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1.2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22 08:4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课时规划 1 课时
课题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 2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 .会描述免疫的概念,功能。 4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会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 作的能力。 2 .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2 .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 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 题。
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是本单元“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内容在本 单元中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了相关传染病的知识之后, 学生已经知道可以利用疫苗预防某些疾病,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可以 继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但是生物学概念多, 专业名词多, 而且
又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如抗原、抗体、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等。教师能够巧妙地设计, 把抽象的知识概念形象化和 具体化,是本节面临的最大挑战。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有关人体生理的知识, 如: 白细 胞的特点和功能、呼吸道的作用等,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疾病常 识。但是学生对抽象化的专业名词、术语的理解和识别能力还有一 定困难。因此,教学中多次使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动画,尽量把抽象 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在本节课教学中, 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课上自主学习、 合作讨论、分析归纳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其主体作用。这些内容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起到了很好的铺 垫作用。通过学习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 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 .免疫的含义及功能。 教学难点: 1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 .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引入 新课 生活体验导入:从小到大,你打过哪些预防针? 追述: 在正常情况下, 人类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 大部分人不致病,少数人却易得病?少数人吃海鲜、虾蟹易过敏, 多数人安然无恙?器官移植时为什么要找匹配的器官, 器官移植 后为什么会有排斥现象?这些都与人体免疫有关。 揭示主题: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结 合 实际, 描 述 思 考 问题。 ,
新课 教学 一、 人体的三 道防线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师: 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是 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第 79 页、第 80 页、第 81 页,结合图片,思考: (课件呈现问题) 1 . 人体有哪三道防线? 2 .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什么? 3 . 这三道防线哪道是非特异性免疫,哪道是特异性免疫? (时间 5 分钟。) 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师:P80 图 8-5前两个病菌在干什么?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 第三个病菌怎 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生:看图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阅 读 课 本 上 相 关 内 容,思 考 并 回 答 老 师 提 出 的 问 题,共 同 学 习 新 知。
师: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 人的清洁皮肤上, 2 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 90%以上的链 球菌都被消灭了。被谁消灭了? 生:皮肤分泌物和呼吸道黏膜。 师: P80 图 8-6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将病菌扫地出门, 以什 么形式排出体外? 生:痰液。 师:为什么不可以随地吐痰? 生:真正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时 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师:皮肤破了的地方特别容易感染、化脓,为什么? 生:没有了第一道防线的保护。 师:没有关系, 还有第二道防线。请同学们结合 P80 页第二 段内容, 思考 P81 页图 8-7 描述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什 么? 生: 结合图片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 狗会经常用舌舔伤口, 这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 怎么解释? 外界的病菌很容易进入眼内,但人很少得眼病,为什么? 生:唾液中的溶菌酶 眼泪中的溶菌酶 师:Ⅷ-7,吞噬细胞从哪儿来的?
血液中有几种细胞?那吞噬细胞是怎么回事儿?(是白细 胞的一种)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时,自身也会受到损伤,聚集在伤口处, 形成脓液。 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生: 结合 P80 页第二段内容,思考 P81 页图 8-8 思考问题 并回答。 (三)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师: 当侵入人体的病菌数量非常多,毒性又非常大时,前两 道防线已无能为力,第三道防线就该闪亮登场了。 免疫器官有哪些? (课件展示各器官形状和位置) 免疫细胞指的是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抗体、抗原的概念 得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得麻疹, 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 再患感冒,为什么? 天花病毒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 体吗? 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完成表格。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知识。
新课 教学 二、免疫 的功能 为什么患过天花的人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1.总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2.总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非特异性免 疫特异性免疫形成范围特性
以上三道防线在人体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免疫的具体含义 是什么?免疫有什么功能呢? 1. 含义 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 自己”和“非己”成分, 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本身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 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 功能 ①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③监视、识别和清扫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思 考 问题, 阅 读 教材; 总 结 归纳, 观 看 图片, 理 解 免 疫 的 功 能。
新课 教学 引述过渡:在防治传染病的措施上,目前根据某些传染病的 发生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 种,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能力,以此达到控制和消灭 传染病的目的,这就是计划免疫。 理解 概念 联系
三、计划 免疫 提问:大家都会记起所进行过的预防接种、都打过哪些预防 针? 大家能记起的大都是上小学后的事情。可是, 刚出生的婴儿, 就要接种卡介苗, 可预防结核病。三个月后, 再接种百白破疫苗; 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展示儿童从出生到刚刚进入初中期间应进行的基础免疫、加 强免疫或复种的投影幻灯片。组织学生自学“小资料,”了解接种疫 苗的一般知识,了解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4 月 25 日)。 生活 理解 原理
新课 教学 四、艾滋 病 1.展示艾滋病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自学阅读材料“艾滋病,”了解艾 滋病的全称、病原体、传播途径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 2.了解“世界艾滋病日”(12 月 1 日)。 深入 认识 自学 阅读 把握 概念
课堂练习 1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流感病毒是病原体 B .流感可通过空气传播 C .流感疫苗的成分就是抗体 D .流感病毒可引起人体 的免疫反应 【答案】 C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 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 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 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 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A .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见, 流感病毒是病原体, A 正确。 q
B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可通过空气 传播、接触传播, B 正确。 CD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人体 接种流感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特异性免疫 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 免疫类型。因接种流感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相对应的流感病毒 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故接种流感疫苗产生的免疫能 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C 错误、D 正确。 故选 C。 2 .在我国民间有“大灾之后有大疫”的说法,指在灾害之后往往会 有大面积的传染病发生。下面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 用 B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 间传播的疾病 C .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项预防措施可 保护易感人群 D .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 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答案】 D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
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 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 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 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 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以后,机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 得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A 正确。 B .结合分析可知,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 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B 正确。 C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 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 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 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讲究个人卫生、环境消毒、 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 C 正确。 D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 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不 是过弱)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D 错误。 故选 D。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板书设计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 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 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二、免疫的功能 ①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③监视、识别和清扫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三、计划免疫 四、艾滋病
课堂 小结 (反思) 在教学中,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在建立 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 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地建构概念。运用 生动、风趣、活泼的语言感染学生。充分解读课本上卡通插图的含义。利 用多媒体手段, 呈现一些器官结构的形状、位置和功能。通过带着问题阅 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难点,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过看图、阅 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 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以形象的动画设计和卡通图片,配 合教师生动的比喻、举例, 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 使“特异性免疫“”抗原”
“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 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 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课后 作业 见(分层作业),达到巩固训练,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