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党费》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党费》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2 12:2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入新课,夯基础
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习近平
党费
王愿坚
知任务,明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小说简单明了的语言风格,把握“党费”的多重含义,理解文章的主旨。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全文线索,梳理小说情节,分析黄新形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赏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好处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文章所传达的崇高的自我奉献的牺牲精神,提高个人思想追求。
作者简介
立志写尽革命长征故事
他深入革命根据地,几次重走长征路,访问当地群众和红军老战士、老赤卫队员;他采访了100多位第一次授衔的老将军和9位元帅,并在其中的几位元帅身边生活了一段时间;他每到一处,凡有革命历史博物馆,必去参观,并把他认为有用的资料仔细地记录下来;只要是有关红军题材的资料,他都要借来抄写成册,那时没有复印机,他都是在业余时间、工作间隙用钢笔抄写。
他——被人称为“故事篓子”的王愿坚。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省诸城县人。少时在家乡求学。1944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宣传员、文工团分队长、报社编辑、新华社记者、文艺千事、编辑室副主任等职。在战争期问,随军行军、作战,亲见许多英雄事迹。为了配合部队政治教育,曾写过一些小戏和演唱材料。
1952年后任 《解放军文艺》编辑,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编辑。1953年秋,他到福建东山岛采访。同时访问了革命老根据地,了解了许多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和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
1954年3月 《解放军文艺》发表了他的报告文学《东山岛》。同年12月该刊又发表了他的小说处女作《党费》。1956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同年他的小说集 《党费》出版。
此后他创作的《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一大批小说问世,使他瞩目文坛。《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等描写了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歌颂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事迹;《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
1974年他与陆柱国合作,将李心田的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 《闪闪的红星》,拍成电影上映后,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
1977年,他连续创作了一组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作品,其中 《足迹》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善于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红军的战斗生活,是他文学创作的一大特色。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小说《支队政委》入选2022年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知识链接——十七年文学(1949——1966)
三、背景资料
本文描述的是在1934年的秋天,游击队开展敌后战争时,关于一位女共产党员缴党费的故事。它属于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王愿坚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这篇文学作品取材于三个真实的感人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黄新其实是有真实原型的。
1954年,《解放军文艺》7月号上需要一篇宣扬优秀党员的故事。知道这个消息后,王愿坚首先想到的是那次他南下时听到的有关卢春兰的故事。
在村里坚持斗争的青年妇女卢春兰为了帮助山上没有盐吃的游击队,便组织群众腌了些咸菜,凑到一起,交给从山上来的人带走。不幸的是,他们在半路上遇到了巡逻的敌人,咸菜落到了敌人的手里。敌人把全村的群众聚集到一起,用枪威胁他们,要他们说出这件事的组织者,当然谁也不肯供出实情。就在敌人要疯狂地进行屠杀的时候,卢春兰领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从容地站出来说:“是我!”
卢春兰的故事是可以写成一篇很感人的小说的,但是这对当时的王愿坚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卢春兰的故事发生的时间较早,故事的社会背景、当地的生活风貌和人物的精神状态,王愿坚都无法完整地把握,也就无法把故事中人物最动人的场景展现出来。
这个问题困扰了王愿坚很长时间,他为无法表达革命同志的真情而彷徨踯躅。就在王愿坚为创作而苦恼的时候,他想起了1944年秋天他在莒jǔ南张大娘家做“儿子”时的情景:张大娘为了把“窝头”留给王愿坚吃,就给自己年幼的女儿吃花生皮。
同时,触发他灵感的还有一个故事,即1946年,在一次战斗中,王愿坚在战地收殓烈士遗体时,发现一个笔记本里夹着两角钱的北海币,钱的下面写着:“要是我牺牲了,这钱就是我最后一笔党费。”
这些事情对王愿坚的触动很大,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一个党员在革命落入低潮、处于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对党的信念和忠诚。
党费是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交纳党费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可以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给党组织以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
题目解说:党费
赵生勤老师课件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
祟祟的样子。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
西现在零散了。
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赤手空拳:赤手:空手。两手空空。比喻没有任何依靠。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词 语
四、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情节梳理
行文线索?
五、文本研读 合作探究
1、有人认为"我"是线索,有人说"咸菜"是线索,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拓展——常见的线索及其作用
2、本文选取“咸菜”为线索,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
4、本文选取“我”为线索,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
小说叙述人称的作用
知识链接
必备知识
小说的叙事艺术
6、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如何塑造人物形象。(问法1)
提示:可以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等的句子等去分析
6、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黄新的人物性格特征(问法2)
7、小说中的"党费"含义有什么变化?以党费为题有何好处?
8、问法一:小说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问法二:小说中多次写到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有何作用?
9、文中有多处国民党军围剿过后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在文中分别有何作用?
主题归纳
小说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共产党员在敌后艰苦环境里坚斗争,为了缴纳党费和掩护游击队的同志,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信仰坚定、斗争顽强、勇于牺牲的共产党员形象,赞美了她对党的忠诚,讴歌了她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
身为一个妻子,她勤俭持家,劝夫从军;
身为一位母亲,她引人向善,大义为先;
身为一名党员,她忠诚忘我,不怕牺牲。
她就是黄新,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少妇,众多地下党员中普通的一员。革命斗争无比艰险,但她永葆对党的热爱与忠诚。“扩红”的时候,她带头把自由结婚的丈夫送去参军。红军被困山中,她千方百计找来盐腌菜,和同志们上交咸菜这一珍贵而特殊的党费。好久没尝过盐味的女儿抓了一根腌豆角解馋,她却坚决阻止了女儿。因为她知道,自己或许不是一位称职的母亲,但她必须当一名称职的党员!面对前来搜捕的白匪,她毅然牺牲,保护交通员小程,让白匪的搜捕计划落了空。
八角坳虽地僻阴沉,但人们心中仍埋藏着星星点点的火种,只要燃烧起来,就可以燎原。黄新,她就是点燃这燎原大火的火种,身躯虽亡,精神永存!正所谓“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任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令其困顿于荆棘”,这样的革命英烈、人世楷模,将万世流芳,被千百万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