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1.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
2.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探索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原因,认识到经济发展为前进前期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3.立足史料证实和家国情怀,掌握清朝疆域概况,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课程导入
LOGO
1.原因
材料二: 顺治十三年以前钦州“土寇跳梁,人民徙亡,田地十荒八九,钱粮稀少”。直到顺治十六年才“始有开垦”。
—道光《钦州志》卷3《经政志·田赋》
清代 《皇帝亲耕图》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材料三: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时期,政局稳定,疆域开拓并巩固。——《中外历史纲要》
(3)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材料一: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背景
①清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
表现
《耕织图》
清朝开荒执照
年 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顺治十八年) 5 493 576
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 6 078 430
1724年 (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依据表格概括耕地面积变化趋势?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朕自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康熙皇帝
材料: “水利一兴,田苗不忧旱涝,岁必有秋,其利无穷”,于是康熙十六年命靳辅为河道总督,督修黄、淮和运河。
---- 白寿彝《中国通史》
水利工程专家“靳辅”及其《治河方略》
地有了,水管够了,我们种些什么呢?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②兴修水利工程,治理大河和大运河。
表现
背景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玉米
甘薯
双季稻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湖广熟,天下足”
“苏湖熟,天下足”
背景
表现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品种增加
背景
表现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耕织图》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意义: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原料
商品
商品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家庭手工业
工场手工业
家庭生产,规模较小
生产目的:自用为主
相较于传统家庭手工业,清朝前期出现的手工业工场有何特点?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手工业
表现:(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观察《清代纺织图》与《男耕女织图》以及文字材料,看两者的纺织业生产有何不同(人数、规模、分工)?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清代纺织图
传统男耕女织图
工场手工业:人员规模更大,人分工更细,经营一般会雇佣劳动者。
规模大
分工合作
雇佣关系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传统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生产和经营都靠自己或家人。
织工 人数 佛山镇棉纺织业的织工超过5万人
织机 数量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分工 情况 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
家庭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有何不同?
手工业工场的特点是什么?手工业工场中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特点①人数多
机户和织工的关系:
雇佣和
被雇佣
的关系
②规模大
③分工合作
工场手工业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机
户
机
工
雇 佣
被雇佣
早期资本家
早期雇佣工人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资本主义性质的早期生产关系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
区域性市场
全国性市场
繁荣的
商业网
盛泽
河港交叉,水道纵横如网。
汉口
汉口镇,武汉三镇之一,地处两江之
滨。
盛泽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的中心地带。
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商业网;工商业市镇和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表现:
(1)工商业市镇,大城市繁荣,形成商业网。
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地值千金”
盛泽镇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汉口镇
“人烟数千里,贾户数千家”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业
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P98第1段第7行)
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
《盛世滋生图》局部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清)屈大均
对号入座
结合课本说出出相关地点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盛泽镇
汉口镇
苏州
图2 木渎镇沿街店铺
图4 苏州城云贵川广各省杂货老行
图1 山前村的杂货铺
图3 苏州城的商业街
《盛世滋生图》(局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业
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经营汇兑、放贷、存款,开设“票号”。
票号
晋商之路
主要贩卖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
形成一些大的商帮
(晋商、徽商为代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业
表现:
(2)形成一些大的商帮(晋商、徽商)
晋商:
粮食、食盐、绸缎,汇兑、放贷、存款,开设“票号”
“(明清时期)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
——《简明中国经济史》
徽商:
经营食盐、茶叶、木材、粮食、布绸、典当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业
识图对比宋代商业、明朝商业说一说清朝前期商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宋朝: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有夜市和早市;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即草市;交子的出现;瓦子、勾栏等
明朝:从美洲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出现了商帮——晋商、徽商
清朝:形成了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大城市的数量增加了;清朝的大城市有: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徽商。
晋商代表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
3亿
乾隆末期
1.5亿
康熙时期
1亿
明朝鼎盛期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
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分析清朝人口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人口的增长
阅读表格,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为什么在清朝前期,人口会出
现快速增长趋势?
人口快速增长
明朝鼎盛时期
康熙八年
康熙时期
清朝乾隆末年
人口单位:万人
10000
5000
15000
30000
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三、人口的增长
LOGO
结合材料分析,人口增长有怎样的负面影响?
三、人口的增长
年份 1651年 1766年 1812年
耕地数(亩) 约2.9亿 约7.4亿 约7.9亿
人口数 约0.1亿 约2.1亿 约3.3亿
1.人地矛盾突出
2.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 ……流徙城市的人群因无业可就,沉淀形成一个由流氓、乞丐、小偷、赌徒、娼妓、迷信职业者和杀人越货者等组成的次生社会群。…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酝酿大小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 ——《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
清朝经济的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人口 增长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大力兴修水利;
③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①传统手工业发展;
②工场手工业出现与发展(规模大、分工合作,雇佣关系);
①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②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影响:人地矛盾尖锐,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