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手形添画 教学设计 赣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手形添画 教学设计 赣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赣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5-22 08:0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趣的生活:9 手形添画》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 年级:一年级下册
- 教材版本:赣美版
- 课题:《有趣的生活:手形添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并了解手形的多样性和可塑性,掌握基本的手形添画技巧,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把手的轮廓变成富有创意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想象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体验从观察到创作的艺术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增强自我表达的能力,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手的不同姿势,利用手形进行创意添画,掌握添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在手形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个性和趣味性的艺术形象,同时保持画面的构图和谐与色彩搭配合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活动设计深化
- 故事讲述:以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开启课堂,比如讲述一个关于“手形森林”的奇幻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每一双手都是森林里的神奇生物,有的手形变成了飞翔的鸟儿,有的成了跳跃的小鹿,还有的化作了智慧的老树。故事中穿插着各种手形的图片或简笔画,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 互动问答:故事结束后,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你们猜猜看,如果我们的小手也能变成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想让它变成什么呢?”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初步激活他们的创意思维。
- 情境创设:随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或展示一系列图片,展示实际的手形添画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手形添画的魅力和多样性,为接下来的新知探索打下视觉基础。
二、新知探索
观察与联想深化
- 细致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手形变形记”活动。请学生们两两一组,相互观察对方的手做不同姿势,尝试命名这些姿势(如“飞翔的鹰”、“跳舞的公主”等),并讨论每个姿势适合变成什么形象,为什么。
- 技巧深化:教师演示时,增加“反向思考”环节。除了直接在手形上添画,还可以展示如何通过反转、旋转手形图案来获得新的创意灵感,比如将手掌变为花朵的花蕊,手指则成为花瓣。同时,介绍几种简单的透视原理和比例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使添画后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
- 创意启发:引入“创意银行”,展示一些抽象手形添画案例,鼓励学生思考“非传统”转化,比如利用手的关节作为动物的眼睛,或者将手指间的空隙变成小桥流水,拓宽学生的想象边界。
三、技能实践
实践指导细化
- 分步实施:
1. 草图阶段:先让学生用铅笔轻轻勾勒手形轮廓,强调不必追求完美,重在尝试和探索。
2. 创意构思:在草图旁空白处快速绘制几个基于该手形的小草图,尝试不同的创意方向。
3. 细节添画:选定最终创意后,开始在手形轮廓内精细添画,鼓励学生边画边思考,不断调整和完善。
4. 色彩填充:在添画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情绪表达,讲解色彩搭配的技巧,如冷暖色调的使用,以及如何通过色彩营造画面氛围。
- 分层指导: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着重于基本手形轮廓的准确描绘和简单添画;而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尝试更复杂的构图和创意表达。
- 互动交流:在实践过程中,设立“创意交换站”,每隔10分钟让学生们轮流展示自己的半成品,接受同伴的建议和老师的点评,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与学习。
通过这样的细化,每个环节都更加具体和操作性强,既保证了教学的深度,又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助于提升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
四、成果展示与评价
- 作品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和背后的故事。使用投影仪或直接贴在黑板上展示。
- 同伴评价:采用“三个赞美一个建议”的方式,每位同学分享后,其他同学轮流给出正面反馈及一条建设性意见。
- 教师总评:总结学生作品的亮点和创意点,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观察生活、勇于创新的态度。
五、课堂总结与拓展
-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察与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创作灵感。
- 拓展作业: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家庭成员的手形,选择一个最有创意的手形进行添画创作,并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如剪纸、拼贴)进行表现。
通过这样详细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学习到手形添画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为他们日后的艺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