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课文给出的批注,了解批注的不同角度 2、初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语言中体会“我”看到鹅时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语言中体会“我”看到鹅时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冰心奶奶说过(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是啊,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18.牛和鹅) 2.相信大家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来和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们打个招呼!(逐行出示生字) 甚至 胳膊 跪下 欺负 衣襟 凭着 大概 惹怒 吁哩哩 吭吭叫 啪嗒 顽皮 捶牛背 握手 掐住 摔酒瓶 每行生字我请一个人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预设:这位同学很细心,关注到了轻声字的读音!我们也把这两个轻声词读两遍。 你的前后鼻音读的真标准!我们学着她的样子,读出这两个词的区别! 生字掌握得很牢固! 读的又快又好,那你再看看,这几个我标红的生字有什么特点?(都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这一课的生字,很多都是提手旁的,老师把它们都放在这了。以后你们也可以像这样,把相近的生字归归类,比较着认读生字。 下面,我们把每个词语齐读两遍。 二、感知文意,认识批注角度 1、和生字交了好朋友,等它们藏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嘛?我们赶紧把书翻到74页。请大家小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读的时候,老师有两个小要求: 思考:故事中的“我”与牛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我与鹅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观察:这篇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提醒进度) 2、读书声音渐渐小了,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概括) 预设:这么长的文章被你用几句话就概括出来了,你真会抓重点! 3、哪位会观察的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书两边的空白处写了一些小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呀,像这样把自己读书时的一些想法写在旁边,就叫做批注,也就是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学习的,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要说这个方法好啊,可不是靠我吹,不信你们看!我们伟大的毛主席,读书时就很爱做批注。你们想学吗?很好! 4、怎么批注?在什么地方批注,我们编书的叔叔阿姨很贴心,特意在书上做了几个示范性的批注来指导你们,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逐个出示批注)请生读,概括出角度,课件出示并板贴。 (有疑问的地方、写得好的地方、有感受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 (答题要求:这告诉我们,读文章时可以在……做批注。) 哦~原来我们可以从(生答,回顾板贴内容)这些角度来做批注。 三、学习“我”和鹅之间发生的故事 (一)学习第五段 这节课,我们就一边学习我与鹅之间发生的故事,一边更深入的学习批注。 1.从刚刚同学的概括中,我们可以知道,小时候的我,对鹅的态度是?(害怕。板书“怕”) 奇怪了,小小的一只鹅,真的有这么恐怖嘛?我们来看一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图一:看!像大飞机一样扑了过来!不止如此呢,就连遇上大人,鹅也没在怕的!看!(图二)简直就是大力士! 2、一只鹅就这么厉害了,可放学回家的我呀,一下遇上了四只!你想想我是什么心情?(害怕) 预设一:学生说害怕 你眼睛真尖!一下就找到了我心里的想法!这句话是对我的什么描写?(心理描写)对呀,通过心理描写,我们的确能最直接地体会到人物心情! 那有没有哪些词,虽然没有直接写这种心情,却也让你感受到害怕? 预设二:学生说三处动词 3、其实啊,你这就是抓住了写得好的地方,如果你课下把你刚才的回答写下来,就成了你的一个批注!所以你们看,批注很简单! 4、结合批注内容,你能读出这种害怕的感觉吗?(两到三人) 下面我们来个小合作,三位同学到前面来,其他同学读这句话,你们跟着大家的朗读做出相应的动作。 轻手轻脚的样子表演的太好了!由此,我们就知道,除了直接从心理描写去体会人物心情,还可以从什么描写去体会?(动作描写) 5、走得这么小心翼翼,眼见着就要逃过一劫了!可有人非要皮一下,突然叫了起来,他怎么叫的?(齐读吁哩哩哩) 6、看哪,大白鹅听到了,大白鹅来了!谁来读一读? 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大白鹅?(神气高傲目中无人)看哪,你这就是说出了自己对这段话的感受!写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批注。 谁能读出这种神气的感觉?(两个人)我们班的男生,平时最神气了,请你们28只大白鹅,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六段 1、读的真有气势!孩子们被吓得逃跑啦!不过,大白鹅也追来了。 下面,我请人和老师合作完成一段话的朗读。我读黑字,你读红字。 它们发出“_____”的脚步声,我们跑的越快,它们追的越快,用你的朗读读出它们越来越快的脚步声!啪嗒啪嗒,啪嗒啪嗒(读的越来越快),一边跑还一边发出“ ”的叫声,离我越近,叫的越高。吭吭,吭吭(读的越来越高) 合作的不错,那下面请所有同学一起和老师合作。注意,要读的整齐哦! 2、(出示动画)哎呀,我被咬住了!想一想,此时被鹅袭击的我是什么心情?(害怕,惊慌失措) (出示段落,每句话做好超链接)。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预设一:此处应有掌声,你看她知道抓住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情! (概括出可以从神态、语言体会心情) 四、指导生字 1.这节课的最后,我们来学几个生字。 出示:摔捶掐。指导学生笔顺要点 2.学生写字。(捶、摔、掐)
教材解读 《牛和鹅》一课,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六单元的一篇新课文。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生活”,选文内容指向童年生活中的多样情感体验,语文要素是学习批注阅读的方法,单元导语明确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精读课文有示范批注,“交流平台”总结了批注的常用方法。如何在教学中理解编排意图,将语文要素与解读文本结合起来找准文本的教学价值?如何结合学生真实的阅读感受与困难达成语文要素的训练要求?如何让教学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本课教学要思考的要点。
上课教师反思 教学一篇课文重整体感悟,最好有一条贯穿、统领教学设计的线索,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之效。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龙睛”,能够从一点辐射全篇。再次多遍研读课文。我发现: 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鹅。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观的事实——在人的眼里,鹅比人小,没什么可怕。他从人的角度去看鹅,所以他不怕鹅;而我却偏信了大家的传言——在鹅的眼里,人比鹅小,恶不怕人。却忽视了人实际上是比鹅大的事实。我站在了鹅的角度去看人,觉得人应该怕鹅,导致了我见鹅就怕,还遭到了鹅的围攻。 我觉得编者是想通过语言文字本身,告诉学生: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2、应该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而这些正是通过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与鹅对我们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因此,课文的5-11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态度改变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内容是束缚我正确思维的固定思想,正因为我被这个固定的思想束缚了,我才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导致了错误的结果。然而金奎叔的话正是对我所经历的这件事情的一个高度的理论提炼,是“点睛”之笔。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让我有了真切的体验,然后用简单而富有道理的话语,点亮了我的思维。让我从鹅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时也作出了不再欺负牛的举措。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和金奎叔的话,是我站错角度和重新认准角度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觉得课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通过这次上课,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1、多角度地思考、研读教材是备课必要的一个过程。一篇课文,就像《牛和鹅》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去组织教学,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最好的角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究、争论、反思,从而达成共识。 2、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已成为现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跨越空间、跨越时间的局限,将有着同一个目标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相互评议、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在这样的平台上,人与人之间变得更简单了,评议变得更真诚了,研究更贴近实际了,成效就更明显了。