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寓言四则教案、课件、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寓言四则教案、课件、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01 18:07:19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30 寓言四则
执教者:寿光市化龙初中 宋晓玲学习目标1、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3、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预习效果检测1、字词关
2、文意关 寓言,用假托的精短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意,是寓言寄托或蕴含的道理、思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塞翁失马》为例,学习一种阅读寓言的方法。可以围绕“马”,用几个词语串联……读故事,理情节阅读文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品语言,析人物文中是如何刻画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你的面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领教训,悟寓意(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2)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读故事,理情节
品语言,析人物
领教训,悟寓意阅读寓言的方法大家一起动起来运用所学阅读寓言的方法,小组内互助合作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分组进行)《鸽子、狐狸和白鹤》( P9 )
《会摇尾巴的狼》 ( P13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打开梦想的盒子》我爱读寓言,因为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我爱读寓言,因为寓言是在与智人对话,与哲人对话;
我爱读寓言,因为寓言是在聆听人类的智慧之音,品味人类精神食粮;
我爱读寓言,因为寓言可以使人更明理,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当堂检测1、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 _____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_____ 》,其作者相传是_____ (国名)的_____ (人名)。
2、《智子疑邻》选自《_____ 》,作者是_____(时代)末期著名_____ 家
_____(人名),是诸子百家中_____家思想的代表。
3、《塞翁失马》选自《_____》,此书为 _____(朝代)淮南王_____等编著。
当堂检测4、连线:请给下列成语各配上另一个成语,结成对子。
守株待兔 狗仗人势 雪中送炭 愚公移山
A、精卫填海 B、锦上添花 C、狐假虎威 D、缘木求鱼
5、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两文的寓意。
答:《赫耳墨斯和雕像者》:__________ 《蚊子和狮子》:__________
当堂检测6、下列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30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课题类型】主题探究型
【教材主题】寓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
课外拓展:《鸽子、狐狸和白鹤》《会摇尾巴的狼》
【教学目标】
1、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3、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寓意。
2、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
【课前活动】
课前预习
文学常识:
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3、《韩非子》和《淮南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汉族哲学著作,道家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篇章有《共工怒触不周山》、《塞翁失马》等。
学生准备:
1、熟读课文,力争成诵。
2、《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尝试翻译。
二、课前预习检测
1、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这些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
字词积累
注音:
庇护( ) 较量( ) 何遽( ) 天雨墙坏( )
释义:
暮而果大亡其财( )马无故亡而入胡(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居数月( )
3、我给大家讲故事(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二选一。)
【课中活动】
导入: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说过:“寓言是一个怪物,当你朝它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你转身走开时,它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则寓言故事,看看他们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课前预习检查:
字词关
文意关
文本探究:
以点代面,探寻方法。
以《塞翁失马》为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寓言的方法。
读故事,理情节。
自主阅读《塞翁失马》原文,理清故事情节,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可以围绕“马”,用几个词语串联:马亡、马归、堕马折髀、以跛相保)
品语言,析人物。
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此何遽不为福乎?”“此何遽不能为祸乎?”“此何遽不为福乎?”
一个会从祸中看福,给自己信心和力量;从福中看祸,加以戒备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
领教训,悟寓意。
“教训”者,“寓意”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寓言的寓意。(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
启示:(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2)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
教师小结:通过对《塞翁失马》的学习,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互助合作,展示交流。
运用所学阅读寓言的方法,小组内互助合作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分组进行)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组、二组):
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
提示:圈点勾画出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揣摩人物心理,理解赫耳墨斯的性格。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明确: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蚊子和狮子》(三组、四组):
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到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智子疑邻》(五组、六组):
思考: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请学生设想一下,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反应?为寓言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续编。
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结束后,根据组内分工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做好点评、补充,记好笔记。
课堂小结:寓言清新、形象,是稚真孩童洞见世界的窗口。这些古老的故事用它独有的诙谐、幽默又兼具催人深思、发人深省的神韵,帮助我们感悟现实、体会人生,从而不断走向成熟。
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拓展阅读:主题阅读丛书第六册:《鸽子、狐狸和白鹤》《会摇尾巴的狼》
30 寓言四则 导学案
班级 ____ 姓名____ ___组 ___号
【学习目标】
1、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3、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寓意。
2、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
【课前活动】
课前预习
文学常识:
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3、《韩非子》和《淮南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汉族哲学著作,道家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篇章有《共工怒触不周山》、《塞翁失马》等。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力争成诵。
2、《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尝试翻译。
二、预习检测
1、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这些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吗?
字词积累
注音:
庇护( ) 较量( ) 何遽( ) 天雨墙坏( )
释义:
暮而果大亡其财( )马无故亡而入胡(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居数月( )
3、我给大家讲故事(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二选一。)
文本探究:
以点代面,探寻方法。
以《塞翁失马》为例,学会阅读寓言的方法。
读故事,理情节。
自主阅读《塞翁失马》原文,理清故事情节,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品语言,析人物。
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运用的是_____描写。针对“马亡”、“马归”、“堕马折髀”他在文中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话。
分析: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
领教训,悟寓意。
“教训”者,“寓意”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寓言的寓意。(学生各抒己见。)(提示:福祸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互助合作,展示交流。
运用所学阅读寓言的方法,小组内互助合作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分组进行)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组、二组):
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
提示:圈点勾画出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揣摩人物心理,理解赫耳墨斯的性格。
《蚊子和狮子》(三组、四组):
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
《智子疑邻》(五组、六组):
思考: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请学生设想一下,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反应?为寓言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续编。
拓展阅读:
主题阅读丛书第六册:《鸽子、狐狸和白鹤》《会摇尾巴的狼》,梳理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评测练习
1、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 _____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_____ 》,其作者相传是_____ (国名)的_____ (人名)。
2、《智子疑邻》选自《_____ 》,作者是_____(时代)末期著名_____ 家
_____(人名),是诸子百家中_____家思想的代表。
3、《塞翁失马》选自《_____》,此书为 _____(朝代)淮南王_____等编著。
4、连线:请给下列成语各配上另一个成语,结成对子。
守株待兔 狗仗人势 雪中送炭 愚公移山
备选:A、精卫填海 B、锦上添花 C、狐假虎威 D、缘木求鱼
5、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文的寓意。
答:《赫耳墨斯和雕像者》:__________ 《蚊子和狮子》: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