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1 23: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② B. ④⑥⑦①③②⑤
C. ④①⑦⑥⑤③② D. ⑤⑦⑥①②③④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鲁迅先生在众多领域都颇有建树。
②他一生研习不辍,留下600多万著译文字、3万多页手稿,古今中外版画4000多幅。
③他以无限的热忱、不懈的努力创造出惊人的成绩,令人感佩。
④在文学创作、文化历史研究、古籍校勘整理等方面,他都有开拓性贡献。
⑤他酷爱美术,喜爱钻研汉画像和碑帖,喜爱书籍装帧设计,还是篆刻高手。
A. ⑤①②③④ B. ⑤④①③② C. ①②⑤③④ D. ①④⑤②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B. 她今天穿得很漂亮,简直让人美不胜收。
C. 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D. 这与我们在平时课程中学到的内容截然不同。
4.下面情境中,小晨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晨和小鹏约好周末一同去科技馆参观。小晨去小鹏家找他,小鹏的奶奶开了门。
A. 我要找一下小鹏,我和他去科技馆参观。
B. 您是谁啊?小鹏在家吗?我找他有事。
C. 您好!是奶奶吧?我是小晨,我和小鹏约好去科技馆,他在家吗?
D. 您好!我想找小鹏去科技馆,你让他马上出来。
5.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C.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D.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众人拥抱孤独、或被寂寞拥抱时,他们的生命却毫不封闭,不缺乏朋友的忠诚,也不缺少安慰者的温柔。
②这一切毫无保留,又不附加条件,是带亲情的爱情,是热恋中的友谊。
③他们一翻开书,有时会因心有灵犀而大声赞叹,有时又会因立场不同而陷入激辨,有时会获得劝导或慰藉。
④我害怕阅读的人,因为他们很幸运。
⑤一本一本的书,就像一节节的脊椎,稳稳地支持着阅读的人。
A. ④⑤③②① B. ④①③②⑤ C. ⑤③②①④ D. ⑤④①②③
7.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B. 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
C. 他研究古文字虽然只有两年,但进步飞快,现在已经是这一方面的宿儒了。
D. 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们都不应高枕而卧。
8.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个句式表明写作顺序是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B. 两个“不必说”的内容是略写,“单是”的内容详写。
C. 两个“不必说”是为“单是”作铺垫的。
D. 这个句式表明这段文字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的。
9.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确 凿(zuó) 觅食(mì) 秕谷(bǐ) 人声 鼎沸(dǐng)
B. 菜 畦(qí) 油 蛉(líng) 蝉 蜕(tuō) 风流 倜傥(tì)
C. 缠 络(lào) 捕获(bǔ) 锡 箔(bó) 人头 攒动(cuán)
D. 盔甲(kuī) 宿 儒(rú) 斑 蝥(máo) 朝花夕拾(zhāo)
10.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无限趣味。
A. 不用说 也不用说 仅仅 就有
B. 不必说 更不必说 单是 也有
C. 不用说 更不用说 仅仅 也有
D.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就有
1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比喻)
B.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排比)
C.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拟物)
D.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二、填空题
1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鲁迅先生的 (填文章的体裁)集《 》。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3.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的内容。
(1)清晨的里约热内卢国际机场人声喧闹,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球迷们陆续赶到这里。( )
(2)湖南五彩谷有“江南坝上”之称,是个少有人来的地方,也是一个令你怦然心动的天堂。( )
(3)书生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垫高了枕头睡觉。( )
14.根据原文在下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动词。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____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些秕谷,棒上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便____住了。
三、语言表达
15.“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是鲁迅先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下面的上联拟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 :_
四、现代文阅读
16.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文中写“我拔何首乌”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
A.表现“我”小时候很淘气,毁坏东西。
B.表现“我”小时候有想吃何首乌成仙的幻想。
C.表现百草园的生活充满无穷乐趣。
D.表现“我”小时候很好奇,勇于实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
【解答】
此题通读所给的七句话,围绕“理”谈论。找出第一句,⑤俗话说,排除BC两项。然后是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接着⑦……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句子之间都是层层递进逻辑关系“万物皆有理、深思、遐想、感悟、昭示哲理……”,只要找准第一句,排列剩下的句子就不难了。故A最恰当。顺序应为⑤⑥⑦①④③②。
2.【答案】D
【解析】①是领起句,④先说文学文化研究方面,⑤再说艺术方面,②用成果数量来说明,③进行小结,即①④⑤②③。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判断成语(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
【解答】A项,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正确。
B项,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故错误。
C项,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正确。
D项,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正确。
4.【答案】C
【解析】A.没有问候语,表达不够礼貌,因为说话的对象是小鹏的奶奶,要文明礼貌。
B.您是谁啊,这样的语气极其不礼貌,不得体。
C.有称呼有问候,表达委婉礼貌。正确。
D.“你让他马上出来“带有命令的口吻,不恰当。
故选:C。
本道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辨别,语言得体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气、人物身份、文明礼貌等等,避免高傲自大等不符合交际的语言。
本道题较为容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要注意文明礼貌这一原则。
5.【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方法辨析。这里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学会辨别和判断修辞手法类型,明确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解答】
A项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B项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C项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
D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选D。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文段讲述阅读的给人好处,所以,④为第一句;①紧承④讲述读书人的“幸运”,是第二句;③承接①中的“他们”,是第三句;②是对③的进一步阐释,是第四句;⑤总结,是最后一句。故排序为④①③②⑤。
7.【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判断成语(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
【解答】
A项,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A正确。
B项,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B正确。
C项,宿儒: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故C错误。
D项,高枕而卧: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D正确。
故选C。
8.【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重点句子的理解。做本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及句式,体会句式特点。
【解答】
ABC正确;
D.不是由近及远的顺序,而是由上到下的顺序。
故选D。
9.【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辨识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解答此题,可结合对课文注释的识记来判断。A项有误,“凿”读音应为“záo”;B项有误,“蜕”读音应为“tuì”;C项有误,“络”读音应为“luò”;D项注音无误。故选D。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的能力。这个语段出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比“不用说”在语气、态度上更肯定,这里写的是作者对童年百草园的留恋、喜爱,所以选“不必说”。
“更不必说”比“也不必说”更肯定,并且“更不必说”和“不必说”形成递进关系,突出百草园的有趣,故选“更不必说”。
“单是”的强调程度比“仅仅”更深一些,句式上更富有变化,选“单是”。
“就有”和“单是”搭配,突出“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乐趣无限,进而突出百草园有无限乐趣;“也有”中的“也”表达效果弱一些,不具有唯一性和突出性,故选“就有”。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C项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法有误,故选C。
12.【答案】散文 朝花夕拾 周树人
【解析】略
13.【答案】(1)人声鼎沸 (2)人迹罕至 (3)高枕而卧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对词语的意思、用法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要了解词语误用的常见类型,如不合语境、褒贬误用、对象误用、望文生义等,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存在上述问题。(1)“人声喧闹”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带有贬义,此处应替换为“人声鼎沸”。(2)“少有人来”意思很少有人去,没有那种美景未被发现,因而极少有人到来的意思。此处应替换为“人迹罕至”。(3)“垫高了枕头睡觉”太口语化,用在此处不得体。应替换为“高枕无忧”。
14.【答案】扫 支 撒 系 牵 拉 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考查的是我们对动词的恰当运用以及这样的好处,“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
15.【答案】示例:三味书屋读书画画对对联,别有情趣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位置相同的词性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根据课文内容,拟写下联,示例:三味书屋读书画画对对联,别有情趣 。
1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段意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此题从题意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把握的准确性,找出答案很简单。赏析作者情感时,一般要认真阅读文本,分析文本中的画面和事件,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即可赏析文章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或是表现了什么道理。
【解答】
百草园乐趣无穷,一年四季都是乐趣横生,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表明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向往。故C正确。
ABD不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