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分层训练第2课《回延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分层训练第2课《回延安》(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3:4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回延安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糜子(mí)   延安(yán) 柳林铺(pù)  树梢(shāo)
B. 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脑畔(pàn)
C. 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赤卫军(chì)
D. 气喘(chuǎn)  浪花(làng) 明镜(jìng)  高潮(cháo)
2.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直抒胸臆,两个“莫”字,表达了诗人重返延安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和喜悦之情,为下文写诗人在延安的所见、所感做铺垫。
B.“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丰富的想象,渲染了欢乐的气氛,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的无限喜悦之情。
C.“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与“不够我走”“不够我看”形成的对照,极写延安变化之大,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D.“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是动作描写,“扑”字干净利落,胜过千言万语,表达了诗人离开延安时对亲人的不舍。
3.下面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和重音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B.双手/搂定/宝塔山。
C.千声万声/呼唤/你。
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4. 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B.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如同羊羔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用乳汁养育了孩子,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先说山上的产物,以引起下文的“红旗”和“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
D.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歌颂了党的领导,以红旗飘引起说革命事业的发展。)
5.下列选项中关于写作手法的运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夸张)
C.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拟人)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比喻)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千腔百调的客家山歌是广东民歌中传唱地域最广的歌种,主要流传于梅县、兴宁、五华、大埔、蕉岭、平远等客家方言地区,远至粤北、粤中、粤西、海南。其中以兴梅山歌最具代表性,如梅县的松口山歌、兴宁的水口山歌、石马山歌、罗岗山歌等。这些山歌多有正板、快板、叠板、四旬八节和吆号子等板式。传统有“驳山歌”“山歌擂台”等即兴创词的赛歌活动,从古至今产生过不少文学性很高的山歌词,有不少文学家、民俗学家将其采录编纂成集。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客家山歌千腔百调,如热火般,于高亢中传递客家文化的热情; , 。
★能力培优
(2022·辽宁锦州黑山县期中)(一)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问题。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7. 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的形式。
8.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9. 画线的诗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0. “争抢”《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争着抢夺;争夺”,是一个中性词语,诗句中使用“争抢”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母亲一样的蜡梅香
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11.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
12.试分析“一瓢、一张、一片、一朵”等词语的准确性。
13.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14.阅读诗的第一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读诗的第三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春望》中的诗句:“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
15.有人说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无理而妙,富于别趣”,如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2022·北京第二十中学期中)(三)阅读《梦里寻你千百度》,完成后面小题
梦里寻你千百度
叶文玲
①我是喝东海水长大的。
②“青山绿水的故乡——浙江玉环楚门镇。以富饶的鱼米养有了我,串村走乡的戏班子,也以演出的古老的传统戏,给了我最初的文艺营养……
③这几句话我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常言道“话说三句淡如水”。但我却不腻烦这个重复。我对故乡情浓于酒,再说一千次一万次也难以道尽我的恋念。
④故乡令我追忆的事太多了。我经常想起这样的场景:
⑤一河碧水,荡开圈圈波漪,呵,小船划过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四……靠了岸。系了缆。船上人都下来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说说笑笑。熙熙攘攘。一齐朝一处墙颓壁破的庙台或几根大毛竹搭成的“戏棚”拥去……庙台上,戏棚里,锣鼓铙钹震耳,笙箫管笛齐奏。哦,某处来的“的笃班”(以前我们对越剧团的称呼),大戏演得正热闹哩!
⑥演的什么呀 什么都有:《白蛇传》《孟丽君》《珍珠塔》《钗头凤》……
⑦我那时还小,常常是被大人抱在肩头或是坐在高高的“梯凳”上才看得见台上台下的一切。我看见了台上的红男绿女,虽然不懂其中的悲欢离合,可是这一切都使我非常入迷;而令我惊异的还有台下一一台下的男女老少,拥着挤着,仰头看着,一会眉展眼笑。一会涕泪唏嘘……慢慢地,我也跟着笑,跟着哭,为了台上那些人的离散和屈死,我也哭得泪人儿似的……
⑧戏剧——古老的戏剧,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悄地潜入了我的心头,孕育和催发了我对文学的爱好。我迷上了戏剧,迷上了。
⑨还是那笙箫管笛。还是那锣鼓铙钹。不过,观台已经不是那种残破的庙台或简陋的竹棚,而是筑在平坦的晒谷坪上的一个宽大的水泥台子:观众们还是熙熙攘攘。你拥我挤,不过,台上的戏已不单单是缠绵哀怨的男女恋情。这时,敲的是解放的锣鼓,响的是“土改①”的爆竹。戏呢 《血泪仇》《刘胡兰》。而当抗美援朝开始时。《木兰从军》《空城计》也是少不了的……我呢,也从台下的小观众变成了台上的小演员,无论是扮演没有一句台词的诸葛亮的“琴童”。还是花木兰的弟弟“花木棣”。或者是扮演只有三句道白的《血泪仇》中的“狗娃”。都令我非常兴奋、激动。我跟着老师们串村走乡,演了一场又一场……还是在演《血泪仇》时吧,一个老太太跑上台来,搂着我这个剃着光头,穿着破夹袄的“狗娃”,“心肝儿肉”似的哭得气咽声哑……
⑩戏剧,就像一道神妙的催化剂。使我懂事,早熟。那时我已上学识字,参加这些演出和活动,大大丰富了我的生活。我在课本以外的书中认识着世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认识着人生……
(11)这些事,时隔二十多年了,这迷离恍惚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我的梦境中。
(12)梦是心头想。烙在心头的美好东西,岁月的灰尘掩不住;镌在脑海里的深刻记忆,到老到死都难忘。
(13)人是需要文化生活的。不管是贫瘠之地还是鱼米之乡,人所渴求的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温饱。文化生活——这使人的道德、品行、情操变得美好起来的精神养料,永远是人不可或缺的,即令是一些瑕瑜互见、珠沙相杂的古老戏剧,也多少能使人们从中受到道德的教育,得到美的营养。
(14)人民是需要美、懂得美的。我故乡小镇的人民,也不倒外。
(15)我没有忘记,我故乡的人民,即使在“瓜菜代②”的年月中,在清水薄汤的日子时,也曾扶儿携女、前呼后拥地去看我们业余宣传队演出的《钢铁元帅升了帐》《天上仙女下凡来》等节目。是大家愚吗,蠢吗,自欺欺人吗 不是,即使是在艰难困苦的时候,故乡的人们也没停止对未来的向往,对美的追求。
(16)20世纪60年代初我告别了故乡。我听说,在我离开后的几年中,故乡小镇的许多人.都曾遭过罪,吃了亏……可是,随着时间流逝,人们身上和心上的伤痕刚刚平复的时候,大家便发起并很快建造了一座大剧院。我明白,我明白人们为什么这么迫切地要去追回那失去的笑声和欢乐,追回能够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的往事。不久,我也看到了这座剧院矗立在小镇的尽头,傍着绕镇而流的一湾河水。在山头海角的乡间来说,漂亮的堪称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我也看到了,每当放映电影或演戏的时候,卖票处就水泄不通,五尺大汉也会被挤得“扛”出来:在放映电影《红楼梦》的时候,作为越剧迷的故乡父老,每人至少都看了三五遍,有的甚至达到了八九遍之多。
(17)呵,我故乡小镇的百姓.对戏剧艺术竟是如此的热爱!
(18)我同时也记得:故乡小镇的百姓,特别是老辈种田人、讨海人,很少有人到过北京、上海,从没见过大世面,言谈话语.常常透出乡下人的朴直粗憨;他们中,有人曾对“人能飞上月亮”坚决不信而甘愿打赌认罚,但是,不管是聪颖诙谐的还是拙朴愚鲁的,我故乡的父老绝对有着中华民族子孙共同的美德和品性:他们勤劳朴实,也不乏机智幽默,他们乐观爱美,对看戏、听书、会市、滚龙灯等一切娱乐活动,都特别喜欢……
(19)远在千里之遥的河南,我只能常在梦里回到故乡,在梦中走过那有着许多石级的小桥。在梦中踏上那金黄的软软的海涂,在梦中尝享那喷香的大米饭、鲜美的鱼虾蟹、爽口的竹笋汤……
(20)呵,故乡,你在我心中的,绝不只是春韭秋蔬,鱼米虾蟹的缅思,你那执着地挚爱着美、用不倦的劳动创造着美的人民,更使我永远怀念与感谢。
(有删改)
注:①[土改]这里指1950 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土地革命时期。②[瓜菜代]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不够吃。人们的生活道循“低标准。瓜菜代”的口号。
16. 作者在文中依次追忆了几个与“家乡戏剧”有关的片段:懵懂时在破旧“戏棚”看戏,从此作者迷上戏剧;解放后“土改”时期,作者跟着老师们串村走乡①_____ ;在“瓜菜代”的年月,故乡人民观看②_____的演出;再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故乡人民在③_____里看电影和演出。
17. 文中作者提到“我故乡小镇的百姓,对戏剧艺术竟是如此的热爱“,请从内容、语言、手法等方面任选角度,分别谈谈第⑤段和第⑦段这两个观剧场景描写是如何写出故乡人对戏剧的热爱的。
18. 结合整篇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梦里寻你千百度”的理解。
★素养拓展
19.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为延安旅游写一则宣传语。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现在,延安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2)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提纲,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80字左右。
(4)关于“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你有哪些感悟 请谈谈。
20.片段练笔
本诗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比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请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话题,运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100字左右。要求楷书书写,字迹端正。
2 回延安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糜子(mí)   延安(yán) 柳林铺(pù)  树梢(shāo)
B. 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脑畔(pàn)
C. 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赤卫军(chì)
D. 气喘(chuǎn)  浪花(làng) 明镜(jìng)  高潮(cháo)
【答案】D
【解析】A.“糜子”的“糜”应读“méi”;B.“白羊肚”的“肚”应读“dǔ”;C.“眼眶”的“眶”应读“kuàng”。故选D。
2.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直抒胸臆,两个“莫”字,表达了诗人重返延安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和喜悦之情,为下文写诗人在延安的所见、所感做铺垫。
B.“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丰富的想象,渲染了欢乐的气氛,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的无限喜悦之情。
C.“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与“不够我走”“不够我看”形成的对照,极写延安变化之大,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D.“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是动作描写,“扑”字干净利落,胜过千言万语,表达了诗人离开延安时对亲人的不舍。
【答案】D
【解析】D.诗句出自第一部分,表达的是重返延安时的激动、喜悦。故选D。
3.下面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和重音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B.双手/搂定/宝塔山。
C.千声万声/呼唤/你。
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答案】C
【解析】C.重音应放在“千声万声”上。故选C。
4. 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B.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如同羊羔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用乳汁养育了孩子,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先说山上的产物,以引起下文的“红旗”和“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
D.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歌颂了党的领导,以红旗飘引起说革命事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这里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我”和延安及延安亲人密不可分的关系。故选A。
5.下列选项中关于写作手法的运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夸张)
C.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拟人)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比喻)
【答案】A
【解析】 B.比兴。C.夸张。D.拟人。故选A。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千腔百调的客家山歌是广东民歌中传唱地域最广的歌种,主要流传于梅县、兴宁、五华、大埔、蕉岭、平远等客家方言地区,远至粤北、粤中、粤西、海南。其中以兴梅山歌最具代表性,如梅县的松口山歌、兴宁的水口山歌、石马山歌、罗岗山歌等。这些山歌多有正板、快板、叠板、四旬八节和吆号子等板式。传统有“驳山歌”“山歌擂台”等即兴创词的赛歌活动,从古至今产生过不少文学性很高的山歌词,有不少文学家、民俗学家将其采录编纂成集。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客家山歌千腔百调,如热火般,于高亢中传递客家文化的热情; , 。
【答案】(1)客家山歌传唱地域广,种类丰富,板式多样。
(2)示例:如清泉般,于婉转中展示中华的精髓。
【解析】(1)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千腔百调的客家山歌是广东民歌中传唱地域最广的歌种”可知,客家山歌传唱地域广。
根据“其中以兴梅山歌最具代表性,如梅县的松口山歌、兴宁的水口山歌、石马山歌、罗岗山歌等”可知,客家山歌种类多样。
根据“这些山歌多有正板、快板、叠板、四旬八节和吆号子等板式”可知,客家山歌板式多样。
综合表述即可
(2)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前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言之成理即可。如:如大海般,于浩瀚中展现客家文化的丰厚。
★能力培优
(2022·辽宁锦州黑山县期中)(一)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问题。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7. 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的形式。
8.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9. 画线的诗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0. “争抢”《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争着抢夺;争夺”,是一个中性词语,诗句中使用“争抢”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7. 陕北民歌“信天游”。
8. 写与延安亲人欢聚的感人场面。
9. 神态描写。此处无声胜有声,表现出双方情感交融的热烈情景。
10. 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显示了亲人团聚时的高兴心情。
【解析】
7.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回延安》,贺敬之作,选自《贺敬之诗选》。1956年发表。抒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时的喜悦之情,赞颂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建国后的巨大变化。采用陕北信天游形式,语言质朴,感情热烈。
根据提干“《回延安》(节选)”的提示,结合内容“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等,可知,诗采用的是“信天游”的形式。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信天游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8.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可知,写了回到延安后见到乡亲们热情迎接和交流的场面,可概括为:亲人欢聚。
9.本题考查描写方式及作用。
根据画线句“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中“眼泪眼眶里转”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结合“欢喜”可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双方相见激动的热泪盈眶的情景,表现了内心澎湃的激动之情。
10.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争抢”本义是“争着抢夺;争夺”,根据“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的语境可知,看到诗人等重回延安,孩子们特别的热情和激动,争着来和作者握手,用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细节,表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和内心难以掩抑的喜悦。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母亲一样的蜡梅香
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11.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
12.试分析“一瓢、一张、一片、一朵”等词语的准确性。
13.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14.阅读诗的第一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读诗的第三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春望》中的诗句:“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
15.有人说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无理而妙,富于别趣”,如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
11.意象有“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蜡梅香”。这些意象都是思乡的代表,是故乡的象征,是思念故乡之情的载体。
12.这些词语均言量之小,从而突出思乡情之深,因为只要有一点点就能解思乡之渴。而且,这样的词语与它们各自的宾语中心语搭配得十分恰当,读来让人觉得很有意味。
13.诗歌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乡愁。“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蜡梅香”等意象兴中兼比,引出并喻指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14. 举杯销愁愁更愁 家书抵万金
15.示例: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海棠红”来强调“红”,以突出红得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蜡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蜡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
【解析】
1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意象有“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蜡梅香”。这些意象都是思乡的代表,是故乡的象征,是思念故乡之情的载体。
12.本题是对诗词主旨的考查,要想正确把握主旨,必须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诗歌。“一瓢、一张、一片、一朵”等词语用量之小,突出思乡情之深,构思巧妙,读来让人觉得很有意味。
1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诗歌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乡愁。“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蜡梅香”等意象兴中兼比,引出并喻指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14.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写诗句,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
1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我们要结合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体会诗人的诗心智慧。
(2022·北京第二十中学期中)(三)阅读《梦里寻你千百度》,完成后面小题
梦里寻你千百度
叶文玲
①我是喝东海水长大的。
②“青山绿水的故乡——浙江玉环楚门镇。以富饶的鱼米养有了我,串村走乡的戏班子,也以演出的古老的传统戏,给了我最初的文艺营养……
③这几句话我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常言道“话说三句淡如水”。但我却不腻烦这个重复。我对故乡情浓于酒,再说一千次一万次也难以道尽我的恋念。
④故乡令我追忆的事太多了。我经常想起这样的场景:
⑤一河碧水,荡开圈圈波漪,呵,小船划过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四……靠了岸。系了缆。船上人都下来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说说笑笑。熙熙攘攘。一齐朝一处墙颓壁破的庙台或几根大毛竹搭成的“戏棚”拥去……庙台上,戏棚里,锣鼓铙钹震耳,笙箫管笛齐奏。哦,某处来的“的笃班”(以前我们对越剧团的称呼),大戏演得正热闹哩!
⑥演的什么呀 什么都有:《白蛇传》《孟丽君》《珍珠塔》《钗头凤》……
⑦我那时还小,常常是被大人抱在肩头或是坐在高高的“梯凳”上才看得见台上台下的一切。我看见了台上的红男绿女,虽然不懂其中的悲欢离合,可是这一切都使我非常入迷;而令我惊异的还有台下一一台下的男女老少,拥着挤着,仰头看着,一会眉展眼笑。一会涕泪唏嘘……慢慢地,我也跟着笑,跟着哭,为了台上那些人的离散和屈死,我也哭得泪人儿似的……
⑧戏剧——古老的戏剧,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悄地潜入了我的心头,孕育和催发了我对文学的爱好。我迷上了戏剧,迷上了。
⑨还是那笙箫管笛。还是那锣鼓铙钹。不过,观台已经不是那种残破的庙台或简陋的竹棚,而是筑在平坦的晒谷坪上的一个宽大的水泥台子:观众们还是熙熙攘攘。你拥我挤,不过,台上的戏已不单单是缠绵哀怨的男女恋情。这时,敲的是解放的锣鼓,响的是“土改①”的爆竹。戏呢 《血泪仇》《刘胡兰》。而当抗美援朝开始时。《木兰从军》《空城计》也是少不了的……我呢,也从台下的小观众变成了台上的小演员,无论是扮演没有一句台词的诸葛亮的“琴童”。还是花木兰的弟弟“花木棣”。或者是扮演只有三句道白的《血泪仇》中的“狗娃”。都令我非常兴奋、激动。我跟着老师们串村走乡,演了一场又一场……还是在演《血泪仇》时吧,一个老太太跑上台来,搂着我这个剃着光头,穿着破夹袄的“狗娃”,“心肝儿肉”似的哭得气咽声哑……
⑩戏剧,就像一道神妙的催化剂。使我懂事,早熟。那时我已上学识字,参加这些演出和活动,大大丰富了我的生活。我在课本以外的书中认识着世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认识着人生……
(11)这些事,时隔二十多年了,这迷离恍惚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我的梦境中。
(12)梦是心头想。烙在心头的美好东西,岁月的灰尘掩不住;镌在脑海里的深刻记忆,到老到死都难忘。
(13)人是需要文化生活的。不管是贫瘠之地还是鱼米之乡,人所渴求的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温饱。文化生活——这使人的道德、品行、情操变得美好起来的精神养料,永远是人不可或缺的,即令是一些瑕瑜互见、珠沙相杂的古老戏剧,也多少能使人们从中受到道德的教育,得到美的营养。
(14)人民是需要美、懂得美的。我故乡小镇的人民,也不倒外。
(15)我没有忘记,我故乡的人民,即使在“瓜菜代②”的年月中,在清水薄汤的日子时,也曾扶儿携女、前呼后拥地去看我们业余宣传队演出的《钢铁元帅升了帐》《天上仙女下凡来》等节目。是大家愚吗,蠢吗,自欺欺人吗 不是,即使是在艰难困苦的时候,故乡的人们也没停止对未来的向往,对美的追求。
(16)20世纪60年代初我告别了故乡。我听说,在我离开后的几年中,故乡小镇的许多人.都曾遭过罪,吃了亏……可是,随着时间流逝,人们身上和心上的伤痕刚刚平复的时候,大家便发起并很快建造了一座大剧院。我明白,我明白人们为什么这么迫切地要去追回那失去的笑声和欢乐,追回能够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的往事。不久,我也看到了这座剧院矗立在小镇的尽头,傍着绕镇而流的一湾河水。在山头海角的乡间来说,漂亮的堪称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我也看到了,每当放映电影或演戏的时候,卖票处就水泄不通,五尺大汉也会被挤得“扛”出来:在放映电影《红楼梦》的时候,作为越剧迷的故乡父老,每人至少都看了三五遍,有的甚至达到了八九遍之多。
(17)呵,我故乡小镇的百姓.对戏剧艺术竟是如此的热爱!
(18)我同时也记得:故乡小镇的百姓,特别是老辈种田人、讨海人,很少有人到过北京、上海,从没见过大世面,言谈话语.常常透出乡下人的朴直粗憨;他们中,有人曾对“人能飞上月亮”坚决不信而甘愿打赌认罚,但是,不管是聪颖诙谐的还是拙朴愚鲁的,我故乡的父老绝对有着中华民族子孙共同的美德和品性:他们勤劳朴实,也不乏机智幽默,他们乐观爱美,对看戏、听书、会市、滚龙灯等一切娱乐活动,都特别喜欢……
(19)远在千里之遥的河南,我只能常在梦里回到故乡,在梦中走过那有着许多石级的小桥。在梦中踏上那金黄的软软的海涂,在梦中尝享那喷香的大米饭、鲜美的鱼虾蟹、爽口的竹笋汤……
(20)呵,故乡,你在我心中的,绝不只是春韭秋蔬,鱼米虾蟹的缅思,你那执着地挚爱着美、用不倦的劳动创造着美的人民,更使我永远怀念与感谢。
(有删改)
注:①[土改]这里指1950 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土地革命时期。②[瓜菜代]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不够吃。人们的生活道循“低标准。瓜菜代”的口号。
16. 作者在文中依次追忆了几个与“家乡戏剧”有关的片段:懵懂时在破旧“戏棚”看戏,从此作者迷上戏剧;解放后“土改”时期,作者跟着老师们串村走乡①_____ ;在“瓜菜代”的年月,故乡人民观看②_____的演出;再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故乡人民在③_____里看电影和演出。
17. 文中作者提到“我故乡小镇的百姓,对戏剧艺术竟是如此的热爱“,请从内容、语言、手法等方面任选角度,分别谈谈第⑤段和第⑦段这两个观剧场景描写是如何写出故乡人对戏剧的热爱的。
18. 结合整篇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梦里寻你千百度”的理解。
【答案】
16.①表演戏剧 ②业余宣传队 ③ 新建的剧院
17. 第③段作者运用具有表现力的叠词如“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说说笑笑。熙熙攘攘”写出了村民们盼望看戏的急切与热闹,表现出了故乡人对看戏的极大热情;第⑦段作者运用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河如“拥”“挤”“仰”“展”写出了人们看戏过程中的投入,表现出故乡人民对戏剧的痴迷与热爱。
18. 题目中作者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家乡。表达了对给予自己物质与文艺营养的故乡的恋念;文中作者回忆儿时在戏棚中迷上戏剧,水泥台上演出戏剧的情景。表达了对烙在心头的美好戏剧的深深迷恋与追忆;同时作者又通过回忆故乡人民对戏剧的痴迷,在物质匮乏、精神受创的时代仍然对美保持向往,不断创造,抒发了作者对故乡人民乐观积极、热爱文化生活的品质的怀念与感谢。
【解析】
16.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此题先根据提示确定相关段落,再以简洁语言对内容进行概括或提取关键语句作答。第①空由“作者跟着老师们串村走乡”可定位于第九段,由“也从台下的小观众变成了台上的小演员”“我跟着老师们串村走乡,演了一场又一场”等语句得出答案:表演戏剧。第②空由第十五段“在清水薄汤的日子时,也曾扶儿携女、前呼后拥地去看我们业余宣传队演出的《钢铁元帅升了帐》《天上仙女下凡来》等节目”得出答案:业余宣传队。第③空由第十六段“人们身上和心上的伤痕刚刚平复的时候,大家便发起并很快建造了一座大剧院”得出答案:新建的剧院。
17.本题考查对场景描写的赏析。此题可按题干要求,从内容、语言、手法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作答。如从内容的角度:第五段描写了男女老少热闹看戏的场景,人多,气氛热烈,表现了故乡人对看戏的热情。第七段描写了人们看戏时或悲或喜的场面,表现了人们看戏时情感的投入,可见故乡人民对戏剧的痴迷与热爱。如从手法角度着手:第五段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故乡人对看戏的热情。第七段通过对人们看戏时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们看戏时情感的投入,表现了故乡人民对戏剧的痴迷与热爱。
18.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理解标题要与对全文内容的理解相结合。本文第一至十二段回忆了“我”童年时跟着父母看戏和上台当小演员的经历,“我”因而迷上戏剧,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这些内容中有对故乡的怀念,有对戏剧的热爱;第十三至二十段以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了故乡人民即使在艰苦年代,仍然保持着对戏剧等娱乐活动的热爱,这些内容表现了对故乡人民乐观积极、热爱文化生活的品质的怀念与感谢。据此可知,“梦里寻你千百度”有对故乡的怀念,尤其使用第二人称,能直抒怀念之情;有对戏剧的热爱、怀恋之情,有对故乡人民的赞美之情。
★素养拓展
19.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为延安旅游写一则宣传语。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现在,延安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2)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提纲,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80字左右。
(4)关于“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你有哪些感悟 请谈谈。
【答案】
(1)示例1:品味延安风情,游览革命圣地。
示例2:追思革命前辈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丰富内蕴。
(2)示例:举办“歌颂延安精神”征文比赛
举办“牢记革命传统”主题报告会
(3)本次活动以“红色主题”为中心,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制小红旗和排练节目两个步骤;实施阶段分走长征路、看老红军、表演节目三个步骤。
(4)示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乃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们应该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努力、积极地工作、学习。
【解析】
(1)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传承延安精神,感悟红色文化”的活动主题即可。
(2)参考活动形式一来设计活动,活动可以是征文比赛、主题报告会、合唱比赛等,只要符合主题,适合在初中学生中开展即可。
(3)设计活动步骤:完整的活动设计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过程等。一般情况下设计活动步骤主要将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体写出,例如收集相关资料,具体活动方式,活动反思及收获等。本次活动以“红色主题”为中心,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制小红旗和排练节目两个步骤;实施阶段分走长征路、看老红军、表演节目三个步骤。
(4)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试题。可以阐释延安精神,围绕如何继承遗志,如何为国家、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谈感悟。.
20.片段练笔
本诗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比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请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话题,运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100字左右。要求楷书书写,字迹端正。
【答案】
海,给了鱼儿一片深邃的碧波;鱼儿,给了海一片生机。大地,给了树木成长的润土;树木,也回馈大地一片阴凉。天空,给了鸟儿自由翱翔的空间,鸟儿,也回赠天空一片快乐。自然,给了人类天地万物的恩赐;人类,也要给予自然一片感恩。
【解析】
以海与鱼儿,大地与树木,天空与鸟儿相互给予、和谐共存的关系起兴,自然引出人应感恩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写作时一定按照要求进行,需要强调的是本题还要求楷书书写,字迹端正,实际上要求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这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