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分层训练第3课《安塞腰鼓》(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分层训练第3课《安塞腰鼓》(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3:3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安塞腰鼓
★基础达标
1.下列注音全部准确的一项是( )
A.晦暗(huì) 闭塞(sāi) 亢奋(kàng) 飞溅(jiàn)
B.恬静(tián) 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rǒng)
C.颤栗(chàn) 骤雨(zhòu) 震撼(hàn) 磅礴(bàng)
D.瞳仁(tóng) 戛然(gá) 辐射(fú) 蓦然(mò)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有大彻大悟、具有大智慧的人才当得起这个称号。
B. 《流浪地球》中主人公点燃木星的过程惊心动魄。
C. 垃圾的恶臭不时飘进房里,男生公寓楼的脏乱环境令人叹为观止。
D. 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在高潮时戛然而止,转向低沉,让人回味无穷。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课文。
B.“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所以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
C.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D.通过观看安塞腰鼓的表演,使我领略到了西北汉子的豪迈激情。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拟人)
B.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排比、反复)
C.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比喻、排比)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衬托)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D.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能力培优
(2022·江苏常州第24中学期中)(一)阅读《安塞腰鼓》选段,回答问题。
①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⑨黄士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⑤除了黄士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⑥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6.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能否改为“安塞腰鼓好啊!”为什么?
7. 对《安塞腰鼓》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方,铿锵激昂。
B. 文章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 课文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用比喻和对比,突出黄士高原雄浑厚重及惊人的承受力。
8.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所蕴含的是什么?
(二)阅读《信天游》,完成问题。
信天游
刘成章
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②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①梁连绵,沟壑纵横。这边山头犁铧②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
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
露水地里穿红鞋。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
④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
⑤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我看见,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阔、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
⑥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
⑦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编下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人,被召去开会。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人们面前。为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山丹丹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我好不高兴!天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不久之后,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其他几首民歌一起,震响在全国的广播喇叭之中。
⑧我自己当然也写过信天游歌曲。那一年,我以上下两句原生态的信天游为动机,与作曲家王建民合作,创作了一首完全是信天游味道的歌曲,里面每节都有“圪③梁梁”三字回旋萦绕,便名之为《圪梁梁》。我还与他合作过一首以信天游为基调的女声独唱《崖畔上酸枣红艳艳》。【乙】当陕北的山水间飘荡着这两首歌的时候,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
⑨大约在十多年之前,我曾忧心,那曾经像野草一样一个劲地往出钻的信天游歌手,在陕北这片可爱的黄土地上,怎么忽然间变得稀缺起来了!可幸好是我的感觉有些偏差。完全在不经意间,我终于发现信天游歌手就像春雨过后的山丹丹,开得好红好红,这山是,那山也是。更让我欣喜的是,那一年回延安,一下火车,便有小青年们一边出车站,一边放开嗓门,高唱着一声声的信天游。他们大概一看见宝塔山,嗓子就痒痒了。他们对着延安群山环抱着的空旷夜空,就像虎归深山鱼归海,便任情任性起来。
⑩啊,陕北,生我养我的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信天游一样地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绕着月亮转圈圈红。
(有删改)
【注释】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②犁铧(huá):翻地的农具。③圪:念gē。
9.阅读③—⑧,概括作者与信天游的情缘故事,将下面横线填写完整。
①小时候,______;
②上中学,迷恋信天游;
③中年时代,______;
④现在,______。
10.阅读【甲】【乙】两处画线句,任选一处,结合语境简要赏析。
11.阅读第⑩段,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经历,谈一谈你的理解和感悟。(80-100字)
(2022·河南南召县期中)(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安塞听鼓声
①何其雄壮威风哉!走进节日的安塞,走进世界上最厚实的黄土地,便走进了鼓声的欢快与激烈。
②世界上哪有如此豪放热烈的鼓声——气势磅礴,刚劲奔放,令闻鼓者热血沸腾,手舞足蹈。恨不能有千万只耳朵,听鼓点的激情;恨不能长千万双眼睛,看鼓槌的狂热。在腾腾沓沓的鼓声中,山峦开始扭动身姿,树木开始舒展筋骨,河水开始倒流,天空开始旋转。
③静谧。平日里,黄土地就像一幅贴在窗口的窗花,恬静得不发一丁点的声息。一朵山丹丹花儿在背坡上,静静悄悄开了,又悄悄静静谢了;一只羊儿默默地啃着无言的地皮,犄角上升起了太阳,又落下了月亮。静谧的山线,静谧的草木,静谧的窑洞……
④但在节日里,当一杆丈余长的铜唢呐闪亮地举向天穹,高亢地轰鸣时,一切顿时变了。
⑤一声山崩地裂的吼声,八百个拢羊肚肚手巾,身着羊皮大褂,腰系红绸,腿扎绑带,英姿勃勃的汉子在雄壮的鼓声中,潮水一样涌出。打、踢、跨、跺、虎虎生威;收、放、弛、张,刚柔并济。鼓人合一,人随鼓舞;人鼓一体,鼓随人欢。鼓声急促,人似骏马奔腾;鼓声沉缓,人若雁落平沙。节奏清凉时,好像游鱼戏水,鼓手是那样的潇洒自如;节奏浑沉时,仿佛风卷落叶,鼓声是如此的刚劲激昂。过裆鼓阳刚雄劲,若鹰击长空;缠腰鼓优美大方,若燕语绕梁;下岔鼓豪迈粗犷,若平地滚雷;飞燕鼓气贯长虹,若鱼跃龙门……这气吞山河的安塞腰鼓,这八百剽悍的陕北汉子,让我们体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
⑥在黄土高坡上,场地的限制,打腰鼓的汉子只有百八十人。鼓声野野的,在空阔的高原上荡来荡去,声传百里,这自然是另一番情趣的了。鼓声时而飞瀑跌谷,震人心魄;时而鸟鸣林间,悦耳动听;时而雾锁荒山,无声有声;时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而“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十字步、劳动步、平侧蹬、双腿蹬,鼓点清脆,好似金鸡三点头;单过街、双过街、正八字,倒八字,鼓声密集,恰如骤雨扫屋檐——这野野的鼓声,让我们领略“尘埃遮高山,甲兵怒冲天”的征伐场面。
⑦鼓声凝时,若雪落高原,若古道幽情,使听者如痴如醉。
⑧鼓手动时,似惊蛇飞舞,似午夜狂欢,令观者激情满怀。
⑨鼓声让人忘记烦恼与不幸。在安塞我曾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因失恋而准备寻短见的姑娘,是村里闹社火的鼓声,点燃了她本已冷却的青春,她毅然擦去最后的泪水,走出心灵的阴影,在鼓声的激励下,她最终成为一名颇有名气的企业家。“鼓手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腾跳有股虎劲,听了给人鼓劲。”果真有应验啊!
⑩鼓声让人回味无穷。在安塞这块贫瘠而富有的黄土地上,鼓声更像是农人们的一种思念和向往。日常生活中的苦累,他们一肚子都装了,不跟天计较,不跟地计较,一家一户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理解和关爱,这便是鼓声给予的力量……
12. 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鼓声的?
13. 请简要说说第⑨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14. 本文通过写安塞腰鼓充满斗志和野性令人为之动容,让人激情澎湃、无法言喻等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素养拓展
15.学习了《安塞腰鼓》,班里开展“中国鼓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语文积累】
写出三个含有“鼓”字的成语。
(2)【材料探究】
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威勇的艺术个性。
(3)【文化探源】
神州大地,古往今来,“鼓”的用场确是很宽泛,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
①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烧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②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场。
16.片段练笔
比喻排比在写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如本文,除了在文中使用排比,各个层次后也用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结束,形成排比段式,使文章结构紧凑,中心突出,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请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片比喻排比进行仿写。内容可以写一个劳动场面、比赛场面,也可以自由选择内容,不少于200字。要求楷书书写,字迹端正。
3 安塞腰鼓
★基础达标
1.下列注音全部准确的一项是( )
A.晦暗(huì) 闭塞(sāi) 亢奋(kàng) 飞溅(jiàn)
B.恬静(tián) 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rǒng)
C.颤栗(chàn) 骤雨(zhòu) 震撼(hàn) 磅礴(bàng)
D.瞳仁(tóng) 戛然(gá) 辐射(fú) 蓦然(mò)
【答案】B
【解析】A.“塞”的读音应是“sè”;C.“颤”的读音应为“zhàn”;“磅”的读音应为“páng”;
D.“戛”的读音应为“jiá”;故选B。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有大彻大悟、具有大智慧的人才当得起这个称号。
B. 《流浪地球》中主人公点燃木星的过程惊心动魄。
C. 垃圾的恶臭不时飘进房里,男生公寓楼的脏乱环境令人叹为观止。
D. 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在高潮时戛然而止,转向低沉,让人回味无穷。
【答案】C
【解析】A.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使用正确;B.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使用正确;C.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与语境不符;D.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使用正确。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课文。
B.“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所以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
C.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D.通过观看安塞腰鼓的表演,使我领略到了西北汉子的豪迈激情。
【答案】A
【解析】B.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应将“所以”改为“而”;C.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D.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故选A。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拟人)
B.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排比、反复)
C.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比喻、排比)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衬托)
【答案】D
【解析】该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故选D。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D.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想”字后的文字不属于具体的心理活动描写而只表示所想的内容时,“想”后一般只用冒号不用引号。A项应去掉引号。故选A.
★能力培优
(2022·江苏常州第24中学期中)(一)阅读《安塞腰鼓》选段,回答问题。
①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⑨黄士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⑤除了黄士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⑥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6.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能否改为“安塞腰鼓好啊!”为什么?
7. 对《安塞腰鼓》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方,铿锵激昂。
B. 文章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 课文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用比喻和对比,突出黄士高原雄浑厚重及惊人的承受力。
8.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所蕴含的是什么?
【答案】
6. 不能,因为原句赞叹的语气强烈,有尽情赞美之意,而改句只是一般的说好,表达效果远比不上原句好。
7. B
8.安塞腰鼓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是一个表现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源的象征体。(意思对即可)
【解析】
6.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效果。因为本选段2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前置,是为了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强烈的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体现出安塞腰鼓那元气淋漓的后生豪放、壮阔、火烈的舞蹈,变幻多端的舞姿和震撼人心、沉重的响声和作者对安塞腰鼓的向往之情。改句只是在说安塞腰鼓好,表达效果不如原句好。
7.B.《安塞腰鼓》一文的抒情线索是“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这篇文章的线索应该是安塞腰鼓,不是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故选B。
8.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根据文章结尾点明中心的句子来确定主旨。分析文章内容可知安塞腰鼓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是一个表现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源的象征体。
(二)阅读《信天游》,完成问题。
信天游
刘成章
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②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①梁连绵,沟壑纵横。这边山头犁铧②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
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
露水地里穿红鞋。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
④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
⑤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我看见,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阔、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
⑥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
⑦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编下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人,被召去开会。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人们面前。为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山丹丹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我好不高兴!天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不久之后,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其他几首民歌一起,震响在全国的广播喇叭之中。
⑧我自己当然也写过信天游歌曲。那一年,我以上下两句原生态的信天游为动机,与作曲家王建民合作,创作了一首完全是信天游味道的歌曲,里面每节都有“圪③梁梁”三字回旋萦绕,便名之为《圪梁梁》。我还与他合作过一首以信天游为基调的女声独唱《崖畔上酸枣红艳艳》。【乙】当陕北的山水间飘荡着这两首歌的时候,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
⑨大约在十多年之前,我曾忧心,那曾经像野草一样一个劲地往出钻的信天游歌手,在陕北这片可爱的黄土地上,怎么忽然间变得稀缺起来了!可幸好是我的感觉有些偏差。完全在不经意间,我终于发现信天游歌手就像春雨过后的山丹丹,开得好红好红,这山是,那山也是。更让我欣喜的是,那一年回延安,一下火车,便有小青年们一边出车站,一边放开嗓门,高唱着一声声的信天游。他们大概一看见宝塔山,嗓子就痒痒了。他们对着延安群山环抱着的空旷夜空,就像虎归深山鱼归海,便任情任性起来。
⑩啊,陕北,生我养我的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信天游一样地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绕着月亮转圈圈红。
(有删改)
【注释】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②犁铧(huá):翻地的农具。③圪:念gē。
9.阅读③—⑧,概括作者与信天游的情缘故事,将下面横线填写完整。
①小时候,______;
②上中学,迷恋信天游;
③中年时代,______;
④现在,______。
10.阅读【甲】【乙】两处画线句,任选一处,结合语境简要赏析。
11.阅读第⑩段,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经历,谈一谈你的理解和感悟。(80-100字)
【答案】
9.①此生便再也忘不了了。 ②苦恋,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 ③“我”曾忧心、让“我”欣喜。
10.示例一:甲: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信天游使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云彩变得美丽。
示例二:乙: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喜爱信天游、眷恋家乡之情。
11.第⑩段再次说明信天游对作者的影响和作者对信天游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会对故乡特有的文化有深厚的感情,这也表达出我们对故乡有着依恋和热爱之情。
【解析】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一空,结合第③段中“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可概括为:此生便再也忘不了了。
第二空,结合第⑦段中“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第⑧段中“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可概括为:苦恋,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
第三空,结合第⑨段中“大约在十多年之前,我曾忧心,那曾经像野草一样一个劲地往出钻的信天游歌手,在陕北这片可爱的黄土地上,怎么忽然间变得稀缺起来了”“更让我欣喜的是,那一年回延安,一下火车,便有小青年们一边出车站,一边放开嗓门,高唱着一声声的信天游”,可概括为:“我”曾忧心、让“我”欣喜。
1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甲句,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运用了比喻修辞,将云彩比作“钻石”,生动形象地写出因为信天游的存在,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云彩变得更加美丽。
乙句,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痴情信天游、痴心陕北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信天游的喜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11.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和感悟。
第一问谈理解。第⑩段抒情、点题,总括全篇,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生我养我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信天游一样地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绕着月亮转圈圈红”再次说明信天游对作者的影响和作者对信天游的情感。
第二问谈感悟。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文章作者对信天游的情感,或者人们对家乡的情感来谈即可。如:陕北信天游源自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是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陕北人民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深受所有陕北人的喜爱,更是作者的最爱。其他地区的民歌出反映了当地的生活,是人们抒发感情的重要方式,是乡思乡愁的重要载体。
(2022·河南南召县期中)(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安塞听鼓声
①何其雄壮威风哉!走进节日的安塞,走进世界上最厚实的黄土地,便走进了鼓声的欢快与激烈。
②世界上哪有如此豪放热烈的鼓声——气势磅礴,刚劲奔放,令闻鼓者热血沸腾,手舞足蹈。恨不能有千万只耳朵,听鼓点的激情;恨不能长千万双眼睛,看鼓槌的狂热。在腾腾沓沓的鼓声中,山峦开始扭动身姿,树木开始舒展筋骨,河水开始倒流,天空开始旋转。
③静谧。平日里,黄土地就像一幅贴在窗口的窗花,恬静得不发一丁点的声息。一朵山丹丹花儿在背坡上,静静悄悄开了,又悄悄静静谢了;一只羊儿默默地啃着无言的地皮,犄角上升起了太阳,又落下了月亮。静谧的山线,静谧的草木,静谧的窑洞……
④但在节日里,当一杆丈余长的铜唢呐闪亮地举向天穹,高亢地轰鸣时,一切顿时变了。
⑤一声山崩地裂的吼声,八百个拢羊肚肚手巾,身着羊皮大褂,腰系红绸,腿扎绑带,英姿勃勃的汉子在雄壮的鼓声中,潮水一样涌出。打、踢、跨、跺、虎虎生威;收、放、弛、张,刚柔并济。鼓人合一,人随鼓舞;人鼓一体,鼓随人欢。鼓声急促,人似骏马奔腾;鼓声沉缓,人若雁落平沙。节奏清凉时,好像游鱼戏水,鼓手是那样的潇洒自如;节奏浑沉时,仿佛风卷落叶,鼓声是如此的刚劲激昂。过裆鼓阳刚雄劲,若鹰击长空;缠腰鼓优美大方,若燕语绕梁;下岔鼓豪迈粗犷,若平地滚雷;飞燕鼓气贯长虹,若鱼跃龙门……这气吞山河的安塞腰鼓,这八百剽悍的陕北汉子,让我们体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
⑥在黄土高坡上,场地的限制,打腰鼓的汉子只有百八十人。鼓声野野的,在空阔的高原上荡来荡去,声传百里,这自然是另一番情趣的了。鼓声时而飞瀑跌谷,震人心魄;时而鸟鸣林间,悦耳动听;时而雾锁荒山,无声有声;时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而“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十字步、劳动步、平侧蹬、双腿蹬,鼓点清脆,好似金鸡三点头;单过街、双过街、正八字,倒八字,鼓声密集,恰如骤雨扫屋檐——这野野的鼓声,让我们领略“尘埃遮高山,甲兵怒冲天”的征伐场面。
⑦鼓声凝时,若雪落高原,若古道幽情,使听者如痴如醉。
⑧鼓手动时,似惊蛇飞舞,似午夜狂欢,令观者激情满怀。
⑨鼓声让人忘记烦恼与不幸。在安塞我曾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因失恋而准备寻短见的姑娘,是村里闹社火的鼓声,点燃了她本已冷却的青春,她毅然擦去最后的泪水,走出心灵的阴影,在鼓声的激励下,她最终成为一名颇有名气的企业家。“鼓手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腾跳有股虎劲,听了给人鼓劲。”果真有应验啊!
⑩鼓声让人回味无穷。在安塞这块贫瘠而富有的黄土地上,鼓声更像是农人们的一种思念和向往。日常生活中的苦累,他们一肚子都装了,不跟天计较,不跟地计较,一家一户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理解和关爱,这便是鼓声给予的力量……
12. 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鼓声的?
13. 请简要说说第⑨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14. 本文通过写安塞腰鼓充满斗志和野性令人为之动容,让人激情澎湃、无法言喻等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2. ①闻鼓者热血沸腾、手舞足蹈的表现。②打鼓者英姿勃勃、欢快激烈的表现。
13. 插叙。插入讲述了一位因失恋而准备寻短见的姑娘在听了安塞腰鼓之后的变化,从侧面表现了安塞腰鼓对人的影响力之大。
14. 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喜爱之情。
【解析】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通过第②段中“世界上哪有如此豪放热烈的鼓声——气势磅礴,刚劲奔放,令闻鼓者热血沸腾,手舞足蹈。恨不能有千万只耳朵,听鼓点的激情;恨不能长千万双眼睛,看鼓槌的狂热”的内容,可概括为:闻鼓者热血沸腾、手舞足蹈、意犹未尽的反应;
通过第⑤段中“一声山崩地裂的吼声,八百个拢羊肚肚手巾,身着羊皮大褂,腰系红绸,腿扎绑带,英姿勃勃的汉子在雄壮的鼓声中,潮水一样涌出。打、踢、跨、跺、虎虎生威;收、放、弛、张,刚柔并济。鼓人合一,人随鼓舞;人鼓一体,鼓随人欢。鼓声急促,人似骏马奔腾;鼓声沉缓,人若雁落平沙”的内容,可概括为:打鼓者英姿勃勃、欢快激烈的表现。
13.本题考查对记叙顺序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根据⑨段中“在安塞我曾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因失恋而准备寻短见的姑娘,是村里闹社火的鼓声,点燃了她本已冷却的青春,她毅然擦去最后的泪水,走出心灵的阴影,在鼓声的激励下,她最终成为一名颇有名气的企业家”的内容,可知本段采用了插叙的表达方式,讲述了一位因失恋而准备寻短见的姑娘在听了安塞腰鼓之后,走出心灵的阴影,在鼓声的激励下,最终成为一名颇有名气的企业家的故事,联系段中“‘鼓手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腾跳有股虎劲,听了给人鼓劲。’果真有应验啊!”的内容可知,通过这一故事从侧面表现出安塞腰鼓对人具有极大的鼓励作用。
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通过第②段中“世界上哪有如此豪放热烈的鼓声——气势磅礴,刚劲奔放,令闻鼓者热血沸腾,手舞足蹈。恨不能有千万只耳朵,听鼓点的激情;恨不能长千万双眼睛,看鼓槌的狂热”,第⑨段中“鼓声让人忘记烦恼与不幸”,第⑩段中“鼓声让人回味无穷。在安塞这块贫瘠而富有的黄土地上,鼓声更像是农人们的一种思念和向往。日常生活中的苦累,他们一肚子都装了,不跟天计较,不跟地计较,一家一户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理解和关爱,这便是鼓声给予的力量……”的内容,可知作者通过写安塞腰鼓充满斗志和野性令人为之动容,让人激情澎湃、无法言喻等内容,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素养拓展
15.学习了《安塞腰鼓》,班里开展“中国鼓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语文积累】
写出三个含有“鼓”字的成语。
(2)【材料探究】
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威勇的艺术个性。
(3)【文化探源】
神州大地,古往今来,“鼓”的用场确是很宽泛,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
①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烧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②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场。
【答案】
(1)示例:一鼓作气 重整旗鼓 偃旗息鼓 欢欣鼓舞 紧锣密鼓
(2)①没有黄土高原的滋养,欠缺黄土高原人特有的性格与气质;②未能达到忘我的境界;③安塞腰鼓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象征民族激扬勇武
的精神,仅靠学习外在形式是难以挖掘出其中奥秘的。
(3)①安徽凤阳花鼓、江苏无锡渔篮花鼓、湖南地花鼓、青海的热巴鼓、云南的水鼓、广西的笙鼓、辽宁满族的腰铃鼓、浙江的红妆鼓等。
②古代:军旅作战,鼓舞士气;图腾崇拜,以鼓为舞;庙堂祭祀,鼓人掌教。现代: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竞渡、货郎招揽生意等都要击鼓。
【解析】
(1)此题考查成语积累,解答此题,可首先理解题意,确定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作答。含有“鼓”字的成语 :如偃旗息鼓、欢欣鼓舞、一鼓作气、旗鼓相当、大张旗鼓、敲锣打鼓、紧锣密鼓、鼓舞人心、打退堂鼓、息鼓偃旗、击鼓催花、重整旗鼓等。(2)此题考查对材料的探究能力。这样的题型就要细细理顺所给的材料,找到共同点,通过表象分析出实质;如果材料中有总结性的句子,可以考虑整合总结性的句子。如“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威勇的艺术个性。”分析可得,没有黄土高原人特有的性格与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分析,需要达到忘我的境界;安塞腰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只学其“形”而不深究其“神”,很难表现出安塞腰鼓的韵味。(3)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平时要注意积累。
16.片段练笔
比喻排比在写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如本文,除了在文中使用排比,各个层次后也用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结束,形成排比段式,使文章结构紧凑,中心突出,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请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片比喻排比进行仿写。内容可以写一个劳动场面、比赛场面,也可以自由选择内容,不少于200字。要求楷书书写,字迹端正。
【答案】

【解析】
写作时一定按照要求进行,需要强调的是本题还要求楷书书写,字迹端正,实际上要求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这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