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灯笼
★基础达标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lán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照灯,数liáo原的一把烈火!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塞外________ 霍骠姚________ 星1án________ liáo 原________
(2)文段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B. 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
C. 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
D. 元宵节,“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他们往往对身边挂满灯笼的世界不以为然。
3.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喜欢灯笼”“热爱家乡”“保家卫国”“伟大志向”都属于动宾短语。
B.“在作者笔下,那一盏盏灯笼寄托着对亲人的感激与思念。”这句话的宾语中心语是“感激与思念”。
C.“这次班会对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这句话的语序合理。
D.“好的散文常写微小之事、抒细微之情,同时一定是小中见大、由小写大的。”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行文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文章优美雅致。
B. 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C. 作者在文章最后,通过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D. 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容优雅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表达了自己对灯笼的喜爱。
★能力培优
(一)阅读《灯笼》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②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样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③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④“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⑤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⑥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
⑦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⑧用朱红在纱灯下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⑨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迟迟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⑩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①,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注释】①雪夜入蔡:指唐代大将李愬雪夜谋袭蔡州擒藩镇吴元济的故事。
6.第①段叙写了作者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7.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2)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8.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年灯
肖复兴
①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
②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子家阳台窗前的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
③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
④因为老爷子和我的儿子都在美国,一样读完博士,在美国成家、生子、工作,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较熟,也比较说得来。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快80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前列腺不争气,总得上厕所。便盼望儿子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了年灯。
⑤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画,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
⑥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著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
⑦大年初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盛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
⑧一天半夜里,我起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
⑨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
⑩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离正月十五还有10 天,年还没有过完呢。
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2月25日,有删改。)
9. 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中“老理儿”的事,请概括这一“老理儿”的之事。
10. 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说说其作用。
11.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画线句子。
12. 文中作者赋予“年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13.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结合各自内容,比较其与选文第③段在情感上的异同。
(链接材料)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拂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吴伯箫《灯笼》节选)
(2022·河南南召县期中)(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
①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②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③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格炸炸,格炸炸,麒麟送子到你家……
④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⑤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的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兴致。
⑥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等等。
⑦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⑧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抖空竹,拉的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⑨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⑩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有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
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4. 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介绍了故乡灯节中各种灯的什么特点。(任选其中两种灯介绍即可)
15.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16. 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
17.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这句话的理解。
★素养拓展
18.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的韵味。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着手机。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 ,有什么意恩,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50字左右)
4 灯笼
★基础达标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lán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照灯,数liáo原的一把烈火!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塞外________ 霍骠姚________ 星1án________ liáo 原________
(2)文段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答案】(1)sài piào 阑 燎 (2)斑马 班马 (4)议论、抒情
【解析】
(1)本题考查注音写字。
塞外(sài):指长城以北的地区。塞,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读音“sài”。
霍骠(piào)姚:指西汉名将霍去病。骠,勇猛,读音“piào”。
星阑(1án):夜将尽。阑,将尽。
燎(liáo)原:(大火)延烧原野。燎,延烧,烧。
(2)“斑”和“班”音同形近,应根据语境区分。
(3)本题理解语句内容,结合常用表达方式的特点恰当判定。画线句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在上文叙述保家卫国的将领之后,表明自己愿为“马前卒”驰骋疆场,为国杀敌,抒发爱国之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B. 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
C. 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
D. 元宵节,“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他们往往对身边挂满灯笼的世界不以为然。
【答案】D
【解析】A.怅惘:惆怅迷惘。B.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C.富贵荣华:形容富有、显贵。D.“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与语境不符。“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不重视。建议改成“不以为意”。故选D。
3.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喜欢灯笼”“热爱家乡”“保家卫国”“伟大志向”都属于动宾短语。
B.“在作者笔下,那一盏盏灯笼寄托着对亲人的感激与思念。”这句话的宾语中心语是“感激与思念”。
C.“这次班会对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这句话的语序合理。
D.“好的散文常写微小之事、抒细微之情,同时一定是小中见大、由小写大的。”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答案】B
【解析】A.“保家卫国”是并列短语,“伟大志向”是偏正短语。C.句中的“广泛”应作为状语修饰“交换”,而不是作为“意见”的定语,该句合理的语序应为:这次班会对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也广泛地交换了意见。D.句中的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故选B。
4.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答案】B
【解析】A、C、D三项虽然有比喻词“仿佛”“像”,但不是比喻。B项中本体是“记忆”,喻体是“网”。故选B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行文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文章优美雅致。
B. 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C. 作者在文章最后,通过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D. 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容优雅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表达了自己对灯笼的喜爱。
【答案】D
【解析】D.有误,“从容优雅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表达了自己对灯笼的喜爱”理解有误,应是“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故选D。
★能力培优
(一)阅读《灯笼》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②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样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③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④“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⑤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⑥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
⑦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⑧用朱红在纱灯下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⑨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迟迟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⑩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①,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注释】①雪夜入蔡:指唐代大将李愬雪夜谋袭蔡州擒藩镇吴元济的故事。
6.第①段叙写了作者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7.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2)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8.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
6.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7.(1)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
(2)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8.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评价: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解析】
6.由第①段“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可知,这些小孩子爱玩的事,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增添了文章的情趣。由第②段“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可知,这样引出下文能照明的灯笼,用乡风乡俗做铺垫,更能吸引读者。
7.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1)由上文第⑦段“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可知,“垂珠联珑的朱门”指过去的辉煌富贵,“早已褪色”指现在的败落,所以本句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
(2)结合文章注释“雪夜入蔡”指唐代大将李愬雪夜谋袭蔡州擒藩镇吴元济的故事。再抓重点词语“亮起了耳目”可知,这里用典写出了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结合后一句“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豪壮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评价。这篇文章作者围绕灯笼,从不同方面叙述了灯笼的重要意义,如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接回祖父,长幼情笃;上下灯学,悉心照顾,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了半夜,伴着小灯笼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小小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寄寓着作者赤诚的情感。作者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据此可知结尾句:“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表现了作者希望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抗战,打败敌人的心愿。然后对作者的这种愿望加以肯定,并阐述理由即可。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年灯
肖复兴
①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
②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子家阳台窗前的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
③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
④因为老爷子和我的儿子都在美国,一样读完博士,在美国成家、生子、工作,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较熟,也比较说得来。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快80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前列腺不争气,总得上厕所。便盼望儿子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了年灯。
⑤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画,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
⑥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著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
⑦大年初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盛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
⑧一天半夜里,我起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
⑨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
⑩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离正月十五还有10 天,年还没有过完呢。
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2月25日,有删改。)
9. 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中“老理儿”的事,请概括这一“老理儿”的之事。
10. 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说说其作用。
11.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画线句子。
12. 文中作者赋予“年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13.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结合各自内容,比较其与选文第③段在情感上的异同。
(链接材料)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拂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吴伯箫《灯笼》节选)
【答案】
9. 旧时的文化传统,如果过年有家人未能回家过年,那就要点一盏灯,从大年夜到正月十五。
10. 插叙,补充交代了作者年轻时母亲点灯温暖着“我”以及母亲去世后“我”伤感的情节,使叙述更加充分,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更能突出“灯”就是亲情就是家的主题,表达了对于母亲的怀念之情。
11. 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烟花比作浪花,年灯比作礁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爷子年年挂年灯的执着,期盼全家团圆的强烈愿望。
12. “年灯”是为没回家的亲人点亮的,象征着对家人的一份守候和期盼,同时也代表着北京城过年的老理儿,表达了作者对团圆的期盼和对亲情的渴望。
13. 相同点:文章中“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材料中,借母亲让他夜里打灯笼。两者都包含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 不同点:《灯笼》中“母亲的头发全白了”包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伤感,《年灯》中借老爷子和家人团聚,表达了作者对团圆的期盼和对亲情的渴望。
【解析】
9.本题考查关键词的含义,需要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表述清楚。“老理儿”首次出现在第②段,“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又在第②段末尾说“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 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说明老爷子在过年的时候点亮年灯,这一份坚守是以前就存在的,可概括为是“旧时的文化传统”。第⑦段末句:“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所以又得出一个前提条件:这年灯是守候着亲人回家的,为不回家的亲人点灯。“老理儿”是旧时的文化传统,如果过年有家人未能回家过年,那就要点一盏灯。第②段,“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可知,时间则是从大年夜到正月十五。
10.本题考查插叙及作用。
联系上下文段内容可知,本段属于插叙,叙述的是自己小时候母亲亮着灯等自己回家的温馨和母亲现已离世的伤感,与老爷子盼望儿子回家含义相似,情感相似,都表达了同一主题。这一情节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亲情就是家的主题表现的更充分,也表达了对于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11.本题考查语句赏析。题干要求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本句中把“烟花腾空”比作“浪花翻滚”,把“年灯”比作“礁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年灯傲然独立的样子,生动形象;突出老爷子的坚守和期盼儿子回来团圆的强烈愿望。
12.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者情感。理解词语含义,重点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即语境义。根据⑥段“年灯又亮了起来。……。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著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⑦段“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可知,“年灯”象征着守着老理儿的老头子,在现代烟花腾空、缤纷辉映的世俗里,执着地等着自己的亲人归来;“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写出了像老爷子,像自己的母亲,像自己这样的留守老人还有很多,“年灯”就是那些留守老人的象征,他们同样在等着亲人的归来。
分析作者情感,要抓住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②段“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⑦段“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表达了作者对这一传统习俗的怀念;⑧段“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写出了作者对留守老人孤独情感的理解与同情,对远游在外的游子应多关心问候父母的希望。
13.本题考查感情理解。题干要求比较题干所给材料与选文第3自然段在情感上的异同。
根据第③段“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等句,和材料中“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等句,即可归纳出相同点是都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思念。
根据第③段“那时候母亲还在世”可知,选文表达的是“子欲孝而亲不在”的伤感、悲凉;而链接材料中“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则表达的了对渐渐老去的母亲的怜惜。
(2022·河南南召县期中)(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
①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②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③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格炸炸,格炸炸,麒麟送子到你家……
④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⑤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的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兴致。
⑥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等等。
⑦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⑧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抖空竹,拉的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⑨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⑩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有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
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4. 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介绍了故乡灯节中各种灯的什么特点。(任选其中两种灯介绍即可)
15.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16. 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
17.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4. ①屋里的灯明亮而温柔 ②街上走马灯大而多样 ③孩子们的灯充满童趣 ④围屏透亮 ⑤天上飘的红灯笼凄凉(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15. 内容上:开门见山,点明故乡元宵的特点。(意思对即可)结构上:独句成段,既照应标题,又引出下文对故乡元宵的描写。
16.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5个“没有”,突出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与下文灯节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7. 表面上写故乡的人年年过灯节都看围屏,表明看围屏已经成为故乡元宵的一个重要风俗;(意思对即可)实际上写出了作者对故乡元宵节的留恋与怀念。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题干要求写出各种灯的特点,根据 段内容可知,本段为过渡段,开启下文关于“灯”的话题。根据 段“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和“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可知,本段描写的是屋里的灯,特点是明亮而温柔;
根据 段“上街去看走马灯”和“走马灯很大”“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可知,本段描写的是街上的灯,特点是大而多样;
根据 段“孩子有自己的灯”和“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可知,本段描写的是孩子的灯,特点是富有童趣;
根据 段“有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和“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可知,本段描写的是围屏,特点是透亮;
根据 段“天上有一盏红灯笼”和“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可知,本段描写的是天上的红灯笼,特点是凄凉。选取以上两点介绍即可。
15.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首段“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点出主题“故乡的元宵节”,让读者对主题清晰明了,用“并不热闹”形容,交代了故乡的元宵节的特点,使读者进一步对故乡的元宵有初步的认知;
从结构上看,首段与文题“故乡的元宵”相互照应;独句成段,有突出强调的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联系第②段“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等语句可知,首段有引出下文故乡元宵节的内容。
16.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连续运用五个“没有……”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气势,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点明“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
联系第 段“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第 段“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第 段“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等语句可知,此句与后文灯节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7.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
根据第 段“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联系“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可知,作者对围屏观看的地点和表演的节目了如指掌,表现出了看围屏在故乡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风俗,每个人每年都要看;
根据 段中“有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可知,看围屏是作者故乡特有的习俗,一提到看围屏就会想起故乡,所以深层次上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与怀念。
★素养拓展
18.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的韵味。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着手机。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 ,有什么意恩,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50字左右)
【答案】
(1)示例一: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二: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2)示例:一家人在一起过节,融洽了亲情,拉近了距离,爸爸妈妈想多和你说说话啊,你也应该和他们多交流交流。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做这种题型一般是要根据提供的示例,仔细揣摩填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示例:灯耀元宵,家家团聚滚元宵。
(2)本题考查拟写劝说词。拟写劝说语要点:解答此类题要充分体现交际性和实效性。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语言简洁亮主题。这类试题大多对答案都有字数要求,字数不宜过多。②语言委婉有讲究。礼貌用语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身份,而且有利于相互交流,所以在交住时,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示例:家人都在快快乐乐的过节,大家在一起交流沟通,有助于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培养感情,家人不常团聚,所以我们更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