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人教版语文第三单元13课苏州园林
下有苏杭上有天堂叶圣陶 叶圣陶:
(1894~1988),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作者简介字词检测轩 榭 丘 壑 嶙 峋
相 间 镂 空 蔷 薇
斟 酌 重 峦 叠 嶂 xuān xièqiū hèlín xúnxiāng jiànlòu kōngqiáng wēi zhēn zhuó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
你觉得——苏州园林就像……
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总是一幅拙政园之冬留园网师园完美的图画划分层次:一、(1)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二、(2-9)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三、(10)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这些,引人回味。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请理清文章思路.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3.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4.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1.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2.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3.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4.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7.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从七个方面紧扣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 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很多,文中所介绍说明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 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总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分说⒈亭台轩榭的布局——自然之趣⒉假山池沼的配合——自然美⒊花草树木的映衬——图画美⒋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美大处⒌每个角落——图画美⒍门和窗——图案美⒎极少用彩绘——色彩美细处主次逻辑顺序 小结:
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学习了本文,
你有什么收获?知识积累阅读说明文1、明确对象的特征2、理清说明的顺序3、分析说明的方法4、品味说明的语言《苏 州 园 林》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2、熟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引发兴趣
利用已知知识导入课文《苏州园林》并板书课题。
三、扫清字词障碍
轩 榭 丘 壑 嶙 峋
相 间 镂 空 蔷 薇
斟 酌 重 峦 叠 嶂
四、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结构
(一)学生活动
学生默读课文,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的。(可分组讨论交流)
(二)教师活动
教师明确文章结构的划分,并用“答疑法”使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方式为:总—— 分——总。(教师板书结构划分与结构方式)
初步探究,解决疑难
(一)学生活动
带着问题读课文:
1、这是一篇 说明文,被说明事物——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2、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3、课文第3、4、5、6、段内容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4、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5、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 教师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明确。
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回顾本课时知识,谈收获。
1、明确对象的特征
2、理清说明的顺序
3、分析说明的方法
4、品味说明的语言
作业设计
假如你是陈家集中学相关工作人员,请你以“我的学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总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近景远景的层次美。 分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总
《苏州园林》学习检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苏州园林》的作者 。?
2、轩 榭 池 沼 丘 壑 嶙 峋 镂 空? 蔷 薇 重峦叠zhàng(???)
3、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是 、 、 、 。
(二)想一想:你学到了什么?
1、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
2、这篇课文的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
第一个检测,是为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前要求学生自己查阅不认识的字,能通读课文,并且要求学生查阅关于叶圣陶和苏州园林的资料,让学生对苏州园林先有一个印象的了解。
但是因为是公开课,对课堂结构和时间的把握要求更严格,所以,这一环节进行仓促,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只是略作了解而已。
第二个检测,既是为检查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又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小结。还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写作接下来的景物。可谓一举三得。而且我自认为,对于这一环节学生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通过测试发现本节课的授课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