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_爱莲说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陋室铭_爱莲说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02 10:0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也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别开生面。但晚年部分作品,流露安于闲适和感叹“人事沧桑”的消极情绪。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陋室,室名,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读一读
①听泛读,边听边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
本文句式整齐,除末句外都是骈句,都在偶句押韵,其韵脚为:
名、灵、青、丁、经、形、亭
所押的韵是:ing
译一译
请同学们圈点勾画重点字词,试译短文。
检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重点默写
1 中心句:
2 陋室环境:
3 交往人物:
4 日常生活:
5 点睛之笔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理一理
行文思路
第一层(开头—“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房屋虽然简陋,但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仅不觉得其“陋”,反而能显出其高雅。运用类比立论。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
三、诗句品析,寻找美点
♂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中心思想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1.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B. 惟吾德馨 如兰之馨
C.拍案而起 无案牍之劳形
D.无案牍之劳形 我们在劳动
C
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
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A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惟吾德馨(      )
 阅金经(      )
 谈笑有鸿儒(      )
 斯是陋室(      )
4 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孔子云:“何陋之有?”
 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
  

指佛经
旧指读书人

表示强烈反问
表示舒缓语气
 作业:
1.翻译下列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什么?
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扬雄,本姓杨,扬雄好奇,特自标新,易姓为扬。扬雄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40岁后,始游京师。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 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代哲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南康郡(现江西省星子县)任职时写的。在此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属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
周敦颐的遗居以“爱莲”为名,还有爱莲亭、爱莲池,且将此说刻于壁间。

“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爱莲说》属于后一种。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喜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蕃  淤泥 涟
亵 濯 鲜有闻
噫  
fán

lián
xiè
zhuó
xiǎn
蕃: 染:
濯: 亵:
鲜: 宜:

沾染(污染)
洗涤
亲近而不庄重
很少
应当

第一段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第二段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是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天真自然,不显媚态。
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仪态端庄,如傲然不群的君子,凛然不可侵犯。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请比较《爱莲说》与《陋室铭》
主旨句?
向往人物?
表达情感……
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美好品德。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娇艳,是雍容华贵的富贵人的象征。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君子

隐逸者
牡丹
富贵者
衬托
反衬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照应上文“予独爱莲”,二、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太少了。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
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
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
情。
写作特点
1 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2 巧妙运用衬托
3 运用比喻手法
菊:比喻隐士
牡丹:比喻富贵者
莲:比喻君子
重点默写
1 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是:
2 核心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之君子者也
淤 染 濯 涟
zhuó
课堂反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益”字与“香远益清”的“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获益匪浅 B延年益寿
C日益发达 D良师益友
c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莲说》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 B.“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C.《爱莲说》是一篇借物咏志的讽世散文。 D.《爱莲说》这篇短文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A
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2)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