商业交往经常受到南面农业帝国的限制—而唯利是图的商人与游牧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在对外征服中他们将协调行动,给定居文明以致命的打击。”由此产生的影响是( )
A.游牧民族逐步转向了定居的农耕经济
B.蒙古贵族采取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C.蒙古帝国发动对保守农业帝国的征服
D.蒙古的对外征服阻碍科技文化交流
9.陈乐民在《欧洲文明扩张史》中写道:“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这表明( )
A.罗马文明渗透有希腊文明特质 B.希腊文明有明显的侵略特征
C.民主政治推广到罗马帝国全境 D.罗马法逐渐演变成为万民法
10.从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帝国起至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消灭残存的托勒密王国,在近300年期间,自地中海至中亚的广袤疆域经历了希腊化的时代。对希腊化文明在政治上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亚历山大在东征中摒弃东方君主的绝对权威
B.结合马其顿与东方王权制度建立君主专制政体
C.希腊化文明是希腊古典文明的衰落与延伸扩展
D.希腊化文明中的社会政治结构绝对整齐划一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可知蒙古西征客观上打击了教会势力的经济基础,削弱了教会的思想控制,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蒙古西征对教皇思想统治的影响,没有促进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蒙古西征对欧洲思想变革方面的影响,而不是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排除B项;蒙古西征发生于13、14世纪,而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主要是由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可得出,亚历山大的做法有利于加强与被征服地区的联系,进而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创造条件,故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之上,未能维持长治久安,故A项错误;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始于新航路开辟,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故C项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蒙古西征使得许多俄罗斯封建主的生活习俗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饮茶习俗也通过俄罗斯传至欧洲,表明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故选B项。“必要手段”表述过于绝对,经济文化交流的手段还有贸易、迁徙杂居等,A项错误。俄罗斯属于西方,C项“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说法错误。材料只是说俄罗斯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改变了欧洲的文化格局”表述过于夸大,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对被征服的埃及人和巴比伦人来说,亚历山大帝国是外来政权,因此,亚历山大重视他们的信仰,目的是培育臣民对他本人和帝国的认同感,巩固帝国统治,故选C项,D项错误。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亚历山大巩固统治的措施。选择C:根据所学可知,埃及、巴比伦都是被亚历山大征服的地区,亚历山大重视这些地区神庙的做法是为了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排除A:亚历山大重视被征服地区的神庙是为了强化统治,与宗教宽容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君权来源,得不出崇尚君权神授。排除D:亚历山大这样做是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从而巩固自身统治。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蒙古西征的影响。选择A:根据材料“蒙古人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可知,蒙古人开辟了洲际的道路,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说明蒙古西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B:材料没有描述中原民族交融的信息。排除C:元代以前就存在中国与西亚的直接交往。排除D:材料主旨是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而非亚洲政治版图的改变。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率领希腊联军东征,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为了巩固统治亚历山大帝国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B项正确;拜占庭帝国建立于395年,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中古时期时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排除C项;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没有广泛推广希腊文化,排除D项。故选:B。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蒙古以草原畜牧业为经济基础,不能自给自足,又加之需要长期维持强大军事实力应对其他部族侵略,需要对农耕地区进行掠夺,以获得必需物资,所以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游牧民族逐步转向了定居的农耕经济”,故A错误;草原游牧生活的专业化和单一化特点,使生产生活资料无法自给自足,因此蒙古鼓励商业发展并对科技文化交流持包容态度,故BD错误。
9.答案:A
解析:由材料“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可知罗马文明吸收了希腊精神,故选A;材料中“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是指希腊文化对地中海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排除B;C、D无法体现。
10.答案:B
解析:材料呈现了亚历山大建立帝国到帝国灭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亚历山大推广希腊文化。题干所问为对希腊化文明在政治上的正确理解,就是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即宣布君权神授,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排除A。希腊化文明是希腊古典文化的延伸扩展而不是衰落,排除C。D选项中的“绝对”说法有误,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