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1 23:07: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对下列语句中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人们盼春的急切心情。
B.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刘湛秋《雨的四季》)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
C.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老舍《济南的冬天》)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夕阳照耀下薄雪的颜色和情态。
D.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莫怀戚《散步》)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体现了“我”在家庭中重要的地位。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B. 《观沧海》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再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 《天净沙 秋思》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他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黑瘦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
3.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 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 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 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4.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 《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穷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 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等。
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C.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D.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 《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 《天净沙 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③④⑤② 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⑤①③④②
8.下面对《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 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9.下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岛竦峙 竦峙:耸立(《观沧海》曹操)
B. 闻道龙标过五溪 道:道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C. 乡书何处达 达:到达(《次北固山下》王湾)
D. 断肠人在天涯 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二、填空题
10.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填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长。他与其子________、________合称“三曹”。
11.文学常识填空。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号________,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________(填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与________、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12.文学常识填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主义诗人,被称为“________”。他与杜甫并称“________”。
1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 山岛竦峙
(2)幸甚至哉
(3)闻道龙标过五溪
(4)客路青山外
14.将下列诗歌与其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观沧海》 小令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四言诗 马致远
《次北固山下》 七言绝句 王湾
《天净沙·秋思》 五言律诗 曹操
15.词语积累
澹澹:________________。
左迁:________________。
客路:________________。
竦峙:________________。竦、峙,都是________的意思。
16.文学常识填空。《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该诗作者为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填人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辨析与理解能力。
A项有误,这句话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方法。
B项有误,这句话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从视觉的角度写出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
D项有误,这句话没有运用修辞方法。
2.【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整首诗歌,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内容,根据选项逐一分析。
【解答】
ABD正确;
C.有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将明月拟人化,让明月富有同情心,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地方。
故选C。
3.【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整首诗歌,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内容,根据选项逐一分析。
【解答】
ABC正确;
D.本诗情景交融,情感真切,尾联在前三联描绘的壮丽景色基础上,集中表达了作者飘泊羁旅的思乡之情,而非D项所提及的“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所以D错误。
故选D。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作者、内容及主题的理解能力。诗词要掌握作者、朝代。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答题时结合诗句,理解意思,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解答】
D项“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理解错误,《秋词》的作者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故D不正确。
ABC正确。
故选D。
5.【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解答】
C项,“山水田园诗人”有误,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故C错误。
ABD正确。
故选C。
6.【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解答】
ABC正确;
D.“元曲四大家”不包括王实甫,应为郑光祖。
故选D。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能力。需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解答】
第④项“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中“文字”、“情怀”两词肯定是呼应上面含有诗文的②⑤两项。在②⑤两个选项中,第②选项中“亦有”二字说明②项较⑤项又进了一步,据此可排定⑤②④。第①项“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中“诗文"二字,说明下面和①句相承的是含有诗文的⑤②,故①应放在⑤②④之前。正因为“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所以才会“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因此③应放在①的前面。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排出这道题的序号是③①⑤②④。
故选C。
8.【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诗句及诗歌内容,并运用所学诗歌知识及对诗歌的理解去衡量。
【解答】
D.这首诗抒发了游子思乡的凄楚愁苦之情。
ABC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与判断。解答此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并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解答】
ACD正确。
B项有误,“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听说你路过五溪”,道:听说。
故选B。
10.【答案】曹操 孟德 东汉末 政治 军事 曹丕 曹植
【解析】略
11.【答案】马致远 东篱 元代 关汉卿
【解析】略
12.【答案】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 诗仙 李杜
【解析】略
13.【答案】(1)耸立 (2)达到极点 (3)指王昌龄 (4)旅人前行的路
【解析】略
14.【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回答此类题,熟悉课本内容即可。这项内容在教材中出现过,属于应该识记的内容。学生还要注意在平时勤于背诵文学常识,分册整理归类,便于记忆。词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四句的属于绝句,八句的属于律诗。然后根据每句的字数来看是五言还是七言。本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解答即可。
15.【答案】水波荡漾的样子
降职
旅人前行的路
耸立 耸立
【解析】【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要确定诗歌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解答本题要注意“澹澹”“左迁”“客路”“竦峙”的解释。
16.【答案】停宿 唐 王湾
【解析】略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