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数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同分母分数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22 11: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教学设计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数学 备课时间 5.10
课 题 同分母分数加减 主备教师
单元 主题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的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三年级上册学习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加、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拥有良好数感的一项重要指标。
单元 解读 1.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教师教学时,应通过观察、分析、说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算理理解并发现算法的过程。可以结合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使学生明白: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只需要把分子相加、减即可;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只要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也就是转化为相同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就可以了。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避免机械、单纯地记忆计算法则。 2.沟通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的内在联系。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表面上看截然不同,但实质上含义完全相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不论是整数加、减法还是分数加、减法,都要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后才能进行计算。当分数单位统一后,分数的加、减运算也就归结为整数的加、减运算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紧扣学生认知经验中“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逐步概括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 标 要 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 材 分 析 分数加、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拥有良好数感的一项重要指标。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的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无论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科书都只安排了一个例题。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分数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同时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内容,教科书不再单独安排例题,是直接放在练习中,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完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教科书非常注重对算理的概括总结。例如,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交流,用一句话概括计算法则。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则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以文字形式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既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 情 分 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有了这些基础,本单元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不是很难,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运算技能。
教 学 目 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初步理解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才能相加、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归纳法则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运算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应用意识。
重难点 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预 学 任 务 单 1:分数各部分名称及意义是什么?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89例1的主题图部分信息。 师:一家人幸福地坐在一起吃饼。一张饼平均切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几分之几张饼?妈妈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从分数意义或计算的角度进行思考: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也就是吃了这张饼的,一张饼的就是张饼。同理,妈妈吃了这张饼的,也就是张饼;也可能从分数单位的角度切入:3个张就是张。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 【教学提示】 回顾、的意义,为后面的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打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 师: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预设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预设3:妈妈比爸爸少吃了多少张饼? 预设4:还剩多少张饼?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89~90例1的两个问题。 2.列出算式,揭示课题。 师:这两个问题该怎么列式解答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求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就是把和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求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就是求和的差,用减法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 -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说出这两个式子中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块饼是几分之几张饼”是旧知识,将整数块数转化为分数张数,有利于学生把整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联系起来,实现意义类推迁移,同时也为学生从分数单位累加的角度解释算理作铺垫。 二、自主探索,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想一想、画一画、算一算,尽可能把自己的想法写详细。 【学情预设】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时,要特别关注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必要时,可以参与到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去。 2.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师:都做完了,谁愿意先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学笔记
教师选择典型算法,组织学生分层次、有梯度地进行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通过画图直接得到计算结果。 预设2:学生从分数的意义角度理解: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合起来就是4块,也就是一张饼的,是张饼。 预设3:学生从分数单位累加角度理解:3个加上1个就是4个,也就是。 预设4:部分学生能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并能对计算结果进行化简。+===。 预设5:极少数的学生可能会把分数化成小数。+=0.375+0.125=0.5。 师:刚才大家都想办法得到了正确的计算结果,第4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写得详细准确,谁能结合图示再来解释分子3加分子1表示什么意思?分母8为什么不变? 学生结合图示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分子3表示3个,分子1表示1个,分子3加分子1表示3个加上1个,是每份数,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加前后是不变的,和是4个。 师小结:和的分数单位都是,所以分子3和分子1可以直接相加作分子,表示分数单位个数的累加;而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数单位始终是,没有发生变化。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直接相加。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如:=。 【设计意图】按学生思维层次安排汇报顺序,从直观到抽象,确保活动有效。由原来借助图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解算理的理性认识,结合直观图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为什么是分子相加,分母不变,从而掌握算法。体会约分的合理性和简洁性,明确计算结果都要求化成最简分数。3.自主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和可以直接相减吗?借助刚才的计算经验想一想、算一算。有需要的也可以再次借助直观图进行思考或验证。 【教学提示】 也许还有错误的算法,教师同样要展示,分析错因,进行纠正,不能回避。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将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经验,类推迁移到计算同分母分数相减中。-===。全班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算理,并适时强调对计算结果进行化简。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直观呈现。 师:-表示3个比1个多几个,分子直接相减,多了2个。 师: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该怎么计算? 【学情预设】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分子可以直接相减,分母不变。 三、迁移类推,归纳算法 1.直观计算,理解算理。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列式并完成计算,教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反馈。 师:结合刚才几个题目的解题过程,再想想整数加、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吗? 【学情预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说明。分数加法的含义和整数加法相同,都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分数减法的含义,同样也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板书: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加、减法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以及对算理逐步理解的过程中,同时也对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2.观察分析,归纳法则。 师:观察这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吗?请你尝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用文字语言描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用分子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还有可能用符号语言描述: (a、b、c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 【教学提示】一般学生都会计算-,知道怎么算,但不一定理解为什么这么算,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提示】 借助图示的直观性,会让学生的描述更加形象、言有所指,理解更加准确清晰,目标达成更加有效。
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相同而且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减,总结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设计意图】自主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学生经历完整研究过程,反思探索成果,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和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既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熟练法则。 师:请大家打开教科书P90,完成“做一做”第2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情预设】学生的计算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计算结果没有化成最简分数;分数与整数相加、减有困难。 师小结:分数与整数相加、减,可以先把整数化成与另一个加数同分母的分数,再计算。当分数与整数相加时,结果也可以直接写成带分数。 2.变式练习,沟通联系。 课件出示教科书P91“练习二十三”第3题。 师:请同学们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展示交流并汇报。 师:说一说,你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每个空在算式中的位置确定计算方法,如( )-=中,已知减数和差,求被减数,用差加上减数;+( )=中,已知两个数的和和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等。 3.补充练习,实践应用。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评价。 【设计意图】设计一道跟例题类似的问题,运用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列式解答,再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落实今天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小结 师:一节课结束了,静静地看看板书,想想自己的收获,在知识方面有哪些进步,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 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 + - 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加、减法相同。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教学 反思 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借助直观图形,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本节课中,如果仅仅是让学生会算,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白为什么这样算,并沟通整数、分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都是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减。所以教学时,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只用分子进行加、减。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项目化作业、实践性作业、能力提升作业、基础作业等)
分层布置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时长
基 础 性 作 业 1:分数单位是 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_____。 2:一根2米长的绳子,如果剪去它的 ,还剩下这根绳子的_____;如果剪去 米,还剩下_____米。 3. 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知识进行巩固。
拓 展 性 作 业 甲、乙两队要修一条公路,甲队完成总长的,乙队完成总长的。 (1)两队一共完成了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 (2)还要修全长的几分之几才能修完?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