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中考冲刺必刷:声学基础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中考冲刺必刷:声学基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5-22 09:29:57

文档简介

中考冲刺必刷:声学基础
一、选择题
1.(2023·兰州)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用力拨动琴弦,使琴弦的振动幅度增大,因此可以增大 琴声 的响度,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每秒, 琴声的音调升高,不会影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B符合题意
C.诗人因为听到琴声而产生了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D.琴声和人耳之间有空气,空气属于介质,琴声就是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C.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2022·自贡)为创建文明城市,要求我们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
A.声速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要求我们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与声速无关。
故答案为:B。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2020八上·安徽期中)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先将尺的一半伸出桌面,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增加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先将尺的一半伸出桌面,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增加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会变慢,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变慢,音调会变低。
故答案为:D。
【分析】振动物体的长度改变,频率改变,音调变化。
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解: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听到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出,把空气抽净,即玻璃罩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得出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考:传声就不能真空,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选:A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用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2019·广州)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70 1100
乙 110 700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
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
【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声音的音调高低由频率大小决定;因为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所以甲音调高,故A错误;
B.声音的强弱就是声音的响度,因此乙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因为甲声音的响度小,所以甲声源的振幅小,故C错误;
D.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小,那么物体振动的慢,即每秒振动次数较少;因为乙的频率大于甲的频率,所以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振动次数较少,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声音的音调高低由频率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度就是响度,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2)物体在1s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叫频率。
6.(2021·广东)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
D.d瓶的音调最低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时,声音主要由玻璃瓶振动产生,故A错误,B正确;
从左到右,水的质量不断增大,那么瓶子的振动频率逐渐减小,音调逐渐降低,即a瓶音调最高,而h音调最低,故C、D错误。
故选B。
【分析】(1)(2)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3)(4)首先分析振动频率的大小,再确定音调的高低。
7.(2012·南通)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可用来研究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用硬卡片快速拨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小,音调高,慢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所以快拨和慢拨木梳齿是探究声音与音调的关系.
故选:B.
【分析】用硬卡片拨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发声,木梳齿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8.(2023·金昌)2022年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始追赶“天和”核心舱。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后,中国空间站将组成“三舱三船”的组合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三舱”中的“问天实验舱”内必须通过电磁波相互传递信息
B.“神舟十五号”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
C.在追赶中,以“神舟十五号”为参照物,“天和”是运动的
D.“长征二号”加速升空过程中,“神舟十五号”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声音的传播条件;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宇航员在“三舱”中的“问天实验舱”内必可以直接面对面交流,故A错误;
B.“神舟十五号”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在追赶中,以“神舟十五号”为参照物,“天和”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是运动的,故C正确;
D.“长征二号”加速升空过程中,“神舟十五号”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则动能增大;质量不变,高度增大,则重力势能增大。根据“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神舟十五号”的机械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根据电磁波的应用判断;
(2)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3)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4)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
9.(2023·甘孜)图是2022年红原大草原第五届“雅克音乐节”上歌手弹唱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听到的吉他声是弦振动产生的
B.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光速传播的
C.用不同力度拨弦时弦声响度相同
D.拨动粗细不同的弦时弦声音调相同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观众听到的吉他声是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歌声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与光速不同,故B错误;
C.用不同力度拨弦时,弦的振幅不同,因此弦声响度不同,故C错误;
D.拨动粗细不同的弦时,由于琴弦的频率大小不同,那么弦声音调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3)响度与振幅有关;
(4)音调与振动频率大小有关。
10.(2021八上·慈利期中)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和图乙
B.响度相同的有图甲、乙、丙
C.图甲与图丁的声音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
D.图甲与丙的音色相同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甲、乙、丁的疏密程度相同,即三者音调相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甲、乙、丙的波峰到波谷的距离相同,即三者响度相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图甲与图丁的波形细节相同,即二者音色相同,那么声音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图甲与图丙的波形细节相同,即二者音色相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波形图上的疏密程度表示音调高低;
B.波形图上波峰到波谷的距离表示响度大小;
CD.波形图的细节特点表示音色。
二、填空题
11.(2022·沈阳)2022年6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2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火箭在轰鸣声中拔地而起,冲向太空,轰鸣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如图所示是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向全国人民敬礼的画面,画面信息是通过   波传回地面的。
【答案】振动;电磁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轰鸣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空间站在太空是真空环境,用电磁波与地面联系,电磁波的传输不需要介质。
【分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2.(2023·无锡)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入我们的耳中。
【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我们的耳中。
【分析】根据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13.(2023·武威)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答案】振动;转换法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 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水花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这种实验方法为转换法。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叫转换法。
14.(2020·盐城)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小华表演架子鼓。她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用力越大,同学们听到声音的   越大。
【答案】振动;空气;响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的。敲击鼓面,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物体的振动幅度、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都会影响声音的响度。
15.(2020·荆州)洪湖介于荆州的洪湖市和监利县之间,是中国第七、湖北第一大淡水湖。如图,小华和爷爷在洪湖划船观光时,惊喜地发现水面下有游动的鱼。“鱼”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桨划水时发出声音,这声音主要是由桨和水的   产生的,由   传入人耳。爷爷用桨划水时,船向前行,这里利用了力的作用是   的。
【答案】折射;振动;空气;相互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力作用的相互性;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水面上的人看到水面下有游动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桨划水时发出声音主要是由桨和水的振动产生的。水面上的人听的声音是由空气传入人耳的。爷爷用桨划水时,船桨给水相后的作用力,则水对船向前的作用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分析】人看到水中的鱼发生了折射,听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6.(2024·云南模拟) 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
(1)为了避免声音通过底部固体传出,利用磁悬浮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A磁体上端为N极,则B磁体下端为   极;
(2)将内部充有少量空气的气球口系紧,并悬挂于玻璃罩内壁,实验过程发现气球体积变大,说明罩内气压变   ;
(3)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说明发声体仍在   ;
(4)本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需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   传声。
【答案】(1)N
(2)小
(3)振动
(4)不能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安培定则
【解析】【解答】探究声音产生时,
(1)为了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A磁体上端为N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则B磁体下端为N极;
(2)将充有少量空气的气球悬挂于玻璃罩内,当气球体积变大,说明球内气压比球外气压大,罩内气压变小;
(3)罩内空气不断减少,传播声音的介质在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则发声体仍在振动,将小球弹起了;
(4)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但空气少,声音小,当没有空气,听不到声音,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磁极间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2)气球外气压变小,气球膨胀;
(3)发声体在振动;
(4)真空不能传声。
17.(2024·江门模拟)台江苗族“姊妹节”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隆重开幕,“姊妹节”期间将举行苗族盛装万人游演、苗族集体婚礼、斗牛等民间活动。在苗族盛装万人游演活动中,一妇女用鼓棒打击鼓面,鼓面产生   ,发出阵阵鼓声,后面的苗族姑娘随着鼓声跳起欢快的舞蹈。站在道路旁的观众通过光的   看到姑娘们的银饰盛装,扣人心弦的鼓声通过    传播到观众的耳朵。
【答案】振动;漫反射;空气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在苗族盛装万人游演活动中,一妇女用鼓棒打击鼓面,鼓面产生振动,发出阵阵鼓声,后面的苗族姑娘随着鼓声跳起欢快的舞蹈。
(2)站在道路旁的观众通过光的漫反射看到姑娘们的银饰盛装;
(3)扣人心弦的鼓声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的耳朵。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可以帮助我们看到物体;
(3)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解答。
18.(2023·河南模拟)飞机飞行突破音障时会产生音爆,同时机身周围常常会有白雾出现,如图所示。音爆的产生是因为   (选填“空气”或“飞机”)振动产生的,而白雾的出现则是因为飞机接近音速时,压缩周围的空气,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珠的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空气;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1)音爆的产生是因为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2)由气体变成液体属于液化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气体变成液体属于液化现象。
19.(2020·淄博)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   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答案】(1)物体振动
(2)响度;音调
(3)能量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钢尺,钢尺可以发出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改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小,响度变小。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拨动钢尺发现烛焰被钢尺传递的能量给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2)物体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三、实验探究题
20.(2024·龙岗模拟)一同学从实验室借来带密封条的玻璃罩、抽气泵等器材,分别进行了下列探究,请你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选择“变大”“变小”或“不变”填入空格中。
甲 乙 丙
(1)将图甲所示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抽走罩内气体,闹铃的声音   ;
(2)将图乙所示盛有少量热水的烧杯放入玻璃罩内,抽走罩内气体,杯内的水沸腾,杯内水的温度值   ;
(3)将图丙所示的装置放入玻璃罩内,抽走罩内气体,试管内外水面的高度差   。
【答案】(1)变小
(2)变小
(3)变小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越稀薄,传声效果越差。所以抽走罩内气体后,闹铃的声音会变小。
(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抽走空气后,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又开始沸腾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的沸腾需要吸热,这将导致水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3)一般情况下,大气压能支撑的水柱约为10m,而试管的高度远低于10m,所以试管内水柱上方存在空气,此时“水柱上方的空气产生的气压与水柱对液面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将图丙所示的装置放入玻璃罩内,抽气的过程中,管外水面处的气压逐渐降低,由“水柱上方的空气产生的气压与水柱对液面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可知,水柱的高度将降低。当管内外气压相等时,管内外水面相平。当管外气压低于管内气压时,管内水面将低于管外水面。当时不论如何抽气,相比于未抽气前,试管内外水面的高度差都小了。
故答案为:(1)变小;(2)变小;(3)变小。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3)当水柱上方是真空时,水柱对液面的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当水柱上方有空气时,水柱上方的空气产生的气压与水柱对液面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
21.(2024·安仁模拟)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   .
②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①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③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④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空气;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根据图甲,悬挂着的小球接触发声的音叉,小球被多次弹起,反应音叉在振动,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根据图乙,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声响,但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通过纸屑跳动,可以反应桌面的振动;根据图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振动发声,弹起泡沫塑料球,是空气在传声,使左侧音叉振动了;根据图丁,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其中的空气,空气减少,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铃声越来越小,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其他物体被弹起,反应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2.(2023·淅川模拟)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华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铜 铜 铜 铜 铜 铜 铁 尼龙 尼龙
长度 ①
横截面积 ②
(1)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   ;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最好填上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①   ;②   ;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5)该探究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答案】(1)一
(2)A;D;F
(3)80;1.02
(4)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5)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
(1)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发声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是为了验证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验证猜想一;
(2)为了验证猜想二,音调高低和琴弦长短的关系,需要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短不同,应选用编号为S、D、F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音调和材料的关系,需要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选择E、G、H,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①80;②1.02;
(4)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5)该探究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分析】(1)探究音调高低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需要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
(2)谈音调和长度的关系,需要保持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
(3)谈音调高低和材料的关系,需要保持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
(4)若探究音调高低和松紧的关系,只改变松紧程度,其它不变;
(5)改变被研究的物理量,其它保持不变,是控制变量法的利用。
23.(2020·枣庄)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现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减弱;真空
(3)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空气逐渐被抽出,声音逐渐减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放入水中能听到铃声,说明水也可以传声。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水可以传声。
24.(2013·淮安)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
(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
(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   增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答案】(1)振动
(2)响度
(3)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响度增大;(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也就是音调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1)振动;(2)响度;(3)音调.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5.(2023·临渭模拟)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沾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有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选择了多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10﹣2m 横截面积S/×10﹣5m2 频率f/Hz
1 50 2.9 3700
2 71 2.9 3500
3 78 2.9 3146
4 91 2.9 2700
5 105 2.9 2375
6 71 5.2 3530
7 78 11.7 3134
(1)分析表格中数据,根据   两组实验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   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表中前5组数据可知,猜想B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以上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4)同学们从表格中的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于是他们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导数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5)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   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   。
【答案】(1)2和6;无关
(2)正确
(3)控制变量法
(4)反比
(5)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探究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铝棒的长度相同,只改变铝棒的横截面积,故选实验2和6。在实验中,铝棒的横截面积增大,但是发声频率几乎不变,说明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无关。
(2)在表中前5组数据中,铝棒的横截面积相同,只有铝棒的长度在增大,此时发声频率在减小,那么说明铝棒的发声频率与长度有关,即猜想B是正确的。
(3)以上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4)根据图片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铝棒长度的倒数成正比,而铝棒长度的倒数与铝棒的长度成反比,则铝棒发声的频率与铝棒长度成反比。
(5)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水花四溅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前5组数据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这就是控制变量法;
(4)根据图像形状分析发生频率和长度的关系;
(5)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插入水中会引起水的振动,从而产生四溅的水花。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1 / 1中考冲刺必刷:声学基础
一、选择题
1.(2023·兰州)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2.(2022·自贡)为创建文明城市,要求我们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
A.声速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3.(2020八上·安徽期中)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先将尺的一半伸出桌面,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增加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5.(2019·广州)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70 1100
乙 110 700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
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
6.(2021·广东)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
D.d瓶的音调最低
7.(2012·南通)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可用来研究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8.(2023·金昌)2022年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始追赶“天和”核心舱。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后,中国空间站将组成“三舱三船”的组合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三舱”中的“问天实验舱”内必须通过电磁波相互传递信息
B.“神舟十五号”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
C.在追赶中,以“神舟十五号”为参照物,“天和”是运动的
D.“长征二号”加速升空过程中,“神舟十五号”机械能保持不变
9.(2023·甘孜)图是2022年红原大草原第五届“雅克音乐节”上歌手弹唱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听到的吉他声是弦振动产生的
B.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光速传播的
C.用不同力度拨弦时弦声响度相同
D.拨动粗细不同的弦时弦声音调相同
10.(2021八上·慈利期中)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和图乙
B.响度相同的有图甲、乙、丙
C.图甲与图丁的声音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
D.图甲与丙的音色相同
二、填空题
11.(2022·沈阳)2022年6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2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火箭在轰鸣声中拔地而起,冲向太空,轰鸣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如图所示是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向全国人民敬礼的画面,画面信息是通过   波传回地面的。
12.(2023·无锡)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入我们的耳中。
13.(2023·武威)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14.(2020·盐城)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小华表演架子鼓。她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用力越大,同学们听到声音的   越大。
15.(2020·荆州)洪湖介于荆州的洪湖市和监利县之间,是中国第七、湖北第一大淡水湖。如图,小华和爷爷在洪湖划船观光时,惊喜地发现水面下有游动的鱼。“鱼”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桨划水时发出声音,这声音主要是由桨和水的   产生的,由   传入人耳。爷爷用桨划水时,船向前行,这里利用了力的作用是   的。
16.(2024·云南模拟) 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
(1)为了避免声音通过底部固体传出,利用磁悬浮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A磁体上端为N极,则B磁体下端为   极;
(2)将内部充有少量空气的气球口系紧,并悬挂于玻璃罩内壁,实验过程发现气球体积变大,说明罩内气压变   ;
(3)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说明发声体仍在   ;
(4)本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需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   传声。
17.(2024·江门模拟)台江苗族“姊妹节”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隆重开幕,“姊妹节”期间将举行苗族盛装万人游演、苗族集体婚礼、斗牛等民间活动。在苗族盛装万人游演活动中,一妇女用鼓棒打击鼓面,鼓面产生   ,发出阵阵鼓声,后面的苗族姑娘随着鼓声跳起欢快的舞蹈。站在道路旁的观众通过光的   看到姑娘们的银饰盛装,扣人心弦的鼓声通过    传播到观众的耳朵。
18.(2023·河南模拟)飞机飞行突破音障时会产生音爆,同时机身周围常常会有白雾出现,如图所示。音爆的产生是因为   (选填“空气”或“飞机”)振动产生的,而白雾的出现则是因为飞机接近音速时,压缩周围的空气,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珠的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9.(2020·淄博)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   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三、实验探究题
20.(2024·龙岗模拟)一同学从实验室借来带密封条的玻璃罩、抽气泵等器材,分别进行了下列探究,请你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选择“变大”“变小”或“不变”填入空格中。
甲 乙 丙
(1)将图甲所示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抽走罩内气体,闹铃的声音   ;
(2)将图乙所示盛有少量热水的烧杯放入玻璃罩内,抽走罩内气体,杯内的水沸腾,杯内水的温度值   ;
(3)将图丙所示的装置放入玻璃罩内,抽走罩内气体,试管内外水面的高度差   。
21.(2024·安仁模拟)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   .
②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①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③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④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22.(2023·淅川模拟)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华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铜 铜 铜 铜 铜 铜 铁 尼龙 尼龙
长度 ①
横截面积 ②
(1)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   ;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最好填上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①   ;②   ;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5)该探究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23.(2020·枣庄)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现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24.(2013·淮安)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
(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
(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   增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25.(2023·临渭模拟)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沾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有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选择了多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10﹣2m 横截面积S/×10﹣5m2 频率f/Hz
1 50 2.9 3700
2 71 2.9 3500
3 78 2.9 3146
4 91 2.9 2700
5 105 2.9 2375
6 71 5.2 3530
7 78 11.7 3134
(1)分析表格中数据,根据   两组实验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   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表中前5组数据可知,猜想B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以上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4)同学们从表格中的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于是他们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导数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5)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   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用力拨动琴弦,使琴弦的振动幅度增大,因此可以增大 琴声 的响度,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每秒, 琴声的音调升高,不会影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B符合题意
C.诗人因为听到琴声而产生了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D.琴声和人耳之间有空气,空气属于介质,琴声就是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C.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要求我们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与声速无关。
故答案为:B。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先将尺的一半伸出桌面,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增加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会变慢,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变慢,音调会变低。
故答案为:D。
【分析】振动物体的长度改变,频率改变,音调变化。
4.【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解: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听到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出,把空气抽净,即玻璃罩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得出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考:传声就不能真空,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选:A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用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声音的音调高低由频率大小决定;因为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所以甲音调高,故A错误;
B.声音的强弱就是声音的响度,因此乙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因为甲声音的响度小,所以甲声源的振幅小,故C错误;
D.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小,那么物体振动的慢,即每秒振动次数较少;因为乙的频率大于甲的频率,所以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振动次数较少,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声音的音调高低由频率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度就是响度,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2)物体在1s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叫频率。
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时,声音主要由玻璃瓶振动产生,故A错误,B正确;
从左到右,水的质量不断增大,那么瓶子的振动频率逐渐减小,音调逐渐降低,即a瓶音调最高,而h音调最低,故C、D错误。
故选B。
【分析】(1)(2)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3)(4)首先分析振动频率的大小,再确定音调的高低。
7.【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用硬卡片快速拨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小,音调高,慢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所以快拨和慢拨木梳齿是探究声音与音调的关系.
故选:B.
【分析】用硬卡片拨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发声,木梳齿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8.【答案】C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声音的传播条件;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宇航员在“三舱”中的“问天实验舱”内必可以直接面对面交流,故A错误;
B.“神舟十五号”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在追赶中,以“神舟十五号”为参照物,“天和”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是运动的,故C正确;
D.“长征二号”加速升空过程中,“神舟十五号”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则动能增大;质量不变,高度增大,则重力势能增大。根据“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神舟十五号”的机械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根据电磁波的应用判断;
(2)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3)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4)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
9.【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观众听到的吉他声是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歌声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与光速不同,故B错误;
C.用不同力度拨弦时,弦的振幅不同,因此弦声响度不同,故C错误;
D.拨动粗细不同的弦时,由于琴弦的频率大小不同,那么弦声音调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3)响度与振幅有关;
(4)音调与振动频率大小有关。
10.【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甲、乙、丁的疏密程度相同,即三者音调相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甲、乙、丙的波峰到波谷的距离相同,即三者响度相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图甲与图丁的波形细节相同,即二者音色相同,那么声音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图甲与图丙的波形细节相同,即二者音色相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波形图上的疏密程度表示音调高低;
B.波形图上波峰到波谷的距离表示响度大小;
CD.波形图的细节特点表示音色。
11.【答案】振动;电磁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轰鸣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空间站在太空是真空环境,用电磁波与地面联系,电磁波的传输不需要介质。
【分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2.【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我们的耳中。
【分析】根据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13.【答案】振动;转换法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 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水花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这种实验方法为转换法。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叫转换法。
14.【答案】振动;空气;响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的。敲击鼓面,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物体的振动幅度、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都会影响声音的响度。
15.【答案】折射;振动;空气;相互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力作用的相互性;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水面上的人看到水面下有游动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桨划水时发出声音主要是由桨和水的振动产生的。水面上的人听的声音是由空气传入人耳的。爷爷用桨划水时,船桨给水相后的作用力,则水对船向前的作用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分析】人看到水中的鱼发生了折射,听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6.【答案】(1)N
(2)小
(3)振动
(4)不能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安培定则
【解析】【解答】探究声音产生时,
(1)为了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A磁体上端为N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则B磁体下端为N极;
(2)将充有少量空气的气球悬挂于玻璃罩内,当气球体积变大,说明球内气压比球外气压大,罩内气压变小;
(3)罩内空气不断减少,传播声音的介质在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则发声体仍在振动,将小球弹起了;
(4)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但空气少,声音小,当没有空气,听不到声音,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磁极间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2)气球外气压变小,气球膨胀;
(3)发声体在振动;
(4)真空不能传声。
17.【答案】振动;漫反射;空气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在苗族盛装万人游演活动中,一妇女用鼓棒打击鼓面,鼓面产生振动,发出阵阵鼓声,后面的苗族姑娘随着鼓声跳起欢快的舞蹈。
(2)站在道路旁的观众通过光的漫反射看到姑娘们的银饰盛装;
(3)扣人心弦的鼓声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的耳朵。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可以帮助我们看到物体;
(3)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解答。
18.【答案】空气;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1)音爆的产生是因为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2)由气体变成液体属于液化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气体变成液体属于液化现象。
19.【答案】(1)物体振动
(2)响度;音调
(3)能量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钢尺,钢尺可以发出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改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小,响度变小。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拨动钢尺发现烛焰被钢尺传递的能量给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2)物体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0.【答案】(1)变小
(2)变小
(3)变小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越稀薄,传声效果越差。所以抽走罩内气体后,闹铃的声音会变小。
(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抽走空气后,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又开始沸腾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的沸腾需要吸热,这将导致水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3)一般情况下,大气压能支撑的水柱约为10m,而试管的高度远低于10m,所以试管内水柱上方存在空气,此时“水柱上方的空气产生的气压与水柱对液面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将图丙所示的装置放入玻璃罩内,抽气的过程中,管外水面处的气压逐渐降低,由“水柱上方的空气产生的气压与水柱对液面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可知,水柱的高度将降低。当管内外气压相等时,管内外水面相平。当管外气压低于管内气压时,管内水面将低于管外水面。当时不论如何抽气,相比于未抽气前,试管内外水面的高度差都小了。
故答案为:(1)变小;(2)变小;(3)变小。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3)当水柱上方是真空时,水柱对液面的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当水柱上方有空气时,水柱上方的空气产生的气压与水柱对液面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
21.【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空气;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根据图甲,悬挂着的小球接触发声的音叉,小球被多次弹起,反应音叉在振动,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根据图乙,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声响,但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通过纸屑跳动,可以反应桌面的振动;根据图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振动发声,弹起泡沫塑料球,是空气在传声,使左侧音叉振动了;根据图丁,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其中的空气,空气减少,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铃声越来越小,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其他物体被弹起,反应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2.【答案】(1)一
(2)A;D;F
(3)80;1.02
(4)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5)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
(1)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发声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是为了验证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验证猜想一;
(2)为了验证猜想二,音调高低和琴弦长短的关系,需要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短不同,应选用编号为S、D、F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音调和材料的关系,需要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选择E、G、H,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①80;②1.02;
(4)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5)该探究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分析】(1)探究音调高低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需要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
(2)谈音调和长度的关系,需要保持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
(3)谈音调高低和材料的关系,需要保持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
(4)若探究音调高低和松紧的关系,只改变松紧程度,其它不变;
(5)改变被研究的物理量,其它保持不变,是控制变量法的利用。
23.【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减弱;真空
(3)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空气逐渐被抽出,声音逐渐减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放入水中能听到铃声,说明水也可以传声。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水可以传声。
24.【答案】(1)振动
(2)响度
(3)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响度增大;(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也就是音调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1)振动;(2)响度;(3)音调.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5.【答案】(1)2和6;无关
(2)正确
(3)控制变量法
(4)反比
(5)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探究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铝棒的长度相同,只改变铝棒的横截面积,故选实验2和6。在实验中,铝棒的横截面积增大,但是发声频率几乎不变,说明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无关。
(2)在表中前5组数据中,铝棒的横截面积相同,只有铝棒的长度在增大,此时发声频率在减小,那么说明铝棒的发声频率与长度有关,即猜想B是正确的。
(3)以上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4)根据图片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铝棒长度的倒数成正比,而铝棒长度的倒数与铝棒的长度成反比,则铝棒发声的频率与铝棒长度成反比。
(5)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水花四溅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前5组数据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这就是控制变量法;
(4)根据图像形状分析发生频率和长度的关系;
(5)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插入水中会引起水的振动,从而产生四溅的水花。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