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1(北京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1(北京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23 23:06: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化学模拟卷1(北京专用)
(本卷共39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矿石粉碎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2.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甲烷
3.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水泥 B.铝合金
C.四氧化三铁 D.玻璃
4.从海水中提取碘,有如下化学反应:2NaI+Cl2=2NaCl+I2,这一反应所属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
5.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6.下列太阳能路灯所用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灯罩 B.硅电池板
C.不锈钢灯柱 D.铝合金灯壳
7.蚊虫叮咬时会释放出酸性物质蚁酸,涂抹下列物质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的是( )
A.西红柿汁(pH=4) B.小苏打水(pH=8)
C.酸奶(pH=6) D.白醋(pH=5)
8.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
A.Mg B.Zn
C.Ag D.Fe
9.下列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棉花 B.塑料
C.合成橡胶 D.合成纤维
10.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铁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6
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26 D.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1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能与氧化钙反应 B.蒸馏是水净化的一种方法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生活中硬水软化可加热煮沸
12.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矿泉水 B.医用酒精
C.蔗糖水 D.泥浆
13.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
A.食醋(2.8~3.8) B.酱油(4.0~5.0)
C.鲜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14.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稀有气体可用作电光源
C.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D.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15.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H ②Fe2+ ③Cu ④P2O5 ⑤Fe3+ ⑥MgCl2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C.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碱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B.肥皂水可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可用作自热米饭发热包
D.H2O2溶液可用于伤口消毒,长期保存会分解失效
17.电解水实验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b中得到H2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18.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B.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C.点燃氢气前,要检验其纯度 D.闻气体时,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闻
19.以下方法不能用来鉴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这两种无色气体的是( )
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②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③闻气味,是否有刺激性气味④点燃,看能否燃烧⑤在密闭容器中用活的昆虫试验,观察昆虫是否死亡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①③
20.肼(N2H4)又称联氨,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之一,下图为肼燃烧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2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涉及两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
2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 观察颜色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浑浊程度
C 除去H2中混有的水蒸气 通过足量浓硫酸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OH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2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KC1,充分搅拌后得到①,升温至70℃得到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1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溶质质量分数:①<②
C.①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②中是KCl的饱和溶液
23.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1℃时,将40g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①;升温到t2℃时,现象如图②;再加5g固体,现象如图③。
上述溶液饱和的是( )
A.① B.②
C.①③ D.①②③
24.对铁生锈与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①②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②③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C.对比①④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
D.对比③④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
25.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C10H15NO)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风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麻黄碱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麻黄碱中含有四种元素
C.麻黄碱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
D.麻黄与麻黄碱均属于纯净物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14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2分)厨房清洁时常用以下三种物品。
(1)上述物品的成分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2)用钢丝球擦洗铜火锅时,会在锅的表面留下划痕,说明钢的硬度比铜______(填“大”或“小”)。
27.(3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干冰常用做制冷剂,利用了干冰__________性质。
(2)酥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3)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这里的“钙”是指 。
A. 原子 B. 离子 C. 元素
28.(3分)共享单车以绿色、节能、便捷等优势受到大家的青睐。
(1)图中所示自行车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钢铁骨架 B.塑料外壳 C.合成橡胶轮胎
(2)制造车体需要大量的钢铁,写出用CO和Fe2O3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为防止共享单车的车架与空气中的______接触而生锈,通常进行喷漆处理。
29. (3分)我国北方的水比南方的更“硬”一些,烧水时易产生水垢。
(1)水质“硬”是由于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家庭中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试 剂是______。
(2)生活用水需将天然水净化处理。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
①河水外观浑浊,因其含有______(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
②物质 X 能除去水中的臭味,X 可能是______。
【科普阅读理解】
30. (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酸奶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富含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某品牌酸奶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每100 g)如下表所示。
蛋白质/g 糖类/g 脂肪/g 钠/mg 钙/mg
2.7 9.5 2.7 75 90
普通酸奶含有乳糖。经调查,我国55.1%的成年人有乳糖不耐受症状。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开始研发和生产无乳糖酸奶(以乳糖残留量小于0.5%为标准)。
Ⅰ.研究发酵过程中乳糖酶对乳糖水解效果的影响因素
在普通酸奶生产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不同剂量(单位:U/kg)乳糖酶,充分搅拌后密封,放在37℃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发酵。测得酸奶中乳糖残留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研究酸奶在4℃贮藏时乳酸菌数量的变化
乳酸菌能维持人体微生物系统的平衡,帮助机体降低血脂、血压和抑制癌症等。贮藏37℃和42℃发酵得到的酸奶时,测得乳酸菌数量随贮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大量研究表明,无乳糖酸奶能保证与普通酸奶基本营养相似,且能满足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需求。因此,酸奶研发走向功能化是必然趋势。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某品牌酸奶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在37℃,制备无乳糖酸奶时,影响乳糖水解效果的因素是___________。
(3)对比图2中①和③两条曲线,可得出:在实验研究的贮藏时间范围内,当贮藏时间相同时,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无乳糖酸奶中一定不含乳糖。___________
②贮藏相同时间的无乳糖酸奶比普通酸奶更利于乳酸菌的摄入。___________
【生产实际分析】
31.(3分)复印用的墨粉中含有 Fe3O4粉末。制备 Fe3O4的主要流程如下。
(1)①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流程③反应前后,各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32.(3分)金属钨(W)可做白炽灯泡的灯丝、制备金属钨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资料:H2WO4不易溶于水
(1)酸浸精中,Na2WO4溶液和浓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焙烧炉中,焙烧H2WO4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
(3)还原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武为,其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3. (3分)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34. (2分)用下图仪器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1)溶解时需要用到的仪器为______(填序号)。
(2)将配好的溶液分装到试剂瓶中,填写如图的试剂瓶标签。
35.(2分) 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1)实验三的现象是_____。
(2)以上实验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实验是_____。
36. (3分)如图所示,在孔穴1~4中,分别滴加稀盐酸。
(1)溶液颜色有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2)孔穴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向孔穴4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则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填序号)。
A.CaCl2 B.Ca(OH)2 C.HCl
37. (3分)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
装置 试剂 现象 结论
a为NaOH溶液,b为澄清石灰水,c为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 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均呈碱性
a、b为稀盐酸或澄清石灰水c为Na2CO3溶液 I中产生无色气体,II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 写出I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科学探究】
38.(6分)实验小组研究几种常用胃药的抗酸效果。
【查阅资料】
i、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弱。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正常pH范围为0.9~1.5。
ⅱ、三种胃药的有效成分如下、胃药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胃胀气等症状。
胃药a 胃药b 胃药c
碳酸氢钠NaHCO3 铝碳酸镁Al2Mg6(OH)16CO3·4H2O 氢氧化铝Al(OH)3
【进行实验】
实验一:验证胃药是否能抗酸
各取25mLpH=1.20的稀盐酸放入三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有效成分质量相同的三种胃药,搅拌120s,观察实验现象并用pH传感器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
现象 反应后溶液的pH
胃药a 产生大量气体 6.37
胃药b 产生极少量气体 4.25
胃药c 无气体 1.34
(1)胃药a和胃药b产生的气体均为CO2,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试剂是______。
(2)胃药c中的氢氧化铝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由实验一可知三种胃药都能抗酸,依据是______。
实验二:探究影响胃药抗酸效果的因素
下表所示实验中,均取25mLpH=1.20的稀盐酸,加入胃药,搅拌,用pH传感器测定一定反应时间后溶液的pH(反应后pH越大,抗酸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胃药种类 有效成分质量/g 反应时间/s 溶液的pH
① 胃药a 0.5 60 6.02
② 胃药a 0.5 120 6.37
③ 胃药a 0.5 180 6.54
④ 胃药b 0.5 60 3.93
⑤ 胃药b 0.5 120 4.25
⑥ 胃药b 0.5 180 4.70
⑦ 胃药c 0.5 60 1.26
⑧ 胃药c 0.5 120 1.34
⑨ 胃药c 0.5 180 1.42
(4)探究反应时间对胃药抗酸效果的影响的实验组合是______(填序号,任写一个组合)。
(5)由实验二可知,胃药种类对抗酸效果的影响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实际应用中,胃药b比胃药a、c使用得更多。结合上述实验,说明胃药b具有的优势是______。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39.(3分)一种镁合金可制成发热包。使用时加入水即可与镁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Mg+2H2O=Mg(OH)2+H2↑,计算:4.8g镁完全反应,理论上至少需要水的质量_____(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化学模拟卷1(北京专用)
(本卷共39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矿石粉碎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答案】A
【解析】A、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B、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错;C、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错;D、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错。故选A。
2.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甲烷
【答案】D
【解析】天然气、煤和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D。
3.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水泥 B.铝合金
C.四氧化三铁 D.玻璃
【答案】B
【解析】A、水泥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属于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A错误;B、铝合金是以铝为基材,添加了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等冷却凝固后再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金属材料,B正确;C、四氧化三铁是金属氧化物,不是金属材料,C错误;D、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故选B。
4.从海水中提取碘,有如下化学反应:2NaI+Cl2=2NaCl+I2,这一反应所属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该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
故选C。
5.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6.下列太阳能路灯所用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灯罩 B.硅电池板
C.不锈钢灯柱 D.铝合金灯壳
【答案】A
【解析】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A、塑料灯罩的材料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B、硅电池板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C、不锈钢灯柱属于无机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D、铝合金灯壳属于无机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故选A。
7.蚊虫叮咬时会释放出酸性物质蚁酸,涂抹下列物质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的是( )
A.西红柿汁(pH=4) B.小苏打水(pH=8)
C.酸奶(pH=6) D.白醋(pH=5)
【答案】B
【解析】蚊虫叮咬时会释放出酸性物质蚁酸,所以应该涂抹碱性物质减轻疼痛症状,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故选B。
8.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
A.Mg B.Zn
C.Ag D.Fe
【答案】C
【解析】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选项中活动性最弱的为Ag,故选C。
9.下列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棉花 B.塑料
C.合成橡胶 D.合成纤维
【答案】A
【解析】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合成大分子聚合物;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A。
10.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铁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6
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26 D.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答案】D
【解析】A、由“金”字旁可知,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26,不符合题意;C、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26,不符合题意;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符合题意。故选D。
1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能与氧化钙反应 B.蒸馏是水净化的一种方法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生活中硬水软化可加热煮沸
【答案】C
【解析】A、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选项正确;B、净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多种方法,选项正确;C、水是纯净物,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不含氢气和氧气,选项错误;D、煮沸可以使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水垢而除去,降低水的硬度,选项正确。故选:C
12.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矿泉水 B.医用酒精
C.蔗糖水 D.泥浆
【答案】D
【解析】A、矿泉水中含有多种可溶性盐,是由至少一种物质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医用酒精是酒精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C、蔗糖水是蔗糖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D、泥浆是泥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选:D。
13.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
A.食醋(2.8~3.8) B.酱油(4.0~5.0)
C.鲜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答案】D
【解析】A、食醋的pH范围为2.8~3.8<7,呈酸性,故A错误;B、酱油的pH范围为4.0~5.0<7,呈酸性,故B错误; C、鲜牛奶的pH范围为6.3~6.6<7,呈酸性,故C错误; D、鸡蛋清的pH范围为7.6~8.0>7,呈碱性,故D正确。故选D。
14.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稀有气体可用作电光源
C.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D.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答案】A
【解析】A、氧气可以助燃,支持燃烧,但是不可燃,不能作为燃料,此选项错误;B、稀有气体的用途有:做电光源,霓虹灯等,此选项正确;C、干冰易升华,做人工降雨和制冷剂,此选项正确;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此选项正确。故选A。
15.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H ②Fe2+ ③Cu ④P2O5 ⑤Fe3+ ⑥MgCl2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C.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答案】C
【解析】A、①H表示一个氯原子;④可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⑥可表示一个氯化镁分子,故选项A错误;B、②表示一个亚铁离子,⑤表示一个铁离子,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故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B错误;C、③可表示铜这种物质,④可表示五氧化二磷这种物质,⑥可表示氯化镁这种物质,③④⑥都能表示物质的组成,此选项C正确;D、④中数字“5”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5个氧原子,此选项D错误。故选:C。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碱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B.肥皂水可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可用作自热米饭发热包
D.H2O2溶液可用于伤口消毒,长期保存会分解失效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其俗称为烧碱)溶液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但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沬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生石灰与水反应氢氧化钙,反应放热,被用作自热食品的热源,故选项说法正确;D、H2O2具有杀菌消毒的性质,但H2O2不稳定,易分解,长期保存会分解失效,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17.电解水实验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b中得到H2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答案】D
【解析】A、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收集的是氧气,故A错误;B、电解水时,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2:1,故错误;C、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O元素组成,水是纯净物,水中不含有氢气和氧气,故错误;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故选D。
18.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B.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C.点燃氢气前,要检验其纯度 D.闻气体时,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闻
【答案】A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不符合实验安全;B、酒精洒在桌面着火后,可以用湿布盖灭,湿布能够隔绝氧气,也能够降低温度,符合实验安全;
C、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可燃气体燃烧性质实验时,必须先验纯后点燃,符合实验安全;D、闻气体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符合实验安全;故选:A。
19.以下方法不能用来鉴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这两种无色气体的是( )
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②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③闻气味,是否有刺激性气味④点燃,看能否燃烧⑤在密闭容器中用活的昆虫试验,观察昆虫是否死亡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①③
【答案】C
【解析】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能区分;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一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能区分;③闻气味,是否有刺激性的气体:二者都是无味的气体,且一氧化碳有毒,不能闻气味,故不能区分;④点燃,看能否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现象不同,可以区分;⑤在密闭容器中用活的昆虫试验,观察昆虫是否死亡: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昆虫会死亡,一氧化碳有毒,昆虫也能死亡,不能区分。故选C。
20.肼(N2H4)又称联氨,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之一,下图为肼燃烧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2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涉及两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肼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甲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4=7:1,不符合题意;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为肼、氧气、氮气和水,肼是由N、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该反应涉及两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符合题意。故选D。
2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 观察颜色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浑浊程度
C 除去H2中混有的水蒸气 通过足量浓硫酸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OH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答案】C
【解析】A、纯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鉴别可以点燃,闻气味,观察颜色不能鉴别,A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硬水是水中溶有较多钙离子、镁离子的水,存在的是可溶性杂质,不能通过观察浑浊程度判断,B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C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D、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硫酸钠,会变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新杂质,D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KC1,充分搅拌后得到①,升温至70℃得到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1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溶质质量分数:①<②
C.①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②中是KCl的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A、从溶解度曲线得,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B、20℃时,氯化钾溶解度<40g,故其有部分氯化钾不能溶解,随后升温至70℃,氯化钾溶解度>45g,故烧杯中氯化钾全部溶解,这时,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增加,故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即溶质质量分数:①<②,符合题意;C、20℃时,氯化钾溶解度<40g,①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不符合题意;D、70℃,氯化钾溶解度>45g,而烧杯中氯化钾的质量为40g,故②中是KCl的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1℃时,将40g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①;升温到t2℃时,现象如图②;再加5g固体,现象如图③。
上述溶液饱和的是( )
A.① B.②
C.①③ D.①②③
24.对铁生锈与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①②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②③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C.对比①④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
D.对比③④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
【答案】C
【解析】A.对比①②发现变量为水,所以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选项错误。B.无法对比②③,因为有多个变量:水和氧气和二氧化碳,选项错误。C.对比①④发现变量为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所以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否为铁燃烧的条件之一,正确。D.无法对比③④,因为有多个变量:二氧化碳和氧气,是否加热,选项错误。故选:C。
25.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C10H15NO)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风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麻黄碱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麻黄碱中含有四种元素
C.麻黄碱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
D.麻黄与麻黄碱均属于纯净物
【答案】B
【解析】A、一个麻黄碱分子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麻黄碱(C10H15NO)分子式可知,物质中含有由C、H、O、N四种元素,故正确;C、由麻黄碱(C10H15NO)分子式得出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5)=8:1,故错误;D、麻黄的有效成分为麻黄碱,则麻黄为混合物,故错误;故选B。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14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2分)厨房清洁时常用以下三种物品。
(1)上述物品的成分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2)用钢丝球擦洗铜火锅时,会在锅的表面留下划痕,说明钢的硬度比铜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1)B;(2)大
【解析】(1)A、钢丝球主要成分是铁碳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海绵百洁布主要成分是发泡塑料,属于合成材料;C、丝瓜瓤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属于天然材料。故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B;(2)用钢丝球擦洗铜火锅时,会在锅的表面留下划痕,说明钢的硬度比铜大。
27.(3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干冰常用做制冷剂,利用了干冰__________性质。
(2)酥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3)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这里的“钙”是指 。
A. 原子 B. 离子 C. 元素
【答案】(1)升华吸热;(2)水蒸气;(3)C
【解析】(1)干冰可做食品制冷剂,是因为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故填:升华吸热;(2)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变软,故填:水蒸气;(3)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这里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故选C。
28.(3分)共享单车以绿色、节能、便捷等优势受到大家的青睐。
(1)图中所示自行车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钢铁骨架 B.塑料外壳 C.合成橡胶轮胎
(2)制造车体需要大量的钢铁,写出用CO和Fe2O3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为防止共享单车的车架与空气中的______接触而生锈,通常进行喷漆处理。
【答案】(1)BC;(2);(3)氧气和水
【解析】(1)A、钢铁骨架是由钢制成,钢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B、塑料外壳是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符合题意;C、合成橡胶轮胎是由合成橡胶制成,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符合题意。故选BC;(2)CO和Fe2O3反应炼铁的反应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为防止共享单车的车架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而生锈,通常进行喷漆处理。
29. (3分)我国北方的水比南方的更“硬”一些,烧水时易产生水垢。
(1)水质“硬”是由于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家庭中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试 剂是______。
(2)生活用水需将天然水净化处理。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
①河水外观浑浊,因其含有______(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
②物质 X 能除去水中的臭味,X 可能是______。
【答案】(1)肥皂水;(2) 难溶性 ;活性炭
【解析】(1)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浮渣少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浮渣多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2)①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并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呈浑浊,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其有气味或颜色,故填:难溶性;②活性炭具的吸附性,能吸附水色素和异味,所以除去水中的臭味可以用活性炭,故填:活性炭。
【科普阅读理解】
30. (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酸奶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富含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某品牌酸奶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每100 g)如下表所示。
蛋白质/g 糖类/g 脂肪/g 钠/mg 钙/mg
2.7 9.5 2.7 75 90
普通酸奶含有乳糖。经调查,我国55.1%的成年人有乳糖不耐受症状。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开始研发和生产无乳糖酸奶(以乳糖残留量小于0.5%为标准)。
Ⅰ.研究发酵过程中乳糖酶对乳糖水解效果的影响因素
在普通酸奶生产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不同剂量(单位:U/kg)乳糖酶,充分搅拌后密封,放在37℃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发酵。测得酸奶中乳糖残留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研究酸奶在4℃贮藏时乳酸菌数量的变化
乳酸菌能维持人体微生物系统的平衡,帮助机体降低血脂、血压和抑制癌症等。贮藏37℃和42℃发酵得到的酸奶时,测得乳酸菌数量随贮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大量研究表明,无乳糖酸奶能保证与普通酸奶基本营养相似,且能满足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需求。因此,酸奶研发走向功能化是必然趋势。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某品牌酸奶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在37℃,制备无乳糖酸奶时,影响乳糖水解效果的因素是___________。
(3)对比图2中①和③两条曲线,可得出:在实验研究的贮藏时间范围内,当贮藏时间相同时,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无乳糖酸奶中一定不含乳糖。___________
②贮藏相同时间的无乳糖酸奶比普通酸奶更利于乳酸菌的摄入。___________
【答案】(1)糖类;(2)添加乳糖酶的剂量和发酵时间;(3)42℃发酵得到的无乳糖酸奶中乳酸菌含量高于37℃发酵得到的无乳糖酸奶;(4) ;错 ;错
【解析】(1)由酸奶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表所知,酸奶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糖类。(2)由图1可知,改变的是添加乳糖酶的剂量和发酵时间,所以结论是:在37℃,制备无乳糖酸奶时,影响乳糖水解效果的因素是添加乳糖酶的剂量和发酵时间。(3)对比图2中①和③两条曲线,变量是发酵温度,且42℃下的乳酸菌含量高于37℃下的乳酸菌含量。所以结论是:42℃发酵得到的无乳糖酸奶中乳酸菌含量高于37℃发酵得到的无乳糖酸奶。(4)①无乳糖酸奶是乳糖残留量小于0.5%的酸奶,所以无乳糖酸奶中一定不含乳糖,故说法错误。②贮藏相同时间时,温度会影响乳酸菌数量高,比如42℃的普通酸奶,比37℃的无乳糖酸奶乳酸菌数量更高,故说法错误。
【生产实际分析】
31.(3分)复印用的墨粉中含有 Fe3O4粉末。制备 Fe3O4的主要流程如下。
(1)①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流程③反应前后,各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答案】(1)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2);
(3)Fe、O
【解析】(1)反应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现象为: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2)由图可知,硫酸亚铁和试剂X反应生成了氢氧化亚铁和硫酸钠,故试剂X为氢氧化钠,反应②为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和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由图可知,③中氢氧化亚铁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各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是:Fe、O。
32.(3分)金属钨(W)可做白炽灯泡的灯丝、制备金属钨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资料:H2WO4不易溶于水
(1)酸浸精中,Na2WO4溶液和浓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焙烧炉中,焙烧H2WO4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
(3)还原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武为,其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
【答案】(1)Na2WO4+2HCl(浓)=H2WO4↓+2NaCl;(2)分解反应;(3)氢元素/H
【解析】(1)酸浸槽中,Na2WO4溶液和浓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生成H2WO4沉淀(根据资料:H2WO4不易溶于水)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WO4+2HCl(浓)=H2WO4↓+2NaCl;
(2)根据流程图可知,焙烧炉中,焙烧H2WO4生成三氧化钨和水,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3)还原炉中,H2与WO3发生置换反应得到W,氢元素由0变成+1,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氢元素。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3. (3分)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酒精灯;(2) ;A
【解析】(1)仪器a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2)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方程式为,故填:;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需要选择排水法,故填:A。
34. (2分)用下图仪器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1)溶解时需要用到的仪器为______(填序号)。
(2)将配好的溶液分装到试剂瓶中,填写如图的试剂瓶标签。
【答案】(1)af;(2)
【解析】(1)溶解时所需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故填:af;(2)标签上应指明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故填:。
35.(2分) 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1)实验三的现象是_____。
(2)以上实验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实验是_____。
【答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灭 ;实验一、二
【解析】(1)实验三中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中,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先通与下层蜡烛接触,所以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2)实验一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实验二中倒入二氧化碳的一端下沉,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实验三中是将二氧化碳通入底部,并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选实验一、二。
36. (3分)如图所示,在孔穴1~4中,分别滴加稀盐酸。
(1)溶液颜色有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2)孔穴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向孔穴4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则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填序号)。
A.CaCl2 B.Ca(OH)2 C.HCl
【答案】(1)1、2;(2);(3)AB
【解析】(1)孔穴1: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孔穴2: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孔穴3: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孔穴4: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不变色,故溶液颜色有变化的是:1、2;(2)孔穴2中发生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孔穴4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向孔穴4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氢氧化钙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钙、氢氧化钙。故选AB。
37. (3分)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
装置 试剂 现象 结论
a为NaOH溶液,b为澄清石灰水,c为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 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均呈碱性
a、b为稀盐酸或澄清石灰水c为Na2CO3溶液 I中产生无色气体,II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 写出I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答案】变红;变浑浊 ;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科学探究】
38.(6分)实验小组研究几种常用胃药的抗酸效果。
【查阅资料】
i、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弱。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正常pH范围为0.9~1.5。
ⅱ、三种胃药的有效成分如下、胃药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胃胀气等症状。
胃药a 胃药b 胃药c
碳酸氢钠NaHCO3 铝碳酸镁Al2Mg6(OH)16CO3·4H2O 氢氧化铝Al(OH)3
【进行实验】
实验一:验证胃药是否能抗酸
各取25mLpH=1.20的稀盐酸放入三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有效成分质量相同的三种胃药,搅拌120s,观察实验现象并用pH传感器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
现象 反应后溶液的pH
胃药a 产生大量气体 6.37
胃药b 产生极少量气体 4.25
胃药c 无气体 1.34
(1)胃药a和胃药b产生的气体均为CO2,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试剂是______。
(2)胃药c中的氢氧化铝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由实验一可知三种胃药都能抗酸,依据是______。
实验二:探究影响胃药抗酸效果的因素
下表所示实验中,均取25mLpH=1.20的稀盐酸,加入胃药,搅拌,用pH传感器测定一定反应时间后溶液的pH(反应后pH越大,抗酸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胃药种类 有效成分质量/g 反应时间/s 溶液的pH
① 胃药a 0.5 60 6.02
② 胃药a 0.5 120 6.37
③ 胃药a 0.5 180 6.54
④ 胃药b 0.5 60 3.93
⑤ 胃药b 0.5 120 4.25
⑥ 胃药b 0.5 180 4.70
⑦ 胃药c 0.5 60 1.26
⑧ 胃药c 0.5 120 1.34
⑨ 胃药c 0.5 180 1.42
(4)探究反应时间对胃药抗酸效果的影响的实验组合是______(填序号,任写一个组合)。
(5)由实验二可知,胃药种类对抗酸效果的影响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实际应用中,胃药b比胃药a、c使用得更多。结合上述实验,说明胃药b具有的优势是______。
【答案】澄清石灰水 ;Al(OH)3+3HCl=AlCl3+3H2O ; 反应后溶液的pH均大于初始pH值;①②③或④⑤⑥或⑦⑧⑨ ; 抗酸效果:胃药a>胃药b>胃药c ;胃药b与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较少,副作用小,且抗酸效果好
【解析】实验一:(1)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2)氢氧化铝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3)实验一反应后溶液的pH均大于初始pH值1.20,所以说明三种胃药都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使酸性降低,都能抗酸。实验二:(4)探究反应时间对胃药抗酸效果的影响,要保持单一变量只有反应时间,其他反应条件均相同,所以探究反应时间对胃药抗酸效果的影响的实验组合是①②③或④⑤⑥或⑦⑧⑨。(5)反应后pH越大,抗酸效果越好,所以由实验二中反应后溶液的pH可知,抗酸效果:胃药a>胃药b>胃药c。[反思与评价](6)由实验一可知,胃药b与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较少,而胃药a产生的气体较多,容易导致胀气,所以选用胃药b比胃药a副作用更小。由实验二可知,胃药b比胃药c的抗酸效果更好。所以实际应用中,胃药b比胃药a、c使用得更多。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39.(3分)一种镁合金可制成发热包。使用时加入水即可与镁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Mg+2H2O=Mg(OH)2+H2↑,计算:4.8g镁完全反应,理论上至少需要水的质量_____(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7.2g
【解析】解:设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x
x = 7.2g
答: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7.2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