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课件、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案、课件、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01 20:25:53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4课 故宫博物院
主讲教师杨春梅故宫概况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约有600年的历史。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皇宫,现称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读一读
矗 立 鳌 头 点 缀
攒 成 蟠 龙 湛 蓝
妃 嫔 额 枋 金銮殿
藻井 击 磬 鎏 金
chùáozhuìcuán pánzhàn pínfāngluánzǎoqìngliú预习检测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方位词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作用。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
得当的写作特色。
3、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内探究】一、默读全文 ,小组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研讨练习一:
说出故宫的特点,填写故宫平面示意图。说出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方法提示:
边读边画出参观路线上所经过的景点名称、介绍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并注意画出方位词语。)故宫的特点 a、宏大壮丽:b、建筑精美:c、布局统一:d、风格独特:偌大建筑群的介绍平均用力吗?重点介绍了哪一部分?   二、精读课文 5—8自然段,小组研讨下面问题【课内探究】1、说说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详细介绍了太和殿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这样就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2、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立足点是什么?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立足点1:朱漆方台。 立足点2:雕金蟠龙 。 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 方位词:周围、下面。说明顺序:由外 而 内、 先中间后 两旁、自上 而下 3.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4.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突出一切都以皇权为中心,一切权力
都集中于皇帝,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5。太和殿的主要饰物是什么?为什么以它作为主要的饰物? 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龙是皇权的象征,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课内探究】 三、学习本文后在写作说明文上有什么启示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风格独特。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
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如文中重点介绍太和殿来体现特点。
你来说一说 假如你家人有急事来学校找你,你怎样介绍清楚自己的教室?注意运用好方位词。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主题学习,类文赏析)阅读 主题学习《个园》.doc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1、个园有哪些主要特点?
2、作者介绍个园时,用了哪些词句来表示位置的变化?这样的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
3、简要概括下面景物的特点:
春山:_____________ 夏山:________
秋山:___________ 冬山:____________课余“主题学习”推荐
《布达拉宫》
《中国的宫殿》
《凡尔赛宫》
感受中西方古典建筑文化的魅力。课题
《故宫博物院》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周次

授课时间
2015.04.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2、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3、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感知课文,品味语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前置性作业及设计意图
?前置性作业:
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熟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字词,并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3、自学中有哪些疑难问题期待解决?请写出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故宫的前世今生为话题导入)
故宫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PPT展示,同学朗读并分享自己关于故宫的有关知识。)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见注解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惕先生,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下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预习检测
1、请几位同学读生字词
2、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都是事物说明文,这篇也不例外。前两文分别采用的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那么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看图回答,请一同学到讲台对着故宫平面示意图讲解)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 具体来说,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然后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和称“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而离开故宫。
3、展示故宫完整的布局结构图。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要求:
(1)注意难读字词,加深文章印象。
(2)视觉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建筑物的精美,体会其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观后印象(自由回答):
? 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 建筑物——精致美观
? 建筑布局——整齐统一
3、正音解词,圈出难读字音,班级交流,并解释重点字词。(请2个同学读音,PPT更正错误,然后全班朗读两遍)
? 矗立(chù) 鳌头(áo)
? 金銮殿(luán) 湛蓝(zhàn)
? 琉璃(liú lí) 额枋(fāng)
? 蟠龙(pán) 藻井(zǎo)
? 中轴线(zhóu) 击磬(qìng)
? 檀香(tán) 攒在一起(cuán)
? 鎏金(liú) 雍正(yōng)
?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 迥然不同(jiǒng) 水榭(xiè)
四、合作探究
1、 重点研讨5-8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从文章的篇幅上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其它建筑来说,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太和殿,它是作者详细介绍的对象,也是我们课文学习的重点。
2、请大家齐读5-8段,看看作者写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并在文中划出每段的中心句。
明确:外观、内景、位置、用途。
3、第5段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回答:
(1)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
明确: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柱、金锁窗、朱漆门;以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而黄色代表雍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
(2)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作者构思也是极有讲究的,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这是很鲜明的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3)这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明确:列数字——“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
4、参观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观,接下来,作者的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
(1)作者游踪是由外入内,外观着重绘色,内景着重绘形,那么此段中主要绘的是什么的形呢?(提示:原文中有多次提到的词)为什么?
明确:龙。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体长、有鳞、有角的动物,能腾云驾雾,具有力和权的象征意义,富有神秘色彩,因而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2)同样,作者是按空间顺序介绍各种各样的龙的图形的,按空间顺序叙写,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在不同的立足点,看到的景物也不同(以教室为例形象说明)。说说作者此时参观的立足点在哪里?文中还运用了很多方位词,请找到并圈出来。
明确:立足点1:朱漆方台。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
立足点2:雕金蟠龙。方位词:周围、下面。
(3)显而易见,本段采用的具体是什么空间顺序?
明确:说明顺序:外——内、中间——两旁、上——下
小结:如果没有这些方位词,这些景物的布置就会显得混乱 ,如果调换方位词顺序,那么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另一番光景。可见方位词的运用使讲述更有条理,足见作者游览时的从容闲适之态。因此,我们在介绍景观时也要学会正确使用方位词。
(4)这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话。
明确:举例子、摹状貌。
5、回到课文,外观内景都讲完了,但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群中最典型的建筑,是作者介绍的重点,所以,作者接下来还明确提到了它的地理位置和用途。
(1)请用原文回答,位置是在哪里?用途是什么?
明确:位置——中轴线上(画故宫示意图时已明确),用途——举行重大典礼(威严)。
(2)为什么要把太和殿设在中轴线上?
明确: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3)8段提到一些景观,如铜龟、铜鹤、松柏等,有什么寓意吗?
明确:龟、鹤是长寿的象征,松柏表示长青,它们寓含着皇权巩固、皇帝长寿的意思。
小结:这四段主要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内景、位置、用途,品读完,太和殿在大家心中应该有了个较清晰的影子了。从全文把握,思考:
明确:A政治角度上:是行使政治权力、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也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皇权象征。 B建筑角度上:是故宫最大的宫殿,最能完整体现故宫本质特点。
这样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突出了太和殿的中心位置。
6、课文的赏析在这里就结束了,相信大家心中对故宫应该都有了个整体把握,以后有机会和亲朋好友去亲临故宫的话,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来当导游吧”!
四、文本延伸
1、以本文为例,分析如何准确生动的介绍建筑物?你有什么启示?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找好立足点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你来说一说
1)假如你家人有急事来学校找你,你怎样介绍清楚自己的教室?注意运用好方位词。
2)阅读 主题学习《个园》.doc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1、个园有哪些主要特点?
2、作者介绍个园时,用了哪些词句来表示位置的变化?这样的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3、简要概括下面景物的特点:
春山:_____________ 夏山:________
秋山:___________ 冬山: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语文主题学习阅读推荐
《布达拉宫》
《中国的宫殿》
《凡尔赛宫》
感受中西方古典建筑文化的魅力。





书 设

故宫博物院
说明顺序——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方位词——从 沿着 穿过 走进……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预习检测:
读一读,加拼音
矗 立 鳌 头 点 缀
攒 成 蟠 龙 湛 蓝
妃 嫔 额 枋 金銮殿
藻井 击 磬 鎏 金
拓展延伸
一、假如你家人有急事来学校找你,你怎样介绍清楚自己的教室?注意运用好方位词。
二、阅读 主题学习《个园》.doc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1、个园有哪些主要特点?
2、作者介绍个园时,用了哪些词句来表示位置的变化?这样的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
3、简要概括下面景物的特点:
春山:_____________ 夏山:________
秋山:___________ 冬山: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