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斑鸠调-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斑鸠调-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斑鸠调
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 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10:00-11:00
4. 教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斑鸠调的背景、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斑鸠调的背景介绍:介绍斑鸠调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 斑鸠调的特点分析:从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分析斑鸠调的独特之处。
3. 斑鸠调的演唱技巧讲解:讲解如何正确演唱斑鸠调,包括呼吸、发音、音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4. 斑鸠调的实践演练: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斑鸠调,体验传统音乐的韵味。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斑鸠调的背景、特点和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唱斑鸠调,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榜样。
3. 练习法:组织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斑鸠调,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学习心得,增强课堂氛围。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能简要介绍斑鸠调的背景和特点。
2. 学生能正确演唱斑鸠调,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3. 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学生能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体现合作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和理解斑鸠调这一传统音乐作品。
2. 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掌握斑鸠调的演唱技巧并能够进行实践演练。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使其了解斑鸠调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我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其在课堂实践中能够与他人合作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主探究斑鸠调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斑鸠调的演唱技巧
难点:正确把握斑鸠调的音准和节奏
解决办法:通过示范法和练习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逐步掌握斑鸠调的演唱技巧。
2. 重点:斑鸠调的文化背景
难点:理解斑鸠调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解决办法:通过讲授法,结合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斑鸠调的文化背景。
3. 重点:斑鸠调的特点分析
难点:从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深入理解斑鸠调的独特之处
解决办法:通过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比其他音乐作品,深入理解斑鸠调的特点。
4. 重点:实践演练
难点:学生独立完成斑鸠调的演唱
解决办法:分组进行实践演练,鼓励学生互相指导、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演唱能力。
5. 重点:课堂氛围营造
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解决办法:运用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学习心得,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学资源 2. 课程平台:人教版音乐教材、网络音乐教学资源
3. 信息化资源:斑鸠调音频、视频资料、图片资料
4. 教学手段: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互动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斑鸠调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传统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
1. 理论介绍:讲解斑鸠调的背景、特点和演唱技巧。
2. 案例分析:分析斑鸠调在实际演唱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3. 重点难点解析:强调演唱技巧和音乐理解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三、实践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斑鸠调的演唱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斑鸠调的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
3.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实践演练的成果,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四、学生小组讨论:
1. 讨论主题:围绕斑鸠调的文化内涵和演唱技巧展开讨论。
2. 引导与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记录在黑板或投影仪上,供全班学习。
五、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斑鸠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学生学习效果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斑鸠调的背景、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学生能够独立演唱斑鸠调,并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4. 学生对斑鸠调所代表的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增强了文化认同感。
5.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斑鸠调,提高音乐素养。
6.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7. 学生对斑鸠调的演唱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8.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
9. 学生通过实践演练,提高了音乐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斑鸠调的演唱。
10.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结构和旋律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11.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1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13.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14.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音乐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斑鸠调的演唱。
15.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结构和旋律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16.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17.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18.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19.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音乐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斑鸠调的演唱。
20.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结构和旋律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21.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2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3.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24.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音乐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斑鸠调的演唱。
25.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结构和旋律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26.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27.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8.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29.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音乐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斑鸠调的演唱。
30.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结构和旋律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31.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3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3.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34.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音乐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斑鸠调的演唱。
35.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结构和旋律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36.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37.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8.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39.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音乐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斑鸠调的演唱。
40.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结构和旋律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41.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4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3.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44.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音乐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斑鸠调的演唱。
45.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结构和旋律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46.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47.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8.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49.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音乐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斑鸠调的演唱。
50. 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结构和旋律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斑鸠调的演唱技巧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增加互动环节: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斑鸠调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对斑鸠调的演唱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斑鸠调的演唱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2. 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通过增加互动环节和鼓励学生提问来提高课堂氛围。
3. 教学资源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学资源不足,需要增加更多的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图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斑鸠调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练习和指导:针对学生对斑鸠调的演唱技巧掌握不够熟练的问题,我将加强练习和指导,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斑鸠调的演唱技巧。
2. 提高课堂氛围:针对课堂氛围不够活跃的问题,我将通过增加互动环节和鼓励学生提问来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增加教学资源:针对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我将增加更多的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图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斑鸠调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a.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中国传统音乐简史》等书籍,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b. 视频资源:推荐观看《斑鸠调》的演唱视频,以及其他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出视频,加深对斑鸠调的理解。
c. 网络资源:推荐访问中国音乐网、中国民族音乐网等网站,浏览有关斑鸠调和其他中国传统音乐的资讯和文章。
d.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传统音乐演出或比赛,亲身体验传统音乐的演唱和表演。
2. 拓展要求:
a. 学生需在课后自主选择拓展内容,进行学习和实践。
b. 学生可通过阅读、观看视频、上网浏览等方式,了解斑鸠调的相关知识。
c. 学生需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演唱斑鸠调、介绍斑鸠调的背景知识等。
d. 学生可向教师请教疑问,寻求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e. 学生需在课后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斑鸠调的背景、特点和演唱技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提问,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各小组能够展示出对斑鸠调的深入理解和演唱技巧的掌握,展示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素养。
3. 随堂测试:学生在随堂测试中能够正确回答关于斑鸠调的背景、特点和演唱技巧的问题,显示出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测试结果反映出学生对斑鸠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反映出对斑鸠调的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实践演练中能够正确演唱斑鸠调,展示出对音准、节奏和音色的控制能力。实践活动结果表明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演唱中,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教师指出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实践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斑鸠调的演唱技巧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