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6:2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修改润色
第四单元 写作
“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做些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完成文学巨著《红楼梦》;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可见,好作品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对文章进行修改润色。
课程导入
1.了解文章修改润色的重要性和目的。
2.掌握基本的文章修改技巧和润色方法。
3.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文章的初步修改和润色。
学习目标
学用修改符号
改正号 把错误之处圈起来,再用引线引到空自处改正
删除号 表明删除。文字少时加圈,文字多时可加框打叉。
增补号 用圈或大括号把增补内容框起来,叉表示增补的位置。
对调号 将语序不合理的词句顺序对调。
转移号 将要转移的词句圈起来,用线连接到转移位置。
接连号 将一行文字接连到另一行文字后面。
另起号 用箭头曲线将另起句引到另起一行的位置。
学习修改方法
1.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阅读教材90页知识短文,回答:什么是“意”?怎样修改“意”?
“意”的概念和修改方法
2.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根据发现的问题做出调整。主要包括:
(1)订正观点。观点有时不正确或有失偏颇,需要加以改正。
(2)完善主题。主题不正确,不深刻,不集中,影响全局,应当加以修改。
(3)增删材料。材料不详实,需要纠正;不充实,需要补充;材料过多,淹没观点,则需要删除。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自己爸爸的外貌,在“意”的方面有什么问题?小组讨论修改。
当堂训练1
爸爸今年四十岁,身高一米八五,略微有些驼背,头发不长不短,不知什么原因,额头上有一块三角形的疤痕,爸爸长着一双“扫帚眉”,呈八字形耷拉在眼睛的上面;眼睛很小,一笑就没了;鼻梁有点塌,鼻头肉墩墩的,偶尔还会长出几颗“粉刺”;脸型是椭圆形的,他从不留胡子,最让老爸不满意的是牙齿,他不仅长着两颗“大板牙”,而且排列得非常不整齐;一双嘴唇厚厚的,给人以非常憨厚的感觉。一身衣服,就是市场里经常能买到的服装,既不名贵,也不寒酸,穿鞋很不固定,有时候穿皮鞋,有时候穿运动鞋。
主题不集中,材料过多。
当堂训练2
下面这段文字围绕表现人物“干净整洁”这个特点,你觉得哪些语句是不需要的?请在学案上划去。
①他的身上透着一股特有的男人味,在他身边,永远闻不到一丝的汗味、烟味和其他难闻的味道,但是却常常带着很浓重的酒气回家。
②一米七八的个头,身材略胖;梳着一头短发,不见一丝凌乱;一张脸总是洗得白白净净,从不留一根胡须; 双目有神,鼻梁高挑。
③平日里他总是穿着一身休闲装,就连运动鞋的底边也擦得一尘不染,偶尔参加社交活动,他就会换上笔挺的西服,款式新潮,特别帅气。
④每天出门,他总带着一个长方形的手包,那是爸爸的爱物,手机啦,钥匙啦,卡啦,钱啦,总是装得满满的。东西虽然已用过十多年了,仍然铮亮如新。
⑤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一出现,总会给人留下“清水出芙蓉”的印象,因此大家给了他一个雅致的外号——芙蓉先生。
当堂训练2
修改示例:
他的身上透着一股特有的男人味,在他身边,永远闻不到一丝的汗味、烟味和其他难闻的味道。梳着一头短发,不见一丝凌乱;一张脸总是洗得白白净净,从不留一根胡须。平日里他总是穿着一身休闲装,就连运动鞋的底边也擦得一尘不染。东西虽然已用过十多年了,仍然铮亮如新。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一出现,总会给人留下“清水出芙蓉”的印象,因此大家给了他一个雅致的外号——芙蓉先生。
阅读教材90页知识短文,回答:什么是“言”?怎样修改“言”?
“言”的概念和修改方法
1.言,指言辞和表达。
2.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
第一阶:改对
(1)对错别字、标点、词语、病句逐一修改。
(2)对文章段落进一步调整和加工。
当堂训练
下面是一个习作片段,找出其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并改正。
他接过我的车,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来,拨下轮胎,按到一盆水里。寒风呼啸着拂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再看他,手还侵泡在冰冷的水里。他粗糙的手上有几道裂口,但我却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对寒冷的反应。很快地,他补好了车胎,并将打足了气的车胎浸到水中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车胎,然后就撒了气,把内胎安好,然后又拿起打气筒为车胎重新打气。做好这一切后,他把车推到我面前,然后像开始那样对我憨憨地笑着。
阅读教材90页知识短文,回答:什么是“言”?怎样修改“言”?
“言”的概念和修改方法
第二阶:改好
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比如写一篇记叙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粗线条勾勒,就很难打动人;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描写性语句,如描写人物、描绘场面等。又如写景,除了视觉描写,还可以补充听觉、味觉、触觉等的描写;有了静态描写,不妨增加一些动态描写;还可以从远近、上下、左右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此外,适当炼字、炼句,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感动密码
感动密码
小事感人,曲折波澜。悬念铺垫,对比彰显。
各色人等,轮番上演。细节描写,不厌其烦。
插叙环境,烘托渲染。调动五觉,情在笔间。
修辞方法,多多益善。全中近特,有点有面。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着修改润色这篇习作。
寻人启事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然后就是年龄。”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
“写好了吗 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 ”“我妈妈有一颗痣!”一位同学说道。“很好,”老师说,“要写出具体位置哦。”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脸上好像是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 胳膊上应该有条疤,可是到底有没有啊 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
当堂训练
“下面是很重要的一点——穿着。今天早上看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呢 ”“我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吧 ”“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吗 ”……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刚送自己来上补习班的妈妈穿的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却没有注意过。最后,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没有一个人写完整。可当我回家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
寻人启事
作文课上,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堂给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发了寻人启事样本,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面对寻人启事样本,我们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见我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老师说,性别。
女。大家刷刷写下。
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里就炸开了锅。“我妈好像42岁了吧。”“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38岁了吧。”……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母亲的年龄。
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说要写母亲具体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儿有点弯曲什么的。我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脸上有没有长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儿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妈妈的腰杆儿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我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妈妈的,又好像不太像。
老师说,请接着写妈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这将是很重要的辨认依据。
班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我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平时哪个同学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就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明星,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大家总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将自己送到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过。
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能写完整、写准确。放学回家后,我请妈妈为我写一则寻人启事,妈妈看了一眼要求,一会儿的功夫,一则具体详尽的寻人启事便写好了。
我看着这个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的妈妈,才明白老师说的“不是寻人启事难写,而是大家对自己的母亲,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的真正含义。原来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而我们今后也应用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
课后作业
选择一篇自己写过的文章,按今天所学的方法,先用修改符号仔细修改,然后将修改文誊写在作文本上。
修改文章
课后作业2
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情况,如写了哪些文章,哪几篇写得好,哪几篇不太好,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以《谈谈我的写作》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反思自己的写作
1.开头:可以提及写作在个人成长、学习或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传达的信息。
2.写作经历:回顾自己的写作历程,从最初的尝试到现在的进步。可以分享一些具体的经历,如参加写作比赛、完成学校作业、为网站或杂志撰稿等。描述在这些经历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它们。
3.写作方法与策略:分享一些在写作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如构思、列提纲、修改和校对等。可以强调这些方法对提高写作质量的重要性,并鼓励其他学生尝试使用这些方法。
4.对写作的看法:阐述自己对写作的看法,包括其意义、价值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可以强调写作对于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
导写
谈谈我的写作
一方书案,一盏灯,一本稿纸,一支笔,无数幻想与回忆从笔尖涌出,流淌在纸上。谈到写作,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这些印象。时光流逝,不变的,是我伏案写作的身影。
最早接触写作,是小学时的看图写话。一张图片,用文字叙写出其背后的故事。从开始的信息罗列,到后来发挥想象,编写故事,这大概就是我写作的兴趣启蒙点。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师开始要求我们写命题作文。我刚开始也懵懵懂懂,大概就是写个故事陈述主题,并没有领悟到写作的美。由于作文成绩平庸,我开始阅读一些作文书,惊于其中优美流畅的语言、清新幽远的意蕴。阅读书中的文字,我仿佛置身于文中描绘的世界: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倦鸟归巢,鸟鸣幽幽。顺着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我一点一点与文中人物共情,体会他们的迷茫、惊喜、思念、悲伤……心中氤氲的复杂情感和脑中浮现的别致风景,让我体悟到了写作的魅力。有段时间,我迷恋上了读书,成天泡在图书馆里。吃饭、走路……时时刻刻,我手中总捧着一本书。打开书,我就能穿越时空,到达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渐渐地,我写作会下意识地模仿书中的词句。写着写着,书中读到的字词和句子,就会自己冒出来。因此,我的表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可能和看书时我的联想体验有关,我的作文多以细节描写见长,尤其是我接触了诗词后,诗句融入文中,文采自然就有了。
说了语言表达,自然会提到逻辑构思。这一方面,我不太擅长。写作时,我一般以故事发展或人物心理变化为主线,很少能做到构思新颖独特,情节波澜起伏。在这方面,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也许是平时训练不多,不大关注,直至中学,慢慢训练多了些,我在题材构思方面才有了一些起色。
多想、多练、多看,是我对这方面问题总结的方法。平时构思作文时,应多注意逻辑顺序,培养思辨能力。关注时事,积累新颖的素材,避免内容过于陈旧。同时,写作也是一个需要反复修改的过程,我们应多多总结,积累经验和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我真正称得上“写作”的阶段应该在刚上初一的时候。那时,我来到了一个新的校园,植被丰富,环境宜人,那里的新鲜感让我一时文思如泉涌,写了几篇较为明快的文章。其中有篇《四季雨》让我印象颇深。平时没有特别喜雨,可在写作时,那种漫步雨中的欢快和喜悦,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写完这篇文章,我仿佛重新体验了行走在雨中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写作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独特的快乐,也是我热爱写作的原因。
我的作文也并非一次就写得尽善美。第一次写议论文时,我运用的论据冗长,论证不够充分,甚至连中心论点都出现了偏差。修改时,我大刀阔斧地删掉了许多篇幅;从自己的立意角度分析,完善,改进论点;发散思维,从多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如此这般,才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水平。
爸爸曾鼓励我:“写作和画画一样,写作是用文字去添加色彩。”是的,我会坚持以文字为颜料,不断修改润色,创作出属于我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