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中考数学考前20天终极冲刺专题之线段最值(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4年中考数学考前20天终极冲刺专题之线段最值(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21 22:01:41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数学考前20天终极冲刺专题之线段最值(一)
一、选择题
1.(2023·安徽)如图,是线段上一点,和是位于直线同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点分别是的中点.若,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的最小值为 B.的最小值为
C.周长的最小值为6 D.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为
2.(2024八下·宜宾月考)如图,已知直线分别交轴、轴于点B、A两点,,D、E分别为线段和线段上一动点,交轴于点,且.当的值最小时,则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3.(2024九上·乌鲁木齐期末)如图,在扇形中,平分交于点,点为半径上一动点.若,则阴影部分周长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4.(2023·游仙模拟)如图,直角三角形顶点在矩形的对角线上运动,连接.,,,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5.(2024九上·苍溪期末)如图,在中,,,,的半径为1,点P是边上的动点,过点即P作的一条切线(点Q为切点),则切线长的最小值是(  )
A. B.3 C. D.4
6.(2023八上·济南开学考)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P为∠AOB内一点,且OP=6,当△PMN的周长取最小值时,MN的长为(  )
A.6 B.12-18 C.18-18 D.12
7.(2024八上·杭州期末)如图,在四边形刚好是中点,P、Q分别是线段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A.12 B.15 C.16 D.18
8.(2023·天河模拟)如图:等边三角形中,,、分别是边、上的动点,且,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9.(2023八下·花都期末)如图,在边长为10的正方形对角线上有E,F两个动点,且,点P是中点,连接,则最小值为(  )
A. B. C. D.10
10.(2023八下·庐江期末)如图,在矩形中,,,点在上,点在上,且,连接,,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11.(2024八下·台州开学考)如图,在中,,,,点E在边BC上,并且,点F为边AC上的动点,将沿直线EF翻折,点C落在点P处,则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  )
A. B.1 C.2 D.
12.(2020八上·三台期中)如图,正方形 的面积为 , 是等边三角形,点 在正方形 内,在对角线 上有一点 ,使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B. C. D.
13.(2023七下·清新期中)如图:点在轴上,是轴上的动点,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线段,则长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14.(2023·齐齐哈尔模拟)如图,中,,,于点,若点是线段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15.(2023九上·铜梁月考)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边AD中点,F是边AB上一动点,G是EF延长线上一点,且GF=EF.若AD=4,则EG2+CG2的最小值为(  )
A.52 B.60 C.68 D.76
16.(2023·四川模拟)如图,在中,P为平面内的一点,连接,若,则的最小值是(  )
A. B.36 C. D.
二、填空题
17.(2024八下·经开期中) 如图,在矩形中,为的中点,若为边上的两个动点,且,则线段的最小值为   .
18.(2024·深圳模拟)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点为轴正半轴上一动点,连接,以为一边向下作等边,连接,则的最小值为   .
19.(2021九上·开福月考)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B的半径为6,点P是⊙B上一个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20.(2024八下·浙江期中)如图,中,,点为边上的中点,为边上的两个动点,且,则五边形的周长最小值为   
21.(2024九上·乌鲁木齐期末)如图,在边长为6的等边△ABC中,点E,F分别是边AC,BC上的动点,且AE=CF,连接BE,AF交于点P,连接CP,则CP的最小值为    .
22.(2024九下·西安开学考)如图,在△ABC中,∠C=60°,AC=5,BC=4,点D为CB延长线上一点.当点D在CB延长线上运动时,AD-BD的最小值为    .
23.(2023九上·石家庄期中)如图,已知点坐标为,为轴正半轴上一动点,则度数为   ,在点运动的过程中的最小值为   .
24.(2023九上·苍南模拟)如图,矩形ABCD中,AB=1,BC=2,AE为∠BAD的平分线,F为AE上一动点,点M为DF的中点,连接BM,则BM的最小值是   .
25.(2023九上·阿城期中)如图,已知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是以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接.则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
26.(2023八上·武汉月考)如图,CD为等腰的高,其中,E,F分别为线段CD,AC上的动点,且,当取最小值时,的度数为   .
27.(2024九上·盘州期末)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8,点为边上一点,且,点为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以为一条直角边向右侧作等腰,且使,连接,则的最小值是   .
三、解答题
28.(2023九上·晋州期中)数学课上,老师给出题目:如图所示,在中,,点D,E分别是边和边上的动点,且,连接,.请探究是否存在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嘉淇的想法是把和转移到某处,并使它们“接在一起”,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尝试探索,并成功解决了问题.以下是她的探索思路,请你按要求补充具体解题过程.
(1)在射线上取点F,使,把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点D落在点F处,点C落在点G处.
①请你运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用给出证明),作出,并连接;
②求证:.
(2)在(1)的基础上,请你通过探索,求出的最小值,并直接写出此时的长度.
29.(2023九下·宿迁开学考)【问题呈现】如图1,∠AOB=90°, OA=4,OB=5,点P在半径为2的⊙O上,求的最小值.
【问题解决】小明是这样做的:如图2,在OA上取一点C使得OC=1,这样可得,又因为∠COP=∠POA,所以可得△COP ∽△POA,所以,得所以.
又因为,所以最小值为 ▲ .
【思路点拨】小明通过构造相似形(图3),将转化成CP,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出CP+ BP的最小值.
【尝试应用】如图4,∠AOB=60°, OA=10,OB=9,点P是半径为6的⊙O上一动点,求的最小值.
【能力提升】如图5,∠ABC=120°, BA= BC=8,点D为平面内一点且BD= 3CD,连接AD,则△ABD面积的最大值为 ▲ .
四、实践探究题
30.(2023八上·南山月考)【阅读材料】说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并求它的最小值.
解:,如图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x,0)是x轴上一点,则可以看成点P与点A(0,1)的距离,可以看成点P与点B(3,2)的距离,所以原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线段PA与PB长度之和,它的最小值就是求PA+PB的最小值.
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因此,求PA+PB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的最小值,而点A′、B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所以PA′+PB的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度.为此,构造直角三角形A′CB,因为A′C=3,CB=3,所以,即原式的最小值为.
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基础训练】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1,1)、点B    的距离之和;(填写点B的坐标)
(2)【能力提升】求代数式的最小值为    ;
(3)【拓展升华】如图2,在等腰直角△ABC中,∠BAC=90°,点M,N分别为BC,AC上的动点,且.当AM+BN的值最小时,求CM的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1所示,延长AD、BE相交于点M,∵△ADE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DAE=∠CBE=60°,∴△MAB是等边三角形。
A、过点P作直线l∥AB,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BA',BA'与直线l相较于点p,此时PA+PB的长度最小,且PA+PA=PA'+PB=A'B,又∠DEA=∠MBA=60°,∠DAE=∠CEB=60°,∴DE∥MB,CE∥MA,∴四边形DECM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P既是CD的中点,又是ME的中点,又∵点E在AB上移动,∴点P在直线l上移动,所以点M到l的距离等于点P到AB的距离,又知AB=4,∴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为,所以M到l的距离=点P到AB的距离=,又A和A'关于l对称,∴AA'=,且∠A'AB=90°,∴所以PA+PB的最小值为不正确,A符合题意;
B、因为四边形DECM是平行四边形,∴PE=PM,∴PE+PF=PM+PF,所以当MP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PM+PF的值最小,因为点F是AB的中点,∴此时最小值为等边△MAB的高。即PM+PF的值最小为,∴PE+PF的最小值为正确,所以B不符合题意;
C、如图2所示,分别过点D、C作A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K、T,∵△ADE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CD≥2,∵CD+DE+CE=CD+AE+BE,∴CD+DE+CE≥2+4,即△CDE的周长≥6,∴△CDE的周长的最小值为6正确,所以C不符合题意;
D、如图2所示,设AE=2a,则BE=4-2a,∴KE=a,TE=2-a,DK=,CT=,∴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S△ADK+S△CBK+S梯形DKTC==,∴当a=1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小,最小值为,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图1 图2
【分析】A、如图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A+PB的最小值为A'B的长度,根据勾股定理即可;
B、如图1,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M、P、F三点共线时,PE+PF的值最小,此时的最小值就是等边△MAB的高;
C、如图2,△CDE的周长=CD+DE+CE=CD+AE+BE=CD+4,所以当CD取最小值时,周长最小,当CD垂直CT时,CD最小,此时CD=KT=2,可求得周长的最小值;
D、设设AE=2a,根据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S△ADK+S△CBK+S梯形DKTC,从而得到四边形ABCD的面积关于a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求得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最小值。
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正确与错误,选出正确选项即可。
2.【答案】A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
取点,连接.
,,,
,,,,
,,,
,,
,的最小值为线段的长,
当B,E,F共线时,的值最小,
直线的解析式为:,,
当的值最小时,则H点的坐标为(0,4),
故选:A.
【分析】首先证明AB=AC=8,取点 F (3,8),连接CF,EF,BF.由△ECF=△DAB(SAS),推出BD=EF ,推出BD+BE=BE+EF,因为BE+EF≥BF ,推出BD+BE的最小值为线段BF的长,推出当B,E , F共线时,BD+BE的值最小,求出直线BF的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
3.【答案】A
【知识点】弧长的计算;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由于是定值,要求阴影部分周长的最小值,即求最小值即可
作点关于对称的对称点,连接与直线交于点,则
, ,此时为最小值
连接,
平分,,

在中,,

阴影部分周长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确定当点移动到点时,阴影部分的周长最小,此时的最小值为的长与的长度和,分别进行计算即可.
4.【答案】D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四边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如图,过点B作BH⊥AC于点H,连接EH,
根据题意可得:∠BEF=∠BHF=90°,
∴点E、B、F、H四点共圆,
∴∠EHB=∠EFB,
∵∠AHE+∠EHB=90°,∠EBF+∠EFB=90°,
∴∠AHE=∠EBF,
∵∠EBF=∠ACD,
∴∠AHE=∠ACD且为定值,
∴点E在射线HE上运动,
当AE⊥EH时,AE的值最小,
∵矩形ABCD,
∴AB=CD=6,BC=AD=8,∠D=90°,
∴AC=,
∴,
∴S△ACB=×AB×CB=×AC×BH,
∴,
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H=,
∴AE的最小值=,
故答案为:D.
【分析】先证出当AE⊥EH时,AE的值最小,再求出,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H的长,最后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出AE的最小值=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勾股定理;切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连接OQ,
∵PQ且圆O于点Q,
∴∠OQP=90°,
∵PQ=,
∵OQ为定值1,
∴当OP最小时,PQ的值最小,
∴当OP⊥AB时,OP最小,此时,
∵在中,,,,
∴tan60°=,
∴OB=2,
∴AB=,
∴,
∴OP=3,
∴PQ==.
故答案为:A。
【分析】连接OQ,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OQP=90°,从而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Q=,根据圆的半径OQ为定值,可得出当当OP最小时,PQ的值最小,然后根据垂线段最短即可得出op的最小值,进一步求得此时PQ的长度,也就是PQ的最小值。
6.【答案】B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
∵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C,关于OB的对称点为D,
∴PM=CM,OP=OC,∠COA=∠POA,PN=DN,∠DOB=∠POB,
∴OC=OD=OP=6,∠COD=∠COA+∠POA+∠POB+∠DOB=2∠POA+2∠POB=2∠AOB=60°,
∴△COD是等边三角形,
∴CD=OC=OD=6,
∵∠POC=∠POD,
∴OP⊥CD,OQ=6×,
∴PQ=,
设MQ=x,则PM=CM=3-x,
∴(3-x)2-x2=(6-)2,
解得:x=,
∴MN=2x=12-18,
故答案为:B.
【分析】先作出图象,证出△CO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CD=OC=OD=6,再求出PQ=,设MQ=x,则PM=CM=3-x,利用勾股定理可得(3-x)2-x2=(6-)2,求出x的值,再求出MN的长即可.
7.【答案】D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点B关于CE的对称点F,连接BF、EF,则EB=EF,
∵∠B+∠C=150°,
∴∠BEC=180°-(∠B+∠C)=30°,
∵点B与点F关于EC对称,
∴∠BEC=∠FEC=30°,
∴∠BEF=60°,
∴△BEF是等边三角形;
连接BP、PF、PQ,则BP=FP,
∴BP+QP=FP+PQ,
∴当F、P、Q在同一直线上,且FQ⊥EB时,则BP+PQ最小值为FQ的长,此时,Q为EB的中点,故与A点重合,
∵DA⊥AB,DA=6cm,
∴AE=cm,
在Rt△QEF中,cm,
∴BP+PQ的最小值为18cm.
故答案为:D.
【分析】作点B关于CE的对称点F,连接BF、EF,则EB=EF,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BEC=30°,由轴对称性质及角的和差得∠BEF=60°,根据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BEF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P、PF、PQ,则BP=FP,当F、P、Q在同一直线上,且FQ⊥EB时,则BP+PQ最小值为FQ的长,此时,Q为EB的中点,故与A点重合,根据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E=cm,,可求出答案.
8.【答案】C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取BC、CF的中点D、G,连接AD、DG,
∴,,,

∴BF+2CE的最小值转化为求DG+CE的最小值,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 1,
∴AB=BC=AC=1,∠BAC=60°,
∴,∠CAD= 30°,
∵CF= 2BE,
∴BE= CG,
∴AE= AG;
过A作AM⊥AC,且AM = AD,连接ME、CE,
则∠MAE= 90°-∠BAC = 30°= ∠CAD,
∴△AME≌△ADG(SAS),
∴ME= DG,
∴DG十CE=ME+CE,
∴当点E在线段CM上时,ME+CE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线段CM的长,

在Rt△AMC中,由勾股定理得:

∴BF+2CE的最小值= DG +CE= ME+CE=.
故答案为:C.
【分析】取BC、CF的中点D、G,连接AD、DG,则可得,,因此转而求DG十CE的最小值;过A作AM⊥AC,且AM= AD,连接ME、CE,可证明△AME≌△ADG,则有ME = DG,进而转化为求ME+CE的最小值,当点E在线段CM上时,取得最小值,在Rt△AMC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最小值,从而求得BF十2CE的最小值.
9.【答案】A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图形的平移;数学思想
【解析】【解答】解:如图,取CD的中点为Q,连结PQ,QE.
∵P、Q分别为CB、CD的中点
∴PQ为△CDB的中位线
∴PQ∥BD,且
∵正方形边长为10


又∵
∴PQ=EF
∴四边形PQEF为平行四边形
∴PF=QE
∴AE+PF=AE+QE
当AE和QE在同一直线上是,AE+QE最小,即为线段AQ

故答案为:A.
【分析】求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常见于“将军饮马”模型,图形基本特征是两定(点)和一动(点).因此首先需要将图中的两条线段AE和PF连结起来,方法是通过作CD的中点Q,形成中位线PQ,计算发现PQ和EF的位置关系平行,数量关系相等,因此四边形EFPQ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F=QE,即将PF转化为QE线段.此时,AE+PF转化为AE+QE,AE+QE即满足了两定(点)和一动(点)的特征,当Q、E、A共线时,求Rt△QDA的斜边AQ的值,即为AE+PF的最小值.
10.【答案】C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四边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连接BP,如图,
在矩形ABCD中,AD//BC,AD=BC,
∵AP=CQ,
∴AD-AP=BC-CQ,
∴DP=QB,DP//BQ,
∴四边形DPBQ是平行四边形,
∴PB//DQ,PB=DQ,
则PC+QD=PC+PB,则PC+QD的最小值转化为PC+PB的最小值,
在BA的延长线上截取AE=AB=6,连接PE,
∵PA⊥BE,
∴PA是BE的垂直平分线,
∴PB=PE,
∴PC+PB=PC+PE,
连接CE,则PC+QD=PC+PB=PC+PE≥CE,
∵BE=2AB=12,BC=AD=5,
∴CE=,
∴PC+PB的最小值为13,
故答案为:C.
【分析】先证出四边形DPBQ是平行四边形,可得PB=DQ,再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C+QD的最小值转化为PC+PB的最小值,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E的长即可.
11.【答案】A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
过点P作PM⊥AB于点M.
由折叠可得:PE=CE=2.
故点P的轨迹为以E为圆心,以CE为半径的圆弧,
故当E,P,M三点共线时PM最小.
此时ME⊥AB,
∵,,
∴BE=BC-CE=5.
∵,,
∴.
∴PM=ME-PE=0.5
故答案为:A.
【分析】过点P作PM⊥AB于点M,根据P的运动轨迹,知道当EP⊥AB,即E,P,M三点共线时PM最小.利用含30° 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EM的长,从而求出PM的长.
12.【答案】C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连接 、 、 关于 AC 对称.
∴ .
∴ ,当 、 、 三点共线得 最小.
∴ ,选C.
【分析】连接 、 ,由于 关于 对称,可得PB=PD,由于,可得当 、 、 三点共线得 最小,最小值等于BE的长,据此解答即可.
13.【答案】B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如图,以AO为边作等边△AOD,连接BD、OC,
∴AD=AO,∠DAO=∠AOD=60°,
由旋转知AC=AB,∠BAC=60°,
∴∠DAB=∠OAC,
∴△DAB≌△OAC(SAS),
∴BD=OC,
欲求OC的最小值,求BD的最小值即可,
过点D作DH⊥x轴,则DH的长即为BD的最小值,
∵A(0,2)
∴OD=OA=2,
∵∠DOH=∠AOH-∠AOD=30°,
∴DH=OD=1,
∴OC的最小值为1;
故答案为:B.
【分析】以AO为边作等边△AOD,连接BD、OC,根据SAS证明△DAB≌△OAC,可得BD=OC,
欲求OC的最小值,求BD的最小值即可,过点D作DH⊥x轴,则DH的长即为BD的最小值,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H即可.
14.【答案】A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实际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


, , ,






当、、三点共线的时候,有最小值,即 ,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三角函数可知等于EF,再通过垂线段最短可知的最小值等于CG的长.
15.【答案】B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配方法的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G作于H,过G作交的延长线于M,交的延长线于N,则四边形和四边形均为矩形,
设,
∵正方形中,E是边中点,,
∴,
∵,
∴,
∴,
∴,,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
∴,
∵,
∴,即,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B.
【分析】过点G作于H,过G作交的延长线于M,交的延长线于N,证四边形和四边形都是矩形,根据AAS证明,利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和配方法求解即可.
16.【答案】A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分别以、为边在下方构造等边三角形、,分别取、中点,连接,如图所示,
∵取、中点,
∴,
∵等边三角形,
∴,
∵等边三角形,
∴,,
∴,
∴,
∴,
∴,
∴,
∴当三点共线时最小,

∴,
∵,
∴,
∴,
∴,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别以CP、CB为边在下方构造等边△PCQ、△DBC,分别取CQ、CD的中点E、F,连接EF、QD、PE,则EF=QD,PE=PC,PC=QC,DC=BC,∠DCB=60°,CF=DC,利用SAS证明△BPC≌△DQC,得到PB=QD,推出EF=QD=PB,则PA+PB+PC=AP+PE+EF≥AF,故当A、P、F三点共线时,4PA+2PB+PC=4AF最小,据此求解.
17.【答案】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在上截取线段,作F点关于的对称点G,连接与交于一点即为Q点,连接,过A点作的平行线交于一点,即为P点,过G点作的平行线交的延长线于H点.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E为边的中点,
∴,
F点与点G关于对称,
垂直平分,

∴,,,
∴,
线段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在上截取线段,作F点关于的对称点G,连接与交于一点即为Q点,过A点作的平行线交于一点,即为P点,则此时最小,据此求解即可.
18.【答案】2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以直线OA为对称轴构造等边三角形△AEF,点E和点F都在y轴上,作过点F和C的直线交x轴于点G.如图:
∵,
∴OA=4.
∵等边三角形AEF,
∴AE=AF=EF,∠AEF=∠AFE=60°.
∴.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AC=60°.
∴∠EAF-∠BAF=∠BAC-∠BAF,
即∠EAB=∠FAC.
∴△AEB≌△AFC(SAS).
∴∠AEB=∠AFC=60°.
∴∠OFC=120°,为定值.
∴点C在直线FG上运动.
故当OC⊥FG时,OC的值最小.
∵∠OFG=180°-∠OFC=60°.
∴∠OGF=30°.
∴.

故答案为:2.
【分析】以OA为对称轴作等边△AEF,由“SAS"可证△AEB≌△AFC,可得∠AEB=∠AFC=60°.则点C在FG上移动,当OC⊥FG时, OC有最小值.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OGF=30°,,即可求得OC的最小值.
19.【答案】15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在BC上截取BE=3,连接BP,PE,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B的半径为6,
∴BC=12=CD,BP=6,EC=9,
∵ ,且∠PBE=∠PBC,
∴△PBE∽△CBP,
∴ ,
∴PE=PC,
∴PD+PC=PD+PE,
∴当点D,点P,点E三点共线时,PD+PE有最小值,即PD+PC有最小值,
∴PD+PC最小值为DE==15,
故答案为:15.
【分析】在BC上截取BE=3,连接BP, PE,由正方形的性质求出BC的长,再证明△PBE∽△CBP,列比例式得出PE=PC,当点D,P,E三点共线时,PD+PE有最小值,即PD+PC有最小值,结合最小值为DE,利用勾股定理求DE长即可.
20.【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解析】【解答】解: 过点F作FQ∥CG交BC于点Q,作点E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P,连接FP,PQ,PA,PE,延长PE交BC于点M,如图:
则PF=EF,PA=AE,
又∵AF=AF,
∴△AFP≌△AFE,
∴∠PAF=∠EAF,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FG∥CQ,FQ∥CG,
∴四边形CGFQ是平行四边形,
∴CQ=FG=1,FQ=CG,
五边形BCGFE的周长为BC+CG+GF+FE+EB=BC+FQ+FG+PF+BE,
在△PFQ中,FQ+PF>PQ,
当P、F、Q三点共线时,五边形BCGFE的周长最小值为BC+FG+EB+PQ,
∵点E是AB的中点,∠B=45°,
∴,∠PAF=∠BAD=180°-45°=135°,
∴∠EAP=90°,
∴∠APE=∠AEP=∠BEM=45°, ,
∴∠PMB=∠PMQ=90°,
∴△B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故PM=PE+EM=3,
∵BQ=BC-CQ=5,QM=BQ-BM=4,
在Rt△PQM中,,
∴,
即五边形BCGFE的周长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 过点F作FQ∥CG交BC于点Q,作点E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P,连接FP,PQ,PA,PE,延长PE交BC于点M,根据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PAF=∠EAF,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可得AD∥BC,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CQ=FG=1,FQ=CG,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可求得五边形BCGFE的周长最小值为BC+FG+EB+PQ,结合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求出EM和PQ的值,即可求解.
21.【答案】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CAB=∠ACB=60°
在ABE和 ACF中,
AB=AC
∠BAC=∠ACB
AE=CF

∴∠ABE=∠CAF
∴∠BPF-∠PAB+∠ABP=∠CAP+∠B
AP=60°
∴∠APB=120°
如图,过点A,点P,点B作连接CO,PO
∴点P在上运动,
∵AO=OP=OB,
∴∠OAP=∠OPA,∠OPB=∠OBP,∠OAB=∠OBA
∴∠AOB=360°-∠OAP-∠OPA-∠OPB-∠OBP=120°
∴∠OAB=30°
∴∠CAO=90°
∵AC=BC,OA=OB
∴CO垂直平分AB
∴∠ACO=30°

∴CO=,AO=
在中,CP≥ CO-OP,
∴当点P在CO上时,CP有最小值,CP的最小值=
故答案为.
【分析】由”SAS“可证 ,可得 ∠ABE=∠CAF,可求∠APB=120°,过点A、点P、点B作,则点P在上运动,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可求CO,AO的长,即可求解。
22.【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作平分,交于点F,过点D作交于点E

∴在中,,
过点A作于点G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
即:
在中,,
即: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作平分,交于点F,过点D作交于点E,过点A作于点G,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垂线段最短可得,再次根据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的值,即可得解.
23.【答案】30°;
【知识点】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 点坐标为
故第一空填:30°
过点A作AC x轴,并延长到D点,使AC=DC,过D作DEOA于E,交x轴于F
由作图知,点D是A关于x轴的对称点
又在直角三角形AED中
当点B与F重合时,
故填:
【分析】根据点坐标和正切函数的意义,计算出正切函数值是个特殊角的函数值,这个特殊角是30°;根据轴对称求最短距离即将军饮马模型,作辅助线;有30°角和OB,很容易将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将AB和OB转化到一条直线上来,且垂线段最短可知DE即为所求,再根据三角形函数计算求得最小值。
24.【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四边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点M为DF的中点
∴当F与A重合时,点M落在AD中点M1处;当F与E重合时,点M落在DE中点M2处;
∴连接M1M2,则M1M2是△ADE的中位线,M1M2 //AE,点M在M1M2 上运动
∴当BM⊥M1M2 上时, BM的值最小
∵矩形ABCD中,AB=1,BC=AD=2
∴AB=AM1,∠AM1B=45°
∵AE为∠BAD的平分线,M1M2//AE
∴∠BAE=∠DAE=M2M1D=45°
∴∠BM1M2=90°,即点M在M1处时BM⊥M1M2,BM最小=
故答案为:.
【分析】由题目已知,点M为DF中点,取AD、DE中点M1、M2,可知M1M2 是△ADE的中位线,M1M2 //AE,点M在M1M2 上运动,当BM⊥M1M2 上时, BM的值最小.根据已知数据,易得∠BM1M2 =90°,点M在M1处时BM⊥M1M2,BM最小=.
25.【答案】5
【知识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圆-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点A(4,0),点B(0,-3),则设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的面积:设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根据圆性质可得d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则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故答案为:5.
【分析】本题主要直线的坐标轴的交点,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根据题意可得设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的面积:可得的面积最大小是由d决定的,设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根据圆性质可得d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从而可得则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6.【答案】103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如图1,作AH⊥BA,使AH=AB,连接BH、FH,则AH∥CD,
∵△ABC是等腰三角形,CD⊥AB,AC=BA,∠CAB=58°,
∴∠ACD=32°
∴∠CAH=∠ACD=32°,AC=AB=AH,
∵AF=CE,
∴△AEC≌△HFA(SAS),
∴AE=FH,BF+AE=BF+FH,
当F为AC与BH的交点时,如图,BF+AE的值最小,此时∠FBA=45°,∠CAB=58°,
∴∠CFB=103°.
故答案为:103.
【分析】作AH⊥BA,使AH=AB,连接BH、FH,证明△AEC≌△HFA(SAS),可得AE=FH,BF+AE=BF+FH,当F为AC与BH的交点时,BF+AE的值最小,求出此时∠CFB的度数即可.
27.【答案】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的综合;四边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过点G作GP⊥AB于点P,GQ⊥BC于点Q,连接BD,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可得:∠ABC=90°,∠PGQ=90°,
∴∠PGF+∠FGQ=∠QGE+∠FGQ=90°,
∴∠PGF=∠QGE,
∵△E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FGE=90°,
∴GF=GE,
在△GPF与△GQE中,

∴△GPF≌△GQE(AAS),
∴GP=GQ,∠GBP=∠GBE=∠ABC,
∴点G在BD所在的直线上运动,
∵F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如图所示:
当点F与点B重合时,点G的位置如图所示,
当点F与点A重合时,记点G的位置为G'',
∴点G的运动轨迹为线段GG'',
过点C作CG'⊥BD于点G',
∴CG的最小值=CG'=BD,
∵正方形的边长为8,
∴BD=,
∴的最小值是BD=,
故答案为:.
【分析】先利用“AAS”证出△GPF≌△GQE,可得GP=GQ,∠GBP=∠GBE=∠ABC,再证出点G的运动轨迹为线段GG'',过点C作CG'⊥BD于点G',可得CG的最小值=CG'=BD,再结合BD=,求出的最小值是BD=即可.
28.【答案】(1)解:①尺规作图的结果如图所示;
②证明:∵

又∵,共用,

∴.
(2)
【知识点】三角形的综合;三角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2)∵,.
∴,.
由旋转的过程,可知,,.
∴.
连接,交于点F',由B,G均为固定点,则.
当F与F'重合时,.
则的最小值为.
此时所有点均为定点,还原大致示意图如下,
设AH=FH=a,则AH=AF=a,
在Rt△BHF和Rt△BAG中,
有tan∠ABG=,
∴BH=a,
∴AB=BH+AH=a+a=2,解得a=4-2,
此时,.
【分析】(1)①根据题意及要求作出图象即可;
②先利用“SAS”证出,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2)连接,交于点F',由B,G均为固定点,则,当F与F'重合时,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G的长,再从定三角形中求出AF的值,此处方法多样,为便于书写利用特殊角45°角作垂线,进而利用三角函数找出边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即可.
29.【答案】解:[问题解决];
[尝试应用]如图,在OB上取一点C,使OC=6,连接PO,PC,AC
,,


,,

过点C作于D,
sin,
,,
在中,,
最小值为;
[能力提升]
【知识点】圆的综合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问题解决]如图,在中,,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能力提升]在BC上取一点E,使BE=6,延长BC到F,使BF=12,则CE=2,CF=4,
,,


连接DE,DF,
由,
点E,F到BD,CD的距离相等,
DE,DF是△BDC的内,外角平分线,

点D是平面内任意一点,
点D在以EF为直径的圆O上,
过点O作DG⊥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G,交圆O于点D,则DG是直线AB到圆上的最大距离,此时△ABD的面积最大,
,EO=3,
在中,,



△ABD面积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1) [问题解决] 在OA上取一点C,使OC=1,则,又∠COP=∠POA,得△COP ∽△POA,则,得,故,又
从而利用勾股定理算出答案;
(2) [尝试应用]如图,在OB上取一点C,使OC=6,连接PO,PC,AC ,利用两组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POC∽△BOP,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 , 故可得, 过点C作CD⊥OA于D, 由正弦函数定义求的CD的长,在Rt△ACD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AC的长即可得出答案;
(3) [能力提升] 在BC上取一点E,使BE=6,延长BC到F,使BF=12,则CE=2,CF=4,易得;连接DE,DF,根据同高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可得点E,F到BD,CD的距离相等,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得DE,DF是△BDC的内,外角平分线,则可得∠EDF=90°,根据圆周角定理得点D在以EF为直径的圆O上,过点O作DG⊥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G,交圆O于点D,则DG是直线AB到圆上的最大距离,此时△ABD的面积最大,在Rt△BOG中,由正弦函数的定义求出OG,最后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算出△ABD的面积即可.
30.【答案】(1)(3,4),(3,-4)
(2)10
(3)解:过点C作CE⊥CB,使得CE=AC,连接EM,过点A作AD⊥BC于点D.
∵AB=AC=CE,∠BAN=∠ECM=90°,AN=CM,
∴△BAN≌△ECM(SAS),
∴BN=EM,
∴AM+BN=AM+ME,
∴当A,M,E共线时,AM+BN的值最小,
∵AD∥EC,

∴CM=
【知识点】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坐标系中的两点距离公式
【解析】【解答】解:(1)∵可化为 ,
∴ 代数式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1,1)、点B(3,4)或(3,-4)的距离之和 ;
故答案为:(3,4),(3,-4).
(2)∵ = ,
∴所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0,7)、点B(6,1)的距离之和,如图所示: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0,-7),则PA=PA',
∴PA+PB的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
∴A'B==10,
∴ 代数式的最小值为10.
故答案为:10.
【分析】(1)将原式化为,根据题中例子解答即可;
(2)将原式化为,可得所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0,7)、点B(6,1)的距离之和,根据题中例子解答即可;
(3)过点C作CE⊥CB,使得CE=AC,连接EM,过点A作AD⊥BC于点D.怎么△BAN≌△ECM(SAS),可得BN=EM,从而得出AM+BN=AM+ME,可知当A,M,E共线时,AM+BN的值最小,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求出此时CM的长即可.
1 / 12024年中考数学考前20天终极冲刺专题之线段最值(一)
一、选择题
1.(2023·安徽)如图,是线段上一点,和是位于直线同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点分别是的中点.若,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的最小值为 B.的最小值为
C.周长的最小值为6 D.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为
【答案】A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1所示,延长AD、BE相交于点M,∵△ADE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DAE=∠CBE=60°,∴△MAB是等边三角形。
A、过点P作直线l∥AB,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BA',BA'与直线l相较于点p,此时PA+PB的长度最小,且PA+PA=PA'+PB=A'B,又∠DEA=∠MBA=60°,∠DAE=∠CEB=60°,∴DE∥MB,CE∥MA,∴四边形DECM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P既是CD的中点,又是ME的中点,又∵点E在AB上移动,∴点P在直线l上移动,所以点M到l的距离等于点P到AB的距离,又知AB=4,∴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为,所以M到l的距离=点P到AB的距离=,又A和A'关于l对称,∴AA'=,且∠A'AB=90°,∴所以PA+PB的最小值为不正确,A符合题意;
B、因为四边形DECM是平行四边形,∴PE=PM,∴PE+PF=PM+PF,所以当MP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PM+PF的值最小,因为点F是AB的中点,∴此时最小值为等边△MAB的高。即PM+PF的值最小为,∴PE+PF的最小值为正确,所以B不符合题意;
C、如图2所示,分别过点D、C作A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K、T,∵△ADE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CD≥2,∵CD+DE+CE=CD+AE+BE,∴CD+DE+CE≥2+4,即△CDE的周长≥6,∴△CDE的周长的最小值为6正确,所以C不符合题意;
D、如图2所示,设AE=2a,则BE=4-2a,∴KE=a,TE=2-a,DK=,CT=,∴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S△ADK+S△CBK+S梯形DKTC==,∴当a=1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小,最小值为,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图1 图2
【分析】A、如图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A+PB的最小值为A'B的长度,根据勾股定理即可;
B、如图1,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M、P、F三点共线时,PE+PF的值最小,此时的最小值就是等边△MAB的高;
C、如图2,△CDE的周长=CD+DE+CE=CD+AE+BE=CD+4,所以当CD取最小值时,周长最小,当CD垂直CT时,CD最小,此时CD=KT=2,可求得周长的最小值;
D、设设AE=2a,根据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S△ADK+S△CBK+S梯形DKTC,从而得到四边形ABCD的面积关于a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求得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最小值。
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正确与错误,选出正确选项即可。
2.(2024八下·宜宾月考)如图,已知直线分别交轴、轴于点B、A两点,,D、E分别为线段和线段上一动点,交轴于点,且.当的值最小时,则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
取点,连接.
,,,
,,,,
,,,
,,
,的最小值为线段的长,
当B,E,F共线时,的值最小,
直线的解析式为:,,
当的值最小时,则H点的坐标为(0,4),
故选:A.
【分析】首先证明AB=AC=8,取点 F (3,8),连接CF,EF,BF.由△ECF=△DAB(SAS),推出BD=EF ,推出BD+BE=BE+EF,因为BE+EF≥BF ,推出BD+BE的最小值为线段BF的长,推出当B,E , F共线时,BD+BE的值最小,求出直线BF的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
3.(2024九上·乌鲁木齐期末)如图,在扇形中,平分交于点,点为半径上一动点.若,则阴影部分周长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弧长的计算;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由于是定值,要求阴影部分周长的最小值,即求最小值即可
作点关于对称的对称点,连接与直线交于点,则
, ,此时为最小值
连接,
平分,,

在中,,

阴影部分周长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确定当点移动到点时,阴影部分的周长最小,此时的最小值为的长与的长度和,分别进行计算即可.
4.(2023·游仙模拟)如图,直角三角形顶点在矩形的对角线上运动,连接.,,,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四边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如图,过点B作BH⊥AC于点H,连接EH,
根据题意可得:∠BEF=∠BHF=90°,
∴点E、B、F、H四点共圆,
∴∠EHB=∠EFB,
∵∠AHE+∠EHB=90°,∠EBF+∠EFB=90°,
∴∠AHE=∠EBF,
∵∠EBF=∠ACD,
∴∠AHE=∠ACD且为定值,
∴点E在射线HE上运动,
当AE⊥EH时,AE的值最小,
∵矩形ABCD,
∴AB=CD=6,BC=AD=8,∠D=90°,
∴AC=,
∴,
∴S△ACB=×AB×CB=×AC×BH,
∴,
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H=,
∴AE的最小值=,
故答案为:D.
【分析】先证出当AE⊥EH时,AE的值最小,再求出,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H的长,最后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出AE的最小值=即可。
5.(2024九上·苍溪期末)如图,在中,,,,的半径为1,点P是边上的动点,过点即P作的一条切线(点Q为切点),则切线长的最小值是(  )
A. B.3 C. D.4
【答案】A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勾股定理;切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连接OQ,
∵PQ且圆O于点Q,
∴∠OQP=90°,
∵PQ=,
∵OQ为定值1,
∴当OP最小时,PQ的值最小,
∴当OP⊥AB时,OP最小,此时,
∵在中,,,,
∴tan60°=,
∴OB=2,
∴AB=,
∴,
∴OP=3,
∴PQ==.
故答案为:A。
【分析】连接OQ,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OQP=90°,从而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Q=,根据圆的半径OQ为定值,可得出当当OP最小时,PQ的值最小,然后根据垂线段最短即可得出op的最小值,进一步求得此时PQ的长度,也就是PQ的最小值。
6.(2023八上·济南开学考)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P为∠AOB内一点,且OP=6,当△PMN的周长取最小值时,MN的长为(  )
A.6 B.12-18 C.18-18 D.12
【答案】B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
∵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C,关于OB的对称点为D,
∴PM=CM,OP=OC,∠COA=∠POA,PN=DN,∠DOB=∠POB,
∴OC=OD=OP=6,∠COD=∠COA+∠POA+∠POB+∠DOB=2∠POA+2∠POB=2∠AOB=60°,
∴△COD是等边三角形,
∴CD=OC=OD=6,
∵∠POC=∠POD,
∴OP⊥CD,OQ=6×,
∴PQ=,
设MQ=x,则PM=CM=3-x,
∴(3-x)2-x2=(6-)2,
解得:x=,
∴MN=2x=12-18,
故答案为:B.
【分析】先作出图象,证出△CO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CD=OC=OD=6,再求出PQ=,设MQ=x,则PM=CM=3-x,利用勾股定理可得(3-x)2-x2=(6-)2,求出x的值,再求出MN的长即可.
7.(2024八上·杭州期末)如图,在四边形刚好是中点,P、Q分别是线段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A.12 B.15 C.16 D.18
【答案】D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点B关于CE的对称点F,连接BF、EF,则EB=EF,
∵∠B+∠C=150°,
∴∠BEC=180°-(∠B+∠C)=30°,
∵点B与点F关于EC对称,
∴∠BEC=∠FEC=30°,
∴∠BEF=60°,
∴△BEF是等边三角形;
连接BP、PF、PQ,则BP=FP,
∴BP+QP=FP+PQ,
∴当F、P、Q在同一直线上,且FQ⊥EB时,则BP+PQ最小值为FQ的长,此时,Q为EB的中点,故与A点重合,
∵DA⊥AB,DA=6cm,
∴AE=cm,
在Rt△QEF中,cm,
∴BP+PQ的最小值为18cm.
故答案为:D.
【分析】作点B关于CE的对称点F,连接BF、EF,则EB=EF,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BEC=30°,由轴对称性质及角的和差得∠BEF=60°,根据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BEF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P、PF、PQ,则BP=FP,当F、P、Q在同一直线上,且FQ⊥EB时,则BP+PQ最小值为FQ的长,此时,Q为EB的中点,故与A点重合,根据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E=cm,,可求出答案.
8.(2023·天河模拟)如图:等边三角形中,,、分别是边、上的动点,且,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取BC、CF的中点D、G,连接AD、DG,
∴,,,

∴BF+2CE的最小值转化为求DG+CE的最小值,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 1,
∴AB=BC=AC=1,∠BAC=60°,
∴,∠CAD= 30°,
∵CF= 2BE,
∴BE= CG,
∴AE= AG;
过A作AM⊥AC,且AM = AD,连接ME、CE,
则∠MAE= 90°-∠BAC = 30°= ∠CAD,
∴△AME≌△ADG(SAS),
∴ME= DG,
∴DG十CE=ME+CE,
∴当点E在线段CM上时,ME+CE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线段CM的长,

在Rt△AMC中,由勾股定理得:

∴BF+2CE的最小值= DG +CE= ME+CE=.
故答案为:C.
【分析】取BC、CF的中点D、G,连接AD、DG,则可得,,因此转而求DG十CE的最小值;过A作AM⊥AC,且AM= AD,连接ME、CE,可证明△AME≌△ADG,则有ME = DG,进而转化为求ME+CE的最小值,当点E在线段CM上时,取得最小值,在Rt△AMC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最小值,从而求得BF十2CE的最小值.
9.(2023八下·花都期末)如图,在边长为10的正方形对角线上有E,F两个动点,且,点P是中点,连接,则最小值为(  )
A. B. C. D.10
【答案】A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图形的平移;数学思想
【解析】【解答】解:如图,取CD的中点为Q,连结PQ,QE.
∵P、Q分别为CB、CD的中点
∴PQ为△CDB的中位线
∴PQ∥BD,且
∵正方形边长为10


又∵
∴PQ=EF
∴四边形PQEF为平行四边形
∴PF=QE
∴AE+PF=AE+QE
当AE和QE在同一直线上是,AE+QE最小,即为线段AQ

故答案为:A.
【分析】求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常见于“将军饮马”模型,图形基本特征是两定(点)和一动(点).因此首先需要将图中的两条线段AE和PF连结起来,方法是通过作CD的中点Q,形成中位线PQ,计算发现PQ和EF的位置关系平行,数量关系相等,因此四边形EFPQ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F=QE,即将PF转化为QE线段.此时,AE+PF转化为AE+QE,AE+QE即满足了两定(点)和一动(点)的特征,当Q、E、A共线时,求Rt△QDA的斜边AQ的值,即为AE+PF的最小值.
10.(2023八下·庐江期末)如图,在矩形中,,,点在上,点在上,且,连接,,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四边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连接BP,如图,
在矩形ABCD中,AD//BC,AD=BC,
∵AP=CQ,
∴AD-AP=BC-CQ,
∴DP=QB,DP//BQ,
∴四边形DPBQ是平行四边形,
∴PB//DQ,PB=DQ,
则PC+QD=PC+PB,则PC+QD的最小值转化为PC+PB的最小值,
在BA的延长线上截取AE=AB=6,连接PE,
∵PA⊥BE,
∴PA是BE的垂直平分线,
∴PB=PE,
∴PC+PB=PC+PE,
连接CE,则PC+QD=PC+PB=PC+PE≥CE,
∵BE=2AB=12,BC=AD=5,
∴CE=,
∴PC+PB的最小值为13,
故答案为:C.
【分析】先证出四边形DPBQ是平行四边形,可得PB=DQ,再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C+QD的最小值转化为PC+PB的最小值,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E的长即可.
11.(2024八下·台州开学考)如图,在中,,,,点E在边BC上,并且,点F为边AC上的动点,将沿直线EF翻折,点C落在点P处,则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  )
A. B.1 C.2 D.
【答案】A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
过点P作PM⊥AB于点M.
由折叠可得:PE=CE=2.
故点P的轨迹为以E为圆心,以CE为半径的圆弧,
故当E,P,M三点共线时PM最小.
此时ME⊥AB,
∵,,
∴BE=BC-CE=5.
∵,,
∴.
∴PM=ME-PE=0.5
故答案为:A.
【分析】过点P作PM⊥AB于点M,根据P的运动轨迹,知道当EP⊥AB,即E,P,M三点共线时PM最小.利用含30° 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EM的长,从而求出PM的长.
12.(2020八上·三台期中)如图,正方形 的面积为 , 是等边三角形,点 在正方形 内,在对角线 上有一点 ,使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连接 、 、 关于 AC 对称.
∴ .
∴ ,当 、 、 三点共线得 最小.
∴ ,选C.
【分析】连接 、 ,由于 关于 对称,可得PB=PD,由于,可得当 、 、 三点共线得 最小,最小值等于BE的长,据此解答即可.
13.(2023七下·清新期中)如图:点在轴上,是轴上的动点,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线段,则长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如图,以AO为边作等边△AOD,连接BD、OC,
∴AD=AO,∠DAO=∠AOD=60°,
由旋转知AC=AB,∠BAC=60°,
∴∠DAB=∠OAC,
∴△DAB≌△OAC(SAS),
∴BD=OC,
欲求OC的最小值,求BD的最小值即可,
过点D作DH⊥x轴,则DH的长即为BD的最小值,
∵A(0,2)
∴OD=OA=2,
∵∠DOH=∠AOH-∠AOD=30°,
∴DH=OD=1,
∴OC的最小值为1;
故答案为:B.
【分析】以AO为边作等边△AOD,连接BD、OC,根据SAS证明△DAB≌△OAC,可得BD=OC,
欲求OC的最小值,求BD的最小值即可,过点D作DH⊥x轴,则DH的长即为BD的最小值,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H即可.
14.(2023·齐齐哈尔模拟)如图,中,,,于点,若点是线段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实际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


, , ,






当、、三点共线的时候,有最小值,即 ,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三角函数可知等于EF,再通过垂线段最短可知的最小值等于CG的长.
15.(2023九上·铜梁月考)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边AD中点,F是边AB上一动点,G是EF延长线上一点,且GF=EF.若AD=4,则EG2+CG2的最小值为(  )
A.52 B.60 C.68 D.76
【答案】B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配方法的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G作于H,过G作交的延长线于M,交的延长线于N,则四边形和四边形均为矩形,
设,
∵正方形中,E是边中点,,
∴,
∵,
∴,
∴,
∴,,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
∴,
∵,
∴,即,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B.
【分析】过点G作于H,过G作交的延长线于M,交的延长线于N,证四边形和四边形都是矩形,根据AAS证明,利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和配方法求解即可.
16.(2023·四川模拟)如图,在中,P为平面内的一点,连接,若,则的最小值是(  )
A. B.36 C. D.
【答案】A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分别以、为边在下方构造等边三角形、,分别取、中点,连接,如图所示,
∵取、中点,
∴,
∵等边三角形,
∴,
∵等边三角形,
∴,,
∴,
∴,
∴,
∴,
∴,
∴当三点共线时最小,

∴,
∵,
∴,
∴,
∴,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别以CP、CB为边在下方构造等边△PCQ、△DBC,分别取CQ、CD的中点E、F,连接EF、QD、PE,则EF=QD,PE=PC,PC=QC,DC=BC,∠DCB=60°,CF=DC,利用SAS证明△BPC≌△DQC,得到PB=QD,推出EF=QD=PB,则PA+PB+PC=AP+PE+EF≥AF,故当A、P、F三点共线时,4PA+2PB+PC=4AF最小,据此求解.
二、填空题
17.(2024八下·经开期中) 如图,在矩形中,为的中点,若为边上的两个动点,且,则线段的最小值为   .
【答案】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在上截取线段,作F点关于的对称点G,连接与交于一点即为Q点,连接,过A点作的平行线交于一点,即为P点,过G点作的平行线交的延长线于H点.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E为边的中点,
∴,
F点与点G关于对称,
垂直平分,

∴,,,
∴,
线段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在上截取线段,作F点关于的对称点G,连接与交于一点即为Q点,过A点作的平行线交于一点,即为P点,则此时最小,据此求解即可.
18.(2024·深圳模拟)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点为轴正半轴上一动点,连接,以为一边向下作等边,连接,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2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以直线OA为对称轴构造等边三角形△AEF,点E和点F都在y轴上,作过点F和C的直线交x轴于点G.如图:
∵,
∴OA=4.
∵等边三角形AEF,
∴AE=AF=EF,∠AEF=∠AFE=60°.
∴.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AC=60°.
∴∠EAF-∠BAF=∠BAC-∠BAF,
即∠EAB=∠FAC.
∴△AEB≌△AFC(SAS).
∴∠AEB=∠AFC=60°.
∴∠OFC=120°,为定值.
∴点C在直线FG上运动.
故当OC⊥FG时,OC的值最小.
∵∠OFG=180°-∠OFC=60°.
∴∠OGF=30°.
∴.

故答案为:2.
【分析】以OA为对称轴作等边△AEF,由“SAS"可证△AEB≌△AFC,可得∠AEB=∠AFC=60°.则点C在FG上移动,当OC⊥FG时, OC有最小值.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OGF=30°,,即可求得OC的最小值.
19.(2021九上·开福月考)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B的半径为6,点P是⊙B上一个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15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在BC上截取BE=3,连接BP,PE,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B的半径为6,
∴BC=12=CD,BP=6,EC=9,
∵ ,且∠PBE=∠PBC,
∴△PBE∽△CBP,
∴ ,
∴PE=PC,
∴PD+PC=PD+PE,
∴当点D,点P,点E三点共线时,PD+PE有最小值,即PD+PC有最小值,
∴PD+PC最小值为DE==15,
故答案为:15.
【分析】在BC上截取BE=3,连接BP, PE,由正方形的性质求出BC的长,再证明△PBE∽△CBP,列比例式得出PE=PC,当点D,P,E三点共线时,PD+PE有最小值,即PD+PC有最小值,结合最小值为DE,利用勾股定理求DE长即可.
20.(2024八下·浙江期中)如图,中,,点为边上的中点,为边上的两个动点,且,则五边形的周长最小值为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解析】【解答】解: 过点F作FQ∥CG交BC于点Q,作点E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P,连接FP,PQ,PA,PE,延长PE交BC于点M,如图:
则PF=EF,PA=AE,
又∵AF=AF,
∴△AFP≌△AFE,
∴∠PAF=∠EAF,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FG∥CQ,FQ∥CG,
∴四边形CGFQ是平行四边形,
∴CQ=FG=1,FQ=CG,
五边形BCGFE的周长为BC+CG+GF+FE+EB=BC+FQ+FG+PF+BE,
在△PFQ中,FQ+PF>PQ,
当P、F、Q三点共线时,五边形BCGFE的周长最小值为BC+FG+EB+PQ,
∵点E是AB的中点,∠B=45°,
∴,∠PAF=∠BAD=180°-45°=135°,
∴∠EAP=90°,
∴∠APE=∠AEP=∠BEM=45°, ,
∴∠PMB=∠PMQ=90°,
∴△B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故PM=PE+EM=3,
∵BQ=BC-CQ=5,QM=BQ-BM=4,
在Rt△PQM中,,
∴,
即五边形BCGFE的周长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 过点F作FQ∥CG交BC于点Q,作点E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P,连接FP,PQ,PA,PE,延长PE交BC于点M,根据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PAF=∠EAF,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可得AD∥BC,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CQ=FG=1,FQ=CG,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可求得五边形BCGFE的周长最小值为BC+FG+EB+PQ,结合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求出EM和PQ的值,即可求解.
21.(2024九上·乌鲁木齐期末)如图,在边长为6的等边△ABC中,点E,F分别是边AC,BC上的动点,且AE=CF,连接BE,AF交于点P,连接CP,则CP的最小值为    .
【答案】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CAB=∠ACB=60°
在ABE和 ACF中,
AB=AC
∠BAC=∠ACB
AE=CF

∴∠ABE=∠CAF
∴∠BPF-∠PAB+∠ABP=∠CAP+∠B
AP=60°
∴∠APB=120°
如图,过点A,点P,点B作连接CO,PO
∴点P在上运动,
∵AO=OP=OB,
∴∠OAP=∠OPA,∠OPB=∠OBP,∠OAB=∠OBA
∴∠AOB=360°-∠OAP-∠OPA-∠OPB-∠OBP=120°
∴∠OAB=30°
∴∠CAO=90°
∵AC=BC,OA=OB
∴CO垂直平分AB
∴∠ACO=30°

∴CO=,AO=
在中,CP≥ CO-OP,
∴当点P在CO上时,CP有最小值,CP的最小值=
故答案为.
【分析】由”SAS“可证 ,可得 ∠ABE=∠CAF,可求∠APB=120°,过点A、点P、点B作,则点P在上运动,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可求CO,AO的长,即可求解。
22.(2024九下·西安开学考)如图,在△ABC中,∠C=60°,AC=5,BC=4,点D为CB延长线上一点.当点D在CB延长线上运动时,AD-BD的最小值为    .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作平分,交于点F,过点D作交于点E

∴在中,,
过点A作于点G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
即:
在中,,
即: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作平分,交于点F,过点D作交于点E,过点A作于点G,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垂线段最短可得,再次根据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的值,即可得解.
23.(2023九上·石家庄期中)如图,已知点坐标为,为轴正半轴上一动点,则度数为   ,在点运动的过程中的最小值为   .
【答案】30°;
【知识点】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 点坐标为
故第一空填:30°
过点A作AC x轴,并延长到D点,使AC=DC,过D作DEOA于E,交x轴于F
由作图知,点D是A关于x轴的对称点
又在直角三角形AED中
当点B与F重合时,
故填:
【分析】根据点坐标和正切函数的意义,计算出正切函数值是个特殊角的函数值,这个特殊角是30°;根据轴对称求最短距离即将军饮马模型,作辅助线;有30°角和OB,很容易将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将AB和OB转化到一条直线上来,且垂线段最短可知DE即为所求,再根据三角形函数计算求得最小值。
24.(2023九上·苍南模拟)如图,矩形ABCD中,AB=1,BC=2,AE为∠BAD的平分线,F为AE上一动点,点M为DF的中点,连接BM,则BM的最小值是   .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四边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点M为DF的中点
∴当F与A重合时,点M落在AD中点M1处;当F与E重合时,点M落在DE中点M2处;
∴连接M1M2,则M1M2是△ADE的中位线,M1M2 //AE,点M在M1M2 上运动
∴当BM⊥M1M2 上时, BM的值最小
∵矩形ABCD中,AB=1,BC=AD=2
∴AB=AM1,∠AM1B=45°
∵AE为∠BAD的平分线,M1M2//AE
∴∠BAE=∠DAE=M2M1D=45°
∴∠BM1M2=90°,即点M在M1处时BM⊥M1M2,BM最小=
故答案为:.
【分析】由题目已知,点M为DF中点,取AD、DE中点M1、M2,可知M1M2 是△ADE的中位线,M1M2 //AE,点M在M1M2 上运动,当BM⊥M1M2 上时, BM的值最小.根据已知数据,易得∠BM1M2 =90°,点M在M1处时BM⊥M1M2,BM最小=.
25.(2023九上·阿城期中)如图,已知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是以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接.则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
【答案】5
【知识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圆-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点A(4,0),点B(0,-3),则设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的面积:设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根据圆性质可得d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则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故答案为:5.
【分析】本题主要直线的坐标轴的交点,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根据题意可得设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的面积:可得的面积最大小是由d决定的,设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根据圆性质可得d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从而可得则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6.(2023八上·武汉月考)如图,CD为等腰的高,其中,E,F分别为线段CD,AC上的动点,且,当取最小值时,的度数为   .
【答案】103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如图1,作AH⊥BA,使AH=AB,连接BH、FH,则AH∥CD,
∵△ABC是等腰三角形,CD⊥AB,AC=BA,∠CAB=58°,
∴∠ACD=32°
∴∠CAH=∠ACD=32°,AC=AB=AH,
∵AF=CE,
∴△AEC≌△HFA(SAS),
∴AE=FH,BF+AE=BF+FH,
当F为AC与BH的交点时,如图,BF+AE的值最小,此时∠FBA=45°,∠CAB=58°,
∴∠CFB=103°.
故答案为:103.
【分析】作AH⊥BA,使AH=AB,连接BH、FH,证明△AEC≌△HFA(SAS),可得AE=FH,BF+AE=BF+FH,当F为AC与BH的交点时,BF+AE的值最小,求出此时∠CFB的度数即可.
27.(2024九上·盘州期末)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8,点为边上一点,且,点为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以为一条直角边向右侧作等腰,且使,连接,则的最小值是   .
【答案】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的综合;四边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过点G作GP⊥AB于点P,GQ⊥BC于点Q,连接BD,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可得:∠ABC=90°,∠PGQ=90°,
∴∠PGF+∠FGQ=∠QGE+∠FGQ=90°,
∴∠PGF=∠QGE,
∵△E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FGE=90°,
∴GF=GE,
在△GPF与△GQE中,

∴△GPF≌△GQE(AAS),
∴GP=GQ,∠GBP=∠GBE=∠ABC,
∴点G在BD所在的直线上运动,
∵F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如图所示:
当点F与点B重合时,点G的位置如图所示,
当点F与点A重合时,记点G的位置为G'',
∴点G的运动轨迹为线段GG'',
过点C作CG'⊥BD于点G',
∴CG的最小值=CG'=BD,
∵正方形的边长为8,
∴BD=,
∴的最小值是BD=,
故答案为:.
【分析】先利用“AAS”证出△GPF≌△GQE,可得GP=GQ,∠GBP=∠GBE=∠ABC,再证出点G的运动轨迹为线段GG'',过点C作CG'⊥BD于点G',可得CG的最小值=CG'=BD,再结合BD=,求出的最小值是BD=即可.
三、解答题
28.(2023九上·晋州期中)数学课上,老师给出题目:如图所示,在中,,点D,E分别是边和边上的动点,且,连接,.请探究是否存在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嘉淇的想法是把和转移到某处,并使它们“接在一起”,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尝试探索,并成功解决了问题.以下是她的探索思路,请你按要求补充具体解题过程.
(1)在射线上取点F,使,把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点D落在点F处,点C落在点G处.
①请你运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用给出证明),作出,并连接;
②求证:.
(2)在(1)的基础上,请你通过探索,求出的最小值,并直接写出此时的长度.
【答案】(1)解:①尺规作图的结果如图所示;
②证明:∵

又∵,共用,

∴.
(2)
【知识点】三角形的综合;三角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2)∵,.
∴,.
由旋转的过程,可知,,.
∴.
连接,交于点F',由B,G均为固定点,则.
当F与F'重合时,.
则的最小值为.
此时所有点均为定点,还原大致示意图如下,
设AH=FH=a,则AH=AF=a,
在Rt△BHF和Rt△BAG中,
有tan∠ABG=,
∴BH=a,
∴AB=BH+AH=a+a=2,解得a=4-2,
此时,.
【分析】(1)①根据题意及要求作出图象即可;
②先利用“SAS”证出,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2)连接,交于点F',由B,G均为固定点,则,当F与F'重合时,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G的长,再从定三角形中求出AF的值,此处方法多样,为便于书写利用特殊角45°角作垂线,进而利用三角函数找出边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即可.
29.(2023九下·宿迁开学考)【问题呈现】如图1,∠AOB=90°, OA=4,OB=5,点P在半径为2的⊙O上,求的最小值.
【问题解决】小明是这样做的:如图2,在OA上取一点C使得OC=1,这样可得,又因为∠COP=∠POA,所以可得△COP ∽△POA,所以,得所以.
又因为,所以最小值为 ▲ .
【思路点拨】小明通过构造相似形(图3),将转化成CP,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出CP+ BP的最小值.
【尝试应用】如图4,∠AOB=60°, OA=10,OB=9,点P是半径为6的⊙O上一动点,求的最小值.
【能力提升】如图5,∠ABC=120°, BA= BC=8,点D为平面内一点且BD= 3CD,连接AD,则△ABD面积的最大值为 ▲ .
【答案】解:[问题解决];
[尝试应用]如图,在OB上取一点C,使OC=6,连接PO,PC,AC
,,


,,

过点C作于D,
sin,
,,
在中,,
最小值为;
[能力提升]
【知识点】圆的综合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问题解决]如图,在中,,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能力提升]在BC上取一点E,使BE=6,延长BC到F,使BF=12,则CE=2,CF=4,
,,


连接DE,DF,
由,
点E,F到BD,CD的距离相等,
DE,DF是△BDC的内,外角平分线,

点D是平面内任意一点,
点D在以EF为直径的圆O上,
过点O作DG⊥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G,交圆O于点D,则DG是直线AB到圆上的最大距离,此时△ABD的面积最大,
,EO=3,
在中,,



△ABD面积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1) [问题解决] 在OA上取一点C,使OC=1,则,又∠COP=∠POA,得△COP ∽△POA,则,得,故,又
从而利用勾股定理算出答案;
(2) [尝试应用]如图,在OB上取一点C,使OC=6,连接PO,PC,AC ,利用两组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POC∽△BOP,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 , 故可得, 过点C作CD⊥OA于D, 由正弦函数定义求的CD的长,在Rt△ACD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AC的长即可得出答案;
(3) [能力提升] 在BC上取一点E,使BE=6,延长BC到F,使BF=12,则CE=2,CF=4,易得;连接DE,DF,根据同高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可得点E,F到BD,CD的距离相等,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得DE,DF是△BDC的内,外角平分线,则可得∠EDF=90°,根据圆周角定理得点D在以EF为直径的圆O上,过点O作DG⊥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G,交圆O于点D,则DG是直线AB到圆上的最大距离,此时△ABD的面积最大,在Rt△BOG中,由正弦函数的定义求出OG,最后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算出△ABD的面积即可.
四、实践探究题
30.(2023八上·南山月考)【阅读材料】说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并求它的最小值.
解:,如图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x,0)是x轴上一点,则可以看成点P与点A(0,1)的距离,可以看成点P与点B(3,2)的距离,所以原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线段PA与PB长度之和,它的最小值就是求PA+PB的最小值.
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因此,求PA+PB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的最小值,而点A′、B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所以PA′+PB的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度.为此,构造直角三角形A′CB,因为A′C=3,CB=3,所以,即原式的最小值为.
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基础训练】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1,1)、点B    的距离之和;(填写点B的坐标)
(2)【能力提升】求代数式的最小值为    ;
(3)【拓展升华】如图2,在等腰直角△ABC中,∠BAC=90°,点M,N分别为BC,AC上的动点,且.当AM+BN的值最小时,求CM的长.
【答案】(1)(3,4),(3,-4)
(2)10
(3)解:过点C作CE⊥CB,使得CE=AC,连接EM,过点A作AD⊥BC于点D.
∵AB=AC=CE,∠BAN=∠ECM=90°,AN=CM,
∴△BAN≌△ECM(SAS),
∴BN=EM,
∴AM+BN=AM+ME,
∴当A,M,E共线时,AM+BN的值最小,
∵AD∥EC,

∴CM=
【知识点】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坐标系中的两点距离公式
【解析】【解答】解:(1)∵可化为 ,
∴ 代数式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1,1)、点B(3,4)或(3,-4)的距离之和 ;
故答案为:(3,4),(3,-4).
(2)∵ = ,
∴所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0,7)、点B(6,1)的距离之和,如图所示: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0,-7),则PA=PA',
∴PA+PB的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
∴A'B==10,
∴ 代数式的最小值为10.
故答案为:10.
【分析】(1)将原式化为,根据题中例子解答即可;
(2)将原式化为,可得所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0,7)、点B(6,1)的距离之和,根据题中例子解答即可;
(3)过点C作CE⊥CB,使得CE=AC,连接EM,过点A作AD⊥BC于点D.怎么△BAN≌△ECM(SAS),可得BN=EM,从而得出AM+BN=AM+ME,可知当A,M,E共线时,AM+BN的值最小,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求出此时CM的长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