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儿子:“爸爸,老师今天讲了火烧阿房宫。”
父亲:“谁烧的?”
儿子:“项羽。”
父亲:“抓起来了吗?”
火烧阿房宫
现代幽默令人深思?
◆盛努之下,督学写了封呈文给教育局局长,禀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长复函说:“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巡校
◆督学到校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学生一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平静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
阿房宫赋
杜牧:
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晚唐时期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阿房宫赋》:
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中国,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民不聊生。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猎,追求声色犬马。为了一己的享受,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生活放纵,不理朝政。“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阿房宫
阿房宫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开始建造的一座宫殿,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阿房村。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上说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而先王留下的宫殿太狭而筹建。宫未建成,始皇先逝,二世胡亥续建。至秦灭亡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据说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名阿房,故称“阿房宫”。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
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阿房宫
复原 阿旁宫前殿
复原 阿旁宫前殿
缦回 囷囷焉
不霁何虹 辇来于秦
妃嫔媵嫱 焚椒兰
辘辘 杳不知
尽态极妍 剽掠
鼎铛 逦迤
锱铢 架梁之椽
在庾之粟粒 横槛
呕哑 参差
骊山 鬟
生字词
màn
qūn
jì
Pín yìng qiáng
jiāo
lù
yǎo
piāo
yán
chēng
lǐ yǐ
Zī zhū
chuán
yǔ sù
jiàn
u yā
Cēn cī
huán
lí
niǎn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蜀地山光秃了,阿房宫建成了。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楼阁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向北面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渭水和樊川)两条河的河水缓缓流淌,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走廊像人的腰样环绕曲折,屋檐高耸就像鸟仰首啄物;这些楼台亭阁,各自依照地形,与中心建筑相钩连,相邻的屋角相对峙。阿房宫盘旋曲折,像蜂房,像水涡,高高矗立,不知道它们有几千几万座。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长桥卧在水上,(就像飞龙)可是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复道在空中穿过,(就像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哪来的彩虹?分辨不清高低,也分辨不清南北西东。歌台上响起让人产生暖意的歌声,使人感到如同春光一般温暖;人们在殿中跳舞,舞袖摆动,带来寒气,让人感到像风雨天一样凄冷。就在同一天之内,同一座宫里,天气冷暖截然不同。
总写外貌
细写内部
先写楼阁
次写长桥复道
后写宫中歌舞盛况
第一段
(巨大耗资、宏伟规模、楼阁之高)
建筑
人物
宏伟壮丽
第一段语境填空(从课本中找出答案)
1、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2、写宫内歌舞盛况,借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的句子是: , ; , 。
3、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 , ? , ?
4、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
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4、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六国的妃嫔宫女、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从早到晚唱歌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每天清晨,像明星一样闪亮的,是宫人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墨绿的云彩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长发;渭水涨起一层油腻,那是她们洗脸后泼下的脂粉水;轻烟缭绕,香雾弥漫,那是她们焚烧异香的椒兰。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雷霆忽然震响,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越听越远,杳然无声,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她们久久地伫立着,望着远处,希望皇帝能够宠幸;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
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
2 第二、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
3 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众多宫妃的由来
宫中荒淫奢靡的生活
宫中生活之奢侈腐朽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揭露秦朝统治者 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第二段内容分析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物金玉珠宝,韩国魏国聚敛的珍品,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代、多少年,从百姓哪里抢来,堆积如山。
第二段
宫女
来历
众多
哀怨
穷奢极欲
妃嫔媵嫱
明星…所之也
承上段歌舞之盛
比喻、排比、夸张
缦立、 望幸、 不见
珍宝
来源
数量
处置
六国 (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第二段语境填空(从课本中找出答案)
1、写阿房宫中宫女来源的句子是: , , , 。
2、以水、雾、雷霆为喻,用夸张手法表明阿房宫中宫女之多的句子是: , ; , ; , 。
3、用夸张手法暗示宫女悲惨命运的句子: , , , 。
4、形象描绘秦人不珍惜珍宝的句子是: , , 。
1、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3、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唉!一个人的心思,也是千万人的心思(人同此心)啊。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顾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一丝一毫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竟然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颗颗突出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
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穿在身上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墙还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就使天下的人民不敢讲话,只能心里愤怒。暴君秦始皇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待到)戍边的士卒怒吼起来,函谷关被攻破;楚人(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宫殿)化成了一片焦土!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使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秦
人
乐
苦
剥削与被剥削
排比对比夸张
摆出了秦统治者把自己的奢侈享乐建立在人民痛苦生活之上的罪证。
第三段
贪欲
挥霍
灭亡
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
千万人之心
人亦念其家
使……多于……
(六个排比)
日益骄固 一片焦土
叫、举、一炬
常情
积怨
爆发
自取灭亡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族灭秦国的是秦国,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护自己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秦国;如果秦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掉他们呢?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重蹈覆辙)了。
研读第四段
作者认为秦和六国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其目的是“鉴”,即:借古讽今,要唐帝国吸取秦亡的教训,向唐敬宗提出委婉的警告,提醒他不要重蹈覆辙。
其原因是“不爱其人”。
第四段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卒章显志
不爱民
哀之,鉴之
《阿房宫赋》被选入《古文观止》卷七,编选者评论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
一:《阿房宫赋》直接抨击了秦王朝的骄奢淫逸。
《史记》记载,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史记》记载:“隐宫徒刑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当时,全国人口只有两千万,动用七十万人修建阿房宫,如此巨大工程,如此浩繁靡贵,必然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政治压力。《史记》就不止一次提道:“天下苦秦久矣,此其一端。”
二:《阿房宫赋》间接抨击了六国和晚唐王朝的骄奢淫逸。
杜牧:“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史料记载,李湛十六岁即位,昏聩失德,荒淫无耻,不可一世,既“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殿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
三:《阿房宫赋》指明了骄奢淫逸必然亡国的道理。
杜牧年轻时就怀抱“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志向;文章所写秦王朝的宫殿、美女、珍宝,字字句句实则锋芒所指是晚唐统治者。当然,杜牧的批判不是希望唐王朝的覆灭,而是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重振大唐盛世。而史实恰恰与杜牧的愿望相反,在他死后数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大唐王朝就在风雨飘摇中轰然倒塌。
总结全文
1 主题:
2 写作特色:
1)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借古讽今,通过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的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廊腰缦回
缦立远视
使负栋之柱
使六国各爱其人
杳不知其所之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相当于“然” 助词
语气助词
丝绸
久久地
让
假使
往,到
它(指代秦的灭亡)
一词多义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喜爱
爱护
喜爱
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
秦以攻取之外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取出,提取
攻取,攻下
夺取
助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