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0:5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人,被誉为“民族之魂”,他时刻用深刻的情怀、睿智的眼光来关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他逝世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曾用一副对联来表示对他的悼念:
民族之魂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了解相关知识
别样鲁迅
一个爱喝咖啡、看好莱坞的民国潮人
九年看140部电影,每部电影评价都写在日记中
一个和儿子抢零食的甜品控
“照理是可以吃的,但就剩一块,你还是不要吃的好。”
一个几个月工资能买北京一套四合院的教授
每月有300到500元银元的收入,相当于现在1.8万元到3.5万元收入了
一个特别爱学生的老师
一个鞭笞别人也解剖自己的孤僻老头
一个善于制造金句的男人
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鲁迅先生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 (鲁迅《自嘲》)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豫才
作者简介
周树人
鲁迅(1926年)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散文集: 到
主要作品
《呐喊》
《彷徨》
3.小说集: 、 以及《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改编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朝花夕拾》
5.散文诗集: 到
《野草》
2.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阿Q正传》
1.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狂人日记》
6.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
题目
《记念刘和珍君》
1
2
3
4
这是篇悼文,也是一篇檄文。(声讨敌人)
“记念”——纪念
“君”是尊称,不分男女。表现了作者对刘和珍的敬意。
“君”
今写做“纪念”。“记念”与“纪念”是一组异形词,即意义相同,写法不同。
“记念”
悼念的对象是刘和珍
“刘和珍”
杂文
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活泼、犀利,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武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
【资料链接】
据当时报纸披露,执政府于3月17日夜开会,进行部署,还预备了数十具棺材。段祺瑞还对卫队旅军官说:“你去告诉卫队旅官兵,(杀了人)我不但不惩罚他们,我还要赏他们呢!这一群土匪学生……”
“三一八”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段祺瑞为了推卸罪责,反而诬蔑死难群众是“暴徒”。反动军阀的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发表文章,诬蔑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等人)盲目地引入“死地” 。 噩耗传来,鲁迅万分哀痛又无比愤慨。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此后,他写了好几篇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是这些悼念文章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概括内容,
梳理脉络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七部分各部分的含义
1.介绍写作缘由
2.交代写作目的
3.回忆认识过程
5.叙述遇难细节
7.评述深远意义
4.概写遇难经过
6.总结经验教训
①一、二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交代写作缘由
②课文中哪几节写了刘和珍的事迹?
答:三、四、五部分
③六、七节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答: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写作思路:交代写作缘由——叙述刘和珍事迹——议论惨案教训和意义
通览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总体思路
局部思路
思路顺序
悼念刘和珍君
控诉反动政府
痛斥走狗文人
唤醒麻木庸人
(1~2)记念的缘由


逻辑顺序
追述生平事迹
概写遇难经过
详写遇难细节
(3~5)追忆刘生平
生前
遇害
时间顺序
劝戒徒手请愿
激励奋然前行
(6~7)教训和意义
否定
肯定
逻辑顺序
写作目的
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P2
①纪念哀悼:在“三一八惨案”中死去的青年
②“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P5
②痛恨嘲讽:揭露段祺瑞政府及其文人走狗的暴行与流言
③“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P5
③呐喊唤醒: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在第六、七节中找出作者总结“3·18”惨案事件意义的句子,并概括其意义。
1.血不会白流,精神留在心中
2.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3.给苟活者希望,激励猛士前行
把握人物形象
探究学习
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温和善良而又有思想、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答题思路:性格特点+人物品质+身份形象
注意作者的感情倾向。
总结填空:刘和珍是一个 的青年学生。
1.请结合一、三、四、五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刘和珍的主要事迹和表现。这些事迹和表现主要反映刘和珍哪些性格、品质?
追求进步,渴求真理
预定《莽原》(毅然)
“学潮”领袖(反抗)
虑及母校(黯然)
始终微笑
府门前喋血(欣然)
难中求助
嫉恶如仇,敢于反抗
有远见卓识、有责任感
温和善良
勇敢坚强、不畏生死
从容善良
《莽原》是鲁迅编辑的一种文艺刊物,是宣传新思想,摧毁旧制度,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杂志,是揭露社会问题和探索社会真理的进步杂志。
文章描写刘和珍最多(重复)的是什么?
1、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2、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3、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刘和珍君的四次微笑
1、反复、强调,突出刘和珍的温和善良的性格
3、表达作者对刘和珍的敬意
刘和珍君的四次微笑
2、对比、衬托,突出执政府的残暴和反动文人卑劣
被杀害
弱小pk强大 正义pk黑暗
细节描写
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庸人
有恶意的
闲人
无恶意的
闲人
苟活者
原文原句
“真的猛士”
敢于面对黑暗现实,敢于为推翻这吃人旧社会而英勇奋斗的革命者的崇高形象。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表示尊敬、悼念
“庸人”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庸人” :平庸之人,平平常常无所作为的人。
这种人有所不满,有哀痛,但他们不敢参与抗争,不思反抗,且特别容易忘却忘却历史的教训。
希望唤醒他们
“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无恶意的闲人”:指那些对爱国青年的斗争、牺牲冷眼旁观的人
“有恶意的闲人”:只会趋炎附势的走狗文人
不抱任何希望
痛恨、怒斥
“苟活者”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苟活者”:鲁迅先生的自我贬抑,他不惜贬抑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的勇毅形象。
品读重要语句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涵丰富意味的语句。一般情况下,这些语句都有突显其含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针对在文章中起结构作用的句子,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不过,整体把握行文思路是解题的前提条件。
(3)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针对有特殊作用的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方法点拨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涵丰富意味的语句。一般情况下,这些语句都有突显其含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针对在文章中起结构作用的句子,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不过,整体把握行文思路是解题的前提条件。
(3)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针对有特殊作用的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必备知识
课文赏析
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惨案“悲愤”感情的句子,并加以品析。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品读重点句子
更加,惨案已使鲁迅感到悲哀,但也许流言家的无耻才真正使鲁迅奋起反击。
愤怒到极点,甚至超出极限,无法忍受了。
运用通感,化无形为有形,突出极度悲凉的心情
一是表示更深入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三是警告“非人间”的魑魅魍魉,不要因为肆无忌惮地杀人而高兴得太早,血债是要偿还的。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品读重点句子
敢于面对黑暗现实,敢于为推翻这吃人旧社会而英勇奋斗的革命者的崇高形象。
真的猛士
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
由于正是现实的黑暗,能够认清祖国人民的悲苦,因此是哀痛的。
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
能够亲身参与改造社会的战斗,感受战斗的喜悦,因此他们也是幸福的。
为人民的深重苦难而哀痛,为献身于改造现实的斗争而幸福,这便是“真正的猛士”的人生态度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段政府残暴凶杀的暴力统治和反动文人用反动舆论进行的思想统治。
一是在沉默中积蓄力量,觉醒起来,爆发革命;——警告敌人
二是在沉默中一味忍受,苟且偷生,最后灭亡。——警醒世人
反复
品读重点句子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理解完成下表)
煤的形成
付出巨大代价
形成一小块煤
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徒手请愿不可取,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
品读重点句子
此文记念刘和珍作为切入的角度,笔触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对象,即爱国青年、反动势力以及处在中间状态的“庸人”,在对三者的分析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总结全文
除了悼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爱国者刘和珍等人外,还述评了“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以此鼓励生者、激励猛士,揭露敌人,唤醒庸人。
鲁迅对进步青年的思想影响深远。他虽然弃医从文,但他没有放弃救国救民,他是在“医”千千万万人民的愚昧思想。他用手中的笔唤醒国人、改造国民性、改良中国社会。
毛泽东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是文学家,更是思想家,还是革命家。鲁迅用他思想的光芒驱逐了人们心灵的黑暗,把人们从旧文化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中国教育出了一代由新文化熏陶出来的新人。
拓展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
要知道屠杀者也决不是胜利者。
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
……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
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
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
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无花的蔷薇(鲁迅)
这不是一件事结束,
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言,
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
拖欠得愈久,
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
作业布置
1.结合课文,分析刘和珍君的人物形象。
2.为刘和珍写一段颁奖词。
鉴赏形象
刘和珍颁奖词
毅然、愤然、黯然、欣然,四个然是那样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它们忠实明证了刘和珍君那沸腾的追求真理的无畏心,
反抗强权的勇敢心,
敢于担当的责任心,
为国为民的爱国心。
她就是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鉴赏形象
刘和珍颁奖词
求学时,艰难的环境阻止不了你追求进步的脚步;
斗争时,强权的政治遏制不住你嫉恶如仇的性情;
请愿时,冰冷的子弹穿不透你沉勇爱国的胸膛;
始终微笑着、和蔼的刘和珍君,你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