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扩写
一、写作题
1.(2023八上·永州期中)根据以下信息,写一段文字介绍下列文化名人。
要求:①信息准确、有效;②语言简明符合文体要求;③介绍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鲁迅
①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②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③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④鲁迅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⑤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⑥鲁迅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答案】示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汉文学史纲要》等。鲁迅一生在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知识点】扩写;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根据题要求“写一段文字介绍下列文化名人”知,内容应以“说明介绍”为主。既然是说明文,那么就要安排好说明顺序,材料给了6段文字,我们可以把第1、2、6放在一起,这是介绍鲁迅生平及相关作品;3、4、5可以放在一起,这是介绍鲁迅对社会的贡献。这样安排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介绍了鲁迅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最后,注意不超过200字的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示例: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给人类留下了珍贵的精神文化产品。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故答案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汉文学史纲要》等。鲁迅一生在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写作。根据题要求写成“说明介绍”为主的片段,依据所给内容排序即可。
2.(2020·河池模拟)根据下面语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按照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几经周折,我终于踏上了那趟车,去实现和初中伙伴当初的约定……
……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参考例文】
我的西藏之旅
一直向往西藏。
记得在初中的地理课上,老师的讲解和课本上的图片吸引着我们,听说那边地广人稀,据说夏季的西藏,才是真正的西藏。天越蓝,西藏才会越纯真。其实有这个梦想的不只我自己,同学们下课后都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于是有人提议,有机会我们去西藏畅游啊!幼稚的我们纷纷表示赞成,甚至有好事者开始计划行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由于父母工作忙,还有不宽裕的家庭条件,我无数次的渴望变成了失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各奔东西,我出于对梦想的坚守,报考了旅游专业,现在是一名将要毕业的大学生。几经周折,我终于踏上了那趟车,去实现和初中伙伴当初的约定——拥抱西藏。
疾驰的列车带着我的梦想飞速前进,我恨不得一下子飞到目的地。终于到了,眼前的西藏真的太美了。
在抵达拉萨的第二天我们立即驱车前往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错。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在纳木错我才知道什么是人间最美的景色。水是蓝色的,天也是碧蓝的,在水天相接之际几乎看不出水和天,只看见蓝盈盈的一片。我们骑马来到湖边又是另一番景色。用手把水捧起来是那么清澈透亮,那么清凉怡人。我最爱的还属纳木错的天了!蓝蓝的天空中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云朵,还有那海鸥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古人有“手可摘星辰”,置身于这美妙绝伦的环境中,我不禁有了“手可摘云朵”的感觉!
在西藏最耀眼的就要属布达拉宫了。它在人们心中是神秘而又神圣的地方。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高115.7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组成。这是一座高有十三楼的宫殿,它分为白宫、红宫两大部分。当我登到中部时已经可以俯视拉萨的全景了。而在整个布达拉宫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了。灵塔有三层楼那么高。是三吨多黄金铸造而成。上面镶嵌了一万颗以上的宝石。其中有一颗是在大
象的脑髓自然形成的乳白色的珍珠。虽然只有酥油灯发出的微弱光线,也使这座三百多年前的灵塔闪闪发光,这绝对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宝。布达拉宫里还有许许多多令世人惊叹不已的绝世的珍贵手工艺品,反映出西藏悠久而珍贵的历史和文化!
回望西藏,我感觉自己不虚此行,内心充满了强烈的不舍,我无数次地默念:西藏,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知识点】扩写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内容“几经周折,我终于踏上了那趟车,去实现和初中伙伴当初的约定……”中的“实现和初中伙伴当初的约定”一句可以看出此时的自己已经不在初中了,暗示我们这篇作文需要发挥想象,但是还需要想象和现实相结合,因为“当初的约定”应该是现实,放在这篇文章里应该是属于回忆性的内容,所以这篇文章其实是想象未来的某一天自己所做的事,而这件事又让你想到了现在。“几经周折”说明实现梦想的过程比较曲折、漫长,“终于”一词突出了自己那种渴望已久的心情,还有就是梦想实现时的激动和兴奋。审清题目之后,我们可以想想你和小伙伴们有过什么样的约定,并且这个约定至今没有实现,这些就可以作为素材。结合这样的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实现了这个梦想。文中要适当地交代突出“几经周折”,把重点放在实现约定或梦想之后的心情和感受上。
【点评】这是想象性的扩写。注意根据提供的语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按照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3.(2023七上·农安期末)作文: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文题⑴:发挥联想和想象,把课文《咏雪》或《陈太丘与友期行》扩写成一篇现代文。
文题⑵:联系《诫子书》的内容,给自己写一封信,总结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文题⑶: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5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扩写;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1)这个题目要求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将课文《咏雪》或《陈太丘与友期行》扩写成一篇现代文。这需要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其转化为现代背景下的故事。通过扩写,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叙事能力。
(2)这个题目是让学生结合《诫子书》的内容,给自己写一封信。学生需要回顾自己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诫子书》中的教诲,对自己提出勉励和要求。这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
(3)题目是“让我感动的一件事”,重点在于叙述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情。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事件,详细描述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展现情感的共鸣和内心的触动。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4.(2023七下·宝安期末)《长着大人身体的小孩》记叙了“我”这样一个曾经贪玩的父亲的成长历程。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成长;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见证着我们的每一次成长;偶尔的一个瞬间,我们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成长……
请以“那一瞬间,我成长了。”为结尾,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那一瞬间,我成长了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哭过、笑过,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酸甜苦辣,我们的成长过程才会如此的多姿多彩,令人难忘。
自从家里新添了弟弟,我的地位就直线下降,不再是家里的“小公主”,一切需求都以弟弟为先,我心里不服气,可也没有办法。抢吃的、弄脏作业、弄坏笔......弟弟的劣迹数不胜数,每当我向爸爸妈妈诉苦时,他们一句话就打发了我:“弟弟小,你让着弟弟。”我把所有的委屈都憋在了心里,变得沉默了
而那天,不知为什么,我爆发了。就在弟弟把我最喜欢的一幅画当作美食塞进嘴里的时候,刚刚走到屋里的我,一个箭步窜到弟弟跟前,抡起大巴掌就朝弟弟粉嫩的屁股打了下去,留下了一个红红的“五指山”。顿时,“哇”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哭声直冲云霄,惊动了家里的每一个人。“怎么了 ”“你怎么打弟弟 ”“弟弟才三岁呀!”“你是怎么当姐姐的 ”爸爸妈妈责备的话语直面扑来,我面红耳赤,大声吼道:“够了,你们就知道向着他,他是你们的孩子,我就不是吗 ”爸爸妈妈当场就愣住了,我心虚地看着他们,妈妈的眼圈红了,在他们的目光里,有失望、有心疼,似乎还有很多我看不懂的东西。妈妈哽咽着:“傻孩子,你和弟弟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我们一样爱你们。你这么大时,妈妈也舍不得你受到一点伤害。你都十二岁了,还不能体会爸爸妈妈的心吗 "妈妈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让我的心一颤,是啊,我都已经是初中生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怎么还这么任性呢 弟弟那么小,我怎么能......理解和宽容我都学到哪去了 我急忙走到爸爸妈妈面前承认了错误,“好孩子!”妈妈欣慰地把我搂在了怀里。
这一次经历让我改变了很多,我不再与弟弟争风吃醋,而是成为教导弟弟、疼爱弟弟的大姐姐。
这次的经历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那一瞬间,我成长了。
【知识点】扩写
【解析】【分析】【题干分析】这是一道情境作文题。以“那一瞬间,我成长了”为结尾,写一篇文章。结合写作提示语审题可知,本题的题眼是“成长”,什么是“成长”?“成长”即“长大”,不仅仅是身体的增高,还可以是品德方面的成长:会帮助同学了,为父母做事了,能恪守诺言、坚持原则了……还可以是学习方面的成长:能坚持不懈地学习了,能主动探索知识了,知道细心的重要性了……还可以是能力方面的成长:学会了一项技能,能够独立做一些事情了……在失败中的成长:在失败中得到启发,在矛盾中得到教训,在后悔中得到成长……
【选材立意】我们还应注意到,是“那一瞬间”让“我”成长,从生活中选取让“我”深受启发的、忽然长大的那件事,一定是亲身经历的,深有体会的,这样才能写得有真情实感。行文时一定要开头、结尾点题,文中叙述条理要清楚、抒情要真挚、细腻,才能为文章增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给定结尾的情境设置作文。范文的具体情况点评如下:开篇点题“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引出“我”的成长经历。文中详细记叙了自从弟弟出生后“我”的所有委屈和不满的爆发时的情形,内容充实,人物形象丰富饱满,爸爸、妈妈的语言描写,“我”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运用得生动真实,让我们也好像身临其境一样。文末再次点题:这次经历让我成长了,总结全文。
5.(2023·眉山)微写作。根据题目要求,将下面的句子扩写为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阅读诗歌,一要发挥联想和想象,二要体味诗歌意境,三要感悟其无言之美。
要求:针对上述诗歌阅读的三种方法,从链接中各举一个例子,并作一些分析,更加清楚、具体地表达出你对诗歌阅读的认识。
[链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案】示例:
阅读诗歌,一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朋友要远行,好友相送有怎样的离别情境。长江滔滔滚滚,烟花是薄雾还是柳絮?我们可通过想象去理解。二要体味诗歌的意境。“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远远的船帆已消失,诗人站在那里久久凝视,他的心已随朋友远去。由孤帆、碧空、江水创设了一种价离别的意境。三要感悟其无言之美。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但最后两句描写自然景色,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知识点】扩写;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阅读诗歌的三种方法已经列出,写作时,现将观点摆出来,在拥具体的诗句举例证明或论述经即可。
故答案为:阅读诗歌,一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朋友要远行,好友相送有怎样的离别情境。长江滔滔滚滚,烟花是薄雾还是柳絮?我们可通过想象去理解。二要体味诗歌的意境。“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远远的船帆已消失,诗人站在那里久久凝视,他的心已随朋友远去。由孤帆、碧空、江水创设了一种价离别的意境。三要感悟其无言之美。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但最后两句描写自然景色,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扩写。扩写,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扩写时要仔细阅读句子,确定中心;然后围绕中心找准扩写的重点,分清扩写的主次。重点该扩写的地方,要不惜笔墨,次要扩写的地方要一笔带过。扩写时要注意:补充的内容要与原文内容一致,衔接要自然、流畅;想象要大胆,要与众不同,努力营造新环境,创造新形象;要保留句子实质,不能一味地扩充而改变句子原来所要表达的意思。扩写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分,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也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在完成扩写时,如果对扩充部分有具体规定的应按规定扩写,如没作规定的,可进行整体扩写。扩写后别忘了加标点。
6.(2023九下·潮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
请以“这就是家乡的名片”为结尾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知识点】扩写;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就是家乡的名片”为结尾,写一篇文章,在你熟悉的范围内确定写作的具体内容,或景点,或产物,或名人,或民风民俗,所选择对象要足以代表家乡的某种文化、风貌或精神。比如我们可选择家乡的习俗来写作此文。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这些节日中选择一个来分享与某习俗有关的生活经历。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我们在写作之前,先要了解本地有哪些“传统习俗”,自己先罗列几个;然后再比较分析,看自己对哪个“习俗”比较熟悉了解,比较感兴趣。只有自己熟悉并且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写得精彩。接下来思考,这种“习俗”的来历,蕴含的意义,主要有哪些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习俗”有什么变化,或者是带来了怎样的思考等。通过对家乡“习俗”的写作,一定要融入对家乡的情感,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1 / 1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扩写
一、写作题
1.(2023八上·永州期中)根据以下信息,写一段文字介绍下列文化名人。
要求:①信息准确、有效;②语言简明符合文体要求;③介绍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鲁迅
①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②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③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④鲁迅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⑤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⑥鲁迅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2.(2020·河池模拟)根据下面语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按照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几经周折,我终于踏上了那趟车,去实现和初中伙伴当初的约定……
……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2023七上·农安期末)作文: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文题⑴:发挥联想和想象,把课文《咏雪》或《陈太丘与友期行》扩写成一篇现代文。
文题⑵:联系《诫子书》的内容,给自己写一封信,总结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文题⑶: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500字。
4.(2023七下·宝安期末)《长着大人身体的小孩》记叙了“我”这样一个曾经贪玩的父亲的成长历程。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成长;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见证着我们的每一次成长;偶尔的一个瞬间,我们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成长……
请以“那一瞬间,我成长了。”为结尾,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5.(2023·眉山)微写作。根据题目要求,将下面的句子扩写为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阅读诗歌,一要发挥联想和想象,二要体味诗歌意境,三要感悟其无言之美。
要求:针对上述诗歌阅读的三种方法,从链接中各举一个例子,并作一些分析,更加清楚、具体地表达出你对诗歌阅读的认识。
[链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6.(2023九下·潮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
请以“这就是家乡的名片”为结尾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示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汉文学史纲要》等。鲁迅一生在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知识点】扩写;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根据题要求“写一段文字介绍下列文化名人”知,内容应以“说明介绍”为主。既然是说明文,那么就要安排好说明顺序,材料给了6段文字,我们可以把第1、2、6放在一起,这是介绍鲁迅生平及相关作品;3、4、5可以放在一起,这是介绍鲁迅对社会的贡献。这样安排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介绍了鲁迅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最后,注意不超过200字的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示例: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给人类留下了珍贵的精神文化产品。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故答案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汉文学史纲要》等。鲁迅一生在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写作。根据题要求写成“说明介绍”为主的片段,依据所给内容排序即可。
2.【答案】【参考例文】
我的西藏之旅
一直向往西藏。
记得在初中的地理课上,老师的讲解和课本上的图片吸引着我们,听说那边地广人稀,据说夏季的西藏,才是真正的西藏。天越蓝,西藏才会越纯真。其实有这个梦想的不只我自己,同学们下课后都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于是有人提议,有机会我们去西藏畅游啊!幼稚的我们纷纷表示赞成,甚至有好事者开始计划行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由于父母工作忙,还有不宽裕的家庭条件,我无数次的渴望变成了失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各奔东西,我出于对梦想的坚守,报考了旅游专业,现在是一名将要毕业的大学生。几经周折,我终于踏上了那趟车,去实现和初中伙伴当初的约定——拥抱西藏。
疾驰的列车带着我的梦想飞速前进,我恨不得一下子飞到目的地。终于到了,眼前的西藏真的太美了。
在抵达拉萨的第二天我们立即驱车前往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错。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在纳木错我才知道什么是人间最美的景色。水是蓝色的,天也是碧蓝的,在水天相接之际几乎看不出水和天,只看见蓝盈盈的一片。我们骑马来到湖边又是另一番景色。用手把水捧起来是那么清澈透亮,那么清凉怡人。我最爱的还属纳木错的天了!蓝蓝的天空中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云朵,还有那海鸥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古人有“手可摘星辰”,置身于这美妙绝伦的环境中,我不禁有了“手可摘云朵”的感觉!
在西藏最耀眼的就要属布达拉宫了。它在人们心中是神秘而又神圣的地方。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高115.7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组成。这是一座高有十三楼的宫殿,它分为白宫、红宫两大部分。当我登到中部时已经可以俯视拉萨的全景了。而在整个布达拉宫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了。灵塔有三层楼那么高。是三吨多黄金铸造而成。上面镶嵌了一万颗以上的宝石。其中有一颗是在大
象的脑髓自然形成的乳白色的珍珠。虽然只有酥油灯发出的微弱光线,也使这座三百多年前的灵塔闪闪发光,这绝对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宝。布达拉宫里还有许许多多令世人惊叹不已的绝世的珍贵手工艺品,反映出西藏悠久而珍贵的历史和文化!
回望西藏,我感觉自己不虚此行,内心充满了强烈的不舍,我无数次地默念:西藏,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知识点】扩写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内容“几经周折,我终于踏上了那趟车,去实现和初中伙伴当初的约定……”中的“实现和初中伙伴当初的约定”一句可以看出此时的自己已经不在初中了,暗示我们这篇作文需要发挥想象,但是还需要想象和现实相结合,因为“当初的约定”应该是现实,放在这篇文章里应该是属于回忆性的内容,所以这篇文章其实是想象未来的某一天自己所做的事,而这件事又让你想到了现在。“几经周折”说明实现梦想的过程比较曲折、漫长,“终于”一词突出了自己那种渴望已久的心情,还有就是梦想实现时的激动和兴奋。审清题目之后,我们可以想想你和小伙伴们有过什么样的约定,并且这个约定至今没有实现,这些就可以作为素材。结合这样的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实现了这个梦想。文中要适当地交代突出“几经周折”,把重点放在实现约定或梦想之后的心情和感受上。
【点评】这是想象性的扩写。注意根据提供的语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按照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3.【答案】略
【知识点】扩写;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1)这个题目要求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将课文《咏雪》或《陈太丘与友期行》扩写成一篇现代文。这需要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其转化为现代背景下的故事。通过扩写,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叙事能力。
(2)这个题目是让学生结合《诫子书》的内容,给自己写一封信。学生需要回顾自己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诫子书》中的教诲,对自己提出勉励和要求。这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
(3)题目是“让我感动的一件事”,重点在于叙述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情。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事件,详细描述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展现情感的共鸣和内心的触动。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4.【答案】那一瞬间,我成长了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哭过、笑过,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酸甜苦辣,我们的成长过程才会如此的多姿多彩,令人难忘。
自从家里新添了弟弟,我的地位就直线下降,不再是家里的“小公主”,一切需求都以弟弟为先,我心里不服气,可也没有办法。抢吃的、弄脏作业、弄坏笔......弟弟的劣迹数不胜数,每当我向爸爸妈妈诉苦时,他们一句话就打发了我:“弟弟小,你让着弟弟。”我把所有的委屈都憋在了心里,变得沉默了
而那天,不知为什么,我爆发了。就在弟弟把我最喜欢的一幅画当作美食塞进嘴里的时候,刚刚走到屋里的我,一个箭步窜到弟弟跟前,抡起大巴掌就朝弟弟粉嫩的屁股打了下去,留下了一个红红的“五指山”。顿时,“哇”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哭声直冲云霄,惊动了家里的每一个人。“怎么了 ”“你怎么打弟弟 ”“弟弟才三岁呀!”“你是怎么当姐姐的 ”爸爸妈妈责备的话语直面扑来,我面红耳赤,大声吼道:“够了,你们就知道向着他,他是你们的孩子,我就不是吗 ”爸爸妈妈当场就愣住了,我心虚地看着他们,妈妈的眼圈红了,在他们的目光里,有失望、有心疼,似乎还有很多我看不懂的东西。妈妈哽咽着:“傻孩子,你和弟弟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我们一样爱你们。你这么大时,妈妈也舍不得你受到一点伤害。你都十二岁了,还不能体会爸爸妈妈的心吗 "妈妈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让我的心一颤,是啊,我都已经是初中生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怎么还这么任性呢 弟弟那么小,我怎么能......理解和宽容我都学到哪去了 我急忙走到爸爸妈妈面前承认了错误,“好孩子!”妈妈欣慰地把我搂在了怀里。
这一次经历让我改变了很多,我不再与弟弟争风吃醋,而是成为教导弟弟、疼爱弟弟的大姐姐。
这次的经历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那一瞬间,我成长了。
【知识点】扩写
【解析】【分析】【题干分析】这是一道情境作文题。以“那一瞬间,我成长了”为结尾,写一篇文章。结合写作提示语审题可知,本题的题眼是“成长”,什么是“成长”?“成长”即“长大”,不仅仅是身体的增高,还可以是品德方面的成长:会帮助同学了,为父母做事了,能恪守诺言、坚持原则了……还可以是学习方面的成长:能坚持不懈地学习了,能主动探索知识了,知道细心的重要性了……还可以是能力方面的成长:学会了一项技能,能够独立做一些事情了……在失败中的成长:在失败中得到启发,在矛盾中得到教训,在后悔中得到成长……
【选材立意】我们还应注意到,是“那一瞬间”让“我”成长,从生活中选取让“我”深受启发的、忽然长大的那件事,一定是亲身经历的,深有体会的,这样才能写得有真情实感。行文时一定要开头、结尾点题,文中叙述条理要清楚、抒情要真挚、细腻,才能为文章增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给定结尾的情境设置作文。范文的具体情况点评如下:开篇点题“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引出“我”的成长经历。文中详细记叙了自从弟弟出生后“我”的所有委屈和不满的爆发时的情形,内容充实,人物形象丰富饱满,爸爸、妈妈的语言描写,“我”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运用得生动真实,让我们也好像身临其境一样。文末再次点题:这次经历让我成长了,总结全文。
5.【答案】示例:
阅读诗歌,一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朋友要远行,好友相送有怎样的离别情境。长江滔滔滚滚,烟花是薄雾还是柳絮?我们可通过想象去理解。二要体味诗歌的意境。“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远远的船帆已消失,诗人站在那里久久凝视,他的心已随朋友远去。由孤帆、碧空、江水创设了一种价离别的意境。三要感悟其无言之美。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但最后两句描写自然景色,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知识点】扩写;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阅读诗歌的三种方法已经列出,写作时,现将观点摆出来,在拥具体的诗句举例证明或论述经即可。
故答案为:阅读诗歌,一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朋友要远行,好友相送有怎样的离别情境。长江滔滔滚滚,烟花是薄雾还是柳絮?我们可通过想象去理解。二要体味诗歌的意境。“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远远的船帆已消失,诗人站在那里久久凝视,他的心已随朋友远去。由孤帆、碧空、江水创设了一种价离别的意境。三要感悟其无言之美。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但最后两句描写自然景色,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扩写。扩写,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扩写时要仔细阅读句子,确定中心;然后围绕中心找准扩写的重点,分清扩写的主次。重点该扩写的地方,要不惜笔墨,次要扩写的地方要一笔带过。扩写时要注意:补充的内容要与原文内容一致,衔接要自然、流畅;想象要大胆,要与众不同,努力营造新环境,创造新形象;要保留句子实质,不能一味地扩充而改变句子原来所要表达的意思。扩写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分,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也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在完成扩写时,如果对扩充部分有具体规定的应按规定扩写,如没作规定的,可进行整体扩写。扩写后别忘了加标点。
6.【答案】略
【知识点】扩写;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就是家乡的名片”为结尾,写一篇文章,在你熟悉的范围内确定写作的具体内容,或景点,或产物,或名人,或民风民俗,所选择对象要足以代表家乡的某种文化、风貌或精神。比如我们可选择家乡的习俗来写作此文。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这些节日中选择一个来分享与某习俗有关的生活经历。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我们在写作之前,先要了解本地有哪些“传统习俗”,自己先罗列几个;然后再比较分析,看自己对哪个“习俗”比较熟悉了解,比较感兴趣。只有自己熟悉并且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写得精彩。接下来思考,这种“习俗”的来历,蕴含的意义,主要有哪些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习俗”有什么变化,或者是带来了怎样的思考等。通过对家乡“习俗”的写作,一定要融入对家乡的情感,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