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学历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学历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9:5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主题】
领略经典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3课时)
【课标要求】
领略传统白话文小说的魅力,了解古代生活,丰富人生体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讲述英雄传奇(如《智取生辰纲》),有的描绘儒林世相(如《范进中举》),有的演绎历史故事(如《三顾茅庐》),有的展现封建大家族的生活(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让我们领略传统白话小说的魅力,了解古代生活,丰富人生体验。
学习这个单元,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如《智取生辰纲》就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梳理故事情节,如让学生快速浏览《范进中举》,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范进中举写了哪些事,并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如在自学《三顾茅庐》时,提醒学生在“阅读提示”的指引下了解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物形象;结合具体描写探讨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绘声绘色、形态各异的笑态,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写作部分,通过转换表达方式实践改写,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名著导读部分,探究的是《水浒传》专题,课内课外结合做到有序推进。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小说阅读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小说阅读方法、技巧,能借助以往的阅读经验,学以致用,领略传统白话文小说的魅力,了解古代生活,丰富人生体验。
【素养目标】
感知古代诗文的意蕴,感受作者的情怀,走进古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美感的陶冶。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明清白话小说的特点,把握小说内容,概括分析故事情节。
2.运用小说要素分析方法,联系全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对古典小说的赏析能力。
3.学习结合时代背景,探究故事发生的原因,探讨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
4.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感受古今语言的变化。
【评价任务】
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文小说的艺术特点。
【学法建议】
1.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理清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能看清人物活动的大背景。
2.把对人物的分析讨论放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能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要点,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
3.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如讲究情节的曲折和故事的完整,往往把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很少涉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可以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从小说要素人手,进行对比学习。能更深体会到不同的环境与情节会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表达不同的主题。
5.注意古今语言的区别。可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能勾连古今,注意梳理比较,提升对古典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
6.课内外结合,拓宽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学习过程】
22 智取生辰纲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智取”情节。
2.赏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
3.了解早期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贯通。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智取”情节。
2.了解早期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贯通。
【课前任务】
阅读《水浒传》中与杨志有关的回目(第十二、十三、十六、十七、五十八、九十九回)和本回中删节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破题导学,明确重点
师: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编者在选入课本时省去了一些信息。课前大家已阅读了小说中与杨志有关的章节和本回中删节的部分,现在,谁来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更加完整呢?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的话将小说的主要情节复述出来。
2.通过上面的复述,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呢?
3.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同学们知道小说中存在着几种矛盾吗?这几种矛盾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跳读课文,理清线索
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学后反思】
请自助梳理本节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学会本节内容的,你觉得还
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 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请写在下方区域。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赏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上节课,我们紧扣文题,梳理了小说节选的主要情节,知道了“智押”“智取”是本文的重点,这一节课我们就从“智押”“智取”这两点入手,分析一下杨志智押生辰纲的“智”表现在何处,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智”又表现在哪里。
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读出杨志之“智”
杨志智押生辰纲的“智”表现在何处?
思考方向:
梁中书手下兵马众多,为什么杨志只选了11个士兵,还扮为普通的商人?
杨志在离京五七日后为什么对赶路的时间进行了调整?
时间调整后,杨志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尽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走呢?
2.读懂晁盖、吴用之“智”
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智”又表现在哪里?
思考方向:
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吗?
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劫取生辰纲呢?
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吴用等人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小说中,还有哪些矛盾也被吴用等人用来智取生辰纲?
3.探究杨志之败因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既然杨志如此小心,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呢?
三、研读课文,把握手法
(1)以杨志为例,探讨一下作者在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方法。
(2)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小说也穿插了一些环境描写,这有何作用?
四、辩证思考,探讨主旨
请同学们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与现代社会作比较,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探讨小说中英雄人物行为的价值与不足。
【学后反思】
请自助梳理本节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学会本节内容的,你觉得还
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 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请写在下方区域。
定时训练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船女子
佟继萍
①1921年7月,上海的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下,浓重的云团翻卷集聚着,像是在酝酿一场暴风雨。
②法租界的望志路上,一幢石库门建筑的二楼,一些人正在慷慨激昂地谈论着。楼下过廊里的长凳上,坐着个神色凝重的青年女子,她不时地朝着门口左右张望。她叫王会悟,受丈夫李达委托,为屋里开会的十五个神秘人物站岗放哨。这个秘密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③30日晚,进行第六场会议时,王会悟看到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径直往楼上走,便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这人支吾了一句,说声对不起,神色慌张地下楼走了。这个突然出现的人,让王会悟感觉非常蹊跷,她立刻去楼上通报消息。正在发言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会议立即停止,代表们纷纷撤离。
④十多分钟后,两辆巡捕房警车停在楼下,全副武装的巡捕冲下车,包围了整栋房子,开始大搜查。一阵混乱后,没找到任何证据,只好悻悻地撤退了。
⑤那个穿灰色长衫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密探,正是因为王会悟的警惕,代表们才得以及时疏散。事后,马林称赞王会悟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好培养。”
⑥晚上,一起撤离的部分代表,在李达寓所商议复会事宜。上海是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开会呢?代表们意见不一。王会悟说:“我有个建议,我老家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咱们到南湖去租一艘画舫,在船上开会,大家看如何?”
⑦“我觉得王先生提的这个建议非常好!”来自武汉的董必武首先表示赞同,其他代表听了也纷纷说是个好主意。
⑧江南水乡乌镇长大的王会悟,其父是晚清秀才,开一家私塾。在嘉兴读书期间,王会悟接触到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来到新思想荟萃的上海,结识了李达,两人便在陈独秀家里举行了婚礼。
⑨会议地点一确定,王会悟与李达周密策划,决定各带领一部分代表分两个车次出发。
⑩第二天一早,王会悟乘早班火车赶到嘉兴,安排代表们去鸳湖旅社歇息,在同车到达的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陪同下,到南湖烟雨楼实地观察,确定画舫的停靠位置。
王会悟让旅社账房先生帮忙租了画舫,在离开旅社前往南湖时,向旅社借了麻将带上。
身着素色衣裙的王会悟在前边引路,边走边介绍南湖的环境,十几位西装革履的外地“游客”,悠闲地随在其后,步入船舱。
一艘古朴典雅的红船,在荷花摇曳的嘉兴南湖上荡漾着。船头,江南女子王会悟一边警觉地环视周围,一边指点船主,把船撑到烟雨楼东南方向僻静的水域用篙插住,代表们坐在中舱的八仙桌前开始开会。此时,俏丽窈窕的王会悟如一水乡歌女、哼唱起嘉兴小调,遇到有船经过时,她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船舱里听到暗号,就压低声音讨论,船过去了就群情振奋。带来的那副麻将牌码放在桌子中心,掩人耳目。
会议气氛正热烈时,湖面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王会悟立即提高嗓音,手拍舱门的节奏也加快了。代表们当即停止讨论,有的打起了麻将,有的端起茶杯到船头去赏风景。
王会悟婉转地向船主询问,得知是富人家游船在湖上兜风,代表们又聚在一起,会议继续进行。
午后,雨打湖面,游人渐渐散去,南湖少有的清静。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雨停了,一抹红彤形的霞光穿过云层涂在红船上,依在船头上的王会悟,在波光粼粼水面的映衬下,仙女般伫立着。
……
傍晚,王会悟送别代表们离开红船时,已是暮霭沉沉、渔火点点了。
而今,乌镇西栅王会悟纪念馆里,王会悟与红船群雕伫立堂前,仿佛在向后人们讲述着红船的故事。
(选自(2021中国年度小小说》,有改动)
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会议代表董必武的话都体现了对王会悟工作的认可。
B. 小说的插叙部分简要交代了王会悟的家庭出身、读书经历和生活经历等。
C. “麻将”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是故事的重要细节,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 小说既充分尊重历史真实,又运用了丰富的文学表现手法,特点突出。
15.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加以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上海—幢石库门建筑里 ① 王会悟及时通报 代表们立即撤离
② 代表复会地点意见不一 ③ 代表们纷纷赞同
④ ⑤ 王会悟示警,了解情况后解除警报 会议继续进行
4.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义,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5. 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
6. 缅怀历史,致敬先辈。王会悟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结合小说内容写出两点并简述理由。
7.根据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
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为纪念“国际母语日”,你所在的班级下周三下午第六节课要召开一个班会,作为班长的你去邀请语文老师李老师参加,你将怎样表达?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学校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23 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认清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初步感知主人公命运,探讨范进喜极而疯的原因。
【课前预习】
自读疏通字词,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1.掌握字词
星宿( ) 斋公( ) 醺醺( ) 啐( ) 报帖( )
攥( ) 簇拥( ) 侥幸( ) 作揖( ) 带挈( )
相公( ) 行事( ) 腆着( ) 嗑( ) 亚元( )
解元( ) 轩敞( ) 锭子( ) 绾( ) 拙病( )
商酌( ) 桑梓( )
2.梳理情节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2)围绕主要人物概括情节。
三、细读,理解主人公命运
1.范进中举前后,命运可谓天翻地覆,文章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并填写下面表格。
范进中举前后对比
中举前 中举后



地位
2.喜极而疯,可怜可悲
(1)学生分角色朗读范进喜极而疯的细节,概括他发疯的全过程。
(2)第5段有哪些文句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3)范进历尽千辛万苦才考上了举人,为什么在得知自己中举后却疯掉了呢?请同学们从个人、社会角度分别探讨范进中举发疯的原因。
(4)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
【学后反思】
请自助梳理本节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学会本节内容的,你觉得还
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 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请写在下方区域。
定时训练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2.认清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跳读,品析胡屠户形象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的?文中有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这种变化?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并填写下面表格。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对比
中举前 中举后
对范进的称呼
说话的态度
所带的礼品
对嫁女的看法
对相貌的评价
2.此等小人,社会犹存
(1)这些语言、动作描写,体现了胡屠户怎样的人物性格?请同学们用一些词语概括。
(2)胡屠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当时的社会还存在像胡屠户一样的人吗?
二、再读,赏析本文讽刺艺术
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以及运用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等。结合胡屠户这一形象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
四、深读,挖掘本文主旨
本文除了描写范进与胡屠户这两个经典人物以外,还描写了张乡绅和众乡邻,从侧面烘托了文章的主旨。
1.乡绅拉拢,为己服务
(1)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做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从第10段寻找答案。
(2)张乡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乡邻讨好,世态炎凉
(1)除了张乡绅,作者还对众乡邻进行了描写。简要分析乡邻的形象及作用。
(2)众乡邻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们呢?
3.归纳主旨
【学后反思】
请自助梳理本节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学会本节内容的,你觉得还
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 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请写在下方区域。
定时训练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这段文字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在刻画严监生时主要从动作、________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充分揭示了严监生________的本性。
2.在赵氏之前有好几个人猜测严监生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的原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没有一下子就让赵氏来说?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独行玉器行
余显斌
①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甲】,很是红火。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②王独行却不。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③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④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己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⑤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⑥可是,也有例外。这人,就是曾白。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
⑦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
⑧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
⑨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
⑩这蝉,是曾白雕的。
他少有地一笑:“小子,你出师了。”曾白眼睛一亮:“师父,真的?”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
王独行愣了一下。“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曾白忙说:“请师父出题。”王独行笑笑:“急什么?早着呢。”
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对迎接他的曾白说。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
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
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拿着玉器走了。
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为啥?”大家不解。
“考查不过关!”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我一直【乙】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
但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着他。
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
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曾白问:“师父,我能离开了吗?”
“不行!”王独行一【丙】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
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
3. 依次填入文章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买、告诉、摇 B. 买、告诫、挥
C. 求、告诉、播 D. 求、告诫、挥
4. 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的作用。
5. 请分别说说 和 段中周局长“笑”的内涵。
6.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中胡屠户的两段话,结合本文第③段划线句和第段,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吴敬梓《范进中举》)
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都有变化,原因分别是什么?这样设计,都是以“变”写“不变”,胡屠户和王独行“不变”的分别是什么?
24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2.把握小说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课前预习】
1.阅读《三国演义》中与本文情节有关的章节(第三十七回)。
2.扫清字词障碍,对照注释和参考资料翻译文中“隆中对策”部分。
【教学过程】
一、资料链接,检查预习
1.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2)《三国演义》简介。
(3)介绍刘备三顾茅庐的背景。
2.疏通疑难语句
(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通读顺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语句。
(2)小组讨论交流,疏通疑难语句。
(3)把经过组内讨论也不能解决的疑难语句提交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读懂情节
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细读片段,读出性格
(1)在这一段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2)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3)分角色朗读第1段,要求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后反思】
请自助梳理本节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学会本节内容的,你觉得还
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 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请写在下方区域。
定时训练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 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
B.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 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C.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
D.挟天子以令诸侯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9.用10字以内的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10.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试简析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1)刘备: 。
(2)关羽: 。
(3)张飞: 。
11.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
12.读了全文,请你任选角度,就刘备或诸葛亮的作为,谈谈你的看法。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思考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司马徽说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诸葛亮真有此才吗?卖草鞋出身的刘备凭什么能请诸葛亮出山呢?读过《三顾茅庐》后,你能不能各用两个字来评价刘备和诸葛亮?
二、研读刘备,“诚”“敬”有加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刘备的诚心和敬意?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
例句 分析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张飞与刘备是结拜兄弟,诸葛亮是一位与刘备素未谋面的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
综上所述,请同学们用两个四字短语来评价刘备这个人物形象。
三、研读孔明,“智”“淡”兼备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文中他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哪一部分?
1.在这部分,诸葛亮的“智”
(1)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天下形势的?
他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2.诸葛亮的“淡”
我们再来研读诸葛亮的“淡”。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语句,再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
课件出示:
举例 分析
自吟诗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一个大智大贤者的形象
3.总结诸葛亮的形象
综上所述,请同学们用两个四字短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
四、分析手法,提升素养
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我们会发现作者在塑造他们时,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请你分析一下,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各有怎样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激趣阅读
1.诸葛亮出山后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勉一生,做了许多大事。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你还知道多少呢?请列举出来。
2.拓展阅读
布置学生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中相关回目(第四十、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九、八十四、九十、九十六、一百零三回等)。
【学后反思】
请自助梳理本节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学会本节内容的,你觉得还
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 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请写在下方区域。
定时训练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突袭
王筠
①正是一夜中最为寂静的时刻,严寒笼罩着大地,山上一片肃然。只有西北方向柳潭里与东南方向下碣隅里的隆隆炮声打破了黎明前的黑暗。
②死鹰岭是横亘在柳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的高山险岭,主阵地1419.2高地卧伏于下碣隅里到柳谭里的公路上方,它是美军陆战队的生死命门,也是志愿军部队的一把尖刀。守住了这一片阵地,就等于在美国人的心脏上戳了一刀子。所以师长和政委在电话里反复叮嘱吴铁锤,务必抢占并死守死鹰岭诸阵地。
③攻击部队排成了散兵线,悄悄地向山上摸去。几百人的部队都反穿着单薄的棉衣光脚走在寒冷到极致的雪地上,冰铁一样的大地吸附着他们的脚板,一阵阵疼痛渗透到他们的心脏、骨髓和每一个毛孔,就像是无数的铁钉子扎进了他们的血肉,使他们本来就冻伤冻肿的脚板饱受着加倍的苦难。但他们全都紧咬着牙关,以免打战的牙齿惊扰了山头上美国人的好梦。
④孙友壮腾出手来摸了摸他的一双大脚,脚板面子黏糊糊的一片,他知道那是流出的血水。孙友壮管不了那么许多,甩开了膀子,几乎是大步流星地走在了散兵线的最前面,走在了吴铁锤的身旁。不一会儿双脚就麻木了,好像是两根僵硬的木头戳在冰冷的雪地上。
⑤到了半山腰,吴铁锤抬起胳膊压了压,先是近处后是远方,先是身边后是两翼的部队,都停了下来。吴铁锤听了听,山上山下一片寂静,美国人没有一点动静,搞不好都在睡大觉。吴铁锤没有大意,低声下达了他的第二个战斗命令:“都卧倒,匍匐前进!”
⑥所有的人都趴倒在雪地上,顺着山坡往上爬。光脚走在雪地上的动静自然是比穿着鞋子走路的响声要小,但也不是一点声音没有,而匍匐着爬行的效果就截然不同了,用悄无声息这个字眼来形容此时此刻吴铁锤和他带领的队伍也并不为过。他们就是这样反穿着单薄的棉衣裤,赤裸着双脚爬行在冰冻的雪地上。
⑦守卫着死鹰岭1419.2主阵地峰腰部的是美军麦卡锡中尉所在的连。整整一个白天都相安无事,陆战队员们绷紧的神经免不了松弛下来。夜幕降临以后,气温也在急剧地下降,麦卡锡和他的士兵躲在散兵坑里不停地跺脚和拍打着双手,以抵御严寒的侵袭。
⑧周围一片宁静,只有漫山遍野的积雪映照出淡淡的背景。寒冷使得美国士兵们昏昏欲睡,麦卡锡不停地喊叫着他们,把他们一个一个从即将到来的梦境中拉出来。黑夜是中国人的白天,中国人总是在夜间进攻,他们善于在夜幕中发动袭击,麦卡锡经历过这样的教训,他惧怕夜幕,惧怕待在这黑漆漆的荒山野岭上。麦卡锡的叫喊声凄厉而刺耳,显得十分神经质,听起来不像是平日里的那个麦卡锡。本森下士感觉到他这个长官的神经即将崩溃。
⑨倦意一阵阵袭来,美国士兵路易斯的眼睛很快就闭上了,可是随之而来的噩梦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他梦到了中国人袭击他们的情景,在七零八落的枪声中他落荒而逃,拼命奔跑,想远离那奇怪和恐怖的枪声,然而他的这一努力纯属徒劳,他脚步蹒跚,奔跑了半天还只是在原地转圈,两条腿好像不受自己控制。他使出了浑身的气力,拼命地蹬腿。他的腿蹬在鸭绒睡袋中,睡袋拉扯着他的身体,使他从噩梦中醒来。
⑩一阵急促和铿锵的金属撞击的声音在山坡上兀然而起,紧接着是一片远远近近的呐喊声,好像堤坝突然决口,山体突然崩塌。麦卡锡一个激灵清醒过来,下意识地感觉到这是中国人。中国人来了!
伴随着铿锵的金属撞击声(麦卡锡当然不知道那是吴铁锤祖传的铜锣),山洪暴发一般的喊杀声越来越近,爆炸声随之响遍了整个死鹰岭大大小小的阵地。几百颗手榴弹同时飞向黎明前寒冷的夜空,飞向美国人据守的山头要点,有的扔在了散兵坑前面,有的扔在了散兵坑后面,有的正好扔在了散兵坑里,麦卡锡和他的陆战队员们都蒙了。更要命的是紧跟着爆炸的硝烟和横飞的弹片,无数中国人冲进了他们的阵地,紧接着就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混战…
麦卡锡中尉见大势已去,下达了紧急撤退的命令。
(节选自《长津湖》,有删改,标题为命题人所加)
4. 请以吴铁锤的视角,简要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5. 小说中多次写雪地和天气的寒冷,有什么作用?
6. 课堂上,老师带着同学们探讨人物形象,请补充对话。
老师:这篇小说分别刻画了志愿军群像和美军群像。
小深:志愿军的英勇无畏、(1)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圳:小说中美军表现出一副(2) 、疲惫不堪的样子。
老师:的确,人物群像凸显了人物的共性。小说中,作者还在人物描写上尽量变换不同手法,让文字更有表现力。
小深:第④段运用了动作描写,“摸”“甩”“走”等动词具体写出了极度寒冷的天气下孙友壮的英勇无畏。 小圳:那我来说说第⑨段路易斯这个人物。(3)
老师:所以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要素!
7. 结合小说内容,请你全面分析志愿军这次突袭成功的原因。
8. 请以“这盛世,如您所愿”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志愿军的敬意。
9.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选做)
明清小说以独特的方式彰显出巨大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水浒传》主要讲述以宋江为代表的梁山好汉反抗欺压以及水泊梁山壮大的故事。《三国演义》主要讲述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的故事。《西游记》主要讲述孙悟空大闹天宫与唐僧、猪八戒、沙僧等西行取经的故事。明清小说以讲故事的方式,塑造了感人的形象,让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2)下面是《三国演义》描写关云长的有关语句,请按对联规律排序,使之成为一副对联,并在横线上写上语句的序号。
①隐微处不愧青天 ②驰驱时无忘赤帝 ③仗青龙偃月
④赤面秉赤心 ⑤青灯观青史 ⑥骑赤兔追风
上联: 下联: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拓展阅读相关章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相关回目。
2.搜集整理曹雪芹及《红楼梦》的相关常识。
3.自读《刘姥姥进大观园》,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重温经典,切入课题
说说你所知道的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书名、作者、朝代、主要人物等常识。
书名 作者 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二、检查预习,我说《红楼梦》
三、初读,把握文章文脉,理清行文思路
自读,自主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1)结合旁批梳理情节:以短语或者句子形式呈现。
(2)梳理文章写法,用一个字概括学习聚焦点。
四、细读,品析笑因笑态,习得写人之法
1.寻读,辨析笑因之源
(1)批注笑因。
(2)交流展示。
2.读出笑因韵味
自主朗读,再小组交流,最后展示点评。
示例1:“闹”“撮”,注意读出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的动态感,突出刘姥姥夹鸽子蛋的窘态。
思考:你觉得刘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
3.品读,揣摩众人笑态
第7段、8段描绘了众人笑态,绘声绘色,各具情态,请揣摩诸人笑后隐含的内涵。
自主批注后小组交流。
人物 相关语句 分析性格特点
史湘云
林黛玉
贾宝玉
王夫人
薛姨妈
探春
惜春
贾母
4.比读,感悟写人之技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发现刻画人物有什么小技巧?
五、深读,探究笑的前因后果
(1)凤姐和鸳鸯为何会设局“取笑”刘姥姥?
(2)刘姥姥为何明知是“取笑”,还要去扮演“小丑”的角色?
点拨:先回答教材P137旁批“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什么特点?”和“刘姥姥此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再来回答刘姥姥甘愿扮演“小丑”角色的原因就水到渠成了。
(3)从“取笑”的闹剧中,你心里生发出哪些感触?
【学后反思】
请自助梳理本节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学会本节内容的,你觉得还
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 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请写在下方区域。
定时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曹雪芹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12.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13.请概括选文中王熙凤对林黛玉的态度变化过程。
14.阅读选文,概括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15.试根据选文内容,分析林黛玉的形象。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把握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2.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阅读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体会《无题》中烘托、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习《咸阳城东楼》
【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人
想要对《咸阳城东楼》一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需要对作家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
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著有《丁卯集》。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他。
资料助读2:写作背景
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夕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二、熟读古诗,明白诗意
1.读通顺,读准字音节奏
蒹葭( ) 汀洲( ) 绿芜( ) 秦苑( )
2.找意象,明确特点,发挥想象,生动描绘句意
三、品味景物,领会“愁情”
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诗人登上高楼,为何愁绪满怀?这“愁”里包含了哪些情思?
学习《无题》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诗人生活
资料助读3: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很多作品表现了当时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资料助读4:写作背景
这首《无题》诗,旧注家多说有政治寓意,有的认为是作者政治失意,向令狐绹求助哀告之作;有的认为是因宰相李德裕被贬崖州(今海南岛),诗人作诗向他表示敬慕与同情。现在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纯粹的爱情诗。野史记载,李商隐曾多次陷入爱情的纠葛,包括与女道士也有暧昧的关系。而这不能为外人知的恋情,诗人虽作诗却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无限深情。
二、通读,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学生自主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预设:蜡炬( ) 云鬓( ) 吟唱( ) 蓬山( ) 殷勤( )
2.读悟诗意
讨论,描绘诗意进而展示所得。
三、品读,感悟诗人情怀
1.抓意象,品手法
诗歌运用哪些意象和艺术手法来表达诗人的离别伤感和相思之苦呢?
2.想画面,析情感
一首诗因为情感人,也因为画面而动人。这首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两句画面感很强,请描绘其画面,分析诗人的情感。
【学后反思】
请自助梳理本节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学会本节内容的,你觉得还
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 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请写在下方区域。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词,理解词的大意。
2.体会《行香子》中动静结合、白描和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
3.体会《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词人浓墨重彩的“愁”。
学习《行香子》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明身份,识词风
北宋有这样一个词人,他的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名字叫秦观。他写过一首表现田园春景的词,语言浅近,流转自然,给人以明快之感,这首词就是今天咱们要赏析的《行香子》。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时作者尚未出仕。在此期间作者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
二、词的诵读:读准音,诵出韵
1.读顺字音节奏
学生自主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陂塘( ) 豪兴( ) 徜徉( ) 飏( )
乘兴( ) 东冈( )
2.读懂内容感受
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读完词,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三、词的品析:赏美景,品闲情
1.描绘美丽的画面
在前面两首诗歌的学习中,大家学会了抓住意象,发挥想象,生动描绘画面的方法,那么,这首词中,词人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试着描绘画面,同桌互相分享。
2.感受词人的心境
景美情真,景美情美,那么词人此刻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词人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这种心境的呢?
学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教学过程】
一、人物竞猜,巧切课题
请大家根据下列信息猜测人物:他是南宋词人,人称“词中之龙”,字幼安,号稼轩。他生于金国占领时期,21岁抗金,不久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他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和爱国诗人陆游双峰并峙。他的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派的最高成就。他——是谁呢?
资料助读5: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辛弃疾曾被弹劾去职,闲居江西上饶,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一个秋天。他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二、熟读宋词,感知词意
1.读顺字音节奏
自主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强说愁( )
2.读懂内容
这首词围绕哪一个字来写?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深层探究,把握情感
1.联系背景,体会“愁”的内涵之深
这首词以“登高说愁”为话题,写出了少年与成年的两种人生感受。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
追问:辛弃疾“爱上层楼”,但这种愁是闲愁吗?请联系背景深入理解。
2.深入思考,体会“愁”的含蓄之美
(1)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
(2)是什么原因使词人“欲说还休”?
(3)词中的“天凉好个秋”是什么含义?是闲话还是弦外有音?
【学后反思】
请自助梳理本节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学会本节内容的,你觉得还
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 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请写在下方区域。
定时训练
1.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行香子①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②。倚东风,豪兴徜徉③。小园几许④,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⑤青旗⑥,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注]①行香子,词牌名。②陂(bēi)塘:池塘。③徜徉(cháng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④几许: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⑤飏(yáng):飞扬,飘扬。⑥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1)请描述上阕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不超过50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你列举两种。
(3)整首词表现了词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词中能直接体现这种情感的句子是:“ ”“ ”。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以下各题。
[甲]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乙]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下列对本题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广大。
B.乙词的上阕写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人世艰辛,没有愁苦,为赋新词强说愁。
C.甲诗中以遍地绿芜、黄叶高林来渲染秦苑、汉宫的荒废,这些景致为诗人傍晚远眺实景。
D.乙词中“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尽”字极有概括力,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2)甲乙两首诗歌都围绕着“愁”字来写,请分析两首诗歌表达的“愁”有何不同。
名著导读 《水浒传》 古典小说的阅读
【教学目标】
1.读法指导,把握小说的题材特点。
2.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法指导,把握小说的题材特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阅读水浒故事,简析人物,探究主题。
3.了解艺术手法,体会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话说“水浒”
你们欣赏哪些“水浒”英雄?你们阅读《水浒传》的策略是什么?
二、简介背景,走近“水浒”
阅读名著,我们首先要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44—145,梳理作家作品等相关知识。
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做批注;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世以施耐庵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而其生平事迹,旧籍记载绝少,传说亦多参差。有学者认为,《水浒传》为施耐庵及其门人罗贯中共同编撰完成。明末清初评论家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评定为“天下六才子书”。
资料助读2:书名由来(小故事)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据说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 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书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 《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地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
三、掌握读法,走进“水浒”
《水浒传》是一本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人物众多的大部头古典名著,很多同学读起来觉得颇有难度,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从以下方面一起去探讨一下《水浒传》的阅读方法。
1.识别题材特点
师:古典小说题材纷呈复杂,我们熟悉的《西游记》属于神魔小说,《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小说,《红楼梦》属于世情小说,可如果我们再去仔细探寻这些我们熟悉的古典小说题材的共同点,我们发现他们大多分为两类,请同学们试着概括以下古典小说的共通之处。
2.了解艺术手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描写英雄的精妙设计。108好汉的故事个个精彩,作者是怎么把他们的出场、经历写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呢?
3.例析人物形象
《水浒传》最精彩之处就是英雄人物众多,但都各个不同,写外貌、写动作、写心理、写神态、写语言,作者抓住各个人物的显著特点娓娓道来,虽都粗豪、侠义,却同中求异,异中存同,人物极具代表性,绝不脸谱化。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武松和林冲两人之间的异同吧。
4.体会语言风格
师:施耐庵将白话运用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程度,使《水浒传》成为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该小说的语言是高度口语化的,与《三国演义》的文白相杂不同,因此更为准确生动。特别是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5.探究主题思想
读《水浒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毛泽东爱看书,尤其爱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他看了《水浒传》,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如毛泽东认为:“《水浒》一书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不过也有人认为《水浒传》是一部官逼民反的史诗。请你根据你的阅读和理解为以上的观点找到论据。
假如北宋社会不是作者描述的那样腐败黑暗,而是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水浒传》中的108个英雄还会走上反抗朝廷的道路吗?
【学后反思】
请自助梳理本节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学会本节内容的,你觉得还
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 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请写在下方区域。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清书中情节脉络。
2.开展水浒人物形象分析。
3.分析章回体小说的艺术特点。
【课时准备】
1.分组安排
按照四个阅读专题任务,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再将每个大组分成若干小组。
一组:情节故事组。(分成三个小组)
(1)全文故事结构归纳梳理;(2)选择文中精彩片段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以思维导图形式整理相关情节;(3)选择文中精彩人物,围绕人物梳理相关情节。
二组:人物分析组。(分成四个小组)
(1)收集人物绰号,按绰号由来归类,明确人物特点;(2)分析人物形象;(3)为人物立传;(4)绘制英雄人物卡片,制成小书签。
三组:精彩片段赏读组。(分成三个小组)
(1)选择最能凸显人物形象的片段,改编成戏剧并表演;(2)选择描写人物最精彩的片段,赏读其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描写;(3)选择你最喜欢的计谋,给作者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个片段的赏析理解。
四组:艺术特色探究组。以“好书推荐”形式向同学们介绍《水浒传》的写作特色。
2.活动要求
每组同学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完成各自的阅读任务,制作PPT,准备集中展示。
3.准备时间:一周
【教学过程】
一、阅读分享,再现“水浒”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阅读《水浒传》之后,有了怎样的个性体悟呢?《水浒传》阅读分享会正式开始。
(一)梳理“水浒”故事
1.梳理小说情节结构
2.以事件为核心梳理情节:智取生辰纲
3.以人物为核心梳理情节:鲁智深
(二)品读“水浒”人物
施耐庵笔下的英雄们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先走进第一小组的分享。
1.联系人物绰号,了解人物特征
2.联系情节细节,分析人物性情
3.为水浒英雄立传
(1)基本信息表。
预设:
姓名 绰号 绰号由来
常用兵刃 原职位(或职业)
梁山职业
归宿(结局)
(2)展示《林冲传》章节目录。
(3)简述浓墨重彩的章节。
(4)我为林冲写赞语。
4.绘制人物卡片
根据你对英雄人物的理解,为你喜欢的英雄人物绘制专属卡片,并制作小书签。
(三)精读“水浒”片段
《水浒传》文笔优美,刻画传神,施耐庵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片段,我们组将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的解读,敬请期待。
1.表演戏剧《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品析写作手法
赏读精彩片段,品析作者精妙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
3.给作者写信
给作者写一封信,和作者讨论《智取生辰纲》里的谋略。
(四)赏析“水浒”艺术特点
每一本小说都由人物、情节、环境构成,那么决定一本小说名垂千古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组认为,小说的艺术特色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们将在这里和同学们分享《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学后反思】
请自助梳理本节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学会本节内容的,你觉得还
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 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请写在下方区域。
定时训练
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酒保道:“眼见得是个外乡蛮子,不省得了,在那里放屁!”武松问道:“你说甚么?”酒保道:“我们自说话,客人,你休管,自吃酒。”武松道:“过卖:叫你柜上那妇人下来相伴我吃酒。”酒保喝道:“休胡说!这是主人家娘子!”武松道:“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紧!”那妇人大怒,便骂道:“杀才!该死的贼!”推开柜身子,却待奔出来……
②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径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
③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晃,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进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作“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④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武松指定蒋门神,说出那三件事来,有分教:
⑤改头换面来寻主,剪发齐眉去杀人。
(1)联系选文之后的情节,武松“剪发齐眉去杀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
(2)以上选段体现了《水浒传》的哪些艺术特色?请结合选段加以分析。
2.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语段一】蒋门神听了,要挣扎性命,连声应道:“依得,依得!蒋忠都依!”武松就地下提起蒋门神来看时,打得脸青嘴肿,脖子歪在半边,额角头流出鲜血来。武松指着蒋门神说道:“休言你这厮鸟蠢汉,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我兀自打死了。量你这个值得甚的!快交割还他!但迟了些个,再是一顿,便一发结果了你这厮!”蒋门神此时方才知是武松,只得喏喏连声告饶。
【语段二】武松道:“你认得我么?”后槽听得声音,方才知是武松,便叫道:“哥哥,不干我事,你饶了我罢!”武松道:“你只实说,张都监如今在那里?”后槽道:“今日和张团练、蒋门神他三个吃了一日酒,如今兀自在鸳鸯楼上吃哩。”武松道:“这话是实么?”后槽道:“小人说谎,就害疔疮!”武松道:“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一刀,把这后槽杀了,砍下头来,一脚踢过尸首。武松把刀插入鞘里。就灯影下去腰里解下施恩送来的绵衣,将出来,脱了身上旧衣裳,把那两件新衣穿了,拴缚得紧凑,把腰刀和鞘跨在腰里。却把后槽一床絮被包了散碎银两,入在缠袋里,却把来挂在门边。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却闪将出来,拿了朴刀,从门上一步步爬上墙来。
(1)选文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2)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武松只算得上“半个有义之士”,你认同这个观点吗?结合小说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习作 学习改写
【教学目标】
1.了解改写的基本知识,掌握改写的基本要领,学习改写的基本方法。
2.学会根据原文主题内容进行改写,注意把握主旨,恰当地运用联想、想象和修辞,力求详略得当、整合得体。
3.通过改写及其多种形式的言语实践练习,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以及对不同文体写法的体会,激发写作和创造的兴趣,增强创新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改写的基本知识,掌握改写的基本要领。
2.通过改写加强言语实践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影视,说改写
师:我们看影视剧,常见片头字幕注明“根据《???》小说改编”。改编就是改写。我们学习文言文,都会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有直译和意译,意译就包含一定的改写。改写也是一种写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改写吧!
资料助读:关于改写
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改写有助于加强文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以及对不同文体写法的体会,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郭沫若曾经将《楚辞》中的《九歌·礼魂》改写成现代诗,算是名人改写的经典一例。
二、长见识,知改写
理论上清楚了什么是改写,也只是停留在概念里,改写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且先看看例文——
1.出示例文
《石壕吏》课本剧
[759年,唐军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老百姓不得不四处躲避抓丁,偷偷摸摸地过活,男子们大都白天不敢在家,晚上才悄悄回到家中休息。这天傍晚,杜甫独自行走在路上,疲惫交加的他想尽快找户人家借宿一宿。于是他加快了脚步。过了一会儿,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块石牌,上面刻着“石壕村”三个大字。他走到一户人家门前,敲响了这户人家的门。门开了,他见到的是一位面貌沧桑的老婆婆。]
杜甫:老人家,外面天色已晚,在下路经此地,可否借宿一晚?
老妇人:(热情)当然可以!如果不嫌弃,那就请进吧!
杜甫:多谢老人家!
[老妇人一家盛情款待了杜甫,并跟他讲述了这几年来老百姓过着怎样生不如死的日子。突然,户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就是一阵粗暴的拍门声。]
老翁: (紧张)抓丁的来了!(说罢抓起杜甫的手就逃)快走,不然就完了!
杜甫:(指着老妇人及其儿媳和孙子)那她们呢?
老翁:她们不会有事的!
[老翁和杜甫躲到了离家不远处的柴垛后。而此时,隔壁却遭受着飞来横祸,一对正用着晚餐的父子遭遇了官差们捉人。]
官差头:(指着男人)你!跟我们走!(两个小差役抓起男人向外拖去)
小孩:(扯着男人的衣角,流泪状)爹!
男人:(难舍难分)儿啊!爹要走了,你要好好过啊!
小孩:(死死抓住男人的衣角不放)爹!别丢下我!爹!
小差役: (用脚踹开小孩)呸!去你的!
[这几个人又来到老妇人家里,敲开了大门。]
官差头:(扫视了一下院子,吼道)男人呢!把人给我交出来!
小差役:(随声附和)快!把人交出来!
老妇人: (揩泪状)我的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去了,一个前不久才寄了家书回来,另外两个都战死了……
官差头:(打断老妇人的话)少啰唆!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妇人:家里还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没有改嫁。
官差头:带出来瞧瞧!
老妇人:不行啊!她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怎么能出来见人呢?
官差头:(不耐烦)你今天必须交个人出来!
老妇人:(无奈地叹口气)唉……如果你们真的要人,就把我这老婆子带走吧。我还能帮你们做饭呢。
官差头:那还不快走!
[待官差们走后,老翁和杜甫回到家中。]
老翁:(懊悔)早知道就应该带着她们一起逃的!唉……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
儿媳:(悲痛欲绝)娘啊!
[第二天天刚亮,杜甫便收拾好行李,与老翁告别后,又踏上了路途。老翁伫立在门口,望着杜甫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视线中……]
2.师生评说
例如:这是对杜甫古诗《石壕吏》的改写,改编成了一个小剧本。改写中,适合表演的部分均以人物舞台语言(台词适配神情、动作等)展示,表演起来有一定难度的部分则借助于“旁白”进行叙述,文本内容忠实于原作,处理得灵活合理。
三、得要领,学改写
师:根据示例印象,再仔细阅读教材(P142),我们可以逐渐把握改写的基本要领——
1.改写有形式参照
(1)可以改变文体。对原作的思想内容基本上不作改动,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体裁形式:①将古诗改写成散文;②将现代诗改写成记叙文;③将记叙文改写成说明文;④将小说改写成剧本。
(2)可以改变语体。①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②将书面语改成口语。
(3)改变叙述角度。①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者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②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
2.改写有原则遵循
(1)有章可依。这里的章法是指命题对改写的要求。改写之前应当先明确具体要求,再按具体要求行文,切不可过分地自我发挥。
(2)忠于原作。要把握原作精神,原作的主旨、主要内容和具体写法等是改写构思的依据。要深入领会原作,真正把握原作的基本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比如,把古典名著改成通俗的少儿读物,就要选择恰当的内容,简化故事情节,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
(3)通晓题旨。要明确中心与标题,如有的文章原本是记事的,改写时要求改成写人的,那么就要相应地改变文章的中心,标题自然也不能用原来的,要按照改写的要求重新确定中心,再按中心重新确定标题。
3.改写有试题演练
(1)将下面的话改写成一个陈述语气的单句。
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百年来,是在等谁呢?
(2)根据要求改写下面这段话,但不得改变原意。要求:①结构上先分后总;②语体色彩上平白如话,通俗易懂;③语句通顺流畅。
学生的成长要有跃动的节拍和流畅的旋律,教育要合着这种节拍。老师对学生教育,有时,不能等一下:等一下,会错过转瞬即逝的美景;等一下,会浇灭学生满怀的期待。有时,老师对学生教育却又要等一下:等一下,能让学生更专注地欣赏文本;等一下,会让学生更细心地体味生活。
题(1)原句有两个特点:一是用了疑问语气,二是用了排比句式。改写成陈述语气的单句时应合并修饰成分,消除疑问语气。
预设:
题(1):这千百年来迎着漠风晕染出一片苍凉的陕北的柳,不知在等待谁。
题(2):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则很容易丧失教育良机,严重挫伤学生的期待;当然,教师教学生时,也要有充分的耐心,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更深入、更细心地学习知识,体会生活。总之,科学的教育要善于顺应学生成长中的心理认知规律。
【学后反思】
请自助梳理本节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学会本节内容的,你觉得还
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 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请写在下方区域。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改写的基本方法,根据原文主题内容进行改写,恰当地运用联想、想象和修辞,力求详略得当、整合得体。
2.通过改写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以及对不同文体写法的体会,激发写作和创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用方法,试改写
看了别人怎么改写,知道了改写呈现的处理方式和一般要求,下面我们只需从方法入手,就能着手试一试改写了——
1.整理改写的方法
(1)熟悉原作品。根据改写要求,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这就要求同学们首先要理解原作内容,准确把握原作中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情节、主题思想等。
(2)艺术再加工。尤其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原作中着墨较多的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在改写时不妨借助想象合理发挥,适当补充细节加以充实,让改写的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3)成自家之言。改写出来的文章一定要是自己的语言,切忌对照原文直译,务必用自己的话语进行叙述和描写,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4)视情况伸缩。根据需要灵活选用扩写和缩写辅助改写。
2.尝试名篇的改写
△改变文体
将《蒹葭》改写成现代诗或散文:
蒹 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悟技巧,练改写
有了方法,改写能够改好;而要改写得美一些,就还需要讲究一点技巧——
1.改写技巧有二“致”
(1)文章风格要一致。不要各种文体、语体混杂。比如,文章主体部分是现代书面语,中间就不要随意夹杂文言或半文半白的句子,也不要随意混入口语甚至方言。
(2)叙述方式要一致。避免人称不统一和叙述上的混乱。比如,改写后的文章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就要避免混入第一人称的叙述;如果改变了原文的记叙顺序,就要精心安排叙事结构,还要有适当的过渡。
2.教材文题练二道
△改变语体
(1)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小故事。300字左右。
提示:①细心体会原作,不要改变主要内容和寓意。②不要逐字逐句翻译,可适当发挥想象,增添必要的细节。③将原文附在改写的文章后面。
△改变叙述方式
(2)从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不少于600字。
①可以改写小说的片段,也可以改写全篇。②叙事要清晰,注意人称和语言风格的统一。③改写后在小组内交流,看看谁的改写既忠实于原作,又新颖有趣。
三、重实践,懂改写
两课时的改写教学,收获固然丰厚,但我们不能只是点到为止,课后还要跟进训练,强化所学所用。
1.每当欣赏剧情之际,有意识地运用改写的知识,自觉鉴定编剧对原作的改编都有哪些创意。
2.多看一些历史故事新编之类的书籍,深入体会改写的良苦用心和技法技巧。
请同学们平时多加练习,期望以后可以看到同学们改写出来的更多佳作!
【学后反思】
请自助梳理本节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学会本节内容的,你觉得还
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 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请写在下方区域。
定时训练
本单元的课文,情节富于戏剧色彩, 人物形象也很鲜明。从中选择一篇改写成课本剧。
提示:
1.与小说相比,剧本中的时间、人物、情节、场景应该更加集中,以适应插演出的需要。
2.呈现方式要适当改变,比如原文的心理描写可改为自白或旁白,环境描作,写可改为舞台说明,用语言推动情节的发展,要突出戏剧冲突,等等。
3.剧本写好后,在班上交流评比,选出最好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