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苏教版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四专题:《赤壁赋》课件+教案+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苏教版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四专题:《赤壁赋》课件+教案+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01 16:24:27

文档简介

【评测练习】
自学质疑阶段的在线测学:
⒈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
C.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⒉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驾一叶之扁舟 B.马之千里者 C.蚓无爪牙之利 D.凌万顷之茫然
3.选出下列句中句式不同的一项( )
A.何为其然也 B.而今安在哉 C.客有吹洞箫者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训练展示阶段学生展示:
1.背诵默写(默写课文第3段)
2.划出重点文言知识点并翻译句子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4分)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3分)
3.走近苏轼:《赤壁赋》之所以留名千古,不仅仅是因为苏轼的文笔,还有他文章中深含的思想和哲理。请你默读文章3、4段,找出富有哲理的句子,再一次走近苏轼,感悟人生。
4.阅读与写作:
拓展阅读:余秋雨《东坡突围》节选
写作训练:我心目中的苏轼
课件16张PPT。导学案、双色笔、笔记本、古代汉语词典、平板
别忘了你的激情噢!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自学质疑目标与要求熟练背诵全
文,准确默
写名句。
掌握重点的文
言基础知识。
积累虚词
“乎”“之”
的意义和用
法,判断文
言句式。基础自
学微课助
学合作互
学在线测
学熟练背诵全文,
准确默写名句,
认真梳理文言
知识点,完成
自主质疑学案
中的内容。
观看微课,用
双色笔修改学
案,把握好时
间,边看边记
录,标注疑问。
由组长统一协调
组织讨论;先两
人再小组讨论。
讨论过程中要及
时质疑,最大限
度解决疑难,不
明白的组长统计
后交给老师。完成在线
检测题目,
检查自主
学习效果。
自学质疑流程25分钟10分钟5分钟5分钟自学互查林语堂评价苏轼: 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个诗人,一个幽默大师。 赤壁赋宋·苏轼 训练展示目标及要求1默写第3段,翻译重点句子2品读哲理句,走近苏轼,感悟人生3通过写作训练,提升素材积累能力疑难突破:
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助词
1.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如:哀吾生之须臾
2.结构助词,的
如:游于赤壁之下
3.音节助词,不译
如:驾一叶之扁舟



之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这”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调节音节,无实义 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 宾语前置的标志动词 “到……去,往”跟踪练习: “之”的意义和用法1.月出于东山之上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蚓无爪牙之利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倚歌而和之
7.吾欲之南海训练展示要求:1.书面展示要注意标好题号,认真书写。
2.展示同学直接到黑板做,不允许浪费时间,
其余同学可以讨论,准备补充、质疑。精彩点评要求:
1.先判断对错,再讲解,最后质疑。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阅读与写作1.拓展阅读:
余秋雨《东坡突围》
2.写作训练:
我心目中的苏轼我心目中的苏轼 大江东逝去的雄伟,挽弓如满月的英武,
千里共婵娟的博爱,江海寄余生的洒脱。 他有非凡的信心和智慧,他有正直的人品和勇敢的灵魂。他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可以逾越时空的界线,照亮遥远的未来,惠及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要求:
1.整理、完善学案,找出疑难点;
2.回扣目标,归纳总结本节收获。总结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第三段,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品读哲理句,走近苏轼,感悟人生。
3.通过写作训练,提升素材运用的能力。
重点:名句默写、文言基础知识。难点:哲理句的品读;素材的运用。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质疑
一、课前准备:导学案、双色笔、笔记本、古代汉语词典、平板,别忘了你的激情噢!
二、课代表解读自学质疑目标与要求:
1.熟练背诵全文,准确默写名句。 2.掌握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 3.积累虚词‘乎’和‘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文言句式。
三、课代表解读自学质疑流程:基础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微课助学
四、基础自学:熟练背诵全文,准确默写名句,认真梳理文言知识点,完成自主质疑学案中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学习“目标导学”,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及要求。请同学们先进行“基础自学”,能够熟练背诵课文,准确默写名句,认真梳理文言知识点,然后完成以下内容:
1.熟练背诵课文,动手书写易写错的字。
2.名句填空,准确默写。
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③舞幽壑之潜蛟, 。
④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驾一叶之扁舟, 。 ⑥寄蜉蝣于天地, 。
⑦ ,羡长江之无穷。⑧ ,抱明月而长终。
3.成语积累
①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②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③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④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4.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⑵举酒属客
⑶纵一苇之所如/如怨如慕 ⑷凌万顷之茫然
⑸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⑹倚歌而和之/扣舷而歌之
⑺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⑻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⑼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⑽正襟危坐
⑾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⑿侣鱼虾而友麋鹿
⒀而卒莫消长也 ⒁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积累文言虚词 “乎”“之”。
(1)乎: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知不可乎骤得
③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乎”字用法总结:
(2)之:
①游于赤壁之下 ②扣舷而歌之 ③驾一叶之扁舟
④哀吾生之须臾 ⑤耳得之而为声
“之”字用法总结:
6.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⑴月出于东山之上 ⑵凌万顷之茫然 ⑶渺渺兮予怀
⑷客有吹洞箫者 ⑸何为其然也 ⑹而今安在哉
⑺而又何羡乎 ⑻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五、微课助学:①细致梳理本课基础文言知识点 ②文言句式:宾语前置
观看微课,用双色笔修改学案,把握好时间,边看边记录,标注疑问。
六、合作互学:由组长统一协调组织讨论;先两人再小组讨论。讨论过程中要及时质疑,最大限度解决疑难,不明白的组长统计后交给老师。
七、在线测学:完成在线检测题目,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第二课时:训练展示
一、自学互查:
1.对桌互查第3段背诵 (两个小组黑板展示默写、齐背) 2.检查重点的文言知识点
二、导入新课:
林语堂先生曾经评价苏轼,说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个诗人,一个幽默大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赤壁赋》,再次走近苏轼,通过品味里面的哲理句感悟人生。
三、解读训练展示目标及要求:
1.默写第三段,翻译重点句子。 2.品读哲理句,走进苏轼,感悟人生。
3.通过片段写作训练,提升素材积累的能力。
四、疑难突破:(师结合实例讲解)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助词
1.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如:哀吾生之须臾
2.结构助词,的 如:游于赤壁之下
3.音节助词,不译 如:驾一叶之扁舟
小结: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生在笔记本上整理)
1.代词: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这” 2.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调节音节,无实义;4.结构助词“的”;5.定语后置的标志;6.宾语前置的标志
7.动词:到……去、往
跟踪练习:“之”的意义和用法(生口头展示)
1.月出于东山之上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蚓无爪牙之利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倚歌而和之7.吾欲之南海
五、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内容:训练展示学案内容
要求:1.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训练展示学案。2.组长分配好任务,小组成员先一对一分层解决疑难, 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交流。 3.积极投入,全力以赴。
六、训练展示:
内容1:翻译句子1、2、3.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4分)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3分)
位置:北黑板 展示:3组李晓悦 、4组于珽、7组李嘉琪
内容2:品味哲理句:走近苏轼:《赤壁赋》之所以留名千古,不仅仅是因为苏轼的文笔,还有他文章中深含的思想和哲理。请你默读文章3、4段,找出富有哲理的句子,再一次走近苏轼,感悟人生。
要求:1.书面展示要注意标好题号,认真书写。
2.展示同学直接到黑板做,不允许浪费时间,其余同学可以讨论,准备补充、质疑。
七、精彩点评:
内容1:翻译句子:9组刘淑炜 内容2:品味哲理句:自由点评
生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觉得它的哲理生命虽然短暂渺小,但也是确实存在的,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生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将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我觉得这个阐述了世间万物都有变化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我们应该执著于自己的理想或人生目标,保持一种超然豁达和乐观的情怀。
生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它是以明月和清风做的对比阐述了变与不变的两个哲理,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个神似。
生4:我认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个句子生命个长江作对比表现出生命的短暂,所以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生5:我找的一句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他得意思是江水像这样滚滚流去却始终未曾流走,这句话对于苏轼来说就是,他的生命虽然像流水一样不断的流逝,但她的精神还有他所创造的一些诗作却流芳百世。
八、阅读与写作
1.拓展阅读:余秋雨《东坡突围》节选 2.写作训练:我心目中的苏轼
欣赏余秋雨的《东坡突围》节选,结合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对苏轼的评价,思考那么在这篇文章当中余秋雨笔下苏轼是如何突破各种风雨,各种挫折,来找回真正的自己呢?同学们自己进行阅读,阅读时候记住边划边做点评,并且结合这我们对《赤壁赋》的学习,以及余秋雨对他的点评,我们自己写一写“我心目当中的苏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我写的我心目中的苏轼,他有着一吟成杰作一叹成杰唱的才能,有着赋予争议和情感的天性,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想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与周郎一样,满腹经纶,平天下定国邦的谋略,却如何乌台诗案是他仕途的转折点,让他感悟人生的短暂和渺小,他豁达乐观,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逐渐回归空明,蜕变成熟,保留高尚气节,而今故以乘黄鹤归去,却留下不朽诗篇,让我们为其哭,为其笑,为其痴,为其醉。
生2:是乌台诗案促成了旷达的苏东坡?是黄州山水成全了随缘自是的苏东坡,他也曾遥想古人曹孟德,可一代枭雄而今安在哉?与其一味沉浸在失遇落寞之中,又为何不超脱尘世呢?苏轼做到了,在苦闷之中涅槃,在山水之中重生,最终归于淡泊,我心目中淡泊宁静的圣人——苏东坡。
生3:我心目中的苏轼是一个多情的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年时光已过往期往湖难忘。可见苏轼的深情,只难耐十年生涯孤苦无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始终只是一个期盼罢了。苏轼又是一个有气节的人“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但又因为不肯趋炎附势,始终无法得到重用,不得不发出酒见长愁嗑少,月明多被云繁的感叹……
生4:在文学的殿堂中总可以寻到苏轼的身影“大江东西,千古风流人物”这些流传千古的诗句无不体现出他的豪情壮志经历过乌台诗案的他没有心灰意冷,反而更加豁达,回归自然回归空灵找回最初的静定,于是在黄州的赤壁,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前后赤壁赋这边是我心目中的一代大家——苏轼。
生5:乌台诗案虽然击毁了他政治上的辉煌,却渐渐把他送上了人生新的峰顶,她在寂寞中窥探着自己的内心,她在苦难中一点点的剖析自己,终于他发现了人生中的另一条辉煌之路,于是他寄情山水,任徐州父母官,游赤壁,酾酒临江,吊古怀今,他也会享受“清风袭来水波不兴”,他也会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也会顿悟“物与我皆无尽”殊不知就在他寻找的过程中他也成了永恒。
师:每一个同学对哲理句的欣赏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读,其实每一个心中都一个不一样的苏轼。在我的心目中:他有着大江东去的雄伟,挽弓如满月的英武,千里共婵娟的博爱,江海寄余生的洒脱,他有非凡的信心和智慧,他有正直的人品和勇敢的灵魂。他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可以预约时空的界线,照亮遥远的未来,惠及一代又一代后来的人。
九、随笔练习:《我心目中的苏轼》
十、总结反思: 要求:1.整理、完善学案,找出疑难点;2.回扣目标,归纳总结本节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