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壹
学情分析
贰
目标定位
叁
肆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教学策略
教学处理
壹
教材分析
重要地位
本课上承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下启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通过讲述清朝对内加强边疆管理,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紧扣单元主题。
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中央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壹
学情分析
七
年
级
学
生
从学生知识状况来看:
通过学前问卷了解,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只有碎片化的历史印象。
通过图片、材料、视频,多角度分析研读,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
从学生思维特征来看:
七年级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还不能对历史事件有全面与深入的认识。
目标定位
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目标定位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的走向。
识读清朝疆域示意图,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对相关史料进行解读分析、综合思考,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利用各种资料、图片,有效提取信息,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清朝解决边疆问题的措施;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理解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
单元学习
的要素
单元主题下的
学习主题
核心素养导向的
学习目标
解决问题为主的
学习任务
多样、持续的
学习评价
宽松、有序的
学习环境
学生自主探究的
学习活动
教学策略
以单元主题学习在课中的落实为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六个要素:
新课教学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统治者以北京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设计意图:与上节课内容进行衔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新课教学 (第一节)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找出清朝的统治措施,并归纳。利用结构体进行对比分析,更加清晰明了,帮助学生理解政治方面的措施。
新课教学 (第一节)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思想文化: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及漫画,加深印象。
新课教学 (第一节)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东
南
西北
东北
西南
为安定边疆,清朝作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设计意图:出示地图,提出问题,借此过度到下一部分。
新课教学 (第二节)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设计意图:对台湾问题的由来进行介绍,交代历史事件的缘由,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整体的了解。
新课教学 (第二节)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设计意图:对郑成功进行介绍,促进学生对人物的全面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第二节)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新课教学 (第二节)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果你是郑成功,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所学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能够温故知新,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新课教学 (第二节)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及视频,找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并点出他是民族英雄。
新课教学 (第二节)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设计意图:利用时间轴整理清朝在台湾建制,更加清晰明了帮助学生记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新课教学 (第三节)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设计意图:本部分借助图片并设置简单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清朝对西藏的管辖,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教材,提高效率,简单问题设置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新课教学 (第三节)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设计意图:介绍西藏的宗教促进学生对册封制度的理解。
新课教学 (第三节)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新课教学 (第三节)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一环节的设置趣味性强,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特征,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介绍驻藏大臣的设置,促进理解。
新课教学 (第三节)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新课教学 (第三节)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观看视频,简单了解
金瓶掣签制
新课教学 (第三节)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乾隆与六世班禅,引出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爱国情怀。
新课教学 (第三节)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设计意图:梳理本部分知识,并采用抢答的方式复习过去所学的同类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及时归纳总结的能力。
新课教学 (第四节)
【巩固西北边疆】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明确西北边疆的地理位置,防止与前面内容混淆。
新课教学 (第四节)
【巩固西北边疆】
设计意图:结合地图介绍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新课教学 (第四节)
【巩固西北边疆】
设计意图:根据上一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乾隆平定大小和卓部分,派代表回答并进行归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教学 (第四节)
【巩固西北边疆】
设计意图:结合地图,找出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措施,对比西藏的措施,强调易错点。
新课教学 (第四节)
【巩固西北边疆】
设计意图:补充原因,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事件。
新课教学 (第四节)
【巩固西北边疆】
结合地图及教材,齐声回答相关问题,调动课堂气氛。
新课教学 (第五节)
【雅克萨之战】
结合地图,找出位置,从宏观上了解清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新课教学 (第六节)
【清朝疆域】
西伯利亚
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太平洋
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
南海诸岛
接
临
至
至
跨
达
巴勒喀什池
至
葱岭
清
喜马拉雅山脉
到
清朝前期,中国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设计意图:感受疆域辽阔,培养爱国情怀。
知识小结
作业布置
根据西藏、蒙古、新疆的风俗人情、历史文化写一篇导游词。
【实践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
阅读材料,综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1)这句话是谁说的?我们应该怎么评价他?
(2)他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请你试举两例。
(3)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基础性作业】
完成学案上的其他习题
设计意图:根据省部作业设计要求和减负原则,为了使学生准确完整的掌握本课知识,我设计了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三个类型的作业。做到分层设计,梯度拔高,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
板书设计
课堂气氛
学习自主权
学习主动性
学习效果
没有参与小组讨论
鼓励内敛学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