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壶口瀑布
作者:梁衡
理清作者的游踪,体会本文采用定点换景、视角转换的角度表现游踪的特点。
赏析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02
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顽强、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03
01
寻所至所见 梳作者游踪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体作者所感 概黄河内涵
学习目标
铸成( ) 推搡( ) 驰骋( ) 凿开( ) 寒噤( ) 霎时( ) 雾霭( ) 出轧( ) 乘隙( )迂回( ) 汩汩( ) 潺潺( )
凹下去( ) 恕不可遏( ) 漩涡( )
基础知识积累
ǎi
zhù
jìn
xuán wō
sǎnɡ
chěnɡ
ɡǔ
zhá
chéng xì
yū
chán
è
shà
záo
āo
基础知识积累
驰骋:(骑马)奔跑,也指在某一领域纵横自如,能充分发挥才能。
前呼后拥:旧时常用以形容达官贵人出行时随从很多,排场大。也形容跟随者众多。文中形容波涛汹涌的样子。
怒不可遏:愤怒地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和浩大的声势。
基础知识积累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梁衡的散文创作讲究谋篇布局,注重炼字铸句。散文集有《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觅渡》等。
基础知识积累
梁衡在《我写<壶口瀑布>》中说:“《壶口瀑布》是我在记者任上写的最后一篇散文。1987年我正在黄河壶口采访,接到北京来的电话,国家成立新闻出版署,要我立即回京上任,从此结束了我十三年的一线记者生涯。人的一生总有几个驿站,几个起止点。对我来说壶口这个地方算一个。黄河于我有特殊的比分。我小学、中学阶段是在黄河的支流汾河边长大。大学一毕业就分配在内蒙古黄河边的临河县。只听这个名字,就知道离河有多么近了……后来当了记者就沿黄河上下采访,河边的人和事,还有黄河因季节不同而出现的万千变化,在我脑子里印象亟深。这篇《壶口瀑布》是我心中黄河的缩影。也是我对黄河精神的理解。”
基础知识积累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
“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
“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
基础知识积累
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
基础知识积累
浩淼的黄河水由五百多米宽突然收缩到四十多米,从三十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寻所至所见 梳作者游踪
请你根据作者的游踪,为本篇文章划分结构。
结构
2
1
3
第1-2自然段:
雨季初识壶口(略写)
第3-5自然段:
枯水季再访壶口(详写)
第6自然段:
赞美黄河,感悟精神
作者为什么在写第二次去壶口瀑布前,还要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寻所至所见 梳作者游踪
寻所至所见 梳作者游踪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含有“我/我们”的句子,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行文的?
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寻所至所见 梳作者游踪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含有“我/我们”的句子,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行文的?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
我一直走到河心。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
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我突然陷入沉思。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
寻所至所见 梳作者游踪
从含有“我/我们”的句子中,找出与地点有关的词语。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
我一直走到河心。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
定点换景
立足点不变,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
观赏时间 观赏位置 观赏视角 景观特点
枯水季
观赏印象
河滩
河心
俯视
(单一视角)
_____龙槽
_____上游
随河水_______
_____龙槽两岸
_____脚下之石
俯视
仰视
由上而下
平视
俯视
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水势浩大
感到可怕匆匆逃离
河心龙槽_________
河面之水_________
瀑布之水_________
龙槽两岸_________脚下之石_________
奇
雄
险
多姿多彩
震撼人心
从从容容
陷入沉思
雨季
寻所至所见 梳作者游踪
快速浏览课文,完成表格内容。
用简练的语言说说“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壶口: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成因: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寻所至所见 梳作者游踪
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用第2段中的原句回答。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寻所至所见 梳作者游踪
句式:我觉得 这句中的景美,美在运用
(写法),写出了 (景的特点)。”的句式推荐美景。
【解说思路提示】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2、表现手法:对比、象征、动静结合、多种感官等;
3、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
4、句式特点:感叹句、疑问句、长短句等。
作者运用定点换景法,视线转换自如,描绘的景物也呈现出独特的美。哪一个视角下的壶口瀑布给你印象最深?请你根据文中作者的描述,以这样的句式推荐美景。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我觉得“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这句中的景美,美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我觉得“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的跳……”这句中的景美,美在运用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感官描写,通过“雾气弥漫,浪沫横溢。隐隐如雷,震耳欲聋,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等词,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危险、可怕,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下文瀑布的波澜壮阔做铺垫。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我觉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这句中的景美,美在运用拟人、比喻、夸张手法,通过“挤、撞、推、搡、呼、拥”等动词,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挤着”“撞着”突出波浪数量之多、密度之大,“推推搡搡”是横向的动态,“前呼后拥”是纵向的动态,这样就把“撞”的情态写得非常细致生动,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奔腾激越的气势。山和天以动衬静,用山、天之静寂衬托瀑布奔腾之势。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我觉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这句中的景美,美在运用短促急骤的句式,表现河水奔腾汹涌之势,突出画面的动态美。还美在运用 “推推搡搡”“排排黄浪”“堆堆白雪”中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我觉得“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这句中的景美,美在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写出了水流的汹涌、力量大和壶口之险。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我觉得“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句中的景美,美在运用大量的四字短语,如“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将泉、溪、漩涡的形态描绘得精练生动,简洁整齐,余味无穷,显得典雅而有韵味。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我觉得“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句中的景美,美在“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的流淌赋予人的动作,使其一下子就有了不同的情感,甚至成为人遭遇困难、障碍时选择心态的象征——有的果断放弃,有的伺机而动,有的灰心退却。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我觉得“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句中的景美,美在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河水因地势而纤细柔和的优美形态,其中“钻”“觅”
“淌”“夹”等动词,运用得十分贴切,写出了水流的灵动多姿,使人如临其境。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我觉得“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这句中的景美,美在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气势磅礴的壮美。反复强调“跌”“碎”二字,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表现了黄河百折不挠的精神。不仅强化了瀑布流水的力量,也形成了独特的音节效果。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我觉得“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这句中的景美,美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我觉得“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 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这句中的景美,美在运用“吸”“拢”“冲”“跌” “升”“跨”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黄河奔腾至此从河床跌入深谷的画面,突出水势变化之大,表现了黄河壮阔的气势。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我觉得“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这句中的景美,美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顺壁挂下的水比作“丝缕”,隐在水雾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生动写出了挂瀑水的姿态柔美,声音动听。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我觉得“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这句中的景美,美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通过“凿、旋、切”等动词,从侧面展现了河水的真正力量。
我觉得“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这句中的景美,美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黄河水人的品性,,表现了黄河水外柔内刚的品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写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作者为什么在第5段写“脚下的石”?
①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
②定点换景,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自然。
③所感慨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束缚。
④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为后面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基础。
赏语言之美 丰话外之音
体作者所感 概黄河内涵
1.观景时的直接体验。
“可怕的警觉”“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2.由景物引发的感想。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情感。”由写景转向议论。
3.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
最后一段。两层思考:一是黄河个性柔中带刚,蕴藏无尽的力量;二是黄河的个性在磨难中铸就。
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试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体作者所感 概黄河内涵
第4段,作者由壶口瀑布联想到人,分析人的“喜、怒、哀、怨、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内容以及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
怨
喜
怒
哀
愁
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作者情感:作者由水的各种形态,联想到人生百态。壶口集纳了水的所有形态,表现了黄河宽广博大的胸怀,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体作者所感 概黄河内涵
第6段,作者由壶口瀑布联想到民族精神。
黄河的品格: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人的个性: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黄河惊心动魄、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带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作者借对黄河伟大性格的赞美,表达了对中华民族面对磨难时的坚强不屈、勇于抗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壶口瀑布的特点
黄河的品质
中华民族自强
不息的伟大精神
本文记叙了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时所见的景象,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赋予黄河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进而赞美了黄河,赞美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观壶口瀑布——见黄河,见人生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