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中考作文复习之
立意深刻
目
录
何为立意
01
01
立意的原则
02
02
拓展迁移训练
04
04
立意深刻的技巧
03
03
何为立意深刻
1
“意在笔先”,“意”是文章的核心、灵魂、统帅,意胜则文胜,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得分的多寡。谁的文章立意好、立意深、立意巧、立意新,谁的作文就能胜人一筹。
什么是立意?“立”就是确立;“意”则指文章的主题(也叫中心思想);“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是指作者在动笔之前,将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所要揭示的生活真理确定下来。
何为立意
立意的原则
2
一是要鲜明——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二是要正确——思想感情健康的、积极的、美好的。
三是要新颖——“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
四是要深刻——由事抒情、由事悟理、由点到面、由物及人
立意的原则
【一是要鲜明】
作品表现出来的是褒扬,还是贬斥;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提倡,还是反对;是赞颂,还是鞭挞。要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不论写什么内容,都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态度,即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记住,考场作文不要过于含蓄。主旨“直接、明白、外露”是上策!因而,在写作过程中,最好全文要有中心句,重要段落要有重点句,这样可以让阅卷老师迅速把握你的考场作文的主旨。
【二是要正确】
即要思想感情健康,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的政治原则,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等等,文章写出来是要交流的,写出来的文章应该展示作者健康的、积极的、美好的思想情怀,从而给别人以智慧、信心、力量和勇气。
【三是要新颖】
这是在前两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要跳出陈旧的框框,“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新颖呢?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探索:
1、反向立意
2、变换角度 (包括变换视角)
1、反向立意
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正面的说教太多,便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这就使人恰恰忽视了事物的另一面。一旦把人们忽视的另一面揭示出来,就会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读书要认真要仔细,这是常理,但是陶渊明提出“好读书不求甚解”,说明为了看更多的书,快速浏览就可以,这更有新意、更深刻,还特别符合眼下网络阅读的习惯。
“知足者常乐”讲的是“快乐就在于满足”的这一做人的道理,相反,“不知足者常乐”也对,讲的是“积极进取的快乐”,更新、更有意义。
2、变换角度 (包括变换视角)
变换角度就是文章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例如:请以“砖”为题,进行立意。
角度 立意
砖的烧制过程:泥巴脱成坯,晒干,经烈火的烧制变成坚硬的砖 人受磨练方成才
砖的形状或质地联想,砖具刚性,宁折不弯,宁碎不软 做人要方方正正,或做人应该有刚强不屈的气节。
砖的用途,单独一块砖,作用不大,但作为整个建筑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却是不可缺少的。 个体与整体的关条问题,二者互为依存。
现在的新型砖越来越环保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一块长城砖不起眼,但伟大的万里长城就是由一块块砖构成的 伟大出于平凡,或团结就是力量,或合作才能成就辉煌
一块砖作为铺路砖,为他人铺就了康庄大道 那些默默无闻的人,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为别人换取方便
【四是要深刻】
就是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并能给人以启示。要写出深度,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立意深刻是高分作文的重要指标,将一件事写出不仅是一件事的价值。作文立意的高远与深刻,是立意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进一步深化。“高远”是外延,是立意向外展开,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深刻”则是内涵,是立意向深度延展。
相较于前面三点要求,立意深刻更难做到,想做到思想深刻我们可以从由事抒情、由事悟理、由点到面、由物及人四方面来构思。
1、由事抒情
例如:贾平凹的《我的小桃树》,作者不仅叙述了小桃树的来由、发芽、长大、开花以至横遭风雨的经历,同时暗写了作者自己的经历。在作者看来,小桃树是他从儿时便怀有的、向往幸福生活的“梦”的化身,“我的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尤其结尾处的字里行间更是饱含着作者深沉的感慨和寄托,情感深厚,真情洋溢,感人至深。
2、由事悟理
例如,莫顿·享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结尾,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在记叙的基础上做了总结提升,从一件事中提炼出一点理趣,写出一件事的意义与价值。
2、由事悟理
又如鲁迅的《故乡》,课文结尾不仅重现过去美好故乡的景色,与现实中萧索的故乡相比照,更可贵的是作者由故乡的凋敝,思考着故乡的出路:曾经美丽富饶的故乡,为什么二十年后变成了这样 路在何方 这样层层深入地追问与思考,让文章的思想更深刻。
3、由点到面
例如,杨绛的《老王》,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老王的愧怍之情、更可贵的是杨绛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许许多多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
3、由点到面
又如,莫怀戚的《散步》,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更可贵的是作者由一个小小的家庭上升到整个人类世界,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由物及人
例如,宗璞《紫藤萝瀑布》课文结尾,从花写到人,思想更深刻了。
【课文】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 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立意深刻的技巧
3
立意的本质是思维方式的问题。作文时,我们只有从封闭、单向、僵化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培养并建立开放、多元的动态思维方式,才能找到独特而又富有个性的立意妙法。
要使文章的立意新颖、高远、深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留心生活,由小见大法
二、善于类推,由此及彼法
三、关注热点,由浅入深法
四、展开联想,由实到虚法
立意深刻的技巧
一、留心生活,由小见大法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事件和现象是文章主题的“母本”。问题是,同样的生活事件和现象,有人见了却无动于衷,有人见了就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和提炼。而聪明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会得到不同的认识,即不同的立意。
在作文时,我们常常选取的是小角度,叙述的是小事情,描写的是小场景,刻画的是小人物,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有时却能表现出大的思想、意义。中考作文中,考生不妨借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小人物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由此及彼,即运用发散思维,由此物联想到彼物。针对此类立意的文章,作者可以通过横向、纵向组合的方式展开笔墨,在横纵对比中表达主旨;也可用板块式行文,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支撑文章的主旨,从而使文章的主旨更为丰厚,更为深刻。
二、善于类推,由此及彼法
作文时,考生要聚焦生活热点,揭示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及时代性的社会问题,由浅入深地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象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三、关注热点,由浅入深法
由实到虚,是指从眼前实在的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描述所选对象的表象,而且要揭示其蕴涵的精神实质,即由对现实中某一事物的描述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虚拟内容。
四、展开联想,由实到虚法
小 结:
当然,文章求深的原则方法不止笔者这里所谈的这些,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求深的原则方法可能是无限的。科学已经证明,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我们借此也可以大胆地妄言一下:在求深的道路上,只要写作者肯下功夫,绝对就会写出各有特色、各有深度的佳作来。
拓展迁移训练
4
请以“我不后悔”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写真情实感,不得不抄袭、不套作。(3)卷面整洁,书写工整。(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拓展迁移训练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审视题目,要抓住”我“和”不后悔“这两个词语的内涵来写。”我“则要求我们必须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不后悔“则写出自己在做这件(几件)事情过程中产生的情感。
【构思选材】
在写作过程中,应通过记叙自已亲身经历的一件(或几件)事情,并表达出自己”不后悔“的情感。例如,妈妈就要过生日了,我为了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我接连几天没吃中午饭,将省下来的钱买了一東康乃馨,作为礼物送给妈妈。我虽然挨了几天饿,却收获了亲情。再如,为了参加中考考试,我放弃了参加钢琴等级考试,但我不后悔,因为”我“的中考成绩非常好,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喝彩。
拓展迁移训练
(2023年 青海)生活中,榜样给予我力量;阅读中,书籍给予我力量;成长中,亲情给予我力量;困境中,微笑给予我力量……
请以 给予我力量 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
审题立意:“力量”,外在方面,指体现在由身体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种能量或破坏力;内在方面,指体现在精神方面的一种能量,主要是由内心来支配的,表现出来的一种信念、信仰、坚强、诚信、宽容、责任、美德等。从本文的写作立意来看,题目中的“力量”指的是内在方面的含义,可将某件事物带给自己的力量作为立意点,强调该事物对自己的积极影响。
思路点拨:我们可以写身边的人和事,文体宜写成记叙文。通过某件事情的叙述来表达带给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