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微写作之改写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微写作之改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09:53:10

文档简介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微写作之改写
一、写作题
1.(2021·呼和浩特)小作文
改写《约客》(赵师秀·南宋)
要求:改写为散文,不得曲解原诗内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可以合理想象,字数在150左右。
【答案】略
【知识点】改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表达能力。《约客)》 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 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这首诗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本题作答要依据诗文内容所描写的景物及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运用,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设置情境拟写作答。要注意字数要求。
【点评】 解答此题,要先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要合理,不能脱离诗歌内容和情感。
2.(2019九上·慈溪期末)阅读下面文字,从所给的两种写作形式中任选一种,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珍珠
(黎巴嫩)纪伯伦
一只海蚌对它附近的另一只海蚌说:“我身体里边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圈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海蚌怀着骄做的情绪答道:“感谢上天,也感谢大海,我身体里边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健全。”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全的海蚌说:“是的,你是健全的。然而,你知道吗?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形式一:根据上述文字,展开想象,自拟题目,改写文章。
形式二:上述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写作助手:
如果你选择形式一
①改写常见形式:可以改变文体,如将诗歌改写为小说,将寓言改写成散文;可以改变叙述角度,如将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等等。
②改写原则:①把握原文精神,体现原作主旨;②明确文章中心,拟写合适题目;③融入个人风格,展示独特魅力。
如果你选择形式二
①根据你读了《珍珠》后的联想和思考,进行写作,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抒发感想……
②可以合理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中心明确,有血有肉。
【答案】【参考例文】
痛苦中孕育美丽
痛苦是涩的,美丽是甜的。人生百态,味道也是酸甜苦辣一应俱全的,登临峰顶,虽然疲惫,但独享“一览众山小”的滋味,还是让人在涩中品味到了甜美。品味人生,涩的、甜的、痛苦的、美丽的……
雄鹰搏击长空,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努力,痛苦着,但美丽着。在搏击中成长,在搏击中奋斗,人生的价值也蕴含其中。海明威完成《老人与海》的背后隐藏他巨大的毅力,正是这种巨大的力量像海浪一样,直至把这部书推向了顶峰,海明威曾经参过军,在部队中受伤无数次,身上的伤也是不计其数,最严重的一次他身中炮弹及其碎片230余块,没想到他越挫越勇,动了13次手术,并没有使他倒下,并成就了《老人与海》的经典着作,把这种精神传给了每一个为生活而搏击的人。应该可以说,海明威的一生,穿梭于痛苦之中,痛苦成就了他的美丽。
河蚌裹含沙粒,一次次的错误,一次次的包含,痛苦着,但美丽着。包容别人的错,拓宽自己的心灵,正所谓“海纳百川”。
“三国”时期的曹操能成建“三国”鼎立之一的魏国,与他的谋士郭嘉是密不可分的。郭嘉是曹操最看重的谋士,但郭嘉却是从曹操的对手袁绍那里投奔来的。对于一个从前是敌人的下属,曹操并没有杀掉他,而重其贤能,包容了他,任用了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与实践,从此,在曹操的道路上便多了一个航帆,可谓是一帆顺风,每战必捷,创下了辉煌业绩。
秋蝉鸣叫生命,一次次的奄奄一息,一次次的乐观高唱,痛苦着,但美丽着。我们都知道,蝉生命中绝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地下的,当其来到地上时,其生命也将走到尽头,有人说这是生命的绝唱,是让人怜悯的,我却认为这是值得钦佩,它不甘心生命的短暂,所以它要让生命变得灿烂,使生命充满声音震憾,在死亡面前高歌,是对死亡的挑战,虽然痛苦着,但美丽着。
痛苦中孕育了美丽,就像雄鹰、河蚌与秋蝉一样,有平凡的生命,却不平凡的经历,每个人都会尝到痛苦的味道,关键是在你的人生道路中,你能否把这苦涩孕育成甘甜,在痛苦中孕育美丽。
【知识点】改写;材料作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①根据所给的材料改写文章。改写常见形式:可以改变文体,如将诗歌改写为小说,将寓言改写成散文;可以改变叙述角度,如将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等。改写一定尊重原文,体现原文的主旨。在此基础上,依据原文中心,拟写一个合适题目,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扩展和对事物的具体描绘,从而完成文章的改写。②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讲述的是“海蚌﹒螃蟹﹒珍珠”的寓言故事。其中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是关键句,从中可确定文章的立意: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挫折、痛苦对人而言不一定是坏事;痛苦的磨练,也许正是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等。可从“认识磨难,面对磨难”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体裁上,选择议论文为宜。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写作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尊重原文,体现原文的主旨,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注意平时对此类写作的训练。
3.(2020八上·杭州期中)根据《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的内容,写一则消息,电头可不写。
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我们在三月二十二日上午会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
外面开始在飘雪,洞子里非常暖和。这是一间并不太大的会客室,在靠门一边的低矮石顶盖下悬着两盏没有灯罩的电灯,灯下放了一张简单的桌子,桌上有几个玻璃杯,四把简单的椅子放在桌子前面,椅子后面有十多根白木板凳。
我们十七个从祖国来的文艺工作者坐在板凳上,怀着兴奋的心情,用期待的眼光望着门外半昏半暗的甬道。我们等待了一刻钟,我们等待着这样的一个人,他不愿意别人多提他的名字,可是全世界的人民都尊敬他为一个伟大的和平战士。全世界的母亲都感谢他,因为他救了朝鲜的母亲和孩子。全中国的人民都愿意到他面前说一句感谢的话,因为他保护着祖国的母亲和孩子们的和平生活。拿他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来说,拿他保卫祖国的功勋来说,我们在他面前实在显得太渺小了。所以在听见脚步声逼近的时候,一种不敢接近他的敬畏的感觉,使我们突然紧张起来。
他进来了,我们的注意的眼睛并没有看清楚他是怎样进来的。一身简单的军服,一张朴实的工人的脸,他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高大和年轻。他给我们行了一个军礼,用和善的眼光望着我们微笑着说:“你们都武装起来了!”就在这一瞬间,他跟我们中间的距离忽然缩短了消逝了。
我们亲切地跟他握了手,他端了一把椅子在桌子旁边坐下来,我们也在板凳上坐下了。他拿左手抓住椅背,右手按住桌沿,像和睦家庭中的亲人谈话似的对我们从容地谈起来。他从朝鲜人民谈到美国的侵略军,明亮的眼睛射出一种逼人的光,我们看出来他对美帝国主义者的憎恨跟他对朝鲜人民的热爱是一样的深。他有点激动了,揭下军帽放在桌子上,露出了头上一些很短的白发。这些白发使我们记起他的年纪,记起他过去那许多光辉的战绩。我们更注意地望着他,好像要把他的一切都吸收进我们的眼底。大部分的同志都不记笔记了,美术组的同志也忘了使用他们的画笔,为的是不愿意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他又抓起帽子戴在头上,拿右手摸了摸嘴,然后把手放在膝上继续谈起来。他用关切的口气,用具体的例子谈到抗美援朝对祖国的关系;谈到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和对美国侵略军作战的经验;谈到几次战役胜利的原因;分析帝国主义阵营中间的矛盾和美国统治阶级中间的矛盾;然后又谈到朝鲜停战谈判的前途。我们记牢了他的这样的话:“我们的兵法家孙子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相反地敌人始终对我们摸不清楚。敌人愿意跟我们谈判,是因为我们把他们打痛了。在谈判中间他们还不甘心,又发动秋季攻势,结果还是吃了亏,伤亡十二万人,才又谈起来。现在敌人是进退两难:要打,他们得不到胜利,没有出路;要和,大资本家的暴利又没有了,经济危机也要来了。我们却不然,和本来我们愿意的,我们就是为了和平才来作战的;战我们也不怕,我们是越打越强!”
听着他浅明地详细地反复地解说,望着他那慈祥中带刚毅和坚定的表情,我感到一股热流通过我的全身。他的朴素的话语中流露出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他的恳切的表情上闪露出对胜利的信心。他不倦地谈着,他越谈下去,这一切越是明显;他越谈下去,我们也越感到温暖,越充满信心。我的整个心被他的话吸引去了,我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我忘记了时间的早晚,我只看见眼前的这一个人,他镇静、安详,他的态度是那么坚定。他忽然发出了快乐的笑声,这时候我觉得他就是胜利的化身了,我们真可以放心地把一切都交给他,甚至自己的生命。我相信别的同志也有这样的感觉。
我们的这种尊崇的表情一定让他看出来了,所以他接着说:“作战主要的是靠兵。自古以来兵强第一,强将不过是利益跟士兵一致的指挥员。指挥员好比乐队的指挥,有好的乐队没有好的指挥固然不行;可是单有好的指挥没有好的乐队也不行。个人要是不能代表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他便是很渺小的。”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晚上,我们走出洞来,雪落得更大了。汽车把我们送回到宿舍的山脚下,我们冒雪上山,好不容易走到宿舍的洞口。这时雪花满天,冷气扑面,我埋头看山下只有一片白雪,没有一个人家漏出灯光。夜并不深,北京时间不过九点光景,在祖国的城市里该是万家灯火的时候,孩子安宁地睡在床上,母亲静静地在灯下工作,劳动了一天的人们都甜蜜地休息了。是谁在这遥远的寒冷的国土上保卫着他们的和平生活呢?祖国的孩子们是知道的,祖国的母亲们是知道的,全中国的人民都是知道的。祖国的孩子们的梦中的微笑,母亲们脸上的满足的表情,全国人民的幸福的笑容,就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他们的指挥员彭德怀将军的感激表示。
(选自1952年4月9日《人名日报》第三版,有删改)
【答案】【参考例文】
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我们在三月二十二日上午会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1952年3月,著名作家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来到朝鲜战场采访。3月22日,在接见巴金等17位文艺工作者的过程中,彭德怀以他朴实的气质、坚定的国际主义立场以及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同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彭德怀的高尚品格。巴金在25日晚上“一挥而就”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
【知识点】改写
【解析】【分析】考查拟写一则消息。明确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可以省略。消息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则消息的人物有:我们十七个从祖国来的文艺工作者、彭德怀;时间是:三月二十二日;事件是:会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地点是:一间并不太大的会客室;背景是:1950年10月,彭德怀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自此至1953年7月,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携手并肩,同仇敌忾,英勇奋战,经过2年零9个月血与火的激烈较量,终于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以南,并于1953年7月27日迫使其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1952年3月,著名作家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来到朝鲜战场采访。于是,巴金在25日晚上“一挥而就”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通过彭德怀的亲口讲述,朴素的话语中流露出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他的恳切的表情上闪露出对胜利的信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彭德怀的高尚品格。据此拟写即可。
【点评】写信稿,首先要认真研读文章内容,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主旨。然后按照“倒金字塔”结构,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叙述的层次和段落,将最核心的新闻事实先说、简说、快说,让读者一下就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开展细说,最后在结尾点明意义即可。注意语言要简练和准确。
4.(2022九上·吴兴期末)本学期我们与诗歌相伴,请根据提示,完成写作任务。
任务群 写作提示
任务一 回忆以往的诗歌学习,叙写自己与诗歌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可叙事,可抒情。
任务二 为什么要读诗、写诗?要读怎样的诗?如何读诗?写出你对诗歌的认识与思考。
任务三 从你喜欢的诗作中选择一首,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叙述方式等,进行合理地改写。
写作要求:①任选其一写作;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出现透露作者身份的信息。
【答案】【参考例文】略
【知识点】记叙文;议论文;改写;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题作文。一共三个写作任务群,要根据自己最熟悉和擅长的任务进行写作。
任务一:回忆以往的诗歌学习,叙写自己与诗歌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可叙事,可抒情。适合写成记叙文,讲述自己阅读诗歌的经历和故事。
任务二:探究为什么要读诗、写诗?要读怎样的诗?如何读诗?写出你对诗歌的认识与思考。适合写成议论文,写作的思路,可以按照题干的提问进行,即为什么?怎么样?如何读?
任务三:题干要求从你喜欢的诗作中选择一首,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叙述方式等,进行合理地改写。改写要忠实于原诗的内容和主题,改变的是文体和叙述方式。可以选择《木兰诗》,把它改写成小说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5.(2018九上·金华月考)请根据20题中的艾青诗歌材料,从所给的两种写作形式中任选一种,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形式一:扩写诗歌《树》,可以写成一则童话,也可以编写一个故事,还可以……
形式二:自主阅读诗歌《树》,根据理解完成作文,可以写自己类似的经历,也可以发表议论,还可以……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参考例文】
对一草一木寄以真诚
诗人走在湖南新宁的旷野上,这美丽的有山有水的旷野把诗人吸引住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激发起诗人浓郁的诗情……
诗人的足迹,是诗人自己把握的呢?还是命运使然呢?1939年的秋天,正在桂林生活的艾青,因有人请他到湖南新宁县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任教,他就答应了,来到这山水之间作了国文教员。这里,会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似乎都有灵性,使诗人获得了颇为丰厚的收获。
《树》这首诗,就产生在这个时候。
新宁县是一派田园风光,似乎离抗日烽火很远,似乎听不见中华民族的勇士们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枪炮声和呐喊声。但诗人的心并没有沉醉在这一派田园风光里,他的心伸出了无数的触角,时刻感受着民族存亡大搏斗的脉搏。他的心不能平静,他的诗仍关怀着天下兴亡的大事。
也许这里的树有其特殊的风姿吧,也许此时此刻,诗人对这里的树有一种特殊的感
情吧,这里的树引起了诗人的注目和沉思。《树》这首诗产生了。
《树》这首诗并不长,只有八行。然而,这首诗却有着巨大的涵量。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这前四行诗,写出了一种景象,这景象是实实在在的,不仅是诗人,别人也能够感觉到。世界上的树都是单独的立着的,彼此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单看这四行诗,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不看下面,别人也很难知道诗人这样写的用意。但是看了下面的诗句,这前四句的涵意就明朗了,在这朴素平易之中,有着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概括力。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但是”,一个转折,把读者的目光从地上转移向地下,这首诗的博大涵意逐渐清楚了。这一个“但是”,有着巨大的力量,诗人是要人们知道,别只看树在地面上孤离地兀立,更重要的是要看树在地下的情景,在地下,树的根是“纠缠在一起”的。
这首诗的结构很清楚,前四句写树的地上景观,后四句写树的地下景观。这两种景观都是树的生存景观。
看完全诗,读者就会明白,这首诗决不是只写树的生存景观,而是在写一种社会的、人民的生存景观。更确切地说,诗人是在写当时中华民族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精神。
诗人的概括是极为准确的。在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长期的阶级压迫,使人们过着食不果腹的苦难生活,长期的奴化统治,使人们的精神萎靡不振。他们之间,似乎都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他们似乎都是彼此孤离着。但这只是生活的表层景观,就像树在地面上的景观。中华民族是有着凝聚力的,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这点,它的现在也证明了这点。当遇到压迫的时候,特别是当民族危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的时候,清贫的中华儿女们会团结起来,进行殊死的斗争。诗人是深切了解中华民族的,他知道中华民族内在的巨大凝聚力。因而,当诗人看到树的时候,便想到了中华民族。《树》这首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所思所想。之所以写得传神,是因为诗人把两种事物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一种是对树的生存景观的把握,当然这一点比较容易。一种是对社会景观的把握,这一点,就需要有深刻的理解了。在这两种把握之间,诗人找到了两种景观的相通纽带。灵感也就由此而产生。
《树》这首诗,最初收入诗人在重庆出版的诗集《旷野》中。诗人在《旷野前记》中说:
“《旷野》集所收诗二十首,均系作者在西南山岳地带所作,或因远离烽火,闻不到‘战斗的气息’,但作者久久沉于莽原的粗犷与无羁,不自禁而有所歌唱,每一草一木亦寄以真诚,只希望这些歌唱里面,多少有一点‘社会的’东西,不被理论家们指斥为‘山林诗’就是我的万幸了。”
其实,即便是写了一些山林诗,也不是什么过错。诗应该有多侧面多角度选择诗美的自由。诗人在这里自我辩护,说明一些理论家对诗人的要求太苛刻、太过分。对诗的要求也太狭隘。何况诗人在这些诗中,写入了“多少有一点‘社会的东西’,就更不应该受到指斥。
诗人这一时期的诗作,虽然没有直接抒写抗战斗争的如火如荼,但并不能说明诗人没有关注民族兴衰。相反,诗人此时期的一些诗,无论是以诗的蕴含深广而论,还是以什么战斗力而论,远比一些直接写抗战的诗还要震撼人心。《树》这首短诗,就足以证明诗人的胸怀。它不仅是一首富于战斗力量的诗,也是一首非常艺术的诗。
诗的力量不仅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
【知识点】童话(寓言);改写;扩写;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形式一:扩写诗歌《树》,读懂诗歌内容是关键。“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生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树》这首诗的结构很清楚,前四句写树的地上景观,后四句写树的地下景观。这两种景观都是树的生存景观。看完全诗,读者就会明白,这首诗决不是只写树的生存景观,而是在写一种社会的、人民的生存景观。更确切地说,诗人是在写当时中华民族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精神。所以在扩写时即可塑造不同的中华儿女的形象,描绘他们团结起来,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以展示中华民族内在的巨大凝聚力这一主题。形式二:根据自己对《树》的理解完成作文,可以写自己类似的经历,也可以发表议论,还可以……应该说作文的范围很宽泛。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叙写团结一起战胜困难的事件;如写议论文,可以论述团结的重大意义。
【点评】形式一:扩写诗歌《树》。 《树》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40年春天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此诗的寓意是多方面的,因为它所使用的意象可被理解成许多种含义。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描写了一种自然现象;拓展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对友情的描述和赞扬,也可是对人生的感悟和诠释,还可能是对自由生命的渴望与思考。 围绕以上诗歌主旨,紧扣“友情、人生感悟、渴望自由”等关键词,调动想象力合理扩写。
形式二:自主阅读诗歌《树》,根据理解完成作文,可以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读后感等,形式不限,属于材料作文加自命题作文。审题时要读出隐含在艾青诗歌中的主旨 ,可直接将其提炼出来作为作文的主旨 。必须认真研读 诗歌《树》 ,准确把握诗歌内容、意象、感情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写记叙文或散文,要结合诗歌主旨选取恰当的材料,写议论文,确立论点要和材料保持一致或密切关联。
6.(2018八上·慈溪期中)小作文:把这篇特写改成一则短小的消息
跳水天后续写传奇
2000年9月28日,澳大利亚悉尼,第二十七届奥运会女子单人3米跳板跳水决赛正在进行。
中国运动员在女子单人3米跳板跳水项目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决赛开始时,排名第一的中国选手郭晶晶领先分数最高的外国选手17分之多。另一名中国选手伏明霞则是此前两届奥运会冠军的得主,但她毕竟退役两年,2000年3月份才进入国家队集训。此番竞技,究竟二人谁能“折桂”?
比赛开始了。郭晶晶先跳。走板——起跳——向内翻腾2周半——入水,107B完成得很好,郭晶晶获得了72.54分。轮到伏明霞了,只见她略微舒了一口气,随后便沉着地开始走板,也是107B,但她只得了64.17分。
伏明霞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泳池对面的大屏幕,或者是根本没在意自己和郭晶晶之间的得分差,只见她波澜不惊、镇定自若、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动作,前四跳的动作与郭晶晶完全相同:第二跳伏明霞获得了74.70分,与郭晶晶的比分差距缩小一些;第三跳,伏明霞跳出了全场最高的80.10分,与郭晶晶的比分差距缩小了15.3分;第四跳,伏明霞的比分开始反超郭晶晶。
最后一跳,郭晶晶的起跳和打开都不是非常理想,而伏明霞,旺盛的比赛气势让她最终以全场第一高分77.43分锁定了自己人生中的第四枚奥运会金牌。
从泳池出来,伏明霞与教练蒋克顺相拥而泣。现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很多黄头发、白皮肤的外国人兴高采烈地展示手中的五星红旗,他们惊讶于伏明霞的跳水技术,他们感谢中国代表队奉上的精彩“表演”。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悉尼奥运会游泳馆再一次冉冉升起时,伏明霞笑了。美国《时代周刊》把她作为封面人物,以“世界最迷人的笑容”加以赞美。
【答案】【参考例文】
伏明霞险夺跳板跳水冠军
2000年9月28日,澳大利亚悉尼,中国选手伏明霞力克郭晶晶,夺得第二十七届奥运会女子单人3米跳板跳水冠军。
决赛开始时,伏明霞,走板—起跳——向内翻腾2周半——入水,107B,得了64.17分。比郭晶晶低了8.37分,伏明霞似乎根本没在意自己和郭晶晶的得分差,只见她镇定自若、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动作,前四跳的动作与郭晶晶完全相同:第二跳伏明霞获得了74.70分,与郭晶晶的比分差距缩小一些;第四跳,伏明霞的比分开始反超郭。
最后一跳,她以全场第一高分77.43分,锁定了自己人生中的第四枚奥运会金牌。
从泳池出来,伏明霞与教练蒋克顺相拥而泣。据教练介绍:这次得冠更是不易。毕竟她退役两年,2000年3月份才进入国家队集训。现场观众爆发出 热烈的掌声,很多黄头发、白皮肤的外国人兴高采烈地展示手中的五星红旗,他们惊讶于伏明霞的跳水技术,他们感谢中国代表队奉上的精彩“表演”。
【知识点】改写;微写作(片断写作);新闻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把新闻特写改写成短消息。 把通讯改消息,就得在通讯与消息的区别上下功夫。消息与通讯有何区别呢? 消息的语言更加简洁,文体结构更加严谨,一般为倒金字塔结构;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而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改写时对导语的处理,运用描述型导语或复合式导语,即在第一段描写之后,加上了一句总结,这样就让读者一目了然,能很快掌握事情的概貌。主题部分,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和直接引语、典型事实及背景材料结合和穿插的方式组成。还应该注意:学会运用事实说话。其中包括运用典型事实,再现场景,运用背景资料,直接引语说话。不断提高新闻的可读性、时效性、针对性,尽量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通俗。新闻跳笔用得好。新闻语言简洁、生动、鲜明、准确。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点评】本题考查把新闻特写改写成短消息。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所给的新闻素材改写成一则消息,抓住新闻事件的六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求:①准确概括事实;②主题集中,角度得当;③设计有特点的导语;④题目自拟;⑤文句通顺,无错别字。
1 / 1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微写作之改写
一、写作题
1.(2021·呼和浩特)小作文
改写《约客》(赵师秀·南宋)
要求:改写为散文,不得曲解原诗内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可以合理想象,字数在150左右。
2.(2019九上·慈溪期末)阅读下面文字,从所给的两种写作形式中任选一种,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珍珠
(黎巴嫩)纪伯伦
一只海蚌对它附近的另一只海蚌说:“我身体里边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圈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海蚌怀着骄做的情绪答道:“感谢上天,也感谢大海,我身体里边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健全。”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全的海蚌说:“是的,你是健全的。然而,你知道吗?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形式一:根据上述文字,展开想象,自拟题目,改写文章。
形式二:上述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写作助手:
如果你选择形式一
①改写常见形式:可以改变文体,如将诗歌改写为小说,将寓言改写成散文;可以改变叙述角度,如将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等等。
②改写原则:①把握原文精神,体现原作主旨;②明确文章中心,拟写合适题目;③融入个人风格,展示独特魅力。
如果你选择形式二
①根据你读了《珍珠》后的联想和思考,进行写作,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抒发感想……
②可以合理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中心明确,有血有肉。
3.(2020八上·杭州期中)根据《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的内容,写一则消息,电头可不写。
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我们在三月二十二日上午会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
外面开始在飘雪,洞子里非常暖和。这是一间并不太大的会客室,在靠门一边的低矮石顶盖下悬着两盏没有灯罩的电灯,灯下放了一张简单的桌子,桌上有几个玻璃杯,四把简单的椅子放在桌子前面,椅子后面有十多根白木板凳。
我们十七个从祖国来的文艺工作者坐在板凳上,怀着兴奋的心情,用期待的眼光望着门外半昏半暗的甬道。我们等待了一刻钟,我们等待着这样的一个人,他不愿意别人多提他的名字,可是全世界的人民都尊敬他为一个伟大的和平战士。全世界的母亲都感谢他,因为他救了朝鲜的母亲和孩子。全中国的人民都愿意到他面前说一句感谢的话,因为他保护着祖国的母亲和孩子们的和平生活。拿他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来说,拿他保卫祖国的功勋来说,我们在他面前实在显得太渺小了。所以在听见脚步声逼近的时候,一种不敢接近他的敬畏的感觉,使我们突然紧张起来。
他进来了,我们的注意的眼睛并没有看清楚他是怎样进来的。一身简单的军服,一张朴实的工人的脸,他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高大和年轻。他给我们行了一个军礼,用和善的眼光望着我们微笑着说:“你们都武装起来了!”就在这一瞬间,他跟我们中间的距离忽然缩短了消逝了。
我们亲切地跟他握了手,他端了一把椅子在桌子旁边坐下来,我们也在板凳上坐下了。他拿左手抓住椅背,右手按住桌沿,像和睦家庭中的亲人谈话似的对我们从容地谈起来。他从朝鲜人民谈到美国的侵略军,明亮的眼睛射出一种逼人的光,我们看出来他对美帝国主义者的憎恨跟他对朝鲜人民的热爱是一样的深。他有点激动了,揭下军帽放在桌子上,露出了头上一些很短的白发。这些白发使我们记起他的年纪,记起他过去那许多光辉的战绩。我们更注意地望着他,好像要把他的一切都吸收进我们的眼底。大部分的同志都不记笔记了,美术组的同志也忘了使用他们的画笔,为的是不愿意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他又抓起帽子戴在头上,拿右手摸了摸嘴,然后把手放在膝上继续谈起来。他用关切的口气,用具体的例子谈到抗美援朝对祖国的关系;谈到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和对美国侵略军作战的经验;谈到几次战役胜利的原因;分析帝国主义阵营中间的矛盾和美国统治阶级中间的矛盾;然后又谈到朝鲜停战谈判的前途。我们记牢了他的这样的话:“我们的兵法家孙子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相反地敌人始终对我们摸不清楚。敌人愿意跟我们谈判,是因为我们把他们打痛了。在谈判中间他们还不甘心,又发动秋季攻势,结果还是吃了亏,伤亡十二万人,才又谈起来。现在敌人是进退两难:要打,他们得不到胜利,没有出路;要和,大资本家的暴利又没有了,经济危机也要来了。我们却不然,和本来我们愿意的,我们就是为了和平才来作战的;战我们也不怕,我们是越打越强!”
听着他浅明地详细地反复地解说,望着他那慈祥中带刚毅和坚定的表情,我感到一股热流通过我的全身。他的朴素的话语中流露出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他的恳切的表情上闪露出对胜利的信心。他不倦地谈着,他越谈下去,这一切越是明显;他越谈下去,我们也越感到温暖,越充满信心。我的整个心被他的话吸引去了,我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我忘记了时间的早晚,我只看见眼前的这一个人,他镇静、安详,他的态度是那么坚定。他忽然发出了快乐的笑声,这时候我觉得他就是胜利的化身了,我们真可以放心地把一切都交给他,甚至自己的生命。我相信别的同志也有这样的感觉。
我们的这种尊崇的表情一定让他看出来了,所以他接着说:“作战主要的是靠兵。自古以来兵强第一,强将不过是利益跟士兵一致的指挥员。指挥员好比乐队的指挥,有好的乐队没有好的指挥固然不行;可是单有好的指挥没有好的乐队也不行。个人要是不能代表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他便是很渺小的。”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晚上,我们走出洞来,雪落得更大了。汽车把我们送回到宿舍的山脚下,我们冒雪上山,好不容易走到宿舍的洞口。这时雪花满天,冷气扑面,我埋头看山下只有一片白雪,没有一个人家漏出灯光。夜并不深,北京时间不过九点光景,在祖国的城市里该是万家灯火的时候,孩子安宁地睡在床上,母亲静静地在灯下工作,劳动了一天的人们都甜蜜地休息了。是谁在这遥远的寒冷的国土上保卫着他们的和平生活呢?祖国的孩子们是知道的,祖国的母亲们是知道的,全中国的人民都是知道的。祖国的孩子们的梦中的微笑,母亲们脸上的满足的表情,全国人民的幸福的笑容,就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他们的指挥员彭德怀将军的感激表示。
(选自1952年4月9日《人名日报》第三版,有删改)
4.(2022九上·吴兴期末)本学期我们与诗歌相伴,请根据提示,完成写作任务。
任务群 写作提示
任务一 回忆以往的诗歌学习,叙写自己与诗歌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可叙事,可抒情。
任务二 为什么要读诗、写诗?要读怎样的诗?如何读诗?写出你对诗歌的认识与思考。
任务三 从你喜欢的诗作中选择一首,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叙述方式等,进行合理地改写。
写作要求:①任选其一写作;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出现透露作者身份的信息。
5.(2018九上·金华月考)请根据20题中的艾青诗歌材料,从所给的两种写作形式中任选一种,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形式一:扩写诗歌《树》,可以写成一则童话,也可以编写一个故事,还可以……
形式二:自主阅读诗歌《树》,根据理解完成作文,可以写自己类似的经历,也可以发表议论,还可以……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6.(2018八上·慈溪期中)小作文:把这篇特写改成一则短小的消息
跳水天后续写传奇
2000年9月28日,澳大利亚悉尼,第二十七届奥运会女子单人3米跳板跳水决赛正在进行。
中国运动员在女子单人3米跳板跳水项目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决赛开始时,排名第一的中国选手郭晶晶领先分数最高的外国选手17分之多。另一名中国选手伏明霞则是此前两届奥运会冠军的得主,但她毕竟退役两年,2000年3月份才进入国家队集训。此番竞技,究竟二人谁能“折桂”?
比赛开始了。郭晶晶先跳。走板——起跳——向内翻腾2周半——入水,107B完成得很好,郭晶晶获得了72.54分。轮到伏明霞了,只见她略微舒了一口气,随后便沉着地开始走板,也是107B,但她只得了64.17分。
伏明霞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泳池对面的大屏幕,或者是根本没在意自己和郭晶晶之间的得分差,只见她波澜不惊、镇定自若、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动作,前四跳的动作与郭晶晶完全相同:第二跳伏明霞获得了74.70分,与郭晶晶的比分差距缩小一些;第三跳,伏明霞跳出了全场最高的80.10分,与郭晶晶的比分差距缩小了15.3分;第四跳,伏明霞的比分开始反超郭晶晶。
最后一跳,郭晶晶的起跳和打开都不是非常理想,而伏明霞,旺盛的比赛气势让她最终以全场第一高分77.43分锁定了自己人生中的第四枚奥运会金牌。
从泳池出来,伏明霞与教练蒋克顺相拥而泣。现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很多黄头发、白皮肤的外国人兴高采烈地展示手中的五星红旗,他们惊讶于伏明霞的跳水技术,他们感谢中国代表队奉上的精彩“表演”。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悉尼奥运会游泳馆再一次冉冉升起时,伏明霞笑了。美国《时代周刊》把她作为封面人物,以“世界最迷人的笑容”加以赞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略
【知识点】改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表达能力。《约客)》 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 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这首诗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本题作答要依据诗文内容所描写的景物及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运用,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设置情境拟写作答。要注意字数要求。
【点评】 解答此题,要先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要合理,不能脱离诗歌内容和情感。
2.【答案】【参考例文】
痛苦中孕育美丽
痛苦是涩的,美丽是甜的。人生百态,味道也是酸甜苦辣一应俱全的,登临峰顶,虽然疲惫,但独享“一览众山小”的滋味,还是让人在涩中品味到了甜美。品味人生,涩的、甜的、痛苦的、美丽的……
雄鹰搏击长空,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努力,痛苦着,但美丽着。在搏击中成长,在搏击中奋斗,人生的价值也蕴含其中。海明威完成《老人与海》的背后隐藏他巨大的毅力,正是这种巨大的力量像海浪一样,直至把这部书推向了顶峰,海明威曾经参过军,在部队中受伤无数次,身上的伤也是不计其数,最严重的一次他身中炮弹及其碎片230余块,没想到他越挫越勇,动了13次手术,并没有使他倒下,并成就了《老人与海》的经典着作,把这种精神传给了每一个为生活而搏击的人。应该可以说,海明威的一生,穿梭于痛苦之中,痛苦成就了他的美丽。
河蚌裹含沙粒,一次次的错误,一次次的包含,痛苦着,但美丽着。包容别人的错,拓宽自己的心灵,正所谓“海纳百川”。
“三国”时期的曹操能成建“三国”鼎立之一的魏国,与他的谋士郭嘉是密不可分的。郭嘉是曹操最看重的谋士,但郭嘉却是从曹操的对手袁绍那里投奔来的。对于一个从前是敌人的下属,曹操并没有杀掉他,而重其贤能,包容了他,任用了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与实践,从此,在曹操的道路上便多了一个航帆,可谓是一帆顺风,每战必捷,创下了辉煌业绩。
秋蝉鸣叫生命,一次次的奄奄一息,一次次的乐观高唱,痛苦着,但美丽着。我们都知道,蝉生命中绝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地下的,当其来到地上时,其生命也将走到尽头,有人说这是生命的绝唱,是让人怜悯的,我却认为这是值得钦佩,它不甘心生命的短暂,所以它要让生命变得灿烂,使生命充满声音震憾,在死亡面前高歌,是对死亡的挑战,虽然痛苦着,但美丽着。
痛苦中孕育了美丽,就像雄鹰、河蚌与秋蝉一样,有平凡的生命,却不平凡的经历,每个人都会尝到痛苦的味道,关键是在你的人生道路中,你能否把这苦涩孕育成甘甜,在痛苦中孕育美丽。
【知识点】改写;材料作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①根据所给的材料改写文章。改写常见形式:可以改变文体,如将诗歌改写为小说,将寓言改写成散文;可以改变叙述角度,如将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等。改写一定尊重原文,体现原文的主旨。在此基础上,依据原文中心,拟写一个合适题目,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扩展和对事物的具体描绘,从而完成文章的改写。②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讲述的是“海蚌﹒螃蟹﹒珍珠”的寓言故事。其中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是关键句,从中可确定文章的立意: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挫折、痛苦对人而言不一定是坏事;痛苦的磨练,也许正是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等。可从“认识磨难,面对磨难”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体裁上,选择议论文为宜。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写作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尊重原文,体现原文的主旨,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注意平时对此类写作的训练。
3.【答案】【参考例文】
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我们在三月二十二日上午会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1952年3月,著名作家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来到朝鲜战场采访。3月22日,在接见巴金等17位文艺工作者的过程中,彭德怀以他朴实的气质、坚定的国际主义立场以及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同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彭德怀的高尚品格。巴金在25日晚上“一挥而就”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
【知识点】改写
【解析】【分析】考查拟写一则消息。明确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可以省略。消息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则消息的人物有:我们十七个从祖国来的文艺工作者、彭德怀;时间是:三月二十二日;事件是:会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地点是:一间并不太大的会客室;背景是:1950年10月,彭德怀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自此至1953年7月,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携手并肩,同仇敌忾,英勇奋战,经过2年零9个月血与火的激烈较量,终于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以南,并于1953年7月27日迫使其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1952年3月,著名作家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来到朝鲜战场采访。于是,巴金在25日晚上“一挥而就”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通过彭德怀的亲口讲述,朴素的话语中流露出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他的恳切的表情上闪露出对胜利的信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彭德怀的高尚品格。据此拟写即可。
【点评】写信稿,首先要认真研读文章内容,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主旨。然后按照“倒金字塔”结构,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叙述的层次和段落,将最核心的新闻事实先说、简说、快说,让读者一下就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开展细说,最后在结尾点明意义即可。注意语言要简练和准确。
4.【答案】【参考例文】略
【知识点】记叙文;议论文;改写;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题作文。一共三个写作任务群,要根据自己最熟悉和擅长的任务进行写作。
任务一:回忆以往的诗歌学习,叙写自己与诗歌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可叙事,可抒情。适合写成记叙文,讲述自己阅读诗歌的经历和故事。
任务二:探究为什么要读诗、写诗?要读怎样的诗?如何读诗?写出你对诗歌的认识与思考。适合写成议论文,写作的思路,可以按照题干的提问进行,即为什么?怎么样?如何读?
任务三:题干要求从你喜欢的诗作中选择一首,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叙述方式等,进行合理地改写。改写要忠实于原诗的内容和主题,改变的是文体和叙述方式。可以选择《木兰诗》,把它改写成小说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5.【答案】【参考例文】
对一草一木寄以真诚
诗人走在湖南新宁的旷野上,这美丽的有山有水的旷野把诗人吸引住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激发起诗人浓郁的诗情……
诗人的足迹,是诗人自己把握的呢?还是命运使然呢?1939年的秋天,正在桂林生活的艾青,因有人请他到湖南新宁县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任教,他就答应了,来到这山水之间作了国文教员。这里,会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似乎都有灵性,使诗人获得了颇为丰厚的收获。
《树》这首诗,就产生在这个时候。
新宁县是一派田园风光,似乎离抗日烽火很远,似乎听不见中华民族的勇士们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枪炮声和呐喊声。但诗人的心并没有沉醉在这一派田园风光里,他的心伸出了无数的触角,时刻感受着民族存亡大搏斗的脉搏。他的心不能平静,他的诗仍关怀着天下兴亡的大事。
也许这里的树有其特殊的风姿吧,也许此时此刻,诗人对这里的树有一种特殊的感
情吧,这里的树引起了诗人的注目和沉思。《树》这首诗产生了。
《树》这首诗并不长,只有八行。然而,这首诗却有着巨大的涵量。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这前四行诗,写出了一种景象,这景象是实实在在的,不仅是诗人,别人也能够感觉到。世界上的树都是单独的立着的,彼此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单看这四行诗,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不看下面,别人也很难知道诗人这样写的用意。但是看了下面的诗句,这前四句的涵意就明朗了,在这朴素平易之中,有着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概括力。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但是”,一个转折,把读者的目光从地上转移向地下,这首诗的博大涵意逐渐清楚了。这一个“但是”,有着巨大的力量,诗人是要人们知道,别只看树在地面上孤离地兀立,更重要的是要看树在地下的情景,在地下,树的根是“纠缠在一起”的。
这首诗的结构很清楚,前四句写树的地上景观,后四句写树的地下景观。这两种景观都是树的生存景观。
看完全诗,读者就会明白,这首诗决不是只写树的生存景观,而是在写一种社会的、人民的生存景观。更确切地说,诗人是在写当时中华民族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精神。
诗人的概括是极为准确的。在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长期的阶级压迫,使人们过着食不果腹的苦难生活,长期的奴化统治,使人们的精神萎靡不振。他们之间,似乎都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他们似乎都是彼此孤离着。但这只是生活的表层景观,就像树在地面上的景观。中华民族是有着凝聚力的,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这点,它的现在也证明了这点。当遇到压迫的时候,特别是当民族危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的时候,清贫的中华儿女们会团结起来,进行殊死的斗争。诗人是深切了解中华民族的,他知道中华民族内在的巨大凝聚力。因而,当诗人看到树的时候,便想到了中华民族。《树》这首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所思所想。之所以写得传神,是因为诗人把两种事物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一种是对树的生存景观的把握,当然这一点比较容易。一种是对社会景观的把握,这一点,就需要有深刻的理解了。在这两种把握之间,诗人找到了两种景观的相通纽带。灵感也就由此而产生。
《树》这首诗,最初收入诗人在重庆出版的诗集《旷野》中。诗人在《旷野前记》中说:
“《旷野》集所收诗二十首,均系作者在西南山岳地带所作,或因远离烽火,闻不到‘战斗的气息’,但作者久久沉于莽原的粗犷与无羁,不自禁而有所歌唱,每一草一木亦寄以真诚,只希望这些歌唱里面,多少有一点‘社会的’东西,不被理论家们指斥为‘山林诗’就是我的万幸了。”
其实,即便是写了一些山林诗,也不是什么过错。诗应该有多侧面多角度选择诗美的自由。诗人在这里自我辩护,说明一些理论家对诗人的要求太苛刻、太过分。对诗的要求也太狭隘。何况诗人在这些诗中,写入了“多少有一点‘社会的东西’,就更不应该受到指斥。
诗人这一时期的诗作,虽然没有直接抒写抗战斗争的如火如荼,但并不能说明诗人没有关注民族兴衰。相反,诗人此时期的一些诗,无论是以诗的蕴含深广而论,还是以什么战斗力而论,远比一些直接写抗战的诗还要震撼人心。《树》这首短诗,就足以证明诗人的胸怀。它不仅是一首富于战斗力量的诗,也是一首非常艺术的诗。
诗的力量不仅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
【知识点】童话(寓言);改写;扩写;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形式一:扩写诗歌《树》,读懂诗歌内容是关键。“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生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树》这首诗的结构很清楚,前四句写树的地上景观,后四句写树的地下景观。这两种景观都是树的生存景观。看完全诗,读者就会明白,这首诗决不是只写树的生存景观,而是在写一种社会的、人民的生存景观。更确切地说,诗人是在写当时中华民族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精神。所以在扩写时即可塑造不同的中华儿女的形象,描绘他们团结起来,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以展示中华民族内在的巨大凝聚力这一主题。形式二:根据自己对《树》的理解完成作文,可以写自己类似的经历,也可以发表议论,还可以……应该说作文的范围很宽泛。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叙写团结一起战胜困难的事件;如写议论文,可以论述团结的重大意义。
【点评】形式一:扩写诗歌《树》。 《树》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40年春天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此诗的寓意是多方面的,因为它所使用的意象可被理解成许多种含义。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描写了一种自然现象;拓展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对友情的描述和赞扬,也可是对人生的感悟和诠释,还可能是对自由生命的渴望与思考。 围绕以上诗歌主旨,紧扣“友情、人生感悟、渴望自由”等关键词,调动想象力合理扩写。
形式二:自主阅读诗歌《树》,根据理解完成作文,可以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读后感等,形式不限,属于材料作文加自命题作文。审题时要读出隐含在艾青诗歌中的主旨 ,可直接将其提炼出来作为作文的主旨 。必须认真研读 诗歌《树》 ,准确把握诗歌内容、意象、感情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写记叙文或散文,要结合诗歌主旨选取恰当的材料,写议论文,确立论点要和材料保持一致或密切关联。
6.【答案】【参考例文】
伏明霞险夺跳板跳水冠军
2000年9月28日,澳大利亚悉尼,中国选手伏明霞力克郭晶晶,夺得第二十七届奥运会女子单人3米跳板跳水冠军。
决赛开始时,伏明霞,走板—起跳——向内翻腾2周半——入水,107B,得了64.17分。比郭晶晶低了8.37分,伏明霞似乎根本没在意自己和郭晶晶的得分差,只见她镇定自若、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动作,前四跳的动作与郭晶晶完全相同:第二跳伏明霞获得了74.70分,与郭晶晶的比分差距缩小一些;第四跳,伏明霞的比分开始反超郭。
最后一跳,她以全场第一高分77.43分,锁定了自己人生中的第四枚奥运会金牌。
从泳池出来,伏明霞与教练蒋克顺相拥而泣。据教练介绍:这次得冠更是不易。毕竟她退役两年,2000年3月份才进入国家队集训。现场观众爆发出 热烈的掌声,很多黄头发、白皮肤的外国人兴高采烈地展示手中的五星红旗,他们惊讶于伏明霞的跳水技术,他们感谢中国代表队奉上的精彩“表演”。
【知识点】改写;微写作(片断写作);新闻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把新闻特写改写成短消息。 把通讯改消息,就得在通讯与消息的区别上下功夫。消息与通讯有何区别呢? 消息的语言更加简洁,文体结构更加严谨,一般为倒金字塔结构;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而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改写时对导语的处理,运用描述型导语或复合式导语,即在第一段描写之后,加上了一句总结,这样就让读者一目了然,能很快掌握事情的概貌。主题部分,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和直接引语、典型事实及背景材料结合和穿插的方式组成。还应该注意:学会运用事实说话。其中包括运用典型事实,再现场景,运用背景资料,直接引语说话。不断提高新闻的可读性、时效性、针对性,尽量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通俗。新闻跳笔用得好。新闻语言简洁、生动、鲜明、准确。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点评】本题考查把新闻特写改写成短消息。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所给的新闻素材改写成一则消息,抓住新闻事件的六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求:①准确概括事实;②主题集中,角度得当;③设计有特点的导语;④题目自拟;⑤文句通顺,无错别字。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