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教学成果评估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教学成果评估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2 09:00:50

文档简介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教学成果评估历史试题
1.(2023九上·千山月考)古代世界各大区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它们凸显了人类文明的特点是(  )
A.继承性 B.民主性 C.一体性 D.多元性
2.(2023九上·千山月考)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罗马法蕴含的平等、公正观念,为其他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
B.罗马法运用法律统治国家,后世沿袭此法,影响深远
C.罗马法将社会运行纳入其管辖范围,有利于社会发展
D.罗马法将成为世界各国的法律,沿用至今,影响深远
3.(2023九上·千山月考)观察右侧表格,其内容反映了(  )
数学 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医学 《医学集成》
《医典》
文学 《天方夜谭》
A.意大利文化 B.古印度文化 C.阿拉伯文化 D.拜占庭文化
4.(2023九上·千山月考)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该材料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  )
A.经济发展 B.思想解放 C.政治民主 D.文化复古
5.(2023九上·千山月考)某班级布置关于“文艺复兴运动 ”的板报,某同学收集的素材中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素材类型 内容
A 诗歌 《罗密欧与朱丽叶》
B 画作 《最后的晚餐》
C 音乐 《神曲》
D 小说 《蒙娜丽莎》
A.A B.B C.C D.D
6.(2023九上·千山月考) 某同学梳理教材目录(如图)进行复习,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
A.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兴起与高涨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与扩展
D.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新变化
7.(2023九上·千山月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面“新航路开辟路线 ”图,选出人物与图中路线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哥伦布 B.②——麦哲伦及船队
C.③——迪亚士 D.④——达·伽马
8.(2023九上·千山月考) 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 ”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
A.小说《血战太平洋》
B.纪录片《末日启示录·凡尔登战役》
C.人物传记《列宁传》
D.当时拍摄的诺曼底登陆照片
9.(2023九上·千山月考) 某学校开展“看电影·学历史 ”活动。同学们观看下列影片后,撰写的影评题目是(  )
A.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伟大领袖 B.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代表人物
C.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杰出人物 D.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10.(2023九上·千山月考)“(该著作) 自发表以来已经有 200 多种文字的译本,传遍世界各个国家。 ……习近平同志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该著作)发表 170 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材料中的“著作 ”指的是(  )
A.《马克思传》 B.《资本论》
C.《马克思主义》 D.《共产党宣言》
11.(2023九上·千山月考) “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上述材料中“★ ”应为(  )
A.瓦特蒸汽机 B.珍妮纺纱机 C.蒸汽机车 D.飞梭
12.(2023九上·千山月考)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39 年德军以“闪电战 ”方式突袭波兰
B.1941 年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C.1944 年,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大影响
13.(2023九上·千山月考)1933 年 3 月 4 日罗斯福就职之时,银行挤兑现象依然严重,然而短短一周左右,如漫画 《排队存款(1933 年 3 月 13 日之后)》所反映,情况迅速改观,其直接原因是新政(  )
A.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B.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
C.杜绝了银行的破产现象 D.开启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14.(2023九上·千山月考) 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年代尺反映了(  )
A.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B.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
C.俄国 1861 年改革的性质 D.日本明治维新的结果
15.(2023九上·千山月考)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整理历史资料时,看到了下列资料, 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①1933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②1936 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绥靖政策
16.(2023九上·千山月考) 表格有助于历史知识达到简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和比较分析。请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
项目 内容
历史回放 (每空 1 分) 事件名称 领导人物 重要文献
①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美国独立战争 ② 《独立宣言》
法国大革命 罗伯斯庇尔 ③
历史主题 (为上面回放设计主题,2 分)

历史感悟 (从三个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 影响角度谈谈你的感悟,2 分)

1    ②   ③   ④   ⑤   (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
17.(2023九上·千山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全球联系 ”,系指 15 世纪以后出现的, 以欧洲人为主导的跨越国家、 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界限的很多接触与互动,全球联系的建立,造成在全球范围内出现
了规模空前的交换……
——摘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 口 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 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 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
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
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很多努力。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1) 材料中的“全球联系 ”指哪一历史事件(1 分) 此事件有什么积极影响? 这时期“人 ”被发现,提倡以“人 ”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2) 材料二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00 多年后领导南美独立运动 ,并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的领导人是谁?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4)材料三中,“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最终崩溃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18.(2023九上·千山月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人民的智慧】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不懈探索和不断创
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人民的力量】
材料二 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失利,华盛顿几乎失守。1862 年,在人民群众的推动 下,林肯采取了一 系列革命性的措施。其中,最有力的措施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规定从 1863 年 1 月 1 日起,南方各州的黑奴“永远获得自由 ”“可参加合众国军队 ”。这些措 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在北方军队的每 1000 个士兵中,有 421 个 工人,487 个农民。南方有 50 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 的 10 万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不久,北方扭转了战争形势,并最终赢得了南北战
争的胜利。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第二版)等
【人民的精神】
材料三 表 新中国劳动模范光荣榜(部分)
时传祥 ,掏粪工人 。 无论冬夏 、挨家挨户 地给群众掏粪扫污 。 他曾说:“ 咱要一人 嫌 脏 , 就 会 千 人 受 脏 , 咱一人嫌臭 ,就 会百家闻臭。” 王进喜 ,石油工人 。 曾 参 与 建 设 大 庆 油 田 , 克服了常人无法 想 象 的 困 难 。 他 曾 说:“有条件要上 ,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 要上。” 邓 稼 先 , 原 子 弹 专 家 。一生从事原子弹 研究 ,默默奉献 ,死 而 后 已 。 他 曾 说 : “假如生命终结后可 以再生 ,那么我仍选 择 中 国 , 选 择 核 事 业。 王选,计算机文字信 息处理专家 , 汉字激 光照排系统创始人 , 被 誉 为 “ 当 代 毕 异 ”。他曾说:“我能 够在有生之年为此做 了一 点贡献 , 已死而 无憾了。”
(1)上图是以“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为主题的思维导图。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图中的格式,在 A、B、C 处填写相应的内容(要求:所填内容不得与已列出的内容重复)。
(2)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划分,材料二属于    (请在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口述史料三种类型中,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其对应的符号填入答题卷中)。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北战争中人民群众对美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
(4)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劳模精神”的内涵。
19.(2023九上·千山月考) 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引发革命。回望历史,可见一次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起国家力量兴衰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中国篇】
(1)为欧洲航海家远洋航行提供重要条件的中国古代发明是什么?
(2)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做出伟大贡献?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3)18 世纪 60 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哪个国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工业革命中,哪项发明成果把人类带入到蒸汽时代?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的美国人是谁?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 ”的新发明有哪些?(举出一例即可)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
(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世界近代史》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古代世界各大区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凸显了人类文明的特点是多元性,D项正确;
继承性,是指吸收、借鉴前人中对己有用的因素,与题干信息“古代世界各大区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不符,排除A项;
民主性,原则是指决策者决策活动中必须走群众路线、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的行为准则,与题干信息“古代世界各大区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不符,排除B项;
一体性,是指整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元素、部分或方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与题干信息“古代世界各大区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人类文明特点的认识。
2.【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一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公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所以说罗马第三次是以法律征服了世界。A项正确;
后来罗马修订了其它法律,不可能一直用此法,排除B项;
“罗马法将社会运行纳入其管辖范围,有利于社会发展”未体现“征服世界”,排除C项;
“罗马法成为世界各国的法律”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认识。
3.【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医典》、《天方夜谭》”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非常注重文化知识,阿拉伯人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因此材料所述为阿拉伯文化,C项正确;
材料所述内容为阿拉伯文化,而不是意大利文化、古印度文化、拜占庭文化,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文化的认识。
4.【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及所学可知,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思想解放,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排除A项;
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民主,排除C项;
文化复古在材料中未体现,在文艺复兴中,因为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所以资产阶级通过文化复古的方式要求思想解放,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
5.【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绘画作品,B项正确;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排除A项;
《神曲》是文艺复兴先驱诗人但丁的诗歌作品,排除C项;
《蒙娜丽莎》也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
6.【答案】C
【知识点】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目录和所学知识可知,在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在“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美国在独立战争后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也推动法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进入19世纪后,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相继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巩固,因此复习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与扩展,C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与扩展,主要涉及的是欧美国家,并没有反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排除AB项;
题干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与扩展,时间跨度为17-19世纪,发生在二战之前,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与扩展的认识。
7.【答案】A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7年达 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①是哥伦布,②是迪亚士,③是达·伽马,④是麦哲伦,故A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BCD对应错误,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的掌握。
8.【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研究历史可信度最高的是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选项中“当时拍摄的德诺曼底登陆照片”属于第一手史料,是当时拍摄的诺曼底登陆照片,没有经过后人加工,没有掺杂个人观点,D项正确;
长篇小说是文学作品,经过后人艺术加工,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历史,不属于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排除A项;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的战争,排除B项;
列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去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9.【答案】C
【知识点】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玻利瓦尔为南美洲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章西女王曾经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甘地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的倡导者,卡斯特罗领导了古巴革命,缔造了古巴的解放,所以最适合的影评题目是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杰出人物,C项正确;
只有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排除A项;
他们都不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
只有卡斯特罗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认识。
10.【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该著作)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因此材料中的著作指的是《共产党宣言》,D项正确;
《马克思传》是介绍马克思相关史实的图书,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
《资本论》是马克思创作政治经济学著作,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材料所述著作是指《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
1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叶,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动力,得到广泛使用,使得工厂可以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A项正确;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与工厂厂址变化不符,排除B项;
蒸汽机车即是火车,促进了人类交通进入铁路时代,与题干所述工厂位置变化无关,排除C项;
飞梭的发明使织布速度变快,它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认识。
12.【答案】D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客观认识和评判,选项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表述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客观认识和评判,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
“1939年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的表述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标志性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
“1941年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的表述是太平洋战争的客观表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
“1944年,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的表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登陆诺曼底事件的客观表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13.【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新政的实行,使美国经济得到缓慢恢复,从而出现了从挤兑到排队存款的转变现象,这表明,新政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A项正确;
材料说明的是罗斯福新政的作用,而不是说它的特点,排除B项;
新政没有杜绝银行的破产现象,它只是使银行信用逐渐恢复,排除C项;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不能说开启了美国经济的繁荣,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14.【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至1865年期间,林肯领导的北方政府颁布《宅地法》 和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综合材料的年代尺,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B项正确;
独立战争发生于1775年至1783年,排除A项;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与材料反映南北战争的过程无关,排除C项;
日本明治维新的结果,与材料反映南北战争的过程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的认识。
15.【答案】C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世界大战在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因此材料所述内容的研究主题应是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C项正确;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14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不符合题干,排除B项;
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法西斯相关知识的掌握。
16.【答案】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华盛顿;③ 《人权宣言》;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⑤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战争的本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任 何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等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通过了《权利法案》;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通过了《独立宣言》;罗伯斯庇尔领导的法国大革命,通过了《人权宣言》;这三个事件都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故可以设计主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从三个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角度展开,言之有理即可,如: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战争的本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任何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等。
故答案为: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华盛顿。③《人权宣言》。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⑤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战争的本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任何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
17.【答案】(1)新新路开辟。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欧 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等。文艺复兴或文艺复兴运动。
(2)三角贸易;玻利瓦尔
(3)提示: 新航路开辟为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或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和扩张开始了
(4)纳米比亚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诞生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所谓‘全球联系’,系指15世纪以后出现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后期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封闭的状态,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因此材料中的“全球联系”指新航路开辟。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以欧洲人为主导的跨越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界限的很多接触与互动”可得出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根据材料“全球联系的建立,造成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交换”可得出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加强,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17世纪,欧洲国家开展了文艺复兴运动,该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
(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从欧洲出发,到非洲,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换取黑奴,再将黑奴运往美洲,从美洲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欧洲,初程、中程和归程正形成三角形,因此叫作三角贸易,因此材料所述为三角贸易;领导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军事家,由于他的努力,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巴拿马六个拉美国家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获得独立,在从与西班牙君主的斗争中取胜后,玻利瓦尔参与建立了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联盟,即大哥伦比亚,并于1819年至1830年任该国总统,因此领导南美独立运动,并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领导人是玻利瓦尔。
(3)联系: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材料二反映的是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和扩张开始了,三角贸易是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重要体现,因此可以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为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
(4)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前溃标志性事件是纳米比亚的独立。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过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故答案为:
(1)新新路开辟;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等。(任意一点)文艺复兴或文艺复兴运动;
(2)三角贸易;玻利瓦尔;
(3)提示:新航路开辟为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或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和扩张开始了(符合题意)。
(4)纳米比亚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诞生;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三角贸易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早期殖民掠夺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界殖民体系的认识。
18.【答案】(1)A 类别: 青铜工艺 B 事例:司母戊鼎 C 简介: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器物,其铸 造工艺复杂,造型雄伟, 气势凛然,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②
(3)推动了奴隶制的废除;加速了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4)崇尚劳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等。
【知识点】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1)A类别:由“类别一:生产工具”“类别二:医学名著”可依呈现规律推出,类别四从青铜工艺、科技发明、学术思想等,任选其一即可。B事例:填写一项与所选类别相关的代表性成就,如所选类别为青铜器,则可以司母戊鼎为例。C简介:结合所学可从地位、作用、主要内容等角度对所举事例作一简要说明即可,如在介绍司母戊鼎时,先肯定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器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然后在对其造型等作一简要概述,如其铸造工艺复杂,造型雄伟,气势凛然等。
(2)由材料二的出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可知,材料二是文献史料,故应填入②。
(3)由材料“在人民群众推动下,林肯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措施。其中,最有力的措施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可知,其贡献为推动了奴隶制的废除;由材料“不久,北方扭转了战争形势,并最终赢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可知,其贡献为加速了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由此维护了美国国家的统一。
(4)由材料“咱要一人嫌脏,就会千人受脏,咱一人嫌臭,就会百家闻臭”“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默默奉献,死而后已”等信息可知,劳模精神的内涵是崇尚劳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A类别:青铜工艺、科技发明、学术思想、历史巨著、数学研究、古代文字、文学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等,任选其一。B事例:填写一项与所选类别相关的代表性成就。C简介:对该成就进行简要描述,并概括其作用或地位等。A类别:青铜工艺B事例:司母戊鼎C简介: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器物,其铸造工艺复杂,造型雄伟,气势凛然,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②
(3)推动了奴隶制的废除;加速了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4)崇尚劳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献史料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劳动精神的认识。
19.【答案】(1)指南针。
(2)蔡伦;毕昇。
探究二 【欧美篇】
(3)英国;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瓦特改良蒸汽机。
(4)爱迪生;汽车、电话等。
(5)示例观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1)发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为欧洲海家远洋航行提供重要条件。
(2)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发明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到蒸汽时代。
(4)美国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新发明: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能够缩短时空距离的发明中任选一例即可,例如汽车、电话等。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即可。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先提炼一个观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接着,对这一观点进行阐述:电灯等电器的发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汽车、飞机的发明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电话、电报的发明使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人造纤维的发明丰富了人们的服饰。其他符合题意的观点,只要阐述合理均可。
故答案为:
(1)发明:指南针。
(2)人物:蔡伦;人物:毕昇。
(3)国家:英国;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发明成果:瓦特改良蒸汽机。
(4)美国人:爱迪生;新发明:汽车、电话等。
(5)示例观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阐述:电灯等电器的发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汽车、飞机的发明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电话、电报的发明使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人造纤维的发明丰富了人们的服饰。(提示:其他观点:科学理论的研究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研究(理论)推动了科技发明;科技发明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美德在第二次工业事命中居于领先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全球化进程;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环境污染。说明:其他符合题意的观点,只要阐述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指南针相关知识的掌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相关知识的掌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5)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1 / 1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教学成果评估历史试题
1.(2023九上·千山月考)古代世界各大区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它们凸显了人类文明的特点是(  )
A.继承性 B.民主性 C.一体性 D.多元性
【答案】D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古代世界各大区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凸显了人类文明的特点是多元性,D项正确;
继承性,是指吸收、借鉴前人中对己有用的因素,与题干信息“古代世界各大区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不符,排除A项;
民主性,原则是指决策者决策活动中必须走群众路线、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的行为准则,与题干信息“古代世界各大区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不符,排除B项;
一体性,是指整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元素、部分或方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与题干信息“古代世界各大区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人类文明特点的认识。
2.(2023九上·千山月考)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罗马法蕴含的平等、公正观念,为其他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
B.罗马法运用法律统治国家,后世沿袭此法,影响深远
C.罗马法将社会运行纳入其管辖范围,有利于社会发展
D.罗马法将成为世界各国的法律,沿用至今,影响深远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一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公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所以说罗马第三次是以法律征服了世界。A项正确;
后来罗马修订了其它法律,不可能一直用此法,排除B项;
“罗马法将社会运行纳入其管辖范围,有利于社会发展”未体现“征服世界”,排除C项;
“罗马法成为世界各国的法律”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认识。
3.(2023九上·千山月考)观察右侧表格,其内容反映了(  )
数学 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医学 《医学集成》
《医典》
文学 《天方夜谭》
A.意大利文化 B.古印度文化 C.阿拉伯文化 D.拜占庭文化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医典》、《天方夜谭》”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非常注重文化知识,阿拉伯人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因此材料所述为阿拉伯文化,C项正确;
材料所述内容为阿拉伯文化,而不是意大利文化、古印度文化、拜占庭文化,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文化的认识。
4.(2023九上·千山月考)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该材料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  )
A.经济发展 B.思想解放 C.政治民主 D.文化复古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及所学可知,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思想解放,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排除A项;
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民主,排除C项;
文化复古在材料中未体现,在文艺复兴中,因为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所以资产阶级通过文化复古的方式要求思想解放,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
5.(2023九上·千山月考)某班级布置关于“文艺复兴运动 ”的板报,某同学收集的素材中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素材类型 内容
A 诗歌 《罗密欧与朱丽叶》
B 画作 《最后的晚餐》
C 音乐 《神曲》
D 小说 《蒙娜丽莎》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绘画作品,B项正确;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排除A项;
《神曲》是文艺复兴先驱诗人但丁的诗歌作品,排除C项;
《蒙娜丽莎》也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
6.(2023九上·千山月考) 某同学梳理教材目录(如图)进行复习,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
A.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兴起与高涨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与扩展
D.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新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目录和所学知识可知,在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在“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美国在独立战争后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也推动法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进入19世纪后,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相继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巩固,因此复习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与扩展,C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与扩展,主要涉及的是欧美国家,并没有反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排除AB项;
题干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与扩展,时间跨度为17-19世纪,发生在二战之前,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与扩展的认识。
7.(2023九上·千山月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面“新航路开辟路线 ”图,选出人物与图中路线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哥伦布 B.②——麦哲伦及船队
C.③——迪亚士 D.④——达·伽马
【答案】A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7年达 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①是哥伦布,②是迪亚士,③是达·伽马,④是麦哲伦,故A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BCD对应错误,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的掌握。
8.(2023九上·千山月考) 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 ”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
A.小说《血战太平洋》
B.纪录片《末日启示录·凡尔登战役》
C.人物传记《列宁传》
D.当时拍摄的诺曼底登陆照片
【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研究历史可信度最高的是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选项中“当时拍摄的德诺曼底登陆照片”属于第一手史料,是当时拍摄的诺曼底登陆照片,没有经过后人加工,没有掺杂个人观点,D项正确;
长篇小说是文学作品,经过后人艺术加工,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历史,不属于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排除A项;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的战争,排除B项;
列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去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9.(2023九上·千山月考) 某学校开展“看电影·学历史 ”活动。同学们观看下列影片后,撰写的影评题目是(  )
A.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伟大领袖 B.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代表人物
C.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杰出人物 D.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答案】C
【知识点】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玻利瓦尔为南美洲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章西女王曾经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甘地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的倡导者,卡斯特罗领导了古巴革命,缔造了古巴的解放,所以最适合的影评题目是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杰出人物,C项正确;
只有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排除A项;
他们都不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
只有卡斯特罗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认识。
10.(2023九上·千山月考)“(该著作) 自发表以来已经有 200 多种文字的译本,传遍世界各个国家。 ……习近平同志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该著作)发表 170 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材料中的“著作 ”指的是(  )
A.《马克思传》 B.《资本论》
C.《马克思主义》 D.《共产党宣言》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该著作)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因此材料中的著作指的是《共产党宣言》,D项正确;
《马克思传》是介绍马克思相关史实的图书,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
《资本论》是马克思创作政治经济学著作,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材料所述著作是指《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
11.(2023九上·千山月考) “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上述材料中“★ ”应为(  )
A.瓦特蒸汽机 B.珍妮纺纱机 C.蒸汽机车 D.飞梭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叶,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动力,得到广泛使用,使得工厂可以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A项正确;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与工厂厂址变化不符,排除B项;
蒸汽机车即是火车,促进了人类交通进入铁路时代,与题干所述工厂位置变化无关,排除C项;
飞梭的发明使织布速度变快,它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认识。
12.(2023九上·千山月考)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39 年德军以“闪电战 ”方式突袭波兰
B.1941 年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C.1944 年,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大影响
【答案】D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客观认识和评判,选项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表述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客观认识和评判,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
“1939年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的表述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标志性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
“1941年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的表述是太平洋战争的客观表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
“1944年,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的表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登陆诺曼底事件的客观表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13.(2023九上·千山月考)1933 年 3 月 4 日罗斯福就职之时,银行挤兑现象依然严重,然而短短一周左右,如漫画 《排队存款(1933 年 3 月 13 日之后)》所反映,情况迅速改观,其直接原因是新政(  )
A.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B.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
C.杜绝了银行的破产现象 D.开启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新政的实行,使美国经济得到缓慢恢复,从而出现了从挤兑到排队存款的转变现象,这表明,新政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A项正确;
材料说明的是罗斯福新政的作用,而不是说它的特点,排除B项;
新政没有杜绝银行的破产现象,它只是使银行信用逐渐恢复,排除C项;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不能说开启了美国经济的繁荣,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14.(2023九上·千山月考) 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年代尺反映了(  )
A.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B.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
C.俄国 1861 年改革的性质 D.日本明治维新的结果
【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至1865年期间,林肯领导的北方政府颁布《宅地法》 和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综合材料的年代尺,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B项正确;
独立战争发生于1775年至1783年,排除A项;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与材料反映南北战争的过程无关,排除C项;
日本明治维新的结果,与材料反映南北战争的过程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的认识。
15.(2023九上·千山月考)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整理历史资料时,看到了下列资料, 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①1933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②1936 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绥靖政策
【答案】C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世界大战在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因此材料所述内容的研究主题应是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C项正确;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14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不符合题干,排除B项;
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法西斯相关知识的掌握。
16.(2023九上·千山月考) 表格有助于历史知识达到简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和比较分析。请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
项目 内容
历史回放 (每空 1 分) 事件名称 领导人物 重要文献
①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美国独立战争 ② 《独立宣言》
法国大革命 罗伯斯庇尔 ③
历史主题 (为上面回放设计主题,2 分)

历史感悟 (从三个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 影响角度谈谈你的感悟,2 分)

1    ②   ③   ④   ⑤   (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
【答案】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华盛顿;③ 《人权宣言》;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⑤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战争的本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任 何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等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通过了《权利法案》;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通过了《独立宣言》;罗伯斯庇尔领导的法国大革命,通过了《人权宣言》;这三个事件都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故可以设计主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从三个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角度展开,言之有理即可,如: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战争的本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任何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等。
故答案为: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华盛顿。③《人权宣言》。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⑤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战争的本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任何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
17.(2023九上·千山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全球联系 ”,系指 15 世纪以后出现的, 以欧洲人为主导的跨越国家、 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界限的很多接触与互动,全球联系的建立,造成在全球范围内出现
了规模空前的交换……
——摘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 口 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 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 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
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
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很多努力。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1) 材料中的“全球联系 ”指哪一历史事件(1 分) 此事件有什么积极影响? 这时期“人 ”被发现,提倡以“人 ”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2) 材料二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00 多年后领导南美独立运动 ,并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的领导人是谁?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4)材料三中,“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最终崩溃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答案】(1)新新路开辟。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欧 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等。文艺复兴或文艺复兴运动。
(2)三角贸易;玻利瓦尔
(3)提示: 新航路开辟为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或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和扩张开始了
(4)纳米比亚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诞生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所谓‘全球联系’,系指15世纪以后出现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后期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封闭的状态,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因此材料中的“全球联系”指新航路开辟。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以欧洲人为主导的跨越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界限的很多接触与互动”可得出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根据材料“全球联系的建立,造成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交换”可得出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加强,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17世纪,欧洲国家开展了文艺复兴运动,该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
(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从欧洲出发,到非洲,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换取黑奴,再将黑奴运往美洲,从美洲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欧洲,初程、中程和归程正形成三角形,因此叫作三角贸易,因此材料所述为三角贸易;领导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军事家,由于他的努力,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巴拿马六个拉美国家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获得独立,在从与西班牙君主的斗争中取胜后,玻利瓦尔参与建立了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联盟,即大哥伦比亚,并于1819年至1830年任该国总统,因此领导南美独立运动,并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领导人是玻利瓦尔。
(3)联系: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材料二反映的是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和扩张开始了,三角贸易是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重要体现,因此可以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为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
(4)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前溃标志性事件是纳米比亚的独立。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过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故答案为:
(1)新新路开辟;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等。(任意一点)文艺复兴或文艺复兴运动;
(2)三角贸易;玻利瓦尔;
(3)提示:新航路开辟为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或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和扩张开始了(符合题意)。
(4)纳米比亚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诞生;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三角贸易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早期殖民掠夺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界殖民体系的认识。
18.(2023九上·千山月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人民的智慧】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不懈探索和不断创
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人民的力量】
材料二 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失利,华盛顿几乎失守。1862 年,在人民群众的推动 下,林肯采取了一 系列革命性的措施。其中,最有力的措施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规定从 1863 年 1 月 1 日起,南方各州的黑奴“永远获得自由 ”“可参加合众国军队 ”。这些措 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在北方军队的每 1000 个士兵中,有 421 个 工人,487 个农民。南方有 50 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 的 10 万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不久,北方扭转了战争形势,并最终赢得了南北战
争的胜利。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第二版)等
【人民的精神】
材料三 表 新中国劳动模范光荣榜(部分)
时传祥 ,掏粪工人 。 无论冬夏 、挨家挨户 地给群众掏粪扫污 。 他曾说:“ 咱要一人 嫌 脏 , 就 会 千 人 受 脏 , 咱一人嫌臭 ,就 会百家闻臭。” 王进喜 ,石油工人 。 曾 参 与 建 设 大 庆 油 田 , 克服了常人无法 想 象 的 困 难 。 他 曾 说:“有条件要上 ,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 要上。” 邓 稼 先 , 原 子 弹 专 家 。一生从事原子弹 研究 ,默默奉献 ,死 而 后 已 。 他 曾 说 : “假如生命终结后可 以再生 ,那么我仍选 择 中 国 , 选 择 核 事 业。 王选,计算机文字信 息处理专家 , 汉字激 光照排系统创始人 , 被 誉 为 “ 当 代 毕 异 ”。他曾说:“我能 够在有生之年为此做 了一 点贡献 , 已死而 无憾了。”
(1)上图是以“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为主题的思维导图。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图中的格式,在 A、B、C 处填写相应的内容(要求:所填内容不得与已列出的内容重复)。
(2)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划分,材料二属于    (请在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口述史料三种类型中,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其对应的符号填入答题卷中)。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北战争中人民群众对美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
(4)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劳模精神”的内涵。
【答案】(1)A 类别: 青铜工艺 B 事例:司母戊鼎 C 简介: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器物,其铸 造工艺复杂,造型雄伟, 气势凛然,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②
(3)推动了奴隶制的废除;加速了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4)崇尚劳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等。
【知识点】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1)A类别:由“类别一:生产工具”“类别二:医学名著”可依呈现规律推出,类别四从青铜工艺、科技发明、学术思想等,任选其一即可。B事例:填写一项与所选类别相关的代表性成就,如所选类别为青铜器,则可以司母戊鼎为例。C简介:结合所学可从地位、作用、主要内容等角度对所举事例作一简要说明即可,如在介绍司母戊鼎时,先肯定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器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然后在对其造型等作一简要概述,如其铸造工艺复杂,造型雄伟,气势凛然等。
(2)由材料二的出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可知,材料二是文献史料,故应填入②。
(3)由材料“在人民群众推动下,林肯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措施。其中,最有力的措施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可知,其贡献为推动了奴隶制的废除;由材料“不久,北方扭转了战争形势,并最终赢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可知,其贡献为加速了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由此维护了美国国家的统一。
(4)由材料“咱要一人嫌脏,就会千人受脏,咱一人嫌臭,就会百家闻臭”“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默默奉献,死而后已”等信息可知,劳模精神的内涵是崇尚劳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A类别:青铜工艺、科技发明、学术思想、历史巨著、数学研究、古代文字、文学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等,任选其一。B事例:填写一项与所选类别相关的代表性成就。C简介:对该成就进行简要描述,并概括其作用或地位等。A类别:青铜工艺B事例:司母戊鼎C简介: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器物,其铸造工艺复杂,造型雄伟,气势凛然,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②
(3)推动了奴隶制的废除;加速了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4)崇尚劳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献史料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劳动精神的认识。
19.(2023九上·千山月考) 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引发革命。回望历史,可见一次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起国家力量兴衰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中国篇】
(1)为欧洲航海家远洋航行提供重要条件的中国古代发明是什么?
(2)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做出伟大贡献?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3)18 世纪 60 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哪个国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工业革命中,哪项发明成果把人类带入到蒸汽时代?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的美国人是谁?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 ”的新发明有哪些?(举出一例即可)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
(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世界近代史》等
【答案】(1)指南针。
(2)蔡伦;毕昇。
探究二 【欧美篇】
(3)英国;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瓦特改良蒸汽机。
(4)爱迪生;汽车、电话等。
(5)示例观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1)发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为欧洲海家远洋航行提供重要条件。
(2)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发明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到蒸汽时代。
(4)美国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新发明: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能够缩短时空距离的发明中任选一例即可,例如汽车、电话等。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即可。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先提炼一个观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接着,对这一观点进行阐述:电灯等电器的发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汽车、飞机的发明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电话、电报的发明使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人造纤维的发明丰富了人们的服饰。其他符合题意的观点,只要阐述合理均可。
故答案为:
(1)发明:指南针。
(2)人物:蔡伦;人物:毕昇。
(3)国家:英国;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发明成果:瓦特改良蒸汽机。
(4)美国人:爱迪生;新发明:汽车、电话等。
(5)示例观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阐述:电灯等电器的发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汽车、飞机的发明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电话、电报的发明使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人造纤维的发明丰富了人们的服饰。(提示:其他观点:科学理论的研究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研究(理论)推动了科技发明;科技发明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美德在第二次工业事命中居于领先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全球化进程;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环境污染。说明:其他符合题意的观点,只要阐述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指南针相关知识的掌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相关知识的掌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5)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